首頁>Club>
蜀漢向南拓展地盤,比起攻魏肯定是要好打的,不如積極向南擴張,修養生息,以戰養戰,攻伐越南,緬甸,泰國,拿下西藏,打通絲綢之路,促進蜀漢經濟發展。然後再實現平定中原。
12
回覆列表
  • 1 # 告白著

    蜀漢向南拓展地盤,比起攻魏肯定是要好打的,不如積極向南擴張,修養生息,以戰養戰,攻伐越南,緬甸,泰國,拿下西藏,打通絲綢之路,促進蜀漢經濟發展,待一二十年後再圖中原。那麼為什麼不南閥呢?

    南部地勢崎嶇,交通不便,糧草補給困難,行軍困難且民風彪悍,社會經濟水平落後。

    中原正統觀念,難不成光復漢室是去緬甸寮國光復。。而且中原有錢有人,往南走跟孟獲那群土著有什麼好混的。

    且北伐屬於“義戰”,有口號有大旗有信仰。東征屬於為某某報仇,跟曹操徵徐州一樣,僅僅是其情可嘉。

  • 2 # 路人甲49494796

    蜀漢的南方,是被稱為南中的諸多西南少數民族聚集區,其中比較龐大的是彝族人孟獲所在的部落。

    山地民族彝族人一向比較彪悍難以歸化,與漢族長期對立,有抓獲漢人做奴隸的習慣,歷史上涼山州彝族曾經搶劫了一支被解放軍擊潰的國軍以及他們的家屬,武器、財務被搶,甚至衣服也被扒光,一部分人甚至被抓為奴。至今涼山州的彝族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是貧困區和艾滋病重災區。很多在外的涼山州彝族也愉快的爬起了水管,或者經常在某些商店裡完全把自己當做主人一樣,至今一直是治安重大隱患。

    就像蘇格蘭人、瑞士人、庫爾德人、車臣人一樣,這樣的一種居住在山區,又和附近主要帝國有著不同文化習俗的民族,是非常難以征服的。本身諸葛亮的南征也是困難重重,“故五月渡瀘(金沙江),深入不毛”,因為文化的不同,抵抗很激烈不說,因為當地經濟落後,又深入敵後,補給線也非常長,補給很有壓力。而且很多人都認為南征並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不過諸葛亮南征倒是帶回很多當地勇士隨軍回來,被稱為“無當飛軍”,世代居住在蜀國作為軍戶,長期參加對魏國作戰。歷史上也不斷在南中地區徵兵,也算對南中地方勢力的一種釜底抽薪。

    但是總的而言,南中地區民風彪悍難以征服不說,也因為是多山炎熱,而且多瘴氣的不毛之地,沒有太多的經濟價值,進一步的開發需要極大的人力、精力等代價和時間成本,也阻礙了漢文明勢力的進一步南下殖民。

    而蜀國的最北部邊境是漢中地區,該地多為山區,只在山區之間有很狹小的盆地,也就是今天的漢中市、安康市等城市。因為山多地少,長期貧困而且人口稀少,在中東部很多縣級市動輒一兩百萬,至少也有50萬以上人口(還是小縣城)的情況下,該地區很多縣城人口居然只有五位數。其他的也不過十幾萬,二十萬,多的也不過四五十萬人口,如佛坪縣3.5萬,留壩縣4.7萬,寧陝縣7.4萬,鎮平縣5.9萬。在中東部地區也就是一個鄉鎮的人口,甚至有些發達地區的村(含外來人口)都不止幾萬。

    但是漢中的北面則是八百里秦川,士民殷富的關中地區,自公元前1000年時候周人在這裡經營,後來秦人又佔據這裡,南韓人鄭國在這裡修完鄭國渠,進一步帶動關中地區的繁榮。

    而蜀國的四川盆地尤其成都平原,也是由於都江堰的修建而富庶程度不亞於關中地區,兩者之間只有一個多山的漢中地區。補給線也有一定壓力,歷史上李嚴曾經因為運輸補給不利而被諸葛亮懲罰。但是一旦突然魏軍防禦,遍可從漢中山地順勢北上,進入一馬平川的物產豐富的關中平原,補給完全不是問題(當然是靠搶的),如果順利,可以佔據關中地區,再以關中地區為基地,學習劉邦,向東進攻,奪取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等中原地區,最終“還都洛陽”,復興大漢王朝。

    就算魏國援兵從東方源源不斷開來而守不住,也可以俘獲大量當地人口(古代人口比領土更重要)以及搶掠的糧食以及其他物質退入漢中平原,再利用山地的險要擊退反擊的魏軍。歷史上,諸葛亮和繼任者姜維都是那麼做的。

    所以,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選擇南下深入不毛,而是肯定會在北部想辦法開啟通道進入關中地區。

  • 3 # 嘉佑風雲

    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他的目的,為什麼是北伐不是南伐,確切的講是南征。

    第一從政治角度出發,北方是當時的政治中心,蜀漢以漢朝的正統自居自然要以復興漢室為己任,漢朝的中央在西安在洛陽,所以如果要復興漢室,就要擊敗北方的曹魏取而代之,這就決定了他要北伐。

    第二從經濟上講,現在找工作的為什麼都去北上廣,為什麼東北人流失的那麼多,一個道理的,北方在三國時期不僅是政治中心也是經濟中心,一個是上海一個是貴陽給你選擇也是選上海的麼。

    第三在看下南伐,蜀漢如果南伐面臨的問題首先就是地形,西南是個多山的區域,而且在古代醫學不發達的時期,嶺南西南包含現在的東南亞都不是很適合人生存的,一直到唐宋時期嶺南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這樣的地區去征討過來對諸葛亮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 4 # 楊凡Like

    曹操篡漢自立為王,挾天子以令諸侯。諸葛亮乃劉備託孤重臣,自然要完成先帝的遺願,消滅曹操,匡扶漢室,再說劉備乃漢室子孫,他當然不希望自己劉家的天下該姓成曹。

  • 5 # 阿劍31630517

    只能說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對中國歷史一竅不通。南邊都是未開發的蠻荒之地,用十萬軍餉打下來,還需要一百萬進行開發,產出能有一萬都是問題。西邊的西藏更是如此。

  • 6 # 孫哥美食達人

    假設蜀漢在漢中之戰後主動向南向西發展,佔領中南半島與青藏高原,然後翻越喜馬拉雅山攻佔人口稠密的恆河平原,修身養性五年之後讓張飛率領20萬藏軍自帕米爾高原進軍佔領西域諸國,關羽領10萬荊州水軍自長江而下進攻吳國都城,黃忠率領30萬南蠻軍自中南半島出兵佔領吳國交州後繼續向北開進攻打吳國都城,再在大漢天軍面前孫權只有投降的分。

    又過三年關羽黃忠各率領20大軍從荊州 建業北伐魏國,魏延帶十萬漢軍攻打長安,張飛率領20萬西域聯軍佔領蒙古高原對魏國北方構成巨大威脅,馬超帶十萬羌兵自青海湖祁連山一帶攻打涼州,趙軍帶十萬西域聯軍向東進軍和馬超會師賀蘭山,諸葛亮總領各路大軍後期供給並防止後院起火,劉備自領50萬恆河大軍坐鎮喜馬拉雅山俯視天下。

    魏國在西 南 北都遭到漢軍進攻,用不了三年魏國滅亡,到這個時候劉備終於重振了大漢江山,領土範圍 東到北韓半島,南到馬路半島,西南包括青藏高原 恆河平原,西北到鹹海,北至貝加爾湖。

  • 7 # My榮耀

    南伐打東吳打不過,打西南跨著孟獲的領地,打了也是給孟獲打工。最怕的是南伐時曹魏大兵來攻,那時候山高水遠,不就就扯了?

  • 8 # 木無夏

    首先,三國鼎立之所以能夠形成,蜀漢之所以能夠割據益州,和當時中原戰亂之後,人口流失有很大關係。當時的大臣上奏時說,我們魏國的人口加起來,才相當於漢朝一個郡的人口。這雖然是誇張,但說明中原的經濟、社會被破壞的很厲害。同時,益州、荊州、揚州,因為劉璋、劉表、孫策的緣故,相對來說,免於動亂。甚至,從北方來的流民,使得當地可以有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孫策這邊,張昭自己就是北方來的的。劉璋那裡,他之所以可以坐穩益州,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荊州流民組成的東州兵。一旦北方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和平,經濟逐步恢復,整個南方聯合起來,也沒有辦法抗衡北方。這種狀況,隋代還是這樣,唐以後才逐漸改變。簡單說,對於孫劉來說,南方能夠割據,只是暫時的。

    諸葛亮是有遠見的政治家,他知道,益州這個小小地方,再怎麼發展也到頭了。但中原一旦恢復起來,統一南方只是時間問題。就像打星際,你只有一個基地,但有好幾個農民在採礦,別人有十個分基地了,但每個基地只有一個農民在採礦。那你怎麼辦?趕快暴兵出去打,爭取拿下別人一個分基地先。不然別人出多農民採了礦,開始暴兵了,你就完了。這是蜀漢“王業不偏安”的大背景。重複一下,中原的喪亂決定了南方割據的可能,中原一旦恢復完成,南方絕無割據的可能。

    除此之外,歷代都有人說,諸葛亮北伐的另一個考量,就是爭取引起中原新的動亂,阻撓或者拖延北方經濟恢復的過程。應該說,這是對的,這是諸葛亮北伐的主要原因——隆中對中他自己說,“天下有變”,再出去打,天下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就只能想辦法創造變化。但更加重要的一點是,為什麼諸葛亮帶著四川小小一個地方的人出去打,就有可能造成中原動亂呢?諸葛亮的寶到底壓在什麼上面?大致,這和曹魏的兵制有關。曹魏的時候,因為人口大量流失,士兵很容易逃走,就想出了一個很髮指的制度,當兵的人世世代代當兵,做二等公民。大體平時要種地,打仗的時候發配邊疆,老婆孩子做人質,萬一自己死了,老婆要馬上改嫁,快點跟其他士兵生小孩。比如劉備進攻漢中的時候,那時候曹操就要從很遠的地方發兵,那裡當兵的就不高興了,就會起事端。簡單說,曹魏的兵制,使得曹魏在特殊時期有了可靠的兵源,但也決定了發兵的成本遠遠高於蜀漢。雖然蜀道很艱難,但是曹魏從全國集中兵家到關中去打仗,更加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

    最後,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劉備大致是以北方的武人群體和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荊州系統進入益州,和當地人乃至先到益州的流民,互相依存。一開始,關羽丟了荊州,劉備想奪回荊州,那時候劉備的可能是,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荊州系統治益州,以黃權、李嚴為代表的益州系統治荊州。這樣呢,以荊州的政治經濟利益,滿足益州系,也以益州之重,交給荊州系。這樣,長江上游和中游互相依託和牽制。所以劉備一定要取荊州,益州系黃權等,也積極出戰了。但劉備沒能奪回荊州。這樣產生的問題很大。對於益州系而言,與其供一個土皇帝,還不如做大魏的一個州划算。事實上,很多益州本地計程車人,已經接受了曹魏代漢的合法性。所以諸葛亮的政策,必須堅持漢朝的正統,堅持北伐,也透過北伐,打壓反對北伐的地方集團,給支援北伐的本土士人以機會(比如重要李嚴的兒子李豐),選拔新的人才。同時,整個蜀漢由於對益州系的打壓,就開始面對人才匱乏的巨大問題。鍛鍊、培養、爭取人才,也逐漸成為北伐的另一個目的。

    綜上,諸葛亮北伐,主要是為了迫使魏國在離開邊境很遠的徵發兵戶,消耗國力的同時,引起潛在的社會動亂,從而減緩北方經濟恢復的速度。一旦出現機會的話,進入關中,逐鹿中原。如果沒有機會的話,以儲存國力、兵力,鞏固對蜀漢的控制。所以諸葛亮北伐,大體以穩妥為主,能夠賺魏國一支軍,一員將,那就很好了——這點諸葛亮做得很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土地廣袤,資源豐富,科技、工業底子都厚實,為什麼經濟卻發展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