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笑一塵緣8091

    現代詩歌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韻律。 代表流派有嘗試派,人生派,七月派,朦朧派,現實主義詩派,新時代派,現代詩派,垃圾派等。

    1、嘗試派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適的《白話詩八首》,它是新詩最初的嘗試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號推出胡適、劉半農、沈尹默三人的白話新詩,被稱為 “現代新詩的第一次出現”。

    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發表了白話新詩。胡適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嘗試集》,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個人新詩集。此後,更多的詩人開始嘗試白話詩的創作,現代新詩的詩體範式開始形成。

    代表作家:胡適、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劉半農、劉大白

    2、人生派

    “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最早成立的文學社團,1921年成立,代表詩人主要有魯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文學態度和創作實踐均傾向於現實主義。主張“文學是一種工作,而且又是於人生很切要的一種工作。”

    文學研究會的主要成員朱自清、葉紹鈞、劉延陵、俞平伯等之後在上海成立了現代文壇上第一個新詩社團──中國新詩社,並於次年1月創辦了第一個新詩專刊《詩》。文學研究會的詩人以“為人生”為核心的詩歌價值觀念,因此常被稱為“人生派”或“為人生”派。

    代表作家:王統照、周作人、冰心、魯迅、朱自清、劉延陵

    3、創造社

    1921年7月由郭沫若等人組成。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發行《創造社叢書》,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創造》季刊,1923年5月起出版《創造週報》。同年7月在《中華新報》編輯文學副刊《創造日》)。

    前期的創造社主張自我表現和個性解放,具有濃重的唯美抒情傾向。後期創造社有馮乃超等思想激進的年輕一代參加,其中,王獨清、穆木天、馮乃超後來加入了現代派陣營。

    代表作家:郭沫若、宗白華、王獨清、馮乃超、穆木天

    4、湖畔詩人

    1922年3月,應修人汪靜之潘漠華馮雪峰四人在杭州結成湖畔詩社後,效仿英國十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作家是湖畔派三詩人茲華斯、柯勒律治和騷塞的風格,以中國的湖畔派詩人自居,並於 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詩歌合集,書名為《湖畔》和《春的歌集》。

    後有魏金枝、謝旦如(譫如)、樓建南(適夷)等人加入,編輯出版刊物《支那二月》。形成了湖畔詩派。以寫作愛情詩而最為有名。

    代表作家:應修人、汪靜之、潘漠華、馮雪峰

    5、新月派

    1923年,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陳源等人發起成立新月社,開始是個俱樂部性質的團體,共後,因提倡現代格律待而成為在詩壇上有影響的社團。1925年,聞一多回國,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並於1926年4月1日創辦《詩刊》,團結了一大批後期"新月派"的新詩人。

    新月派是中國新詩史上活動時間長並在創作中取得了較高成就的詩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節制情感”的美學原則,提倡格律詩,主張詩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講究文辭修飾,追求煉字煉意,其鮮明的藝術綱領和系統理論對中國新詩的發展程序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代表作家:徐志摩、孫大雨、饒孟侃、林徽因、於賡虞、劉夢葦、聞一多、朱湘、邵洵美、卞之琳、方令孺、方瑋德、陳夢家

    6、象徵詩派

    以李金髮為代表的早期象徵詩派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主要出現在1925到1928這4年間。

    中國的象徵詩派創作理論和實踐受法國象徵主義詩歌的影響,注重自我心靈的藝術表現,摒棄客觀性,偏愛主觀性,強調詩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觀念聯絡的奇特,透過多義的、但卻是強有力的象徵來暗示思想。這一詩派對後來的20世紀30年代現代派詩歌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代表作家:李金髮、穆木天、王獨清、馮乃超

    7、現代派

    現代主義(包括漢園三詩人):現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徵派演變而來,代表詩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1932年《現代》雜誌在上海創刊,成為現代派詩人發表作品的重要陣地,最早提出“現代派” 概念的是當時的批評家孫作雲,他於1935年發表了《論“現代派”詩》一文。

    現代派一方面追求“純詩”的藝術觀,堅持表現自我,以個體生命和個人情感為中心,另一方面在內容上往往表現出悲觀的虛無思想。在表現形式上,不追求嚴格的格律,詩的韻律靠詩情的抑揚頓挫來表達,多用象徵、暗示構成詩的意境。

    現代派詩人中,風格較為獨特的是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1936年他們三人出版了合集《漢園集》,被稱作“漢園三詩人”。

    代表作家: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金克木、馮文炳、林庚、李白鳳、蘇金傘、馮至、紀弦、辛笛、徐遲、南星

    8、七月派

    由《七月》雜誌得名,指在《七月》、《希望》等雜誌以及《七月》叢書的出發表作品的詩人群。《七月》雜誌於1937年9月在上海創刊,主編是胡風。詩人陣容強大、思想傾向鮮明,有已經成名的詩人如艾青、田間等,而更多的則是剛剛走上詩壇的青年詩人。

    在他們的作品中,政治抒情詩佔有較大比重,多著重對重壓之下的生命、死亡與背叛等主題的思考。

    代表作家:艾青、胡風、田間、彭燕、郊牛、漢魯、藜綠原、阿壠、曾卓、杜谷、鄒荻帆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現代詩歌流派

  • 2 # 月之小

    《過程》 林白

    一月,你還沒有出現

    二月,你睡在隔壁

    三月,下起了大雨

    四月裡,遍地薔薇

    五月,我們面對面坐著

    猶如夢中,就這樣六月到了

    六月裡,青草盛開,處處芬芳

    七月,悲喜交加,麥浪滾滾連同草地,直到天涯

    八月,就是八月

    八月,我守口如瓶

    八月裡,我是瓶中的水,你是青天的雲

    九月和十月,是兩隻眼睛,裝滿了大海

    你在海上,我在海下

    十一月尚未到來

    透過它的視窗

    我望見了十二月

    十二月,大雪瀰漫

    第一次看到這首詩,不禁眼前一亮,嘖嘖稱奇,頗有洗滌心靈之效。乾淨洗練,言有盡而意無盡,模糊的、朦朧的、若即若離的。

  • 3 # 未來美學研究

    縱觀現代詩歌,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派別:

    1、嘗試派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適的《白話詩八首》,它是新詩最初的嘗試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號推出胡適、劉半農、沈尹默三人的白話新詩,被稱為 “現代新詩的第一次出現”。

    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發表了白話新詩。胡適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嘗試集》,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個人新詩集。此後,更多的詩人開始嘗試白話詩的創作,現代新詩的詩體範式開始形成。

    代表作家:胡適、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劉半農、劉大白

    2、人生派

    “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最早成立的文學社團,1921年成立,代表詩人主要有魯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文學態度和創作實踐均傾向於現實主義。主張“文學是一種工作,而且又是於人生很切要的一種工作。”

    文學研究會的主要成員朱自清、葉紹鈞、劉延陵、俞平伯等之後在上海成立了現代文壇上第一個新詩社團──中國新詩社,並於次年1月創辦了第一個新詩專刊《詩》。文學研究會的詩人以“為人生”為核心的詩歌價值觀念,因此常被稱為“人生派”或“為人生”派。

    代表作家:王統照、周作人、冰心、魯迅、朱自清、劉延陵

    3、創造社

    1921年7月由郭沫若等人組成。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發行《創造社叢書》,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創造》季刊,1923年5月起出版《創造週報》。同年7月在《中華新報》編輯文學副刊《創造日》)。

    前期的創造社主張自我表現和個性解放,具有濃重的唯美抒情傾向。後期創造社有馮乃超等思想激進的年輕一代參加,其中,王獨清、穆木天、馮乃超後來加入了現代派陣營。

    代表作家:郭沫若、宗白華、王獨清、馮乃超、穆木天。

    4、湖畔詩人

    1922年3月,應修人汪靜之潘漠華馮雪峰四人在杭州結成湖畔詩社後,效仿英國十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作家是湖畔派三詩人茲華斯、柯勒律治和騷塞的風格,以中國的湖畔派詩人自居,並於 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詩歌合集,書名為《湖畔》和《春的歌集》。

    後有魏金枝、謝旦如(譫如)、樓建南(適夷)等人加入,編輯出版刊物《支那二月》。形成了湖畔詩派。以寫作愛情詩而最為有名。

    代表作家:應修人、汪靜之、潘漠華、馮雪峰

    5、新月派

    1923年,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陳源等人發起成立新月社,開始是個俱樂部性質的團體,共後,因提倡現代格律待而成為在詩壇上有影響的社團。1925年,聞一多回國,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並於1926年4月1日創辦《詩刊》,團結了一大批後期"新月派"的新詩人。

    新月派是中國新詩史上活動時間長並在創作中取得了較高成就的詩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節制情感”的美學原則,提倡格律詩,主張詩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講究文辭修飾,追求煉字煉意,其鮮明的藝術綱領和系統理論對中國新詩的發展程序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代表作家:徐志摩、孫大雨、饒孟侃、林徽因、於賡虞、劉夢葦、聞一多、朱湘、邵洵美、卞之琳、方令孺、方瑋德、陳夢家

    6、象徵詩派

    以李金髮為代表的早期象徵詩派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主要出現在1925到1928這4年間。

    中國的象徵詩派創作理論和實踐受法國象徵主義詩歌的影響,注重自我心靈的藝術表現,摒棄客觀性,偏愛主觀性,強調詩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觀念聯絡的奇特,透過多義的、但卻是強有力的象徵來暗示思想。這一詩派對後來的20世紀30年代現代派詩歌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代表作家:李金髮、穆木天、王獨清、馮乃超

    7、現代派

    現代主義(包括漢園三詩人):現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徵派演變而來,代表詩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1932年《現代》雜誌在上海創刊,成為現代派詩人發表作品的重要陣地,最早提出“現代派” 概念的是當時的批評家孫作雲,他於1935年發表了《論“現代派”詩》一文。

    現代派一方面追求“純詩”的藝術觀,堅持表現自我,以個體生命和個人情感為中心,另一方面在內容上往往表現出悲觀的虛無思想。在表現形式上,不追求嚴格的格律,詩的韻律靠詩情的抑揚頓挫來表達,多用象徵、暗示構成詩的意境。

    現代派詩人中,風格較為獨特的是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1936年他們三人出版了合集《漢園集》,被稱作“漢園三詩人”。

    代表作家: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金克木、馮文炳、林庚、李白鳳、蘇金傘、馮至、紀弦、辛笛、徐遲、南星

    8、七月派

    由《七月》雜誌得名,指在《七月》、《希望》等雜誌以及《七月》叢書的出發表作品的詩人群。《七月》雜誌於1937年9月在上海創刊,主編是胡風。詩人陣容強大、思想傾向鮮明,有已經成名的詩人如艾青、田間等,而更多的則是剛剛走上詩壇的青年詩人。

    在他們的作品中,政治抒情詩佔有較大比重,多著重對重壓之下的生命、死亡與背叛等主題的思考。

    代表作家:艾青、胡風、田間、彭燕、郊牛、漢魯、藜綠原、阿壠、曾卓、杜谷、鄒荻帆。

  • 4 # 禪留心間

    主要流派

    新月派

    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報副刊·詩鐫》為陣地,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等。他們不滿於“五四”以後“自由詩人”忽視詩藝的作風,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制情感”,反對濫情主義和詩的散文化傾向,從理論到實踐上對新詩的格律化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新月派糾正了早期新詩創作過於散文化弱點,也使新詩進入了自覺創造的時期。1927年春,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書店,次年又創辦《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動轉移到上海,這是後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創刊的《詩刊》季刊為主要陣地,新加入成員有陳夢家、方瑋德、卞之琳等。後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嚴”的原則,堅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現的、貴族化的“純詩”的立場,講求“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但詩的藝術表現、抒情方式與現代派趨近。

    “三美”中的音樂美是指新月派詩歌每節韻腳都不一樣,好像音樂一樣。建築美是指詩歌的格式好像建築一樣。繪畫美指的是新月派詩歌的每節都是一個可畫出的畫面。[1]

    九葉派

    九葉派特點之一注重現實。

    1948年在詩壇上最重要事件就是"九葉派"的正式亮相。由於曹辛之與臧克家組成"星群"社在藝術觀點上的分歧,他與辛笛、陳敬容、唐祈、唐湜等人創辦了《中國新詩》月刊,並與已經從昆明的西南聯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運燮、鄭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聯絡,形成 了一個新的詩歌派流派"中國新詩派"(後因1981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葉派》稱為"九葉詩派")。

    九葉派則是20世紀40年代以《中國新詩》等刊物為中心的另一風格趨向的詩人群(又稱“中國新詩派”),代表詩人是辛笛、穆旦、鄭敏、杜運燮、陳敬蓉、杭約赫、唐祈、唐湜、袁可嘉等,其中穆旦成就最大。

    “九葉派”詩的歷史特徵與獨特價值

    (1)在詩的表現內容上,“九葉派”強調反映現實與挖掘內心的統一。

    (2)在詩與現實的關係上,“九葉派”主張“要紮根在現實裡,但又不要給現實綁住”。

    (3)在藝術表現上,“九葉派”自覺地追求現實主義與現代派的結合。

    20世紀80年代出版有他們9人的詩歌合集《九葉集》,“九葉派”由此得名。他們大都是校園詩人出身,從戰亂中感知人民的希求,重視詩人對社會、歷史現象的獨特體驗;他們深受西 方現代主義詩歌的陶冶,力求突破傳統的主觀抒情的方式,追求現 實性、象徵性與哲理性的結合,探索詩歌表達的“戲劇性”(主要指詩歌的情思展開以及語言表現都要有矛盾張力,而不是直抒胸臆),讓詩歌更深入表現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和內心生活的複雜性。文學史通常認為“九葉詩派”的藝術探求很有價值,擁有一批藝術水準較高的詩人詩作,對新詩的表達方式以及詩學觀念都有大的突破。[1]

    朦朧派

    朦朧詩派: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現的詩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海子、楊煉等。作為一個創作群體,“朦朧詩”並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形式,也未曾發表宣言,然而卻以各自獨立又呈現出共性的藝術主張和創作實績,構成一個“崛起的詩群”。關於朦朧詩曾在當時文壇引起論爭。“朦朧詩”精神內涵的三個層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會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反思與探求意識以及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三是在人道主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人”的特別關注。“朦朧詩”改寫了以往詩歌單純描摹“現實”與圖解政策的傳統模式,把詩歌作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學意義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某種意義上講,“朦朧詩”的崛起,也是中國文學生命之樹的崛起。

    以朦朧詩為主的新詩潮詩歌運動在20世紀70年代末“思想解凍”後逐漸進入高潮時期,其標誌便是1979年3月號《詩刊》上北島短詩《回答》的發表,隨著《回答》一詩的發表,“朦朧詩”開始由地下狀態進入公開狀態,新詩潮詩人不僅很快就佔領了各種文學報刊的主要版面,他們還創辦了自己的民間詩歌刊物《今天》雜誌,推出了一批優秀詩人的作品,如北島、楊煉、顧城、江河、舒婷、芒克、嚴力等,並且引發了詩歌界乃至整個文學界的一次歷時數年的聲勢浩大的關於“朦朧詩”的論爭。

    這類詩歌在創作手法上大量使用象徵的藝術表達方式,使得詩歌的文學意義充滿多樣性和不明確性,所以也被人們稱為朦朧詩。朦朧詩人們在反思和對自我價值的探尋之後,終於找到了自己作為“歷史的見證人”的位置,其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就是為後人提供歷史的見證,因此,“提供歷史的見證”也就成了“朦朧詩”的最終主題。

    20世紀80年代開始,朦朧派被陸續出現的新詩潮流派取代,從1984年開始,中國新詩潮詩歌運動進入“後朦朧派”發展階段。[1]

    簡文派

    簡文派最早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末到2015年才逐漸成型,是一種新型的網路詩歌文體。

    簡文派承襲新月派的音樂美、繪畫美思想,主要講究行文簡短精湛,詩歌注重口語化的表達,神韻自然,因此這一類詩詞也叫“口語詩“。早期的代表性文學作品有《觀水滸有感》、《引力波之歌》[2],其代表人物有飛莫魚然、沈鵬等。與朦朧詩相同的是,作為一種新型的創作群體,簡文詩“朦朧詩”並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形式,也未曾發表宣言,因此不被外界人士所知曉,至今也不曾引起國際社會任何的論爭,好似潛移默化中默默改變和影響著人們,卻不想被人們所知曉。[3]

    簡文體的出現,對於現代詩壇的發展建設,起到進一步的促進作用。

  • 5 # 感照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6 # 漢子詩人

    《生》

    走了一夜

    哭著

    喊著

    臉上流淌著淚水

    渾身沾滿鮮血

    從天堂

    來到了

    人間……

    《媽.爸.親愛的……》

    叫一聲

    天地轟然倒塌……

    叫一聲

    日月瞬間褪色……

    叫一聲

    親愛的

    江海猶如脫韁的Mustang……

    《*清.明*二首》

    其一,

    寒枝風

    中瑟,墳頂生

    飛花。

    疏煙沾

    帶淚,影落誰

    人家。

    其二,

    黃泉噴湧思

    念淚,

    陰陽相隔夢

    斷魂。

    滿天泣聲喚

    親人,

    再有來生永

    不分。

  • 7 # 遼海醉仙

    一,當代中國詩壇發展方向在哪裡?出路在哪裡,我認為在寫好新詩(又稱“現代詩”“白話詩”)。這是百年來幾代詩人努力探索的結果。我曾屢次參加新詩討論會,這種感受還是有的。格律詩在中國存在千百年,再寫也跳不出己有的框子,而且受限很大。從1919年五四運動以來,詩人們開始探討新詩創作發展問題,到現在僅有百年曆史。出現了一些流派及優秀作品,一些優秀代表人物。這些流派及人物不包括當前出現的朦朧邪詩,詩梨花體詩,睡詩,屎尿屁詩等垃圾文體詩,這些都是危害新詩的蛀蟲。百年來,中國詩壇都出現了哪些好的新詩及流派?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

    二,1,新月派。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報副刊·詩鐫》為陣地,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等。他們不滿於“五四”以後“自由詩人”忽視詩藝的作風,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制情感”,反對濫情主義和詩的散文化傾向,從理論到實踐上對新詩的格律化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三美”中的音樂美是指新月派詩歌每節韻腳都不一樣,好像音樂一樣。建築美是指詩歌的格式好像建築一樣。繪畫美指的是新月派詩歌的每節都是一個可畫出的畫面。[1]

    2,九葉派。九葉派特點之一注重現實。

    1948年在詩壇上最重要事件就是"九葉派"的正式亮相。由於曹辛之與臧克家組成"星群"社在藝術觀點上的分歧,他與辛笛、陳敬容、唐祈、唐湜等人創辦了《中國新詩》月刊,並與已經從昆明的西南聯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運燮、鄭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聯絡,形成 了一個新的詩歌派流派"中國新詩派"(後因1981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葉派》稱為"九葉詩派")代表詩人是辛笛、穆旦、鄭敏、杜運燮、陳敬蓉、杭約赫、唐祈等。

    “九葉派”詩的歷史特徵與獨特價值

    (1)在詩的表現內容上,“九葉派”強調反映現實與挖掘內心的統一。(2)在詩與現實的關係上,“九葉派”主張“要紮根在現實裡,但又不要給現實綁住”。(3)在藝術表現上,“九葉派”自覺地追求現實主義與現代派的結合。

    3,簡文派。簡文派最早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末到2015年才逐漸成型,是一種新型的網路詩歌文體。

    簡文派承襲新月派的音樂美、繪畫美思想,主要講究行文簡短精湛,詩歌注重口語化的表達,神韻自然,因此這一類詩詞也叫“口語詩“。早期的代表性文學作品有《觀水滸有感》、《引力波之歌》[2],其代表人物有飛莫魚然、沈鵬等。與朦朧詩相同的是,作為一種新型的創作群體,簡文詩“朦朧詩”並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形式,也未曾發表宣言,因此不被外界人士所知曉,至今也不曾引起國際社會任何的論爭,好似潛移默化中默默改變和影響著人們,卻不想被人們所知曉。[3]

    簡文體的出現,對於現代詩壇的發展建設,起到進一步的促進作用。

    三,朦朧邪詩派: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一些人移植臺灣朦朧詩出現的詩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島、顧城、江河、海子、楊煉等。作為一個創作群體,“朦朧詩”並沒有形成統一的組織形式,也未曾發表宣言,然而卻以各自獨立又呈現出共性的藝術主張和創作實績,構成一個“崛起的詩群”。為了保持大陸朦朧詩的獨立性,藝術主張是誘導創作抑鬱晦澀難懂的詩句等,從而誘發一些心理不健康的詩人患有抑鬱症,更有甚者一些人走向自殺的道路,目前己有幾十人己經自殺死亡。鑑於此,我認為朦朧詩是一種邪詩,並於本世紀初開始著文強烈反對朦朧邪詩,主張將其逐出詩壇。

    大陸上當初發起以移植朦朧邪詩的人沒幾個了。除了自殺就叛逃或進精神病院外,可能只有楊煉還在頂雷,活著也是有氣無力。受其影響一些不知理就的新人還在寫朦朧邪詩,相信這些人一旦知道創作朦朧邪詩惡果或吃到苦頭後,會退出扔掉朦朧邪詩。

  • 8 # 詩人盧偉宗

    近年來的現代詩,主要有摸奶派丶下半身派丶梨花派、睡你派丶屎尿派丶廢話派等流派,這些派別執掌話語,長盛不衰,蔚為壯觀,堪為千年詩國的又一特色。

  • 9 # 江州閒人

    是識字的人都可以寫現代詩,那是個人情境的表達。寫的好的人不多,通情達理的當數徐志魔始,再別康橋引出了現代人的現代詩,致敬!

  • 10 # 本真主義詩人胡金萍

    自朦朧詩派後,有三大文學流派不可忽視,一個是下半身派創始人是沈浩波,一個是垃圾派創始人是老頭子,一個是本真主義詩派創始人是胡金萍

  • 11 # 舞文弄墨的孩子王

    現代浪漫主義代表人物郭沫若,代表作《街市》《女神》

    現代現實主義代表人物艾青,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現代格律詩代表人物聞一多,代表作《死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學生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