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2
回覆列表
  • 1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提問者所說的,想必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劇情。亮工二字是年羹堯的字,電視劇裡是、真實歷史上也是!真實歷史上的清世宗雍正帝有沒有以年羹堯的字亮工稱之,本人沒有去查具體資料,這裡只就電視劇《雍正王朝》的劇情而論。

    什麼人可以稱呼別人的字

    現而今除了一些自認“文人騷客”的人附庸風雅給自己取個字之外,絕大多數人已經沒有字了,但中國古代的宗室、貴族和文化人普遍都是有字的。年羹堯出身高階官僚家庭,其父年遐齡曾任湖廣巡撫、署理(代理)湖廣總督,而且年羹堯還是正牌進士出身、並不是行伍出身的“丘八”,年羹堯有字並不奇怪。那麼,什麼人才能稱呼年羹堯的字亮工呢?

    通常情況下,只有關係比較近的平輩才會以字稱呼對方。比如年羹堯的哥哥年希堯,他就可以稱呼年羹堯為亮工。當然,根據排行、稱呼二弟也是可以的,而且顯得更加親近。再如年羹堯一起考中進士的同年,他們也是可以這樣稱呼年羹堯的。除此之外,長輩和上官也可以稱呼某人的字,以表示親近。如果僅僅是“官樣文章”,直呼其名也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字這個稱呼有一個絕對禁忌,那就是晚輩和下屬不能稱呼長輩和上官的字!如果下屬稱呼上官的字,那就是不敬了。比如嶽鍾琪,他如果稱呼年羹堯為亮工那就不行了,是會遭到年羹堯記恨的。不過,嶽鍾琪也不傻,這樣的事他是不會做的。當然,有一種情況除外,那就是年齡比較接近的長輩與晚輩之間,比如您的小舅舅和您同庚、從小一起長大,您平日裡稱呼他的字也未嘗不可。但公開場合還是必須按規矩來的,尤其是帝王、貴族之家,就更加不能隨意了。

    雍正帝對張廷玉的稱呼變化

    關於該稱呼某人名還是字、亦或是官職的問題,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雍正帝對張廷玉稱呼的變化堪稱經典!在所謂“九子奪嫡”期間,雍正帝是皇子,張廷玉是上書房大臣。如果雍正帝直呼其名顯然太不尊重了,不利於“團結”;如果稱呼他的字,又會給康熙帝造成“結黨”之嫌。所以,雍正帝基本都是以張中堂稱呼張廷玉,以官職想稱,不親不疏、恰到好處。

    即位之後,雍正帝對張廷玉的稱呼立即變了,不再是張中堂了,而是稱呼其字衡臣。這個稱呼也是相當有講究的,作為皇帝,雍正帝如果稱呼其官職或直呼其名也未嘗不可。但稱呼官職顯得太“公對公”,而且再稱呼“張中堂”似乎也不太合適,畢竟雍正帝的身份不同了,他必須凸顯自己的地位!直呼其名倒是可以彰顯帝王的地位,但有過於生硬了,不利於君臣之間的親近。衡臣二字,恰到好處,既體現了二人地位的轉變,又表示了雍正帝對張廷玉的親近。從張廷玉的個人感情而言,也更加容易接受,至少新皇帝對自己這位“老臣”還是尊重的。當然,這只是電視劇裡的劇情,真實歷史上的張廷玉在康熙朝最高職務也只是侍郎而已,還夠不上雍正帝稱呼他“張中堂”。

    雍正帝為何稱呼年羹堯亮工

    於私,年羹堯的親妹妹嫁給了潛邸時期的雍正帝作側福晉,二人本就是平輩,雍正帝稱呼自己的大舅哥年羹堯為亮工沒什麼可奇怪的。於公,雖說年羹堯只是“奴才”,但畢竟是進士出身,與“李狗兒”還是有區別的。尊重年羹堯,實際上也是做給那些文臣看的。真實歷史上就更加如此了,年羹堯雖說是“奴才”,只不過因為他所隸屬的漢軍牛錄被劃撥給了潛邸時期的雍正帝作為旗份而已,年羹堯可是如假包換的“高官二代”!而且年羹堯還是進士出身的翰林、內閣學士,加上又是大舅哥,潛邸時期的雍正帝多少還是要給點兒面子的。

    雍正帝即位之後,年羹堯是坐鎮西北、節制三省四地的撫遠大將軍,對雍正帝的實際作用甚至還要大於張廷玉!對身為文臣的張廷玉雍正帝都客氣地以衡臣稱之,稱呼年羹堯為亮工也便沒有什麼可奇怪的了。說白了,就是“套近乎”,讓年羹堯能夠更加死心塌地地位自己賣命。只可惜,雍正帝看錯了人……

    綜上所述,亮工是年羹堯的字。雍正帝以字稱呼年羹堯,既是因為他是自己的大舅哥、是平輩人,也是為了“套近乎”。稱呼年將軍太生分、直呼其名年羹堯似乎又太不給面子了,稱呼亮工恰到好處。既體現了二人之間的親近,又不跌親王、皇帝的身份。

  • 2 # 大雲207745179

    年羹堯雖然是奴才,但是進士出身!奴才也僅限於在王爺家。在王府地位當然低,他既不是皇家的親戚也沒有相關連的皇家血統!但在社會上,進士出身的人還是很少的,地位是不低的

  • 3 # 過了九零後的男人

    年羹堯,姓:年,名:羹堯,字:亮工,號:雙峰。

    古代的人一般都是這樣起名的,尤其出身在官宦之家皆是如此。他是四爺(雍正)門下,所以不足為怪。

    亮工,既是輔佐天子以立天下之功。

  • 4 # Always0804

    年羹堯(1679年—1726年1月13日),字亮工,號雙峰,安徽鳳陽府懷遠(今安徽省懷遠縣)人,後改隸漢軍鑲黃旗,清朝名將。

  • 5 # 炒米視角

    在《雍正王朝》裡,雍正沒有直接稱呼年羹堯的名字,而是稱呼他的字“亮工”。說明自己把自己把姿態放得很低,和年羹堯處於平等的位置來對話。

    因為平輩之間,通常稱呼對方“字”或“號”;而作為他的上級,是完全可以直呼其名的。

    當時雍正依仗年羹堯來為自己解決西北的危機,自己自己所處的困境。本來應該賞功之時。但是雍正又希望年羹堯考慮朝廷難處,減裁兵馬、減少西北軍餉供應、推行火耗歸公。所以實際上算是“有求於”年羹堯。

    所以稱呼年羹堯為“亮工”,本質上就是希望年羹堯能夠體諒自己難處,幫忙解決問題。但是年羹堯的反應比起張廷玉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一般長輩或者上級稱呼晚輩或下級,通常是直接稱名。那麼皇帝稱呼臣子,直接稱呼名字也是比較正常的。

    比如在劇中,康熙在很多場合就是直呼佟國維、張廷玉的。但是康熙在私下裡曾經也稱呼過張廷玉為“衡臣”。那就是八阿哥胤禩半夜送密摺,捅破刑部冤獄背後主使就是胤礽的那一次。

    康熙心事重重,睡不著,跑去找值班的張廷玉,因為康熙真的有難事求到張廷玉了。所以直接稱呼張廷玉為“衡臣”,甚至關心他兒子的病情,最後從一個父親的角度出發,希望張廷玉能體諒自己。結果張廷玉真的讀懂了,把密摺燒了。這事最終秘而不宣,解決了。

    雍正比起康熙,更顯得在稱呼上就可以讓人立刻體會到他對對方的態度。

    八王逼宮失敗後,雍正直接就給兩個弟弟賜了諢名。一個叫“阿其那”、一個叫“塞斯黑”。罵自己的兩個弟弟,一個豬,一個狗。可見雍正對八爺九爺心裡有多恨。

    而在潛邸的時候,胤禛稱呼鄔思道為鄔先生。理論上鄔思道只是世子弘時、弘曆的老師,胤禛完全沒有必要這麼高規格的稱呼。但是畢竟鄔思道本質上是胤禛的軍師,而且鄔先生的水平,胤禛是服氣的。

    所以對雍正越有用越友好的人雍正就越敬重,稱呼就越尊敬;而對自己越有敵意,自己越厭惡的,稱呼也就越惡毒。

    而年羹堯似乎從來沒有注意過別人對他稱呼變化的含義,得勢後自己也不注意對別人的稱呼。

    江夏鎮案前夕,年羹堯奉命去南京向康熙彙報工作。結果康熙讓張廷玉接待他,在給張廷玉送禮的時候,張廷玉稱呼年羹堯就是“亮工”,實際上這就是張廷玉向胤禛拋來橄欖枝的意思。

    張廷玉本身為人謙遜、低調,而且對於朝廷內的各種關係一向避嫌,他是完全可以按照職場規矩,稱呼年羹堯為年軍門。

    但是張廷玉不但叫了他為“亮工”,而且還說了句推心置腹的話。

    希望你多一點人心,少一點戾氣,這不單是百姓的福分,也是你自己的福分。

    但是很可惜,年羹堯根本沒有聽進去。

    年羹堯當了撫遠大將軍之後,仍然對副帥嶽鍾琪直呼其名,而從未稱呼過“東美”。實際上在劇中,年羹堯並不比嶽鍾琪年長,只是級別比嶽鍾琪高,理論上年羹堯稱呼嶽鍾琪為“東美”,可以顯得更為貼切一點,也顯得拿對方當兄弟、當心腹。

    但是年羹堯直接稱呼嶽鍾琪,實際上就把嶽鍾琪在他手下的真實狀態表露無疑了。這也就難怪為什麼年羹堯被剝奪軍權的時候,嶽鍾琪直接就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 6 # 老叟蜀山散人

    中國古人是很講究的,姓氏名字號均要有,例如姓孔名丘字仲尼。姓年名羹堯,字亮工,號雙峰。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號臥龍。姓李名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姓名是長輩、師長和上級叫的,也自稱,字與號則是平輩、平級叫的,不直呼其名稱字或號帶有尊重意思,也表示親密親近,如仲達、亮工、衡臣。也有尊稱其職務的,比如年羹堯為大將軍就直接尊稱大將軍。諸葛亮為丞相就尊稱丞相。劉備是豫州牧,世人稱使君。胤祥封為怡親王爵,大家都稱爵怡親王。中國古代講禮法,如何稱呼名號是大規矩,不能亂。

  • 7 # 雍親王府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古代人與人之間相互稱呼的禮儀。

    古時候人們所說的“名字”,實際上“名”和“字”是分開的。

    《禮記·檀弓上》中,關於“名”和“字”就已經有了這樣的記載:

    “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諡,周道也。”

    唐代孔穎達在為《禮記·檀弓上》“幼名,冠字”作注時,將其示意為:

    “生若無名,不可分別,故始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字者,人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直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而在《儀禮·士冠禮》上,也有著類似的觀點,即: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總結起來,我們就可以得出,在中國古代,人在出生之後會現有一個“名”,這個“名”是父母、長輩、君主等對其的稱呼;而人在成年後,需要受到社會的尊重,同輩人直呼其名顯得不恭,於是需要為自己取一個“字”,用來在社會上與別人交往時使用,以示相互尊重。

    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後,“名”只供長輩和自己稱呼,也可用來自稱,表示謙遜:而“字”才是用來供社會上的人與人之間相互來稱呼的。

    雍正皇帝稱年羹堯為“亮工”,是因為年羹堯本來就是字“亮工”。

    年羹堯,姓年,名羹堯,字亮工,號雙峰,雍正皇帝的藩邸舊人。

    所以在雍正皇帝面前,年羹堯都是自稱為“奴才年羹堯”,以示謙遜以及對於雍正的敬重。

    雍正稱年羹堯是可以直呼其名的,畢竟雍正是君主,但是他稱年羹堯為“亮工”,是將自己放在和年羹堯相同的輩分與位置上,是對於年羹堯的尊重、器重,所以才會稱其為“亮工”。

    而作為年羹堯手下的副將嶽鍾琪,以及李衛等人,則因為職務、品階還有身份上限制,只能稱其為“年大人”或者“年大將軍”,而不能直呼其“亮工”,否則就是太不禮貌了。

    綜上所述,雍正稱年羹堯為“亮工”,一方面是年羹堯本來就是字“亮工”,另一方面這是對於年羹堯的尊重,同樣的,雍正稱張廷玉為“衡臣”,稱李紱為“巨來”,也是同樣的原因。

  • 8 # 達摩說

    年羹堯,字亮工。古代社會人與人之間在互相稱呼時,一般不直呼姓名,因為這會顯得極其不禮貌,而比較禮貌的敬稱是字。那麼,姓名是供誰稱呼的呢?是供上級和長輩。

    所以我們就明白,雍正稱呼年羹堯為亮工,就是在稱呼他的字。但於公,雍正是皇帝,是年羹堯的上級,可以直呼其名;於私,雍正是主子,年羹堯是奴才,亦可以直呼其名。為什麼雍正卻選擇如此尊敬禮貌的稱謂呢?

    因為年羹堯替雍正解決了西北的大麻煩,雍正願意自降身價,以平等的地位禮遇和尊重年羹堯。這也正如他在詔書裡說的,要和年羹堯做一對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樣給天下人看看。同時這也是一種態度,以表明自己對該大臣有更親密的關係和更強的信任度。

    比如,還是在《雍正王朝》中,雍正也曾稱呼李紱為“巨來”,康熙、雍正兩代君主都曾稱呼張廷玉為“衡臣”。

    當然,雍正對年羹堯的這種禮遇一般的稱謂同時也是一種試探,試探年羹堯是否倚仗著軍功就忘記了君臣之間的本分。雍正對年羹堯一直既用且防,此番年羹堯在西北立下大功,這令雍正在興奮之餘同樣也很緊張,懼怕他功高蓋主,忘乎所以,做出有違君臣本分的事來。

    但是年羹堯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僅欣然接受了雍正給他的極大榮寵,還在朝會上上演了一出“卸甲”的好戲,甚至拒絕了雍正關於在西北的減兵減餉的請求。回到西北後他更加耀武揚威,專橫跋扈,忍無可忍的雍正最後只好將其賜死。

  • 9 # 丫丫說史

    在古代,人並不是只有一個名字,伴隨著這個人的還有他的字跟號,在對於在乎朋友之間的稱呼,古人通常用字來相稱,一是表示自己與朋友的親切,另外是表達自己的尊重,因為在古代稱字是一種禮儀。

    雍熙雍正兩朝的功臣年羹堯,字亮工。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第一次出現是在還是四皇子的胤禛去江南救濟災民的時候。

    在年羹堯與胤禛胤祥兩皇子相遇時,胤禛竟然喊了年羹堯的字!

    那麼為什麼作為皇子又是欽差大臣又是年羹堯主子的雍正,會喊年羹堯的字呢?丫丫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年羹堯在康熙時期,就已有軍功再身,喊字號是雍正對他的一種尊重

    年羹堯自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授職翰林院檢討,此後在他的努力下,康熙四十八年由內閣大學士升任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再四川巡撫期間提出了很多興利除弊的措施。讓康熙大為看好。

    後來在康熙遠征葛爾丹擊敗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的戰爭中,年羹堯盡職盡守的保障了清軍的後勤供給,再次顯示出卓越才幹,在康熙六十年,當時已成為川陝總督的年羹堯治下的青海郭羅克地方叛亂,他在領兵平叛的同時,又巧妙的利用當地部落土司之間的矛盾,輔之以“以番攻番”之策,迅速平定了這場叛亂。

    康熙六十一年,又被受命與管理撫遠大將軍印務的延信共同執掌軍務。

    這樣的功績,不得不讓雍正皇帝尊重他。

    雍正與年羹堯不僅是君臣,更是家屬

    康熙五十年,康熙賜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為雍正的側福晉,雍正繼位後年氏被封為貴妃,在這期間,雍正皇帝與年羹堯的妹妹年氏一直很恩愛,年氏很受寵,這時,雍正與年羹堯的關係不僅僅是君臣更是親戚,雍正是年羹堯的妹夫,肯定會表現的很尊重。

    所以,在我看來,雍正稱呼年羹堯的字號,即是表現了一種親切之情,因為雍正是年羹堯的妹夫,更是變現了對年羹堯的尊重與器重之情。

  • 10 # 南雷霆峰

    雍正皇帝為什麼稱年羹堯為亮工呢?

    年羹堯,字亮工。論身份,雍正完全可以對年羹堯直呼其名。繼位之前,年羹堯為他的包衣家奴,是主子和奴才的關係;繼位以後,年羹堯是他手下大將,是君臣關係。直呼其名才是恰如其分。

    其一,年羹堯是雍正手下心腹大將,但平定西北,已經功高震主。但是年羹堯凱旋之時,雍正皇帝就不能對他寵之過甚。聖旨中稱呼年羹堯為“恩人”,老八允禩在迎接年羹堯凱旋時讓“百官跪迎”,雍正也不阻止他,其實就是在“捧殺”他。自己的家奴,明知其性格,故意而為之,捧他就是為了殺他。

    其二,年羹堯其實並無反心,在他心裡,就是認為因功可以獲寵,恃寵而驕是應該的。年羹堯本是胤禛包衣,難道不知道自己的主子易猜忌,刻薄寡恩,而且腹黑嗎?

    年羹堯所為,已經在挑戰老四胤禛的底線,比如“百官跪迎”,為什麼不下馬跪下,表現出惶恐的樣子?作秀一下也行!

    插手官場,安排心腹,稱為“年選”,與隆科多的“佟選”何異?吃一頓飯講排場,謂“進膳”。寵幸妻妾,也要“翻牌子”。

    其所作所為,囂張跋扈,全在為言官提供“彈核”證據。

    一個有意捧殺功臣,另一個囂張跋扈,恃寵而驕,年羹堯之死,可以說毫無意外。

    如果一個有規束之意,另一個低調,退讓一些的話,則君聖而臣明,不會被後世所詬病了。

  • 11 # 金融鈔能力

    帝王有時候和普通人一樣,用的上你的時候,把你當朋友當親人,覺得你多餘的時候都恨不得一腳踢開你。

    雍正還是四阿哥的時候,年羹堯做為康熙朝的封疆大吏,是任何有想法的皇子們拉攏的物件。

    四阿哥雖然一直標榜自己對儲位沒有興趣,其實他一隻是暗中佈局。

    從他小時候被皇貴妃收養就嫌棄自己自己低身份的生母來說,他其實是渴望地位的,從小就這樣,只不過由於不是生來就有的,所以只能心中暗暗去搶。

    本來四阿哥就是再羨慕嫉妒恨,他也與皇位無緣,可是太子不爭氣,硬是被眾多兄弟拉下馬,這才給了四阿哥從新爭奪的機會。

    由於和八爺黨比起來實力懸殊,所以他暗中開始佈局。

    地方大員中他拉攏的是年羹堯,年羹堯是四川巡撫,手握兵權,而且後來還成功的牽制了十四王爺。

    朝臣中他拉攏的是隆科多,隆科多是九門提督,手握京城兵權,地位舉足輕重,最後關鍵時刻也確實用上了。

    皇子中他拉攏了十三阿哥,十三阿哥後來成了他的鐵桿粉絲。

    帝王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們做事更不擇手段,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放低身段也是常用的手段,而且事半功倍。

    年羹堯面對能四阿哥的拉攏,也許其他皇子是高高在上,只有四阿哥放低姿態讓年羹堯覺得更被重視,所以最後倒向了四阿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銀行申請一個額度,對自己有什麼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