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嗣為
-
2 # 老春開聊
規矩+懲戒+好習慣替代+表揚與肯定!
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要給孩子立規矩。要明確而嚴肅地告訴他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否則就會面臨什麼樣的後果。
講明規矩之後,如果孩子再犯,就要施以必要的懲戒。要讓孩子知道,違反規矩的後果有多嚴重。否則,即便是講懷習慣有再多的不好,他也不會理解,更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直到自己捱了懲戒之後,他才會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有多嚴重。
當然,光靠這些還不夠,因為規矩過嚴、懲戒過多就會讓孩子更加反叛。
所以,還要培養更多的好習慣來代替壞習慣,讓孩子感受到好習慣帶給自己的進步,感受到進步的喜悅和快感,能夠更加自覺地摒棄壞習慣,養成更多的好習慣。
當孩子養成新的好習慣,或者是孩子取得了明顯的進步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和肯定,讓孩子感受到好習慣帶給自己的好處,使他更有信心堅持下去,更有信心養成更多的好習慣。
-
3 # 大海心理
看到這個題目時,我好像看到一個糾正者,還有一個被糾正的孩子,這是一種對立的關係,讓人感覺緊張和害怕,可能會退縮和反抗或者被動的反抗,比如拖拉。不知道你的孩子會不會也有這樣的表現?
讓我們換個說法:如何讓孩子習得好習慣?
這個關係是一個孩子以家長為榜樣的學習關係,雙方都是主動參與的,關係是和諧的,而且在融洽的關係裡面,孩子會以向家長學習為榮,以父母為傲。
這基本上就做到一大半了。
還有一句心理學家提出的原則“不帶誘惑的深情,不含敵意的堅決”,意思是說我不以某種目的為誘惑讓你做什麼事,比如你做了我就說人好,沒做就說你不好,人身的批判和攻擊容易引發逆反。不含敵意的堅決是說,當你感覺孩子的行為超過了社會的規範或規則時,你要告訴孩子,讓孩子知道這是不可以的,但方式是不帶敵意的,不要打罵和指責,但要堅決,態度不猶豫,比如“你不可以這樣”簡單明瞭地讓孩子知道,這是被禁止的,這種表達不會帶來矛盾和傷害,同時又能讓孩子學習社會規範。對立的關係會帶來負作用,所以家長費力不討好,家長作為成年人,是孩子的榜樣,在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中,也教會了孩子如何與人建立關係,一家人其樂融融。
-
4 # 親子聯盟成長
我是一位五歲孩子的媽媽,專注於研究孩子的養育問題,在正面管教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
家長們可能都深有體會,壞習慣一旦養成,改過來就有點難度。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家長在幫助孩子改正壞習慣的過程中,也不能操之過急,要悉心引導,一步步來,孩子的可塑性還是很強的,家長要有充分的信心和耐心。
我個人認為家長可以做好以下幾步:
首先,家長要和孩子做一次深入的溝通。家長要以聊天的方式和孩子親切交談,預期要溫和,而非責備和訓斥。畢竟不好習慣的養成也不能全怪孩子一個人,家長也是有責任的。家長要告知孩子,壞習慣將會對孩子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並明確告訴孩子,對應的好習慣應該是什麼樣的,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明確告知什麼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探討如何改正。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想辦法,並鼓勵孩子自己開動腦筋,提出改正方案,並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有時候孩子的想象力絕對會超乎家長的預期。這樣能最大化調動孩子改正不良習慣的內驅力,為後面的過程打下基礎。
再次,家長要及時鼓勵孩子。家長要看到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即使只有一小步,家長也要及時給予孩子肯定。而家長的肯定是孩子繼續努力的強大動力。
最後,家長要一直陪伴孩子前進。讓孩子知道,在前進的道路上,雖然辛苦,但是他不是一個人,而是有爸爸媽媽一起陪著他,爸爸媽媽是他堅強的後盾。
-
5 # 笨點點
如何改正孩子不好的習慣?
“我試著使用積極的養育方式,但總有那麼一刻,我會陷入困境。不使用懲罰,我如何執行我定下的規則?一直提醒她應該做什麼,直到氣得臉發青?我做不到。如果不能使用武力,那我該怎麼做才能讓我的孩子聽話呢?” -Lisabeth
如果你一直依賴威脅來讓你的孩子配合,那麼你就陷入了這個困境。在不使用威脅的情況下,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乖乖聽話?
簡單的回答是:有比威脅更好的策略,因為懲罰或者威脅孩子只是暫時有效。
當然,這可能會讓你的孩子暫時服從,但如果你沒有教孩子控制那些驅使他做出惡劣行為的情緒,那麼這種不良行為還會繼續。
最終,孩子會反抗,你必須使用更高一級的武力。你可以把孩子拽到書桌前做作業,但遲早你會有拽不動的那一天,並且,他也沒有學會自律。
更重要的是,你越經常使用懲罰,你的孩子就越不願意配合。那些不依賴於懲罰的家庭會讓孩子接受家庭期望和情緒調節的教育,這些孩子表現得更好,更願意配合。
當然,你不只是希望孩子服從,你想培養一個願意合作,願意做正確事情的孩子。
所以暴力並不能讓孩子們表現得更好。事實上,研究表明,懲罰會讓孩子表現得更差。
原因如下:我們知道,刷牙、不打妹妹、不偷吃餅乾,對你的孩子來說是最好的。但他不喜歡。事實上,他極力避免刷牙,打敗他的妹妹,儘可能多吃餅乾。他放棄他喜歡的事情的唯一原因是,他相信父母總是把他的最大利益放在心上。
但當我們懲罰他時,他開始認為,我們不再站在他的一邊了。他覺得委屈。即使我們能讓他明白他為什麼受到懲罰,但他內心仍然感到委屈。(想想你小時候是不是也這樣?)
更重要的是,威脅和懲罰並不能幫助孩子控制驅使他表現不好的壞情緒。最後的結果是,他獨自承受著這些可怕的感受。他斷定自己是個壞人。他越來越不想討好我們了。
這就是為什麼懲罰會破壞孩子好好表現的慾望。正如Alfie Kohn在回顧了關於這個問題的研究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懲罰會侵蝕人際關係和道德成長。”
但是我們可以激勵孩子滿足我們的期望,遵守我們的限制。以下是一些方法。1、用愛的指引教導適當的行為
如果你的孩子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幫助他學習行為規範。如果他知道,但不願意做,那就幫助他建立意願。拿刷牙來說,你的任務是讓刷牙這件事變得有趣,讓孩子喜歡上它。
對於打妹妹這件事,你可以幫助孩子發展一種意願,比如取悅你的意願,成為一個好孩子的意願,以及對妹妹的同情和愛。當然,他也需要一些機會和兄弟姐妹一起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2、透過言傳身教來教孩子調節情緒
孩子們透過觀察我們如何處理情緒來學習如何處理情緒。
這是不是意味著你不應該生氣?不。這意味著你要儘快冷靜下來——在你開口之前。以各種方式讓自己儘快平靜下來,給孩子做好榜樣。在你需要孩子配合的時候,如果你保持冷靜,你會更有效地獲得孩子的合作。
3、用同理心設定限制
想讓你的孩子接受你的限制嗎?清楚、友好地陳述這些限制,並理解孩子的感受。你的孩子知道他不能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但他也需要你理解他為什麼難過,他也希望你知道他不是一個壞孩子。
如果有必要,友好地看著他的眼睛,讓他知道除非他答應你的要求,否則你哪兒也不去。
“伊森,你知道我們的規矩是每個人晚飯後都要清理自己的盤子。我知道你等不及要看你的動畫片了,但在你的盤子被清理乾淨之前不能看電視。我們開始吧。”(把孩子送回到餐桌前)
“我知道停止玩耍去睡覺對你來說很難。我敢保證,等你長大了,我就再也不催你去睡覺了好嗎?”
這意味著,在你需要合作的時候,如果你設定了一個明確的限制,同時又能理解孩子的觀點,你就最有可能得到孩子的配合。
4、透過幫助孩子表達情緒來幫助他管理情緒
即使我們總是很平靜,但孩子們仍然有很強烈的感情和情緒。當我們接受孩子的感受時,即使我們限制他們的行為,他們也能學會控制這些情緒。
“你生妹妹的氣。你可以告訴妹妹你需要什麼,而不應該攻擊她。”
有些父母可以接受孩子的悲傷,但是當孩子生氣時,他們就會被激怒。事實上,孩子的憤怒是為了掩蓋他的傷心、恐懼或無奈。除非他覺得足夠安全,否則他不會向你展示那些更深層次的感情,他只會繼續用“壞”或憤怒的行為把這些情緒表現出來。
這就是為什麼在大的情緒爆發時,創造安全感是父母最好的反應。孩子感到越安全,他就越願意告訴你在憤怒之下到底發生了什麼。
5、讓你的孩子修補自己的過失
當孩子們傷害別人時,他們自己也會感到很糟糕。他們需要一個機會來填補自己的過失,這樣他們就能感覺自己依然是一個好孩子。
幫助你的孩子找到修復關係和彌補的方法。你的孩子能幫朋友拿毯子嗎?他能和哥哥一起重建這座塔嗎?他能給妹妹做一張卡片或幫妹妹做家務嗎?
但如果你把這些方式強加到孩子身上,你就又回到了懲罰。如果你在你的家庭中樹立了這種彌補的榜樣,並期望你的孩子去彌補,你的孩子就會學會這樣做。
請注意,所有的人都需要冷靜下來,然後真誠地道歉。首先,幫助你的孩子表達他的感受。然後,和他一起思考怎樣才能和對方相處得更好。
6、保護你們的關係
孩子們“表現”出來是因為他們愛我們、信任我們、想要跟隨我們,但我們必須贏得這種程度的信任。我們透過控制自己的情緒來獲得它,這樣我們就能理解和同情孩子,並在她最需要我們的時候幫助她。
孩子們每天都需要身體上的依偎和打鬧來感到親近,他們需要我們的同情來幫助他們度過難過的時刻。你的孩子不配合你?重新溝通。
然後你會發現自己再也無須使用懲罰了。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
6 # 影視小猛君
很多的孩子的生活習慣,是由於他平常的日常行為,慢慢的久而久之形成的,這時候作為一個父母對孩子的引導方式是很重要的,教育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他以後的日子,生活習慣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所以作為父母,應該更好的做到監護人的作用對孩子多一些知識的教育。
1.孩子在很小的時候都是不知道什麼事情是對的,什麼事情是錯的,這時候孩子的知識教育是很重要的,給孩子有一種良好的教育,讓自己的孩子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為父母應該規範好孩子平常的生活方式,電視要看多長時間,作業要花多少時間,幾點鐘就開始睡覺?這種平常生活中的種種生活習慣,父母的監督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2.
控制好孩子平常的日常行為。
因為很多孩子的壞習慣,是他自己的日常行為習慣慢慢導致的,因為一個人的習慣,他一個人經常這樣做,就會在他的心裡面形成一種預設的方式,所以對於孩子的一些平常的壞習慣,父母要更多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改掉這種習慣,自己的孩子不要過於的寵愛
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職責非常的重要的,父母早期對孩子的引導,讓自己的孩子在以後長大之後,讓自己的孩子比其他的孩子更加的優秀,對孩子的日後的學習和日常行為,帶來一系列的促進作用的,不要讓父母的寵愛,導致孩子形成不良行為習慣的
-
7 # 餘生為家人
孩子不好的習慣範圍有點大,個人覺得,孩子都是從小白紙一張開始學的,如果說糾正,該從帶孩子的人著手糾正,孩子大了再糾正可能就只有溝通和講道理了
回覆列表
一個好的習慣可以使人受益終生。作為家長,在輔導孩子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孩子藩藩存在一個很大的壞習慣,這就是,粗心。
粗心表現為很多方面,比如計算題錯誤率高,做數圖形題錯誤率高,漢字寫出很多的錯字,單詞拼寫錯誤多等。粗心導致他做題目時,錯誤不斷,考試中失掉了大量分數,成績始終不理想。滿分成了奢望,想也別用想,只有眼睜睜地看著人家孩子拿滿分快樂大笑的份兒。
針對粗心問題,我沒有僅僅停留在批評層面,而是靜下心來幫助孩子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表面上看起來是粗心、我經過仔細分析發現,粗心的背後,原因多種多樣。
有的是知識理解不到位,比如說計算,一年級時,孩子經常滿十不進位。兩數相加超過十,應該進一位,這一個知識點孩子沒有理解到位,實際用起來當然就經常出錯了。對這樣的問題,我除了給他作補充講解之外,每天給孩子進行計算強化訓練,做一定數量的計算題。不要以為這個問題很好解決,我是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才幫助孩子解決了計算出錯的問題。類似的知識理解不準,導致計算出錯的情況,在後來的學習中不斷出現。直到了三年級的時候,藩兒才做到計算準確,難得失誤。
粗心,還有可能是因為解題方法不對。低年級的數學,數圖形類的題目經常考。一年級時,考有多少朵花 有多少隻蝶:二年級時,考有多少個角;三年級時考有多少條線段,多少條射線。這類題目,對於家長來說,似乎很簡單。但有一段時間,只要做到這類題目始終不能全對,總是會錯一題兩題。我分析發現,他數數的時候,喜歡用一根手指指著圖形數,而且數得很快。數的時候,一個圖形被跳了過去,沒有數到,他都不知道。我就要求他,用筆指著數,不用手指指著數,因為筆尖細,指的時候,不易出現跳數的情況。同時要求他數的時候,放慢速度。如果圖形比較多,我還要求他,對圖形進行劃分,數完一部分再數另外一部分。全部數完一遍後,用鉛筆寫下數字,然後再數一,看是不是還是這個數字。如果兩遍數下來,結果一樣,再將答案正式寫上去。經過反反覆覆的練習,藩終於成功地解決了數圖形問題。
家長對孩子的輔導,是對孩子校內學習的補充、鞏固、強化。孩子學習的主要陣地還是
在課堂。我們要告訴孩子,課堂聽講千萬要認真。
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需要耐心,更需要細心。在孩子學習的起步階段,幫孩子一把,培養起孩子的好習慣,讓他們起好步,孩子到了學習的高年級階段,家長就省心許多啦。家長“苦”在孩子學業起步的階段,將來就會收穫許多的“甜”。小學階段的孩子,尤其是一二年級段的孩子學習能力最弱,最需愛家長的引領與幫助。如果等到孩子長大了,發現孩子學習不行,一身壞習慣,再來想辦法花力氣幫他糾正,那就是真正的苦了,而且效果還不一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