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高二的學生,班上學風很好,可還是帶不動我學習
2
回覆列表
  • 1 # 鄭房通

    自控力是對正在做事情的專注,是不被其他事物干擾,誘惑的自制力。

    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有很好的自控能力的,都會被或多或少被外界更優越的條件所幹擾和誘惑,自控力是可以在後天鍛鍊的。

    1、心理的自我暗示。自己暗示自己要把手頭的事情做完,不能被其他事情打斷,不被更優越的事物所誘惑和干擾,自我暗示是鍛鍊自控力的最有效方法!

    2、讓第三方監督。如果自己對自己實在狠不下心來,可以藉助外力,讓朋友或者老師去監督自己,如果做不到要有懲罰。

    3、從興趣入手。先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讓會受到更弱的外界干擾。

    4、加強運動。運動可以讓你放鬆大腦,放空大腦如果實在擋不住誘惑,那就放下手裡的工作,去做一些較強的運動。

    一個人的成功大多取決於一個人的自控力,專注力,自律性和毅力,希望你成功!

  • 2 # 速讀G先生

      1、擬好一個待辦事項清單。在每天或每週的開始時擬一個待辦事項清單可以讓你在學習上更加專注和積極。如果你列出所有你必須做的事,那麼不管事情有多小,在你將其完成並把它容列表上移除時,你都會感到更大的成就感,這也可以幫助你在一定時間內集中在某一特定任務上。

     2、提高你的耐力。儘管你可能認為你是個很容易分心的人,但任何人都可以積極地提高自身的注意力。你所要做的是先選定一個任務,然後只給自己3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排除所有干擾,包括起床的障礙。30分鐘後看看你是否能延長5或10分鐘保持注意力集中。繼續這種測試來觀察你的耐力的極限。儘管你應該至少每小時就休息一次,但學著集中學習更長的時間,會讓你更容易地完成任務,也能幫助你在更短的時間內保持專注。

      3、找到你的目的。有一個學習的目的能激發你的鬥志,從而會讓你保持專注和高效。我們經常分散注意力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看不見所有我們必須做的任務,所以寧願做其他事情。一旦你找到你的目標,請先把它寫下來,或者對自己不斷重複這句話,來保持你的精力用在適當的地方。

  • 3 # 街俠

    首先你要提高(學習)的興趣,你對一件事完全沒有興趣是很難提高自己的自控力的。你要清醒得把誘惑你的事,先放一邊,也就是把不良的習慣慢慢的戒掉。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注意去改正。要有正確的思想和心態。有了正確的思想和心態,才能正確指導行動,在實踐中達到自控。還要有“目標”沒有“目標”一切都是假的。

    學習目標與人生目標不同,它比較具體,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它可以使我們比較容易地享受成功的歡樂。先定一個小目標,容易達到的目標,有了成功的經驗,就更加有信心了,有信心自控力也跟著提高。帶著問題帶著求知慾去看書,有利於集中注意力,目的明確,這既是有意學習的要求,也是發現學習的必要條件。還有控制時間,幾點到幾點學習,幾點玩都要規劃好。當你可以控制好時間就改變了自己。千萬不要縱容自己,給自己找藉口。對自己嚴格一點兒,時間長了,便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變得更完美。

    自控力是長期的你也不要心急,你應該知道毅力差是絕大多數人都有的個毛病 所以你不要自怨自艾。

  • 4 # 林子說心理

    自控力一直都被認為是一個人身上最為重要的能力之一。很難想象,一個人失去了基本的自控力,人生會糟糕成什麼樣子。無論是身心健康,人際關係,還是事業成敗,財務安全都能夠跟自控力扯上關係。很多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一個人缺乏自制力,是他不能實現目標的最大障礙。

    美國斯坦福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在《自控力》這本書裡,對自控力進行了全面的分析。他從心理學、神經學、生物學等領域告訴人們自控力的真相,影響自控力的要素,人們缺乏自控力的原因,以及如何透過增強自控力來改變舊習慣,並養成健康的新習慣;如何在面對慾望和誘惑時能夠正確運用自控力,做出正確理智的抉擇,從而收穫自己真正想要的結果和人生。

    凱利教授開篇就點出,一個人的意志力主要包括了三種力量,分別是“我要”,“我不要”,“我想要”。

    其中“我要”和“我不要”是最基本的兩種表現形式,當人們面對慾望與誘惑時,腦海裡最常出現的選擇就是“要”或者“不要”,多是由一個人在當下的情緒、直覺、感受作出的選擇。

    “我想要”是一種潛入內心深處,挖掘自己真正需求的力量,它是自控力的核心力量,多是在理性判斷與思考後做出的選擇。

    這三種力量分佈在人的前額皮質區域,構成了大腦的意志力,當遭遇到外界的選擇時,這三種力量就開始相互撕扯,相互較量。

    在較量的過程中,人的體內會相應地出現兩個自我,一個是衝動的自我,想要屈服於“慾望”,想要縱容自己,肆意妄為;另一個是理性的自我,能夠撥開迷霧,分析形勢,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從而能夠抑制衝動,深謀遠慮,做長遠打算。

    自制力差的人,多半在糾結與較量中選擇了“衝動的自我”,獲得了短期的利益和好處,但好景不長,表面的“快樂因子”轉瞬褪去,他面臨的困境、誘惑、焦慮、壓力又再次捲土重來,如此迴圈往復。

    自制力強的人,並不是說他們不愛“眼前的蛋糕”,而是他們的視野更寬廣,或者說,他們的“野心”更大,他們想在實現目標之後,吃上更美味的、更高品質的、更大的“蛋糕”。

    他們糾結的點不在於“我要”還是“我不要”,事實上,“我要”與“我不要”只是一種行為結果,“我為什麼要”,“我為什麼不要”更為重要,這背後就要藉助“我想要”的力量來進行權衡,一旦把“我想要”放在抉擇的聖壇之上,理性就會開始發揮作用,而理性是克服衝動最大的敵人。

    當然,很多時候,人們會把“我要”理解為“我想要”,從而理所當然地讓自己可以放縱自己的慾望,把自己的慾望合理化。

    因為人在亢奮的時候,往往會釋放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神經遞質,這個時候,人們的大腦多半是不靠譜的,更多的是依賴一種洶湧澎湃的“如果獲得,就會幸福”的幻覺和快感,導致做出的判斷多半是不正確的。

    正所謂衝動是魔鬼,衝動帶給人一種劈波斬浪、迎向暴風雨的快感,但更多的是一種後悔和束縛,更可怕的是,一個人在做決定的時候養成了“衝動”而非理性的習慣,那麼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註定要吃更多的苦頭。

    從某一種角度說,一個人的自制力就是一個人選擇的能力,一種能夠化解內心衝突的能力,一種發揮理性的能力。

    很多哲學家都推崇理性,都認為理性是通往智慧與幸福的必經之路。亞里士多德就提出“人的本質是理性”。他指出,人必須要發揮理性的力量,才能既不受限於非理性的慾望,也不沉溺於非理性的情感,才能在掙扎與迷惘中,做出更正確的選擇。

    想要提高自控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理性做主導,讓情緒、直覺做參考,養成“三思而後行”的習慣。發揮理性其實是在增強“我想要”的力量,蘇格拉底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認識你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知道自己想要朝著哪個方向前進,有了如此清晰而明確的目標,在人生航行的路上就不容易偏離航道。

    如果總是記性不好,或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敗,那麼凱利教授也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記錄,寫下自己跟意志力對抗的過程。

    寫作是思考的過程,思考本身就是一種發揮理性的過程,在寫作中發現自己意志力的弱點在哪裡,三種力量是如何博弈的?自己是如何一步步屈服的?什麼樣的場景、語言、暗示、感受、想法會更容易讓自己墜入“慾望的溫床”?幻想自己滿足這個慾望1萬次之後,會剩下什麼?會讓自己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嗎?一步步書寫的過程也是認識自我的過程。

    除了認識自我,發揮理性,凱利教授也指出,一個人的身體狀況也會影響自控力的強弱。

    很多人覺得自控力是精神領域的事,畢竟歷史上還是有很多身患病痛但精神意志力超強的人,但對於大部分普通人而言,脫離肉體去談精神多半是一句空話。眾多心理研究表明,一個人良好的飲食、良好的作息習慣、良好的運動、睡眠對一個人的自控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為這些都在幫“自控力”儲存能量,一個人只想著需要自控力的時候不斷“輸出”,但平時卻步注重“輸入”積累自控力的能量,那麼這顯然不符合能量守恆定律。你積蓄的能量越多,那麼可用的能量也就越多。

    如同一個人的精力有限,自控力也不是一座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白天加班加點工作了十幾個小時,就不要指望回家了,也能把所有的家務事都打理的井井有條;白天減肥沒吃飽,時常眼冒金星,就不要太過指望晚上還能和運動健將一樣,風一般地邁開腿,朝著勝利的終點奔去。

    過度地使用自制力,是一件很傷身體的事情,並且可能會獲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在減肥這件事上顯得尤為明顯,節食一個星期之後,緊接著的往往是暴飲暴食,把過去想吃又不能吃、不敢吃的東西全部買來一掃而光,以滿足身體對食物的本能需要。

    一個人過度委屈自己去實現一個目標,如果有一天目標實現了,那麼他多半會變本加厲地補償自己原先“吃過的苦,受過的難”。

    能量在“自控力”裡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如果一個人善用自己的能量,他的效率就會比別人高出很多。

    有些人早上精力充沛,能量十足,那麼把最重要的目標留在早上完成,這就是一個討巧的安排,用精力充沛的時段去做毫無重要的瑣事,這樣的工作策略,無異於在用自己的“上等馬”去對別人的“下等馬”,輸的機率顯然更高。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保持心情舒暢開朗,儘可能地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把身體注入足夠的能量,再配合自我瞭解的加深,理性智慧的增強,自控力就會在日積月累中,如同肌肉一樣,越練越多,越練越強。

  • 5 # 糖糖的格物致知

    首先啊,我們先說什麼是自控力?自己控制自己按計劃做事的能力,這叫執行力。我們提到自控力的時候,往往是指面對誘惑時對自己的控制力,誘惑這個東西嘛,是不能哪來考驗人性的。。。

    有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叫斯金納箱實驗,研究的是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

    實驗是這樣的:箱內放進一隻白鼠,並設一個按鍵,箱子的構造儘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動物在箱內可自由活動,當它按按鍵時,就會有一團食物掉進箱子下方的盤中,動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裝置記錄動物的動作。操作性行為(按按鍵)是獲得強化刺激(食物)的手段;實驗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腦皮層活動的規律,而是為了表明刺激與反應的關係,從而有效地控制有機體的行為。

    總結一下就是:操作 ⇒ 強化(按按鍵 ⇒ 給食物)。

    人的天性都是喜歡找樂子的。培養自控力,就是要找到這個自我強化機制,而不是強迫自己面對不喜歡的東西。做事情——快樂——重複做事情。

    我們需要的不是非得去控制自己,而是在每一件事情裡得到樂趣。同樣,堅持做喜歡的事情,控制力也會提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凱歌新片《妖貓傳》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