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胡寫實
-
2 # 手機使用者59879746042
請各位不要笑話我,我是一個在外打工的遊子,如果家裡沒有什麼大事一年就是過年回家,正月十五過後又出來,老爸老媽還在,兩個兒女,老大讀大學,老二讀高中,親情固然重要,可是肩上的擔子放不下,我也想回家聽聽老爸老媽的撈叼,兒女的親情,享受老婆的溫柔,可是我不能,做男人就得有當擋,負起責任,把所有的事情扛往。
-
3 # 抗癌路上陳醫生有話說
過年期間回家,其他時間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事一般不回家,因為出門在外就是賺點辛苦錢,把錢都折騰在路費上沒有必要!
-
4 # 果城袁松
08年回來到現在,就一直在老家了,一家人住在一起。14年在本市了一套房子,17年裝修好了就全家搬到南充來住了。我就在本市做生意,一家人其樂融融。以前在外打工,什麼苦什麼累都嘗過,那時候工作很累,一年都頭也賺不了幾個錢,雖然累點,但也學到了不少社會知識,這也值得。年輕人就應該有敢闖敢嘗試的精神,不去嘗試怎麼證明自己不行,既使失敗了,自己去嘗試了,也就多了一條經驗了,豐富了自己在社會上生存的知識!
故鄉江蘇江陰,在我的心中是一個遙遠的夢,夢到遙不可及!
父母在19世紀60年代支援建設,分別從上海和無錫支援建設去到河南洛陽,在外打拼的父母把我留給了年邁將近70歲的公公(我們老家把爺爺喊作‘公公’),小學階段一直上到五年級,公公突然說要把我送回河南洛陽,因為我戶口隨母親在洛陽落戶了。公公生怕我口音改不過來,也怕在鄉鎮讀書的我到了城市跟不上趟。
江蘇的教育在全國排行第一一點不虛假,我12歲回到洛陽,在一家大型紡織企業的子弟小學上學,學校規模、校園軟硬體比起老家江陰鎮上的中心小學好不到哪裡去。
上初中、高中,考工,自修高教自學考試,結婚,一別故鄉30多年,直到2014年國慶節,我才和80歲的老父親回到了日日夜夜念想的故鄉江蘇江陰,見到了30多年沒有見到的故鄉的親人。
故鄉是心中永遠的情結,我獨自一個人去看來江陰長江大橋,用手機拍攝了江陰的風土人情,一切似乎都沒有變化,變的是正如一首詩所寫“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而今,為了生活打拼我在河南南陽市工作,離洛陽500多里路,一個月一次兩天時間,回到第二故鄉洛陽市看看老父親,和上小學六年級的女兒玩玩,給她買好吃的,讓她坐在我的膝蓋上撒嬌。
是的,生活就是這樣一直奔波在路上。
而故鄉,一會兒很遠,一會兒很近。
故鄉一直在心中,回不回都惦記著,何曾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