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壯鄉達周
-
2 # 老周說三農
蘆筍種植第二年,為什麼只看見如文竹一樣的東西沒看見蘆筍,怎麼辦?
種植蘆筍需要培土,你可能沒有培土,地下莖出土後就和文竹一樣只長葉了。
蘆筍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肉質根,莖分為地上莖和地下莖,地上莖在冬季枯萎而以地下莖在土壤在休眠越冬,春季由地下莖抽發嫩莖作為蔬菜食用。隨著植株年齡的增長,地下莖會越趨在地表。
蘆筍的莖從土壤中長出來的肉質粗莖,在幼小時就要採收,不採收,任它自由生長就會發枝長葉,最後就形成蘆筍的植株。
種植蘆筍的地塊必須深厚疏鬆肥沃,產量才高,貧瘠的地塊莖出土後由於養分和水分不足,很快就分枝形成了植株,不長莖。栽培蘆筍需要進行培土,如果採收白蘆筍培土深度為地下莖盤上面25—30釐米,採收綠蘆筍培土深度13—15釐米。
蘆筍定植後3—10年為盛產期,可以選留2—3株植株作為母莖製造養分供嫩莖抽生用,同時加強肥水管理,促進地下莖的生長髮育。
-
3 # 農民鴻禎
蘆筍種植第二年,才是小苗,最起碼得三年以上的苗才能挖蘆筍,你看見的像文竹一樣的是它的枝葉。要想挖蘆筍,得把蘆筍溝 填的很高,過了年這個季節就得填起來,等蘆筍長出來就可以挖了。一天挖兩次,早上一次,下午一次,挖到七月份,八月份就不挖了,然後破溝,讓蘆筍長起來,挖的時間太長,影響第二年的產量。這是白筍,這裡強調一點挖蘆筍,看蘆筍溝上有裂口的地方就有蘆筍,不要等長出來再挖,長出來就變色了,如果是綠筍的話不用扶溝就行,蘆筍見了Sunny就變色。這是我自己的一些經驗。我們村在生產隊哪會就有蘆筍,分隊了每家每戶按人口分了幾溝。然後挖了送到果品公司造罐頭出口.我是憑著記憶寫的。再強調一點 白筍比綠筍貴 ,比綠筍好吃。
-
4 # 西北丫頭阿麗
大家好!我是阿麗!
常吃蘆筍的朋友一定都知道,長得壯的蘆筍要比細的更加鮮甜,爽嫩……蘆筍,作為一種高階蔬菜,想把它種好還是不容易的。很多朋友都會遇到這類問題(蘆筍不出筍,或是很少出筍,只見到文竹一樣的東西卻不見筍),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1.種子的問題:
蘆筍的品種有很多,質量的好與壞,抗病能力的強與弱,最主要的還是取決於種子(基因)。如果種子不是優良品種(高產類的,種子不飽滿,不是大品牌或可靠渠道的),那麼你再怎麼努力也種不出好的蘆筍。
2.種植方面的問題:
我們所說的蘆筍的“筍”,其實是蘆筍的嫩莖(地上莖)。由於蘆筍的莖分為地下根狀莖、鱗芽和地上莖三部分。所以嫩莖產生的數量及質量取決於鱗芽的數量及發育的狀況。而鱗芽的數量和質量又取決於地下莖的發育狀態,鱗莖發育生長,嫩莖形成,依賴於肉質根中積累的養分(前一年蘆筍莖葉生長的繁茂程度決定了肉質根的好壞與自身養分的多少)。營養不足肯定出來的嫩莖就比較細,等到嫩莖的葉子長大就變成文竹一樣的東西了。
3.病害影響:
根腐病會導致爛根或爛芽,從而影響鱗芽的生長,使根部不能很好的吸收營養……嚴重時甚至不能出芽。
4.種植時間不夠:
蘆筍從播種到開始出筍,大概需要2~3年的時間(這期間地下肉質根都在不斷的積累養分,有的吸收好養分積攢的多,有的吸收慢積攢的少),根據品種不同,以及養分積攢的多少,所以出筍時間的快與慢也有差異。
做好了以上幾點,相信你的蘆筍一定會大獲豐收的!
-
5 # 農村新青年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且家裡種植過幾年蘆筍,相信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
蘆筍種植第二年,為什麼只看見如文竹一樣的東西沒看見蘆筍,怎麼辦?
蘆筍分白蘆筍和青蘆筍。
白蘆筍:
一:培土
採收前,蘆筍需要培土(見圖2),高度在40-50公分左右,寬度呈梯形,上面寬度40公分左右,下面60公分左右,一般都是機器直接培土,省時省力。這裡注意,種植蘆筍的土質最好是沙壤土,土壤疏鬆,土層深厚,透氣性良好,而且保水,後期回填土後,培土面光滑方便第二次採收。
二:採收週期
蘆筍第二年就可以開始採收,露天蘆筍採收時間每年一次,4月初-6月中旬,為了不影響蘆筍來年產量,一般第二年採收50天左右;大棚蘆筍每年兩次,分別是4-6月,9-11月,夏季天氣炎熱,質量差,產量低,不適合採收。
蘆筍每天可採收兩次,早晚各一次,早上天亮就開始,中午Sunny強了就收工,下午3-4點以後採收,只要土層有裂縫或者鼓包就可以採收。
三:採收尺寸
白蘆筍一般採收的長度是18-23公分左右,具體看收購商的要求。
青蘆筍:
青筍不需要培土,第二年直接開始採收就可以。(見圖5.6)
回覆列表
(1)育苗。
①播種量。白蘆筍每667米2播種50~100克,綠蘆筍為100~150克。
②整地施肥。選土質疏鬆,肥水條件好,透氣性強的壤土或沙壤土。深翻30釐米左右,每667米2施基肥2000~3000千克,將肥料翻入土中,整平地面後,做東西畦,畦長10~15米,畦寬1.2米,壟高20釐米,耙平畦面。
④種子處理。蘆筍種子皮厚堅硬,外有蠟質吸水困難,故播前必須浸種催芽。方法是:先用涼水漂種,除去癟種和蟲蛀種等。然後用30℃左右溫水浸泡2~3天,每天換水2~3次,種子充分吸水後,將水濾去,盛入盆中,在20~25℃下進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投洗1~2次,以防爛種,當種子有10%左右出芽時即可播種。
⑤播種。播種前需灌足底墒水,待水滲下後,按株行距10釐米打好直線,將催好芽的種子單粒點播在植位上,覆過篩細乾土2釐米厚。
⑥覆膜。播後立即覆蓋地膜,可提高地溫保持溼度,對出苗有利,但齊苗後應及時撤去。
⑦幼苗生長期間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蟲等。
(2)定植。
①栽培地的選擇。對栽培地的要求同育苗地。
②整地、挖定植溝、施肥。經清園、深翻平整後,按白蘆筍1.8米,綠蘆筍1.5米的行距打直線,沿線挖定植溝,溝深30~40釐米,寬40~50釐米。溝底施基肥,每667米2施農家肥5000千克,磷酸二銨20千克,上面蓋土至距地面7~10釐米處即可定植。
④起苗。蘆筍苗的地上莖達3根以上即可定植,起苗時要帶土坨,防止傷根。按30釐米株距,植於溝中,使苗的根盤低於溝面12~15釐米,把著生鱗芽群的一端,順溝朝同一方向,以利日後培土。後覆土5釐米左右,蓋住根盤稍鎮壓,使根盤與土密接。然後澆水,緩苗後結合中耕,再覆土2次,每次3~5釐米,使根盤埋在土下10~15釐米。
(3)田間管理。
①澆水。蘆筍定植緩苗後,要根據墒情適時澆水。
②追肥。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每667米2追施複合肥30千克,追肥後要及時澆水。
④培土。白蘆筍須在定植後的第二年春天,幼莖抽生前培土,使嫩莖軟化。培土應在採收開始前10~15天,10釐米土溫達10℃以上時進行。過早,因土溫升得慢而出筍遲;過晚,則部分嫩莖已出土,會見光變色。培土應選擇在晴天土壤乾溼適中時進行,培成的土壟寬度要大,厚度以使地下莖埋在土下25~30釐米處為準。
綠蘆筍採收前不需要培土,地下莖上面有15釐米土層即可。
(4)採收。
①前一年春天定植的蘆筍,可採收40天左右的春筍,然後每株留3支母莖生長,再發的筍芽繼續採收30天左右的夏筍。
②前一年夏天定植的蘆筍,第二年春天每株先留足3~4支母莖,然後開始採筍50~60天。
④一般採收結束後,應有約3個月的生長期,以便製造充足的養分,供第二年採筍。在營養生長期間,要加強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
⑤採收方法。白蘆筍每天早晚採割1次,發現土面有裂縫或溼潤圈,即可定位採筍,往下直挖,在17~18釐米處割斷,不可傷及地下莖和鱗莖,收後用土把孔洞填平。產品立即裝箱,蓋上潮溼黑布防止嫩筍見光變綠。
綠蘆筍一般早上採收,將高達21~24釐米的嫩莖齊土面或於地下1~2釐米處割下。氣溫高時每天採收2次,以防筍頭鬆散,組織老化。
(5)及時防治病蟲害。蘆筍的常見病害有:莖枯病、根腐病、立枯病、菌核病、褐斑病等。害蟲有:蚜蟲、薊馬、地下害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