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起點農業
-
2 # 0點鄉村
我們村都有養牛的,大概有30頭吧,人家都是原先的老房子,然後就是加寬了一點,裡面是分槽的,一頭牛,一個圍欄,通風效果非常好,好像他那個打的是水泥地吧,然後在牛圈裡面還有那種事先弄好了溝,說是為了好處理牛糞,弄得還有沼氣池,然後那個溝還可以衝牛圈的時候淌水,非常方便,還有一家,都是原先的老房子,稍微的改造一下,上面用那種彩鋼瓦搭起來,他那個裡面沒有欄杆,他家有十頭牛吧,那個牛圈也就晚上用,白天人家都把牛拉出來,拴在外面,不過他那個環境挺差的,牛糞什麼的全部堆了一大堆,但是人家照樣養了7,8年了吧,反正這個牛圈吧,要看你養的牛多少,養的少的話,沒必要投資那麼多,蓋個大牛圈,一部一部來嘛,真的發展的大的話,可以找一個大一點的場地,蓋個大一點的牛圈,有圍欄什麼的,
-
3 # 寶雞海棠
怎麼合理的蓋牛舍或者牛棚,養十二頭牛?
我以前見過村子有人蓋牛舍,還特地去看了一下,我覺得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選擇空曠通風的地方。空氣流通有利於預防疾病。
二、遠離村莊或居居住地500米以上,防止汙染。這是國家政策不容小視。
三、儘量建成南北朝向的牛舍,光照的時間更長一些。
四、栓牛的地面應鋪成水泥的,並且帶有一定的坡度。有利於牛舍內糞便汙水的排出。
五、牛的飼槽從地面到上面的高度是70公分,槽深40公分,寬80公分,槽底為弧形。這個尺寸的牛槽,牛吃起草來不費勁,也不會把草料拱出來造成浪費。飼槽做成水泥面, 方便清理打掃。每隔一段距離,做一個放水槽,裡面裝一根管子,可以直接通到水龍頭上,牛飲水就比較方便。
六、牛舍的頂一般都用彩鋼瓦,分透明和不透明兩種。選用透明的採光好。
七、牛舍建成半開放式或全封閉式,看你的條件選擇。
半開放式就是三面環牆,有一面是開放的,造價低。夏天好管理,冬天保溫效果不太好。但是冬季開放的這一面圍上彩條布或塑膠紙,也可以保溫。到天氣暖和,氣溫升高的點,要把塑膠紙取下來。
全封閉式就是四面都有牆,有門有窗戶,冬季保溫效果好,但是夏季散熱就相對慢一點,這個造價高一點,對牛來說環境更好。
-
4 # 遙遙在農村
、半開放牛舍:
半開放牛舍三面有牆,向陽一面敞開,有部分頂棚,在敞開一側設有圍欄,水槽、料槽設在欄內,肉牛散放其中。每舍(群)15-20頭,每頭牛佔有面積4-5平方米。這類牛舍造價低,節省勞動力,但冷冬防寒效果不佳。
2、 塑膠暖棚牛舍:塑膠暖棚牛舍屬於半開放牛舍的一種,是近年北方寒冷地區推出的一種較保溫的半開放牛舍。與一般半開放牛舍比,保溫效果較好。塑膠暖棚牛舍三 面全牆,向陽一面有半截牆,有1/2-2/3的頂棚。向陽的一面在溫暖季節露天開放,寒季在露天一面用竹片、鋼筋等材料做支架,上覆單層或雙層塑膠,兩層 膜間留有間隙,使牛舍呈封閉的狀態,藉助太陽能和牛體自身散發熱量,使牛舍溫度升高,防止熱量散失。
修築塑膜暖棚牛舍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⑴ 選擇合適的朝向,塑膜暖棚牛舍需坐北朝南,南偏東或西角度最多不要超過15°,舍南至少10米應無高大建築物及樹木遮蔽。⑵選擇合適的塑膠薄膜,應選擇對 太Sunny透過率高、而對地面長波輻射透過率低的聚氯乙烯等塑膜,其厚度以80-100微米為宜。⑶合理設定通風換氣口,棚舍的進氣口應設在南牆,其距地面高 度
以略高於牛體高為宜,排氣口應設在棚舍頂部的背風面,上設防風帽,排氣口的面積為20釐米×20釐米為宜,進氣口的面積是排氣口面積的一半, 每隔3米遠設定一個排氣口。⑷有適宜的棚舍入射角,棚舍的入射角應大於或等於當地冬至時太陽高度角。⑸注意塑膜坡度的設定,塑膜與地面的夾角應在 55-65°為宜。
3、封閉牛舍:封閉牛舍四面有牆和窗戶,頂棚全部覆蓋,分單列封閉舍和雙列封閉舍。單列封閉牛舍只有一排牛 床,舍寬6米,高2.6-2.8米,舍頂可修成平頂也可修成脊形頂,這種牛舍跨度小,易建造,通風好,但散熱面積相對較大。單列封閉牛舍適用於小型肉牛 場。雙列封閉牛舍舍內設有兩排牛床,兩排牛床多采取頭對頭式飼養。中央為通道。舍寬12米,高2.7-2.9米,脊形棚頂。雙列式封閉牛舍適用於規模較大 的肉牛場,以每棟舍飼養100頭牛為宜。
二、肉牛舍內裝置
1、牛床:牛床是牛吃料和休息的地方,牛床的長度依牛 體大小而異。一般的牛床設計是使牛前軀靠近料槽後壁,後肢接近牛床邊緣,糞便能直接落入糞溝內即可。成年母牛床長1.8-2米,寬1.1-1.3米;種公 牛床長2-2.2米,寬1.3-1.5米;肥育牛床長1.9-2.1米,寬1.2-1.3米;6月齡以上育成牛床長1.7-1.8米,寬1-1.2米。牛 床應高出地面5釐米,保持平緩的坡度為宜,以利於沖刷和保持乾燥。牛床最好以三合土為地面,即保溫又護蹄。
2、飼槽:飼槽建成固定式的、活動式的均可。水泥槽、鐵槽、木槽均可用作牛的飼槽。飼槽長度與牛床寬相同,上口寬60-70釐米,下底寬35-45釐米,近牛側槽高40-50釐米,遠牛側槽高70-80釐米,底呈弧形,在飼槽後設欄杆,用於攔牛。
3、糞溝:牛床與通道間設有排糞溝,溝寬35-40釐米,深10-15釐米,溝底呈一定坡度,以便汙水流淌。
4、清糞通道:清糞通道也是牛進出的通道,多修成水泥路面,路面應有一定坡度,並刻上線條防滑。清糞道寬1.5-2米。牛欄兩端也留有清糞通道,寬為1.5-2米。
5、飼料通道:在飼槽前設定飼料通道。通道高出地面10釐米為宜。飼料通道一般寬1.5-2米。
6、牛舍的門:肉牛舍通常在舍兩端,即正對中央飼料通道設兩個側門,較長牛舍在縱牆背風向陽側也設門,以便於人、牛出入,門應做成雙推門,不設檻,其大小為2-2.2米×2-2.2米為宜。
7、 運動場:飼養種牛、犢牛的舍,應設運動場。運動場多設在兩舍間的空餘地帶,四周柵欄圍起,將牛拴系或散放其內。其每頭牛應占面積為:成牛15-20平方 米、育成牛10-15平方米,犢牛5-10平方米。運動場的地面以三合土為宜。在運動場內設定補飼槽和水槽。補飼槽和水槽應設定在運動場一側,其數量要充 足,佈局要合理,以免牛爭食、爭飲、頂撞。
-
5 # 舒適人生
關於你的提問這個問題要是在前些年,基本上沒有太多的約束條件只要你有基地都可以蓋。由於環保的整治現在就不同了,必須選擇隔離村莊較遠及公路邊和人口密集的地方,或不易汙染水源的地方…
-
6 # 星空迷上了山野
我家牛舍是這樣蓋的。在離河灘200米處選長寬各20米地方,四邊用磚砌2米高圍牆。南邊蓋一排牛舍。牛舍後邊用圍牆,兩邊用圍牆當山牆長4米,前邊用磚砌四個柱子。用木料把舍頂搭起來,上面鋪上石棉瓦。牛舍中間隔一長四米寬3米小屋,放鍘草機,鍘下的草堆積裡面。小屋兩邊養牛。槽高80釐米寬50釐米。用鐵管在槽上60釐米處橫搭,做栓牛用。槽前有80釐米人行道。槽後塗斜度12%水泥地面,前高後低,便於排尿。靠牆有小溝,尿從小溝順牆下面開的小洞流入牆外尿坑內。牛舍前面敞開。這樣做的好處:一把公牛和母牛分開,分槽餵養,好管理。二:牛舍蓋到南邊,夏天不用再蓋涼棚,冬天把前面用塑膠布擋起來保暖。北邊蓋一小屋住人和放飼料。院內栽杆做栓牛用。院外堆放桔杆等草料。一般可養12到15頭。
回覆列表
現在對於規模化的養殖場建設有全新的規定,尤其是在土地的使用性質上決定不能佔用基本農田,但可以利用一般耕地或荒坡、荒地之類的。但是還有有一個條件就是要在“禁養區”範圍以外,並且要達到環保的標準。對於養殖場才可以進行建築,不然就是以違法建築處理。而12頭牛雖然不是大的規模,比較也是要佔據不少的地方。其中青飼料儲存和糞便處理,需要不小的場地。
▲彩鋼簡易牛棚
分享華北地區簡易養牛場的建設情況對於上面的簡易牛棚而言,它是在保定的某村外的養牛場。據說他們的這個牛場的投資在100多萬,這其中就是對於建設用地的租賃、牛棚建設以及牛犢的採購,餵養的飼料也是佔據一大部分,每個成年的牛到出欄的每天的生活費大概10元左右。這樣就是為何牛肉貴,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牛棚結構
①牛棚設計
從提供的養牛場的圖片基本可以看出來,整個牛棚就是立柱和彩鋼板構成的。從科技含量上講可以說基本沒有,它只是採用鋼管或方鋼進行焊接的人字型鋼架結構,然後在頂部安裝的彩鋼板。在華北地區,冬季並不太冷,牛還是可以承受的。然後就是牛槽設計,這個非常簡單,這個採用就是最傳統的方式,用水泥澆築的槽。相對也比較重,有利於穩定性。這樣牛就不會把這牛槽給弄翻了。
▲遮蓋的牛糞
②建設牛棚選擇的場地
從我發的牛棚所在照片可以看出來,是在農村的山上進行的。還是因為養殖的汙染性問題,現在這樣規模的情況,是不可能叫你在農村裡面建設的。基本都是要在村外進行建設的,但養殖業也需要最基本的養殖配套設施,其中最主要的三相就是通路、通電和通水。這三種條件缺一不可,通路是方便牛以及飼料的運輸暢通,而電和水是牛和人生活的必須條件。
總結:對於12頭的養殖牛棚來講,它的設計和建設也就採用我上介紹的採用圓管和方管進行焊接成框架結構,在頂部覆蓋上一層彩鋼就可以可以。對於牛糞的處理形式有兩種,其一就是才漏糞板,其二 就是人工用推車進行清理糞便。第一種相對比較省事一些,也是我的建議。最終的選擇還是你自己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