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鶴閣
-
2 # 周乙探史
驚!本人破解《山海經》中的黃帝國“朝雲之國、司彘之國”之謎,原來就是南韓!《山海經·海內經》記載:“流沙(黃河)之東,黑水(淄水)之西,有朝雲之國、司彘之國,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這“朝雲之國、司彘之國”是什麼意思?在哪裡?已是千古之謎。本人發現,韓姓族徽(見附圖)的左半部分就是“朝雲”,右半部分就是“司彘(豬)”,所以“朝雲之國、司彘之國”其實就是南韓,在山東濟南章丘龍山鎮城子崖龍山文化遺址。黃帝的孫子稱韓流,就是寒袬、汗袁、軒轅,出生在山東濰坊寒亭。
-
3 # 天氣預報00666
關於甲骨文我覺得我應該有發言權,因為我的故鄉就是在甲骨文發源地-安陽,這裡有中國唯一一個文字博物館,而且正在擴建。早在3300年甲骨文作為文字記錄流傳下來,給我們考究古代文明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下圖我傳了幾張甲骨文字的圖片,看看有你認識的沒?
關於安陽殷商甲骨文,可參考的書法家就達100多位。他們才華橫溢、才華各有千秋,表現在書契風格上就有很大的差異。在這裡簡單給大家分享一種。
1、【瘦硬挺直、尖銳芳峻,屬於勁峭型】因為甲骨文是刻在堅硬的龜甲、獸骨上的,儘管隨著刀具的不斷改進,刻寫難度有所降低,刻寫的線條也有了一定的變化,但是總的來說還是一刀一線,筆畫清朗瘦勁,相交處略粗,顯得豐潤飽滿。筆畫的起、止處總是呈尖角狀,相接處換刀另刻呈方角狀。結體細長,兩邊長豎略往裡彎,呈內掩狀。風格峻挺俏麗,猶如唐代歐陽詢的楷書。但是,渾融的端頭和圓婉的轉角在甲骨文中是非常少見的。
2、【均勻對稱、大小不一,屬於奇肆型】這類字的筆畫中間粗、兩頭細,某些地方特別粗,與金文的肥筆相似,結體開闊,風格雄奇突出,對早期金文書風的影響較大。據觀察:甲骨文實體的字形往往大小不一致,大都是筆畫多的字形大,筆畫少的字形小,這主要是由於受到當時刻寫工具的制約。
3、【兩字合寫、偶有三連,屬於雄渾型】這類字的筆畫厚重圓潤,結體為了避免因線條粗而產生的擁擠,將邊線向外彎曲,呈現外拓狀。甲骨文中的合文大概是當時的一些專有名詞,兩個字或三個字寫在一起,如“小丁”等。還有一些合文的字和方式極為特別,很容易混淆,如“十二月”等。風格圓通雄渾,與後來的篆書有些接近。直至後來的金文中,仍有不少兩字合文出現。
4、【一字多形、正反不拘,屬於委婉型 】甲骨文以點畫勁峭、結體方折為主要特徵,而這類字反其道而行之。由於視物的角度不同、狀物的方式不同,一個字的筆畫有多有少,形成一字多形,字的擺放也可橫、可豎、可倒,合成結構字的偏旁可左可右,而且線條纖細、婉轉流麗、結體頎長、佈局參差,整個風格如仕女步春,飄搖多姿。這一現象的出現在文字還沒有統一之前是可以理解的。
5、【行列不分、參差錯落,屬於疏放型】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由於龜甲、獸骨的硬度和表面不平整給刻寫造成了難度,使得在一定技術條件下難以做到字與字之間的統一安排。因此,這類字筆畫細勁、結體開闊,字心處留白很多,顯得格外疏放。特別是初期的甲骨文字形偏大,且大小懸殊。字的中軸線也時左時右,縱不成列。字間距時大時小,橫不成行。給人以“素手把芙蓉,步虛躡太清”的境界,瀟灑而又空靈。
殷墟甲骨文書法的風格很多,上述幾種只是一些比較突出的代表。如果再細分的話,它們之間還可以有端整、豪放、蒼潤、流美等風格,真可謂環肥燕瘦、絢麗多姿,顯得極其樸素自然。
-
4 # 聖陽文化藝術組織者
根據《說文解字》,網上甲骨文的解釋無論象形、會意、假借、等等,一般都能理解,有的饒有興趣,富有想象,意味深長。更期待它解釋的內涵、美感更豐富多彩。
甲骨文,是中國的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漢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甲骨文,是中華道統的文之一,現代漢字有甲骨文演變而來。
古人造字的原意,長期以來凝聚了他們的智慧,便與人們之間的交流,反映了古代人們對生物與環境關係的瞭解。
甲骨文的草、木不分,有時草、竹也不分,禾,即由木分化而來。甲骨文中的“禾”字,就像成熟下垂的禾穗,是禾本科作物形象的反映。甲骨文中有許多帶禾的字,如黍、稻等。甲骨文中的“木”字,就是樹木的形狀,從木的慄字,就形似結滿了栗子的樹木,其他帶木的字還有桑、柳、柏、杏等。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從字型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甲骨文獻的內容涉及當時天文、曆法、氣象、地理、方國、世系、家族、人物、職官、征伐、刑獄、農業、畜牧、田獵、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災禍等,是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商代社會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中國的文字可考是從商朝開始的,今天的漢子和甲骨文有淵源關係,它字形美觀對中國文字起源和書法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最想了解甲骨文字形的組字規律,能透過現代漢字倒推,想象到標準甲骨文的字形!這種美是在與過去不同材料上表現的內在美。
-
5 # 使用者魯執鈞
我最想了解的甲骨文字形是《甲骨文合集》九四正:“甲辰卜亙貞……允其來自光以羌芻……”中的“羌芻”兩字、應怎樣解讀
回覆列表
感謝提問!
現在,很多人在對甲骨文進行解讀,但絕大部分解讀都是基於古人已經做出的解讀。換句話說,絕大部分解讀沒有什麼新意,都是文字搬運工,人云亦云,極少有獨特的見解。
比如,朱字,都是抄襲許慎兩千多年前的論斷,認為朱字的本義是“赤心木”。實際上,已經有很多人指出朱字的本義是赤心木一說持懷疑態度,但都沒有搞清楚朱字到底是什麼。
我從朱字甲骨文字形和朱字的衍生字出發,重新尋找出朱字甲骨文字形的本義——一隻趴在絲線上蜘蛛,是一個會意字。
蜘蛛可以簡稱蛛,指一種長有圓形的腹部和胸部、會吐絲結網捕殺獵物小動物。
朱字的衍生字基本不外乎三個意思,即圓形、殺戮和赤色。與圓形有關的衍生字有珠、侏(侏儒病,人的四肢短小圓頭、圓腹與蜘蛛類似)等,與殺戮有關的衍生字有誅,與赤色有關的衍生字最不好理解,這也是許慎犯錯誤的地方。實際上,蛛類動物有一種就是赤色,那就是葉蟎,是蜘蛛的一種,對農作物極其有害。雖然甲骨文沒有發現葉蟎的字形,但周代金文字形中有,這就是彔伯簋中的朱字,是在朱字上加兩片葉子,指明這種蛛所在的地方。
另外,週中殷簋中朱字的形狀更接近蛛,中間是兩個塗大圓點,表示蛛的胸部和腹部都是圓形的。
此外,甲骨文字形中也有直接被認定為蛛的初文的字形,但沒有蛛絲,是蜘蛛的一種,稱為跳蛛或者蠅蛛,以捕食蒼蠅為主,捕殺蒼蠅時,它會彈跳起來,同時尾部有絲線吐出以固定在樹上,不會遠離獵物。如果一次不成功,它會多次捕殺,直至成功。
總之一句話,甲骨文研究,不應該拘泥於古人,要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推動甲骨文研究向深度和廣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