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小草115

    在中華長路漫漫的歷史中,一共經歷了24個朝代,真正完成大一統的只有11個,所有的王朝都希望自己能夠千秋萬世,但是真正經歷過百年曆史的一共才6個。每個朝代都有自己威名遠揚的帝王,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康熙,乾隆等等,這些皇帝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在位時間長,只有他們執政時間長才能夠保證政令能夠一直貫徹,才能將王朝帶入強悍之巔。

    說起宋朝大家都知之甚少,甚至覺得它的存在感不強,其實宋朝也有這樣一位雖然存在感不強,沒有什麼居功至偉的功績,但是他執政時期卻是臣民幸福指數最高,國家經濟最為強盛,科技最為先進的時代,他就是執政時期長達40多年的宋仁宗趙禎。

    似乎他的一生平淡無奇,但他的統治之下讓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的六位全部脫穎而出,還有家喻戶曉的寇準,包拯,范仲淹,司馬光,文彥博,他讓這些人才華展露,名垂青史,堪稱造星大師,他和這些才華橫溢的豪傑之士一起開創了中國古代經濟最繁榮,文明指數最高的時代。

    但似乎在這些大臣的功成名就之下掩蓋了宋仁宗自己的光芒。這些學者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經典之作,比如我們從小背誦的《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資治通鑑》等等。一代詞宗蘇軾曾說 “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攬天下豪傑,不可勝數”

    古代商人地位低下,主張重農抑商,但他對工商業非常支援,鼓勵經濟發展,重視對外貿易,因為經濟的空前繁榮,他主持發行了世界上的第一張紙幣“交子”,儘管後來的明清窮兵黷武使得疆域空前擴大,但是經濟與百姓的幸福指數是無法與北宋相提並論的。

    他組建了艦隊,將指南針用於航海,將火藥用於軍隊,支援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些光耀千秋的事情都是他執政40年期間發生的,他去世後,後人總結一生給他的諡號是前無古人的“仁宗”,可見他的寬厚,仁慈,節儉贏得了民心。

    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為了防止此類事情再次發生,定下了厚待知識分子的國策,所以對於文人雅士而言,宋朝是最幸福的時代,宋仁宗沒有野心,也沒有霸氣,更沒有手腕,實事求是的講,他確實算不上出類拔萃,算不上雄才偉略,但是他重德行,重操守,懂道義,把華夏民族帶入到一個文明程度最高的國度。國學大師陳寅恪老先生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這樣的一個宋仁宗不該被後世所遺忘。

  • 2 # 潘不安講究史

    宋仁宗年間,星光璀璨,想要將這些名人都介紹一遍,一篇文章恐怕的很難裝得下。

    就說宋仁宗嘉佑二年的進士榜吧,被譽為中國科舉千年第一榜,光唐宋八大家在這場科舉中就匯聚了四人。

    主考官歐陽修,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古文運動的領導者。他的《醉翁亭記》相必大家都是背過的,應該是熟悉無比。

    唐宋八大家中另三人則是蘇軾,蘇轍,曾鞏,都參加了這場科舉並進士及第。

    且神奇的是,大文豪蘇東坡最後竟然沒有獲得狀元,只是乙等進士出身。前三名分別是狀元章衡,榜眼竇卞,探花羅愷,能壓千古聞名的大文豪一頭,此三人也是足以自傲一生了。

    注:網傳蘇軾是第二名是有誤的,因為進士是根據殿試成績排名的,而殿試考卷由皇帝親自批閱,歐陽修是沒有資格的。蘇軾是會試的第二名,而第一名會員是李實,也不是曾鞏。所以這只是一個網路雞湯文而已。

    另外當時在京城的唐宋八大家還有兩位,一位是陪兒子考試的蘇洵,一位是正擔任群牧判官的王安石。

    也就是說,當年京城匯聚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

    此次嘉佑榜,共有進士388人,其中在《宋史》中入傳的有24人,分別是章衡、竇卞、羅愷、鄧考甫、王回、王韶、王無咎、呂惠卿、劉庫、劉元瑜、蘇軾、蘇轍、鄭雍、林希、梁燾、曾鞏、曾布、程顥、蔣之奇、楊汲、張載、張璪、章惇、朱光庭。

    後來擔任宰執的有九人,分別是王韶、鄭雍、梁燾、呂惠卿、蘇轍、林希、曾布、張璪、章惇。

    王韶:北宋名將,人稱三奇副使,上《平戎策》,提出並主持河湟開邊計劃,先後收復了宕、疊、洮、岷、河、臨(熙)六州的戰役,2000餘里,是北宋最大規模的開疆拓土。

    呂惠卿:王安石第一次罷相後,變法的繼承者,但在擔任參知政事後,與王安石關係破裂,王安石回京後,被貶出京城。是維護推進王安石變法的重要力量。

    程顥:與胞弟程頤並稱“二程”,北宋理學的奠基人。

    張載:橫渠先生,關學創始人,很多人可能沒聽說過。但是他提出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一定聽過。

    章惇:和年長自己十歲的族侄章衡一起參加科舉,雖然中進士,但恥於在自己的侄子之下,拒不受敕。兩年後再次參加科舉,中進士第五名。是北宋後期新黨的領導者,以“端王輕佻,不可以君臨天下。”為由反對立趙佶(即宋徽宗)為帝。後被貶湖州,死於任上。

    除了主考官和考生外,當時的考官團陣容也是龐大,負責閱卷的是宋詩的開山祖師梅堯臣,副主考則都是北宋文學大家王珪、韓絳、範鎮,前兩者後都至宰相。

    可以說,嘉佑二年一榜所選拔出來的人才貫穿了整個北宋的後半段歷史。

    除了以上提到嘉佑榜諸人,宋仁宗年間的名人還有非常多。

    名臣有:呂夷簡、范仲淹、司馬光、文彥博、呂公著、包拯、龐籍、韓琦、富弼、張堯佐、曾公亮、呂公弼、呂大防等。

    名將有:狄青、楊延昭、王德用、楊文廣、種世衡、種諤、种師道、曹瑋等。

    思想、文學藝術上的有:邵雍、周敦頤、張先、柳永、晏殊、蔡襄、黃庭堅、孫奭、劉敞、胡瑗、孫復、石介、呂大臨、劉攽等。

    科學上有:沈括、蘇頌、畢昇、王惟一(針灸專家)、錢乙(小兒科專家)、燕肅(復原指南車、記裡鼓車,作《海潮圖》解釋潮汐形成)、賈憲(數學家)等。

    宋仁宗一朝人才輩出,蘇軾曾評價:“仁宗之世,號為多士,三世子孫,賴以為用。”不過嘲諷的是這些人才恰恰只用了三世,宋英宗一世、宋神宗一世、哲宗和徽宗兄弟算一世,然後就爆發了靖康之恥。

  • 3 # 往事越千年2020

    包拯,對包拯大家都很熟悉,剛正不阿,敢於懲治貪官汙吏,甚至連皇親國戚也不放過。

    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公認為當時的文壇領袖,名作有《醉翁亭記》。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同時又是非常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4 # 必讀歷史

    每個朝代都人才輩出,但仁宗時期似乎趕上了文化最繁榮,“精英”扎堆湧現的時代。包拯歐陽修范仲淹,韓琦富弼蘇軾,曾鞏梅堯臣蘇舜欽,北宋王朝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幾乎全在這個年代薈萃。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些文人雅士。但是在瞭解這些名之前我們少不了要來聊一聊仁宗皇帝本人。

    宋仁宗趙禎(1010年—1063年),中國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

    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於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1023年即帝位,時年13歲。1063年駕崩於汴梁皇宮,享年53歲。

    宋仁宗在位42年,是宋朝皇帝中執政最長的一位。他去世時,“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就連曾經的“死對頭”——遼國的皇帝都痛哭不已。直到700年後,自視甚高的乾隆皇帝,也坦承:平生最佩服的三個帝王,除了爺爺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有三個是在仁宗時期出現的。軍事上邊境昇平,西夏和遼懾於宋朝國勢,雖有小糾紛,但數十年未動大幹戈。司馬光就曾經抱怨說,現在連販夫走卒都穿上絲綢了,這像什麼話。

    說完這個時代的大佬我們就不得不提大佬的左膀右臂—包拯包青天大人。

    宋真宗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包拯在安徽廬州出生,宋仁宗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登進士第。為官期間,包拯累遷監察御史。在擔任監察御史及知諫院時,包拯嚴查貪官汙吏,肅正綱紀。在宋仁宗趙禎面前,他能冒犯威嚴,大膽給領導“提意見”

    包拯時刻保持清廉本性,潔身自好,喜愛讀書,謹慎交友。與他人交往講紀律和規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慶曆元年(1041年),包拯南下嶺南出任端州知府。端州自古以來以其端硯聞名於天下,為四大名硯之一。包拯到來,一心只為減輕百姓負擔,下令只許徵收進貢數量的端硯,禁止多徵一個,自斷歷來這條“升官捷徑”機會

    接下來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我們的大詩人: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寫道:“一提到蘇東坡,華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這大概就是對蘇東坡最好的詮釋

    蘇軾二十歲中進士,可謂少年得志,中年以後,從北到南,卻是接連被貶,直到被貶到遙遠的海南島。

    對於一個蠻荒之地,完成了科舉的零突破,確實稱得上是“破天荒”了,時至今日,海南依然留存著東坡村、東坡井、東坡路、東坡帽甚至還有東坡話。海南人一直把蘇東坡當成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

    就是這跌宕起伏,四海飄零的一生,卻被蘇軾過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他能享受命運的饋贈,也能承擔命運的打擊,無論好的壞的,他都能變成生命裡的風景。這大概就是蘇軾的魅力吧。

    一提到范仲淹,我們都會想到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多的似乎就沒有了。接下來我們就走進范仲淹的人生喜樂。

    老範系出名門,先祖範履冰曾為唐朝宰相,父親範墉早前亦在吳越為官,可惜在老範兩歲時候父親去世,母親貧困無依,只好改嫁淄州長山人朱文翰,老範也隨著更名為朱說(yu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 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

    老範27歲的老在1015年範一舉高中進士,在御試中見到了年近五旬的真宗皇帝。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曆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於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雖然這幾個人不足以說明宋仁宗時期的繁榮,但是透過這幾個人我們至少知道了仁宗不是一個昏君,甚至是一個受百姓和朝臣愛戴的任君,每一個朝代都有我們值得紀念的人,不能忘卻,只是懷念。

  • 5 # 每天讀詩詞

    我個人比較對宋朝歷史感興趣,要說宋朝,那個皇帝最有名氣,第一個就是趙匡胤,這個沒辦法嗎,別人打下的趙宋江山。第二位呢就是這位宋仁宗了。為什麼?因為這是一位千古仁君啊,在位時間42年,是北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開創了“仁宗盛治”,當然這個仁宗盛治是與仁宗下面的賢臣名人分不開的。

    我來畫一張圖,大家就一目瞭然了。

    也就是從這個圖上你就可以看出來,從宋仁宗登基的時候就有劉太后垂簾聽政,下面的宰相是賢相呂夷簡,接著就是晏殊、然後晏殊的女婿富弼,晏殊的門生韓琦。

    副宰相也就是當時的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就有范仲淹、包拯、歐陽修這些牛人。

    文學序列更是“傳幫帶”的體制。晏殊提拔了歐陽修、范仲淹、宋祁、梅堯臣等人,而歐陽修呢,承前啟後,提拔了蘇軾三父子、曾鞏、王安石等。後面蘇軾又有學生:秦觀、黃庭堅等人。也就是說從仁宗朝起,這樣優秀而且歷史罕見的賢才聚集的趨勢達到了頂峰,而且形成了傳承。北宋燦爛的文化,也是在仁宗朝奠定並繁榮。

    當然這裡還要提一下仁宗朝時期的皇親國戚:劉太后,也就是“狸貓換太子”故事裡面狠毒的劉太后,其實劉太后和漢朝的呂后、唐朝的武則天並稱。都是喜歡干涉朝政的女強人,但是劉太后有呂后和武則天那麼政績斐然,但沒有呂后、武則天那麼殘暴,正史的評價是很正面的。

    還有一位就是宋仁宗的皇叔:八大王。他是《少年包青天》裡“八賢王”的原型,長相嚴峻,適時而退,民間和外邦都很敬重敬畏他,曾經也擔任過要職,只是後面劉太后垂簾聽政,他為了避嫌再也不問朝政。

  • 6 # 帝國的臉譜

    宋仁宗時期的名人,真是群星燦爛,耀古爍今!

    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代皇帝,他是宋真宗的崽、宋太宗的孫,繼位時才13歲,當了42年皇帝。

    宋朝的皇帝,宋仁宗不是能力最強的,也不是才華最高的,但他卻是宋朝18個皇帝中間名聲最好的皇帝。

    宋仁宗之所以名聲最好的皇帝,一是因為他為人很仁慈,無論是對大臣,還是對身邊的侍者,都一樣的,溫和而仁慈,從不一己之私而刁難人、斥責人,而是寬厚仁愛,所以他死後,連北方的遼華人都哭泣,這不是杜撰的,宋史和遼史都有記載。

    宋仁宗名聲好,還得益於他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善於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提攜人才、使用人才。

    我多年浸淫於宋史和宋朝野史之中,透過對宋仁宗傳記和他這一朝人物的檢索,發現宋仁宗時代所發現和提拔過的人才,真是名臣輩出,名人輩出,可以說,北宋的名人,宋仁宗這一朝幾乎出了一大半,有的是他發現的,有的是他提拔的,有的是在他手裡嶄露頭角的,總之,宋仁宗時期的人才個個都出類拔萃,而且人數之多,超乎想像,簡直如滿天的繁星。

    我可以按照我平時的瞭解,整理出一個宋仁宗時期的名人名單,不信你看看。

    比如,名臣就有:范仲淹、呂夷簡、魯宗道、薛奎、蔡齊、陳堯佐、杜衍、龐籍、王堯臣、包拯、孔道輔、餘靖、胡宿、田況、王素、韓琦、富弼、文彥博、種世衡、狄青、王德用等。

    其中,范仲淹、包拯包公、韓琦、富弼、文彥博、狄青等,這些人如今都是非常有名的。而王安石、司馬光、範純仁等名臣,在宋仁宗時期都已經考上進士,步入仕途,並且,宋仁宗曾多次主動要調王安石到身邊來任職,只不過王安石想在基層多鍛鍊鍛鍊,才藉故推辭了宋仁宗的安排。

    又如文人兼名臣:張先、柳永、晏殊、宋庠、宋祁、梅堯臣、蘇舜欽、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等。

    書法家宋四家,蘇軾、黃庭堅、蔡襄、米芾,全部都是仁宗一朝人;

    又如思想家:孫復、張載、邵雍、周敦頤、程顥、程頤,宋朝理學家,幾乎絕大多數人都是仁宗朝人;

    即便是科學人才,也多在這時,如畢昇、沈括、蘇頌等。都是這一時期人。

    所以,宋仁宗時期的名人,幾乎佔了整個宋朝的一半有多。

  • 7 # 南方鵬

    宋朝仁宗趙楨在位時的統治分兩部份,前段時間是太后劉娥執政,十一年後才是仁宗自己親政,他的大治基礎,更多的是得益於其母后,而他在歷史上的“仁”名,也可能與劉娥太過強勢有關,一直在高壓下做事,沒有其他皇帝“天下是我的”那種強烈佔有慾,當然也與他的柔仁性格有關,最大的限制應該是宋朝的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國策。君王的自我約束,與臣下相得益彰,俱千載流芳,論及當時的賢臣,可用明朝思想家李贄的話概括“鉅公輩出,尤千載一時也”。

    呂夷簡是見政了仁宗母子政治及深度參與其中的人物,他是呂蒙正的侄子,呂蒙正是宋太宗和宋真宗時期的宰相,呂夷簡幼年好學,才名在外,是呂氏家族出的第二位宰相,有為國愛民之真心,他走上相位是在真宗去世,劉娥開始執政時,新手上路,需要有人撐門面,就選中了呂夷簡,劉太后想一手遮天,政由己出獨斷專行,卻不料呂夷簡鬥爭有術,小事讓著,大事死爭,搞得劉後也頭大不已,卻又不好過於卻了他的情面。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名言在學生時代便耳熟能詳,更是歷代文人武將奉為圭臬的座右銘。范仲淹從小家貧,曾隨母改嫁而改姓,長大後得知真相,離家出走求學,學得一身文武藝,考中進士光宗耀祖,便改回範姓。從此在官場起起落落,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因宋朝建國日久,官僚隊伍龐大,人民生活堪憂,外部遼國和西夏威脅著北方和西北邊疆,而對嚴峻形勢,推動並主持了“慶曆新政”的改革,為王安石變法打下基礎。

  • 8 # 遙山清風明月

    我說其中之一吧。這個人“文能寫紅一座樓,武能鎮住一個國”。

    年輕時,他到廟裡求籤,問自己將來可能做宰相。籤詞表明不可以。他又祈求一簽說,如果我不能當宰相,願:成為一位良醫。籤詞回答仍然是不可以。他長嘆一聲說:不能為百姓謀利造福,不是大丈夫應該做的事呀。

    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他刻苦讀書,生活十分節儉。每天早上煮一鍋粥,等粥涼透凝固了,用刀劃成四塊,早晚各兩塊。有個同學送一些好吃的給他,過了幾天,這些東西都變質了,他也沒有吃。同學問他為什麼不吃,他說,我怕吃了這些好東西,再也不習慣吃鹹菜冷粥了。

    他看見自己哥哥們花錢像流水那樣,就勸他們節儉一些。沒想到,他哥哥們不屑地看著:他說:我花的是我們姓朱家的錢,關你的屁事?他不明白,哥哥們為什麼這樣說。難道自己不姓朱嗎?他問母親才知道,他的生父在他出生不久就去世了,母親迫於生活壓力,帶著兩歲的他改嫁到朱家。

    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更加用功學習了,有一次,皇帝從學校附近經過,同學們都爭著去看看皇帝長的什麼樣子。唯獨他不放下書本。同學們問他為什麼不去,他說,將來見到皇帝的機會多著呢,現在我應該好好讀書。同學們都笑話他吹牛。26歲那年,他考中進士,殿試時,他第一次見到皇上。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李元昊起兵造反,他以天章閣待制文官身份,任陝西都轉運使。擔當起了前線指揮官。面對千孔百瘡的邊境防禦線,他採取了一系列穩紮穩打的措施。

    這一天,尹洙奉另一個西北前沿指揮官韓琦之命,來勸說他一起對西夏用兵。他說,現在敵強我弱,用兵時機尚未成熟。尹洙說:韓公講,用兵應當把勝負置之度外,你太謹慎了,這一點,你不及韓公。他說:大軍一動,關係千萬人生命,如果置之度外,我真不知道仗該怎麼打。

    韓琦不聽他的勸告,兵敗歸來時,數千名陣亡士卒親屬攔住韓琦馬頭嚎啕大哭。韓琦在馬上也淚如雨下。他聽到訊息之後,長嘆一聲說:這種時候很難將勝負置之度外呀!他揮筆寫下了“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的詞句,

    悲天憫人之情躍然紙上。

    慶曆四年春,朋友滕子京約他寫一篇文章,他在結尾寫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

    他,就是宋仁宗朝名臣范仲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vo的產品為什麼近年來越來越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