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積木育兒
-
2 # 孕育島
小孩子愛吃肉還是愛吃蔬菜,一方面是後天的潛移默化或者身邊各種外因的影響,一方面是由於內在的基因對蔬菜中的某種物質偏好較小。
下面給個圖,生動形象的說明一下~
-
3 # 洪七公外賣課堂
你好,這個好解決。引入競爭機制,找來另外一個小朋友,讓小朋友先吃。看看孩子會不會搶著吃,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
4 # 孫子電法
把青菜搞成不像青菜的樣子。
比如青菜湯,比如搞成菜漿搞進喜歡吃的漢堡包裡。
想想辦法,孩子是需要哄著吃的。哈哈
-
5 # Summer媽咪
問題:
問題幼兒掌握的第一個技能之一就是自己吃飯。雖然她不能立刻掌控許多生活技能,但她絕對可以控制把什麼放進自己的嘴巴。
所以這並不奇怪,她固執於自己吃什麼和不吃什麼。她可能連續幾周只吃一個或幾個喜歡的食物,然後突然改變主意,轉而想吃一些完全不同的食物。別擔心,這是典型的幼兒行為。
你能做什麼?
你能做什麼到吃飯時間時,你的孩子需要得到你的一些鼓勵和安排(如規律的飲食和健康的選擇),但不要更多的干涉。威廉西爾斯,著名兒科醫生和23本育兒書籍的作者,他說,無論你的孩子吃不吃、吃多少最終應該由你的孩子自己決定。”你的孩子可能會第一天吃得特別好,第二天卻幾乎什麼都沒吃。”西爾斯博士說,他和她的妻子瑪莎共同撰寫了《The Family Nutrition Book》(《家庭營養》)。
不要糾結於今天你的孩子拒絕了你擺在她面前的一切事物,而是考慮她這一週的學習吃透了哪些。家長們經常驚訝地發現自己孩子的食物攝入量平衡了。一定是有什麼東西助長了所有的能量!放心:只要你的孩子在成長,並獲得相應的重量,你就可以相信你的孩子得到了足夠的食物。
如果你擔心的話,請你孩子的醫生檢視孩子的生長髮育圖。你可以放心地發現你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方法建議:
· 提供多樣化的健康食物選擇,讓你的孩子自己吃飯。透過這種方式,她能得到一點獨立性的鍛鍊。
· 不要威脅她或與她討價還價。”多吃一點,你就會得到一個餅乾,”或者,“如果你不吃豌豆就沒有故事聽了,“這使用餐時間變成了武力鬥爭。如果你想養育一個健康的食客,就要讓進餐時間變得積極,不要用糖果作為獎勵。
· 無論何時儘可能全家一起用餐,當你的孩子看到你或她的兄弟姐妹正在吃健康的食物,她更可能願意跟隨。
· 如果她不喜歡某樣食物,不要將它移除出選單。孩子們總是需要慢慢的接受新的味道和口感,所以如果第一次她吐出了綠色的豆子,就在下一週讓他們繼續嘗試。她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把它們視為她新的最愛。(雖然在她願意使這個食物成為她日常飲食的一部分前,你可能不得不需要嘗試很多次。)
· 別忘了考慮她吃一頓飯前喝了多少飲料。喝太多牛奶或果汁會抑制食慾,所以你可能需要在兩頓飯間喂牛奶,並且限制每天喝果汁不能超過1 / 2到3 / 4杯。不要給1歲以下的嬰兒提供果汁。牛奶和百分之百的純果汁可以提供重要的營養成分(過多的果汁意味著過多的糖份,水果汁中缺少水果本身含有的纖維和營養成分)。
· 不要讓她被甜食和垃圾食品填飽了肚子,她不斷成長的身體需要一個健康飲食提供的營養,而不是空乏的卡路里。
額外的維生素
美國兒科學會說如果你的孩子每天吃各種各樣的食物,那麼每日多種維生素通常不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她沒有吃太多的肉或魚,鐵強化穀物,或富含鐵的深綠色蔬菜,她可能需要一個鐵劑的補充。要知道你的孩子是否需要每天服用多種維生素以及需要補充哪些,最好的方式是和給她體檢的醫生確認。
無論你的醫生是否建議補充維生素,你的孩子仍然需要補充一些額外的維生素D。維生素D能幫助人體吸收鈣,磷,從而構建骨骼。防曬霜會防止Sunny照射合成維生素D,而且僅僅從牛奶很難獲得這個必需的營養素,所以醫生建議每天給孩子400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D。 大多數多種維生素含有維生素D,如果你的醫生建議服用多種維生素,孩子通常不需再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了。
時光不老我們不散
-
6 # 飛燁媽媽
這個寶寶有點急,他餓的時候不能馬上吃到嘴裡就哭鬧,因為孩子此時當下最重要的就是吃飯,不能馬上滿足就不願意,這就是典型的“活在當下”啊,這個很好解決,需要用一些兒童心理學的方法,“預防性我資訊”,在孩子準備吃飯前,一定要和孩子溝通,我們要吃飯了,但是飯剛做好太燙了,你說怎麼辦,記住一定讓寶寶自己說,孩子一定會為自己的話負責的,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把等待內化成習慣。第二個問題,小孩子真的都不喜歡青菜的,反正我小時候非常不喜歡青菜,尤其是菜幫子根本就是怪東西,但是包在餃子裡或者剁碎了放在湯裡就沒有問題了,所以我們要想辦法改變青菜的做法,還可以多吃塊莖類的食物也是補充維生素的方法,不一定非得是青菜。
回覆列表
“吃飯”應該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其中,讓孩子對食物產生積極的情緒,非常非常重要。父母若懂得專心吃飯、把吃飯作為一種享受,孩子不愛上吃飯都難。
孩子挑食,大人千萬不要逼著孩子吃,需要用其他辦法。像很多不願意吃菜的孩子,但喜歡吃帶餡的食物,對於這類孩子,媽媽可以給孩子做些餃子、包子等,但要多放幾種蔬菜,比如說一次放兩三種,像大頭菜、白菜、韭菜、香菇、胡蘿蔔、洋蔥等,都可以包到這些帶餡兒食物中。
可以給孩子打各種蔬菜汁,用這些蔬菜汁和麵,變成彩色面,然後用這種菜汁麵包餃子、做麵條都可以。這樣的餃子孩子也比較喜歡吃,特別是小孩子,顏色鮮豔會增加孩子的食慾。比如面裡和些胡蘿蔔汁、大頭菜汁、西紅柿汁等。
可以經常給一些吃菜少的孩子做些熱湯麵,可以在麵條里加些蔬菜,這樣蔬菜的營養素會溶在湯裡,讓孩子喝些湯。雖然這種方式補充維生素比較有限。但是營養多一點是一點吧。
所有孩子都喜歡玩兒。這是他們的天性。如果我們把吃飯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那麼孩子肯定會欣然參與其中。除嘗試上述方式外,父母還需要多在色香味上下些功夫,如把飯的賣相變得易於孩子接受,還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做飯當中來。透過參與,孩子發現樂趣,找到成就感,在互相配合當中,還能促進親子關係。
1-3歲,是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對於這個階段的寶Bora說,父母強行要求孩子“這不許做”“那不能做”,結果只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而且總是說教並不能孩子接受並照著做。與其如此,不如將規則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以此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如,父母需要給孩子立一定的規矩:飯前半小時不吃零食;當頓飯不吃,只能等到下頓了,這中間沒有零食(零食只獎勵給吃飯棒的孩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