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冬糧說故事

    剛看完《芳華》,心跳未加速,一切如常……

    老實講,這部電影從名字、演員、宣傳到上映,對我沒有構成過絲毫的吸引力,只是現在上映的電影只有3部,今晚要陪朋友看電影,《尋夢環遊記》看過了,《奇門遁甲》沒合適的場次果不其然,看得我心煩氣躁!

    對於編劇和導演來說,拍出來的電影無法觸動觀眾,這是一件很失敗的事。

    1、多餘的旁白

    我個人單純的討厭電影中出現旁白,像《肖申克的救贖》中那樣的旁白當然無可挑剔,但大多數時候,不必要的旁白會讓我覺得,導演編劇把觀眾當傻子在教導,《芳華》在這一點上毫不避諱,全片大量不必要的旁白,讓影片在很多地方喪失了“耐人尋味的能力”。

    這個問題不難理解,舉個例子,如果你喜歡上一個姑娘,你想了解這個姑娘,在這個過程中,揣摩這個姑娘的喜好、對她保持好奇心、不停的猜她……這種事情表面上看起來費勁,實際卻很有趣。

    但是,當你樂在其中的時候,姑娘把自己由內到外360度做了個清晰明瞭的思維導圖給你,供你瞭解她,你可能立馬就會覺得,媽呀,好沒意思的姑娘……

    作為觀眾來講,看電影的時候,我還是想去思考一些東西,思考使我快樂,旁白剝奪了這種快樂。

    在電影院裡,我無數次想象,沒有旁白的《芳華》會不會更有味道一些,這反而成了這部電影給我的另一個樂趣。

    2、畫面的冗餘感

    和旁白一樣,影片中很多畫面讓人覺得冗餘。

    看電影其實是一件很神奇的事,你想,一群人坐在一間黑乎乎的屋子裡,什麼事也不幹,什麼話也不說,就盯著熒幕,和演員、和劇情在一起,所以電影的時間,一分一秒都是相當珍貴的。

    但在很多地方,《芳華》顯然是在浪費時間,比如影片開頭,小萍到訓練大廳報道的時候,文工團的女演員們有一段練舞的鏡頭,這些畫面雖然美,但作用是有限的,目前看來,應當是展示文工團女演員們的訓練狀態,在我的接受範圍內,這種作用程度的鏡頭,5秒,足夠,但《芳華》用了大概1分鐘,就是從這裡,我開始心煩!

    像這樣的畫面,《芳華》中還有很多,實際上單憑這一點,這部電影就有湊時間的嫌疑,根本不值得大家進影院去浪費自己的時間,至少我的時間被這樣浪費,我有在生氣。

    3、劇情的缺失感

    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女主角小萍在野戰醫院呆了一段時間,就莫名其妙的進了精神科,儘管在進入這個劇情的當口,精神科的醫生對此作了解釋,但在影院裡,還是有不少觀眾發出了噓聲,“這莫名其妙啊!”

    是的,這個轉折讓很多人無法接受,當然,觀眾還沒傻到無法理解此處劇情的地步,只是這樣不加任何交代的轉折,會讓觀眾覺得電影在偷懶——期待的劇情,沒有,看膩的畫面,遲遲不結束。這種尷尬的空檔式轉折,不管是剪輯混亂造成,還是編劇漏洞所致,都難免會讓觀眾覺得,未得到應有的尊重。

    4、不精彩,不平淡,不純粹

    我想你應該也有這種感覺——對一個人的印象再壞,都好過沒有印象,普通,是一個很要命的評價。

    我們都喜歡特別的人、事、物,要麼美得特別,要麼醜得特別,要麼精彩得特別,要麼貧乏得特別,最怕中間地帶,不美不醜不精彩不貧乏……一句話,沒什麼印象。

    《芳華》最尷尬的地方,正是陷入了某種中間地帶,說它劇情緊湊精彩絕倫吧,不是,它在努力營造一種,“我是一部看似平凡,卻有著觸動人心的力量”的電影;說它看似平淡實則發人深省吧,也不是,它平淡的外表下,似乎又在湧動著某種叫人難以捉摸的暗流,就像劇中的男主人公劉峰,看上去無慾無求簡單善良,實際又同時表現出某種私心和令人厭煩的渴望、以及庸碌,讓人陰鬱頓生的庸碌,《芳華》,電影的本身和她的男主角一樣,都不純粹!

    我猜這部電影大概想營造一種將往事娓娓道來的含蓄感,不巧,用力過度+目的不純,這種含蓄被處理成了綠茶婊式的欲蓋彌彰,於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仙女透著風塵,妓女透著清純……總而言之,不純粹!

    這種感覺,還蠻討厭的。

    當然,還是哪句話,以上主觀意見,並不代表《芳華》就是一部失敗的電影,畢竟看了這部電影,我也學會了很多東西,反面教材也是教材嘛。

    並且,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畢竟是馮導的電影,要說沒有任何打動我的地方,那是不可能的!

    影片最後,大家各奔東西,十來年後偶然相聚,所有人都變成了——普通人,歲月給他們的,與給你我的,並無二致,失敗的婚姻、發福的體型、看似美滿卻不美滿的家庭、為生計奔波的狼狽相……芳華已逝,青春時,那些不可一世的模樣,早已了無蹤影。

    總有一天你會懂,在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這件事情上,人有多無奈。這也是《芳華》最後給我的驚喜,前面講了它很多缺點,但為了結尾這“向人生低頭的一幕”,其實也值了。

  • 2 # 老潘0406

    我看《芳華》這部馮氏賀歲片,第一感覺:馮小剛怎麼拍了部張藝謀的題材呢(年代背景,況且張藝謀拍過嚴歌苓的小說改編的《京陵十三釵》,《歸來》)。然後第一個鏡頭看到女主角何小萍的感覺:馮小剛怎麼把張藝謀的老婆選來了?…… 這何小萍的扮演者有幾分相似陳婷,而林丁丁眉眼神似鞏俐,女二號蕭穗子酷似劉濤……這完全不是馮氏以往的風格,但不得不承認,女角兒都選得不錯!很多人看後都感動得落淚唏噓,追憶自己的芳華歲月,這又是張藝謀的風格,催淚。我沒有被亂感動,更沒有落淚(其實我這人的淚點也不高)我覺得只是被深深的觸動了,然後有些許難過…… 男主角劉峰的完美無私成為了一個特殊時代的犧牲品,他是雷峰的代言人,被人們耶酥化了,成了部隊文工團的一神話,然而在那個年代神特別是雷神是不能夠擁有七情六慾的,所以當他摟抱住喜歡的女孩林丁丁被人看到後,其結果只能是兩種,林腐蝕勾引了神,或者神被打回原形…… 你們能想向雷峰或者耶酥去親吻撫摸女人嗎?不能吧,所以…………女主角何小萍這個角色在整部電影裡我認為是塑造得最真實,豐滿,有血有淚的。一個從小沒得到父母的關愛,一個揹負著父親坐牢,在繼父親母弟妹欺負中長大,被文工團戰友嘲笑身體汗臭的女孩兒,她活得是那麼的自卑,卑微到劉峰的離開使她內心完全脫離了群眾,對人性的失望讓她過早的放棄了理想與追求,因戰爭的殘酷忽然又被塑造成英雄使她神經失常……而她對劉峰的暗戀更是長達三十年之久……從劉峰1975年接兵他們第一次見面,到20年後的1995年她對劉峰說,其實那時候我想說你可以抱抱我嗎?以及片尾的旁訴:2005年劉峰生了一場病,何小萍把他接過來,照顧他…他們從未結婚,卻待人溫和,彼此相偎一生。張愛玲說:愛一個人,可以低到塵埃裡去,大概就是說的這樣卑微的愛慕之情吧………何小萍在精神失常後的那段跳舞,和片尾是本片的一大亮點,其實這個電影講的是兩個女人的暗戀故事,以一箇中國特殊的年代作為了背景。女二號蕭穗子暗戀陳燦,並獻出那個年代十分珍貴的金項鍊給陳燦做金牙託,最後得到的是閨蜜的一句話:陳燦是我男朋友了,我們兩家門當戶對…… 而何小萍的暗戀以及自卑已達到了人性的極致……當劉峰還是男神時,只有她一個人把他當男人而不是神,但是她覺得完全配不起他,當劉峰因為戰爭失去右手殘疾後,她只想被他抱抱,還是覺得配不上他,直到劉峰最後大病一場,她才主動去照顧他,並在一起了。很多人看後糾結:為什麼劉峰和何小萍最後只是相偎一生而沒結婚,其實這個並不重要了,三十年都走過了…… 也許是馮小剛不想對原著改變太多吧,原著中他們的結局不是戀人那種關係,小說畢竟更接近現實,而電影更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 3 # 申川寧

    剛看了《芳華》,小說也讀過。應該說,不論經歷過或沒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故事中有很多情節還是很感人的。尤其是何小萍穿著病服跳《沂蒙頌》好多觀眾都流奔了。

    電影中的何小萍在小說中叫何小曼,因小說中的這個人物和電影中的這個女主角在感覺上是有明顯差異的。我在想,主角人名的改變與故事情節的改變有很大的關係。

    小說中的何小曼是個上海姑娘,應該說與林丁丁是老鄉。何小曼的父親是個柔弱的知識分子,在那個特殊年代,因一根油條而自殺。何小曼作為"拖油瓶"隨母親改嫁給一個南下幹部。

    在電影中,何小萍的父親沒有等到平反就病故了。

    在這個故事中,何的父親對何的成長經歷和性格形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個人認為,電影對何小萍父親死亡方式的改變,更合理,更便於用電影的方式來表達。如果用小說的情節,電影是很難表現好的。

    當然,何小萍這種經歷和性格,在那個年代不具有普遍性,但在不幸的人中,多多少少都會有點這種性格,只是藝術作品將這個人物典型化了。

    我覺得這部電影主要靠視覺畫面和音樂效果,努力追憶那個年代。這是電影的優勢,也是與小說最大的差異。

    這部電影畫面很美,音樂也很好聽。但總覺得那個年代,我們生活的環境並沒有那麼美,音樂也沒那麼好聽,當時的基層文工團或宣傳隊,樂器的音色沒那麼好,有時還會有走音和跑調的,可這一切都是很真實的。

    當然電影是一個產業,如果完全真實的展現過去,有人就會覺得這不是藝術了,藝術需要提煉和昇華的,尤其是電影還要有完美的效果去贏得市場,所以才會有現在的這種效果,既是過去又不完全是過去,就像故宮的紅牆,用現代豔麗的紅色又粉刷了一遍。

  • 4 # 奧古斯塔9

    看了《芳華》。腦中是這樣的幾個字:情濃,味淡……

    剛從影院出來的時候覺得有點不過癮不滿意,現在想想自己腦中的這幾個字,又覺得挺好。情濃味濃緊湊完整跌宕起伏曾經是很吸引觀眾的,甚至可以說是現在票房榜電影的決勝法寶,坐在座位時目不暇接是影片目標,評論裡面有一句“全程無尿點”是追求,然後呢……沒有然後了。

    《芳華》中的情,能品出來是濃的深厚的,可偏偏滋味又是淡的散漫的。有的人會很喜歡,因為他喜歡於無聲處聽驚雷,此處無聲勝有聲,淡如清水出芙蓉,他的情在自己的心底,他喜歡這種淡。有的人會很討厭,因為覺得裝腔作勢故弄玄虛,結構鬆散拖沓囉嗦,話不明說琵琶遮面,他的火發不出來,他不喜歡這種滋味。

    文藝作品本該如此,各花入各眼,箇中滋味自己咂摸品味就好了。東北亂燉食材堆砌、火紅湘菜味蕾爆炸式的電影,畫面酷炫情節緊張,出得影院心神震撼頭暈目眩大呼過癮,日後念念不忘的是炸裂自己的那幾個經典畫面,反覆重看依然過癮。江滬小食精細雅緻、粵式烹飪口味細膩類的電影,材料本真火候老到,座位上細嚼慢嚥離去後口腹回甘,再想起時能填入自己的品味延伸情景追憶,那時心裡能再泛起何種漣漪喚醒哪般滋味就是各有所愛了。

    兩種味道都不錯。至於我自己,還是挺喜歡能夠品一品,甚至不足味,要自己再想想回味思索的電影。

    驀然回首,剎那芳華終逝去;青春無悔,曾經綻放可堪憶。

  • 5 # 使用者15220628941

    觀”芳華”有感:一段普通平凡的歷史、一部尾尾敘事的小說、一個耳順之命的老炮導演、一位美麗善良的走心作家、一幅展現細膩青春期年輕人豐富情感的真實畫面、一部描繪戰爭之殘酷和女性柔弱而剛強之內心的寫實影像……勾起了我們對往事一幕幕的回憶……善良的人性、青春美麗的形象、無私無畏的英雄、由共同的經歷交織在一起靈魂……觸動了我們那顆豐富柔弱的情感…………感謝小剛導演、感謝華誼兄弟、感謝真情投入的新生代的青年演員、感謝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感謝必須而無奈的拜金時代之中當代華人中覺醒者、抗爭者、守望者、吶喊者、無畏者、引路者、先行者……為我們帶來這樣一部久違的優秀影片……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的電影會漫漫淡出我們的記憶,而”芳華”必將成為新時代的精神圖騰 永久的刻在我們的生命裡,成為我們永恆的回憶……向”芳華”致敬!!!

  • 6 # 姝子

    僅看到片名,就嗅出了影片的基調:懷舊,時代的巨大差異,凸顯社會矛盾和變化,以及區別。

    影片中的舞蹈最具有時代特徵。苗條的身材、充滿激情的表演,那是帶有濃濃紅色基調的“芳華歲月”。

    那個年代人的個性最不需要凸出,卻壓抑不住。壓抑得住的都是不被理解的無奈。比如劉鋒的“帶有私人感情因素的雷鋒精神”,比如何小萍卑微的出身帶來的無聲的反抗。

    劉鋒的善良換來的卻是悽苦的後半生,是很多人的關注點。我的關注點卻一直在大時代背景中。劉峰、何小萍、蕭穗子……每個人都是一個代表符號。

    他們一起經歷過那樣的芳華,有血有淚,有生死考驗,有階級鬥爭的年代。一切都彷彿是一面鏡子照著現實,讓人唏噓和平珍貴的同時,突然悵然若失----我們的激情也在平淡中被磨滅了!林丁丁讓我不由想起山口百惠,原本以為她的美會是很有內容的。卻不想劇本安排給她一個矯情、市儈的定位。

    看過馮小剛導演的《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等作品,他是個很有訴求的人。但總體比較上,《芳華》不及前兩部厚重。假如除去時代背景,故事線上比較薄弱。但是小萍患病獨舞的那段還是讓我不禁落淚了。

    比起一般市場影片,《芳華》仍然是值得走進影院觀看的優秀作品。

  • 7 # 說文馭史

    下午剛剛在電影院裡看完《芳華》,電影帶給我的有溫情、感動,更有思考。

    思考一:人應當及時抓住機遇

    劉峰是文工團裡的“活雷鋒”,以一顆單純善良的心隨時隨地為他人服務,贏得了團內戰友的讚許,獲得了多項榮譽稱號。當政委把到大學進修的機會留給他時,周圍人應該是沒有理由反對的,但他卻為了心目中的女神林丁丁留了下來,把機會拱手讓與他人。

    可想而知,若是參加進修,未來的劉峰可能就是幹部,他的生活會比電影的最後少些坎坷,或許還能得到自己一直渴望的愛。所以說,當機遇擺在自己面前時,不要在這時候發揚“活雷鋒”精神把機會讓給他人,而應該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思考二:任何一個善良的人都應被珍視

    “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這恐怕是劉峰和何小萍最終能夠走到一起的原因。何小萍無論在家裡還是在文工團,都是如同浮萍一般存在,似乎人人都可以輕視她、欺凌她,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處境,她越能重視劉峰對他人的無私付出,越能珍惜這種少有的善良。

    何小萍和劉峰兩個人雖然生活貧困潦倒,但他們不因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初心,內心都是善良、堅毅、勇敢的。所以,如果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人,請珍惜他們!

    思考三:戰爭殘酷,和平可貴

    馮小剛導演在影片中重現了中越自衛反擊戰的戰爭場面,戰爭遠比我們所想像的要血腥殘酷得多,劉峰在戰爭中失去了自己的右手和右胳膊,何小萍在戰後患上了精神病,戰爭給人帶來的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傷害是沒有經歷過的人所無法想象的。

    每當有關於領土爭端的熱點事件發生時,網路上總有人會鼓吹戰爭,但戰爭其實是萬不得已情況下的選擇,戰爭的創傷不只是一個人的、更可以是一個家庭、一個社會的,透過和平的方式也能解決問題,難道不更好嗎?

    以上是我對這部電影的觀後感,可能是我淚點比較低,看到一些場景時還流下了眼淚,目前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是7.9,看來我和廣大網友的看法還是一致的,那就是這部電影是值得一看的。

  • 8 # 努力挖煤的小子

    昨天晚上和室友去看了電影《芳華》,看完後我們覺得這部電影拍的挺好很不錯。

    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上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樂於助人、質樸善良的劉峰,和從農村來,屢遭文工團女兵歧視與排斥的何小萍,“意外”離開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團,捲入了殘酷的戰爭,在戰場上繼續綻放著血染的芳華。他們感受著集體生活的痛與暖、故人的分別與重逢,還有時代變革之下,每個人的渺小脆弱和無力招架。而昔日的文工團戰友蕭穗子、林丁丁、郝淑雯、陳燦等人,在大時代的背景之下,每個人的命運大相徑庭,擁有著出人意料的人生歸宿……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從內容上來看,這部電影中的主要人物劉峰、何小萍、蕭穗子、林丁丁、郝淑雯、陳燦他們六個人中其實有很明顯的階級差別,林丁丁來自上流社會,自私、高傲;郝淑雯、陳燦,都是幹部子弟;蕭穗子的家庭應該會比何小萍和劉峰的要好一些。這些也可以從劇中他們的表現看出,那個年代的階級差別。

    “沒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這句話很有觸動,劉峰在這部劇中是一個“活雷鋒”的形象,但是因為一件事,讓他被下放而下放時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替他說話。他被下放,主要是因為林丁丁的自私,但是也可以看到文工團其他人在起鬨,在他們看來“活雷鋒”做了那樣的事,就是不應該,因為一件事他們否定了劉峰的所有好或者他們覺得劉峰的好是理所當然。而只有何小萍,去送了劉峰,何小萍在家背欺負看不起,進了文工團之後仍然被欺負,所以她最能理解識別劉峰的善良。

    看到這部電影的最後我還是哭了,看到十幾年後的他們都有了不同的歸宿,劉峰被欺負時是郝淑雯幫了他,我的眼淚突然繃不住了,戰友情果然還是很重要的。我覺得他沒有被善待,因為他的一生真的經歷了很多很多,經歷了戰友的離去、文工團的解散、妻子的拋棄,但是他也是被善待的,在戰爭中他活下來了,最後有何小萍陪著他,沒有被全世界拋棄。

  • 9 # 蕭風影像工作室

    準備去電影院看《芳華》,我是打算去哭一場的!因為我自己也有過部隊文工團的經歷,也有著濃厚的文工團情結。但是遺憾的是,我雖然很用力的擠了擠眼睛,但淚還是沒出來。。。

    也就是說,馮導這部被熱炒的電影並沒有打動我!這部片子更多吸引我注意力的是拍攝技巧,年代感的美術造型,和大場面排程。也就是說,作為一個資深導演的馮小剛,在這部片子裡太注重於炫技了,而這麼多的包裝和佐料新增,反而削弱了故事本身的感染力!特別是那段馮導自稱世界第一的六分鐘無敵人戰鬥長鏡頭(其實做了特技的剪接點很容易找出來),有《敦刻爾克》在前,所以馮導這招顯然不新鮮了。

    再有從故事的角度,文工團員之間(尤其是男兵和女兵)那些細膩微妙的情感顯然渲染的不夠,所以最後一場文工團解散的那場戲也就不可能在情感上到位!我想這可能受限於電影的篇幅,不可能一層層細細的展開吧。幾個情感爆發點的處理上,也是對技巧的依賴過多,在這幾個段落裡音樂成了情緒的主要推手,不能不說喧賓奪主了!

    不管怎麼說,馮小剛導演仍然是我喜歡的導演之一。文工團美術出身的他,在電影年代感的營造,大場面的鋪陳上,還是能看出他是想刻意“玩兒”點什麼的。導演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揉進作品裡展示(或者說強加)給觀眾!這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做一個像馮小剛這樣任性的導演則更加的幸福!別的不因為,就因為——他 是 馮 小 剛!

    紀念,那離我們漸行漸遠的芳華。。。

  • 10 # 天雕

    下午抽時間在剛開業的大亞灣萬達影城看了《芳華》,我曾是那個年代的解放軍戰士,對那個時代充滿著滿滿的記憶和情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芳華,而馮導將我們的集體的記憶和情感為我們再現了一次。影片中那些音樂和舞蹈都是我們熟悉的,倍感親切的同時又為那個荒唐的時代而感到惋惜,當一塊大黑布飄落在彩色的偉人像上的時侯,偉人走下了神壇一個嶄新的新時代立刻展現了在我們面前。從一個小小的部隊文工團的大門,將鏡頭推向了社會,淚水一次又一次地衝刷著我們的心裡,我有一個好朋友是加拿大的祇老師,他在群裡說加拿大這幾天也在放映《芳華》,他看的那一場座位不夠坐,很多人坐在過道上,散場的時候,場外已經擠滿了等待下一場的觀眾,為什麼?大家想從這部一波三折的電影中找尋什麼?我也在問自己……

  • 11 # 搞笑吹蛹猿

    患病的何小萍,觀看《沂蒙頌》時隨著舞蹈音樂的演繹,記憶復甦,於是“願親人,早日養好傷……”的音樂中,她翩翩起舞,深深鞠躬……這段戲是《芳華》最重要的表達。“願親人,早日養好傷”,問候幾十年傷了心的老兵,鞠躬逝去的芳華和生命……這就是馮小剛的馮氏用意。比集結號更牛逼!

  • 12 # 馨香山園小梅

    今天去看了電影芳華,那些時代的印記,勾起了許多回憶,片中的舞蹈,音樂,插曲,都是自己很熟悉很喜愛的,感觸最深的還是人是有階級的。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同齡人,站在不同的層面都有了很多的解讀。也許是老了,喜歡老《老炮》,《血色浪漫》,《生逢燦爛的日子》,《父母愛情》等又時代烙印的影視劇。

  • 13 # 椿意軒

    馮導的《芳華》票房口碑都一線漂紅,昨晚終於抽時間去看了。

    父親當兵的時候就是在雲南,經歷了這個戰爭,原本打算我看完再帶著父母去看的,看完後我打消了這個念頭。電影裡就馬隊遇襲會提起父親的興趣,其他的,估計都是被他罵。因為,我從他和他的戰友嘴裡聽來的,可比電影要殘酷多得多。

    也許這個電影的票房會很多,但是論藝術性,思想性,我覺得,比起馮導的《1942》差了許多許多。到目前為止,我覺得最能代表馮導的作品是兩部,一個是《1942》一個是《唐山大地震》。

    回到《芳華》,老實講,看完給人的感覺,真的有點像嚴歌苓編劇的一個回憶錄,然後加進去了馮導的一些個人情懷和氣質,最後聯想到對這個群體,對人的善良以及人性的反思!這個電影,更接近於普通大眾所希望看到的那種東西,所以,好評,票房都肯定會比較好。

    也許很多人看完以後,會討厭裡面的林丁丁,還有那些當年受了劉峰幫助,結果最後落井下石,甚至沒有一點感恩之心的人。也許很多人也會同情何小萍,一個真正善良的人,卻被任人欺負……。

    最後的結局,活雷峰劉峰和萬人厭何小萍在現實中,大的環境的影響,這個群體的沒落,也混得不好,最終是走到了一起,平淡的生活。

    我看了以後,我想表達一個很特別的視角。有關於善良的。善良就一定有好報嗎?惡人就一定有惡報?善良如果有機會可以得到更好的回報,為什麼不呢?善意在遇到惡意的時候,有必要再善良嗎?

    我小的時候,父親經常告訴我,瞄槍要快準狠,那會我們家有打鳥的槍,三點一線,其中最核心的一點,是狠。

    現實的世界是,不可能所有的善良都有好報的,甚至好些善良還要被人利用的。電影裡,劉峰有機會去軍政大學進修,自己不去,說別人更需要,可這個別人有感謝過他沒?沒有。他的善良就是被人利用了,而且是毫無價值的利用了。如果他去進修,回來提了正連,當了幹事,以他的善良和能幹,是不是就算文工團解散,他也應該有一個好的工作,不至於走街串巷去賣書呢?是不是會給何小萍提供更好的環境呢?為什麼,好人就一定沒有好報?

    當劉峰下到前線連隊走的時候,只有何小萍一個人去送,當年他幫過的人呢?在哪裡?林丁丁的落井下石並沒有教會劉峰成長,善良是人性之本;可是當過分的善良,被惡意對待的時候?如果沒有學會成長,沒有有力的回擊,只會讓自己變得更軟弱。善良不等於軟弱,善良應該是正能量,應該要變更有力量!怎麼變,應該更狠!

    記得看過一個電視劇,一個老者教育下屬,你要抓姦臣,你就得比他更奸,你才能辦到。善良是初心,是根本,但是手段可以靈變。

    感謝嚴歌苓編劇,感謝小剛導演,讓大眾看到一部好電影。

    ---------

  • 14 # 罐頭辰

    《芳華》霸屏全國各大影院,火熱程度高居不下。這是一部講述一代人的青春芳華的片子,很多人都稱在片子中看到了自己當年的那些青春歲月。這部片子拍得很文藝,畫面都很美,演員都是素顏出鏡,很自然很樸素的美,細節真實,畫面唯美。讓馮小剛了結了自己的心願,他把他心目中的“性感”詮釋得淋漓盡致。撇開歷史背景和主人公的命運不談,這部電影人、舞、歌真是太美了。

    一.人美

    這部電影譜寫出的特定年代的青春記憶,不僅喚醒了眾多年長觀影者的情感共鳴,更擊中了不少年輕觀眾的淚腺。一代人的青春,在舞蹈中搖曳,在戰火中涅磐。馮導了結的終歸是他自己的心願,對我們來說,那些畫面只能說的確很美,但很遙遠,沒有帶給90後感同身受的代入感。

    看過這部電影,你就會不得不佩服馮小剛選人的標準,主演沒有一個是整容的,尤其是女演員。在如今整容臉、網紅臉充斥的娛樂圈,天然美女稀缺珍貴、鳳毛麟角,嚴格苛刻條件下選出來的演員們,在電影中的表現完全沒有辜負馮小剛對他們的要求和期望。《芳華》的幾位主演女演員苗苗、 鍾楚曦、楊採鈺、李曉峰也是迅速走紅,符合馮小剛 “素顏出鏡、不要整容”要求的她們,也是讓中國的電影觀眾又一次看到了天然美,美的是那麼純淨。黃軒很驚豔,身上自然流露出的良好出身與家教,黃軒流淌的是洗淨鉛華的乾淨,與世無爭的豁達,很舒服,眼神裡面淡然透著憂鬱。

    電影開始就是女兵們在練習舞蹈,青春,是勃發的身姿,是盡情的歡笑。馮導有見地,啟用的都是新人,女演員幾乎都小清新,穿著綠軍裝,擁有天鵝一樣優美脖頸的女兵們,跳著優美的芭蕾舞,很是賞心悅目。看著排練的隊型,原來70年代的人也能夠讀到強烈的青春氣息,有大長腿,有美麗的舞姿。女兵洗澡的橋段給人撲面而來的青春感,簡單、美好,沒有絲毫的做作。儘管70年代依舊有飢餓、災荒,還有政治運動,有很多人因為資本主義的尾巴被勞改,被打倒,在這裡反而成了一片淨土,年輕男女很難感受到社會的這些陰暗面。

    二.舞美

    《芳華》的畫面感很美。優雅舞者,曼妙的身姿,清爽的姿態,讓我們一反往日對七八十年代年輕人的傻呆印象,一股文藝氣息沁入心扉。完美的身段,優雅的姿態,在那樣一個堪稱殘酷的時代,文工團算是一個另類的避風港,這裡有青春美腿,浪漫歡歌,特殊的環境,部分消解了外部世界的荒誕。

    《芳華》肯定不是以舞蹈表演為主題的,但任何情節都應該為主題服務。高原慰問這段舞蹈,是被政委忽悠以後跳的,實際上何小萍心已經死了,這段舞蹈沒有意義,何小萍的舞蹈本來就不屬於文工團,不屬於那個舞臺,但跳的是那麼美。在高原獨舞《草原女民兵》,扮演何小萍的演員苗苗幾個大跳、翻跟頭、轉圈十分專業,讓人看著過癮。何小萍終於有一次受到了認可,本以為她揚眉吐氣的舞蹈,但鏡頭一轉,直接跳到文工團集合,宣佈何小萍被分配到前線當護士,她的心徹底死了。

    《芳華》舞蹈和音樂代給我很多對青春的回憶,誰都有過令人難忘青春芳華。直到幾年後,大家再次在文工團聚合,昔日的戰友為他們的演出,精神失常的何小萍,看著昔日文工團的戰友們,在臺上表演舞蹈《沂蒙頌》,激起了何小萍的記憶,走出禮堂,她穿著病號服在文工團的草地上獨舞,那一場戲,真是美的讓人流淚。沒有舞臺,沒有燈光,沒有配樂,但一切美得讓人掉眼淚。那感覺,真的很悽美。跳正是她曾和劉峰合作過的那支《沂蒙頌》。 “願親人早日養好傷”,這才是何小萍翩翩起舞主題!隨著這首樂曲,喚醒了何小萍善良純真的本性,那種被拋棄的孤獨,對群體和往日生活的迴歸,那種芳華破碎後的無助,你看到的不是舞蹈,是掙扎,是個性在暗夜中的獨立。青春,總是這樣倔強而獨立,這也是男主、女主的另一種芳華。

    三.歌美

    影片中的音樂,每一首都是經典並且恰到好處,何小萍默默喜歡劉峰多年,劉峰離開時只有他去送行,在文工團門口兩人行軍禮,這時候音樂是李叔同的《送別》,淒涼哀怨,那種剋制的愛,何小萍當時是一直在隱忍,劉峰並不知道。

    那首《英雄讚歌》,林丁丁唱的太好了,戰士們的表情真的很到位,林丁丁的演繹非常到位、相當投入。遺憾的是劉峰沒有聽到,如果劉峰能夠聽到,他肯定會很幸福的。

    文工團完成歷史使命要解散了,散夥飯那場戲,《駝鈴》響起,當過兵的一定能體會到朝夕相處的戰友分別時那種難分難捨的心情,所有人都淚流滿面,從此天各一方,儘管之前有諸多齷齪和不堪。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錚錚鐵骨綻花開,滴滴鮮血染紅它……” 韓紅純淨的聲音唱響這首《絨花》時,已是片尾,然恍若隔世,許多人仍靜靜地坐在座位上不願離去。一曲《絨花》,在片頭和片尾分別響起,給整部《芳華》蒙上了鮮明的時代色彩,這不僅是對青春的緬懷,更是對逝去的真情和善良的悼念。聽著韓紅的《絨花》,腦子裡一遍遍地輪迴著電影中的人物,那樣激情澎湃的青春,那樣浪漫天真的年華,但卻還是依然有陰險、暗地裡放箭、欺負老實人、勢力的人心,就像電影裡最後說的,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馮小剛在提到《芳華》片尾曲非常動人的時候說到:韓紅分文未取,卻唱出了金不換的情誼。韓紅是軍人,想必被《芳華》感動了。

    芳華剎那間,人無再少年,所有美好的、醜陋的、快樂的、悲傷的、無奈的青春過往,洗盡鉛華,只留芬芳。但青春的容顏和記憶的輪廓,永遠不會隨著歲月的消磨而褪色。嚴歌苓說,“芳華就是‘理想’,有理想就會使你的青春變得特別璀璨、壯麗” 。

  • 15 # HSG155944445

    《芳華》裡面所有的歌曲、音樂非常好聽,因為這些歌曲是留那一代人的心裡的,刻在骨子裡的。他們一直沒聽了。走進電影院又聽到了那熟悉的歌和詞。不由的想起了那個年代,想起了自己的芳華青春,想起了人生的坎坎坷坷,想起了那時身邊的戰友,想起了同班同學。等等,留戀那時每個人單純的情感。多拍些好的文藝片吧。

  • 16 # Shopify跨境人

    舊時代炮火連天的芳華有芬芳和羞澀的愛情,新時代炮火連天的芳華有赤裸和快速的愛情。

    時代在變,觸手可及的東西越來越多,珍貴的東西越來越少。不要輕易以愛之名

  • 17 # 西阿兔

    《芳華》,讓我覺得堵。

    1、讓人堵的最大原因也許是善良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然而,對善良期待的回報是不是也只是一種表象罷了,劉峰和何小萍的溫和和知足,也許就是最大的回報,每個人對這個理解不一樣。不讓劉峰做好事,他會痛苦。不讓何小萍真實做自己,她也會難受。富裕不一定是有錢,充實不一定是忙碌,成功也不一定是頭銜。

    2、那個時代的青春不僅僅屬於自己,那還屬於什麼呢?屬於共同的夢想和理想,是一種共性大於個性的年代,所以,一群人的青春,力量更大,更震撼。

    3、樸實的美最有想象力。喜歡那個年代的服飾、素顏和髮型, 不會讓人有非分之想,內在的力量遠遠大於外在,人們之間的相處也少了很多酒肉味兒。人與人之間的一面之緣,也會建立在內在的吸引上,而不是閃閃發光的金屬色、顏料色、塑膠色。

    4、我們是不是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欺負過“小萍”和“劉峰”?我可以肯定的回答:我沒有。

  • 18 # 愚羊學字

    看《芳華》的過程,是因與劇情、與人物產生強烈共鳴,以致虐心到熱淚盈眶的過程。影場出來,又是一個回憶、思考,讓人久久不能平靜的過程。

    感謝馮小剛導演,大量起用新面孔拍出了《芳華》,讓我在他的《1942》之後,又一次在電影作品裡感受到心靈的震撼。

    確實,這樣的心靈震撼已經很久未曾有過了。電視螢幕上狗血劇橫行,很多演員甚至很有星途的演員,彷彿一夜之間改了行,去搞那些瘋天磕地的這樣秀那樣秀了。

    試想,如果讓那些你曾經喜愛過,如今都在電視娛樂節目瘋過了頭的名星出現在《芳華》裡,你會受到震撼抑或淚崩嗎?至少我不會!

  • 19 # 大河線上

    一眼芳華,咫尺天涯

    一眼芳華,煮雪泡茶。緣來是你,咫尺天涯。

    好飯不怕晚,終於親眼目睹了《芳華》。強忍著內心的波瀾,平靜的看完了電影。還沒走出電影院,早已淚眼婆娑。萬萬沒想到,素來特立獨行的馮小剛,竟然拍出了一代人的致青春。相比那些動輒死去活來、海枯石爛的肥照劇,《芳華》的恬淡情懷,不卑不亢的戳中淚點。清晰明朗的畫面,再狠的心腸,也忍不住唏噓!

    2017年的中中國產電影,如同大聖的脫髮,一抓一大把。隨便吹口仙氣,都能亮瞎吃瓜群眾的鈦合金透視眼。可惜,拿得出手的,就像三毛的頭髮,稀稀拉拉的,也就那麼幾根。當然,《戰狼》、《芳華》可以當仁不讓,坐穩自己的交椅。撼動靈魂的感慨,與銀子堆積的票房無關,更多的,只是那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導演太多,拿得出手的也就那麼幾個。徐克的俠骨柔情,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張藝謀的絢麗色彩,馮小剛的黑色幽默。雖然打了擦邊球,還是恰到好處的撓到了吃瓜群眾的咯吱窩。不輕,不重,不徐,不疾,就這樣講述著那些花兒,就這樣描繪懵懂愛情,就這樣訴說陳年舊事,就這樣直面百味人生。不顧世俗的傲慢與偏見,嚴歌苓流露出野心和作為。

    生活如同一管辣根,靜靜的擺放在我們面前。不用學習祥林嫂,吃了虧以後喋喋不休;也不用召喚阿慶嫂,用小聰明來遊戲人間。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每個人,都有故事。劉峰是善良的,何小萍是平凡的,蕭穗子是有尊嚴的,而我們,是有情懷的。

    善自珍重,福壽無極!

  • 20 # 深深的海洋30505607

    電影芳華現在看好評率明顯多於批評,可對我的感覺連一定的水準也沒達到。是我錯了嗎?我捫心自問,感覺也不是。我反覆思考,感覺芳華有這麼幾條成功之道,一,俊男靚女,歌舞昇平,抓住了年輕人的眼球。二,懷舊情節抓住了一部分中老年的心,我說是一部分啊。三,最後結尾是個亮點吧,既悲嗆又溫情,加上一首優美的經典歌曲,又抓住一部分對前戲沒感覺的觀眾。四,給老年人可看的影片較少,有勝於無,使一部分老年人接受了他。五,現在社會節奏加快,房價過高,多數人日子一般,且普通百姓還是老實忠誠的人多吧,他們從劉峰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感覺底層人民活的艱難,引起共鳴。。六,階級固化,讓老百姓有強烈憤慨。七,切合老百姓現在的認識,我不做壞事,遵紀守法,但也不過於善良,人人過自己的日子,安安穩穩,沒有追求。八,劉峰和小平大結局比較圓滿,符合多數人的想法。但是它依然是一部比較平庸的作品,只是比較花哨,贏了票房,贏了口碑,輸了思想性和藝術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超七成日本人認為給壓歲錢是負擔,你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