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杉爺

    這是典型的奉獻型人格。一時是難以轉變過來的,與從小生長的環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受到的做事理念都有很深的關係。比如很簡單的兩件事:從小被要求有好吃的先給弟弟妹妹吃、玩具如果弟弟妹妹或者其他小夥伴想要玩,你就算再不願意再喜歡,也要有禮貌的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起玩,然後被一直灌輸要懂事要謙讓,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奉獻型人格,讓他向別人索取東西,他總想要以相同或者更多的東西換取才能安心。這個事情吧,就是得有個度,保持在恰當的度叫謙遜有禮,過了那個度可能會變成軟弱可欺,且人情屬於有來有往,有時候適當索取會拉進彼此的關係。

  • 2 # 唐若心學

    不喜歡索取的人,其實也是一種病態的人格。他們內心總會害怕麻煩,實際人,好的人際關係是相互需要的。

    一、不喜歡索取的人,他們內心深處有極高的自尊心,他們害怕別人瞧不起,不敢索取,往往代表他們內心認為自己不配,不值得。

    曾經有一個老師講述,自己有個學生,明明家庭條件很窮,但是男孩特別的害怕別人知道自己貧窮,老師有次給他送了一個月的飯票,但是那男孩拒絕,其實他內心是需要的,因為他窮得叮噹響。

    後來老師告訴他,讓別人幫助自己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品格。因為人人都需要幫助。不要拒絕別人的幫助,才是一種有教養的表現,更是人格成熟的表現。

    第二,不喜歡索取的人,還有一種內在心理他們希冀證明自己的完全。不喜歡索取的人,還有一種認知,他們想要證明自己內心的強大,事實上真正內心強大的人敢於索取,也敢於奉獻,他們是追求索取與奉獻的平衡。

    這種錯誤的認知讓他們一旦覺得自己索取,就會虧欠人,事實上這是不正確的。我們需要矯枉過正。

    健康的人際關係,是一種彼此需要的平衡,過度付出和過度索取都不應該。真正好的人際關係,是知道人與人是不同的,人不可能做到完全,我們最需要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做到禮尚往來,而不是閉門造車,拒絕別人的幫助,這隻會讓我們的世界越來越狹小。

    願每個人都要明白,一旦你認為索取就會內疚,往往是我們不懂得人際關係正常需要,也不懂人際關係的真諦,人際關係就是麻煩出來的,沒有麻煩,又怎麼會有彼此共同的需要了。

    作者簡介:唐若,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力成長訓練營開創者,願和你成為最好的自己。

  • 3 # 絡淺微

    不喜歡索取,一旦索取就有內疚感和負罪感,原因是題主小時候被家長或其他人用他們認為對的標準要求過孩子要聽話,要懂事,要乖巧,要替父母著想。

    一般有這樣不敢提正當要求,只要想到索取就產生內疚負罪感的人從小都沒有被真的愛過,也沒有被理解呵護過,反而在她很小的時候,被大人灌輸了按他們標準懂事的要求。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裡,缺愛,缺支援,缺呵護,缺理解,她內心是沒底氣的,很自卑的。

    例如有的女孩家庭經濟並不一定太差,但她的媽媽“心窮”,格局小,對孩子的教育是家裡很窮,不要買沒用的東西,別多花錢。時間長了,女孩壓抑自己內心的感受,不敢向父母提要求,不敢要自己喜歡的東西,對兄弟姐妹和父母也是先放在自己的喜好前邊,只有這樣做才覺得是符合父母期待的懂事。

    這樣的孩子很少讓父母操心,太懂事了,被忽略,她明明很喜歡一個禮物,但是不敢和父母說,長大後也覺得只有自己多付出,多犧牲,多奉獻才是對的,任何考慮自己利益或喜好的索取都不應該,所以才會有自責負罪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歌詞讓你過目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