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只是設計
-
2 # 笑搞
如果有人問,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奧斯丁的小說是世界文學的經典之作。
寬泛地講,“經典”指那些任由時間流逝、環境變遷而依然具有現代意義的傑作;經典指向久遠的過去,也指向對不同時代讀者而言的“現代”,並且在不同時代的閱讀中繼續產生影響。奧斯丁的小說就是這樣的經典。她的主要小說有《諾桑覺寺》《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愛瑪》《曼斯菲爾德莊園》《勸導》,這些作品出版於1811年至1817年間,近200年來一直深受讀者喜愛。與此相伴,關於奧斯丁作品的評論可謂卷跌浩繁。
這足以說明奧斯丁作品在文學經典史上的重要地位。哈羅德·布魯姆認為,一些文學作品能夠成為經典,主要因為作品在審美形式上具有某種原創性的“陌生感”。此外,我覺得作品的內容和主題蘊含著人類經驗的某些普遍意義,這也是經典的一個重要特徵。也就是說,自成一體的審美獨特性與人類經驗普遍性共同賦予經典作品經久不衰的魅力,使之在不同時代都有大批的仰慕者。然而,這僅僅解釋了作品因何成為經典,還不能直接回答“我們為什麼讀奧斯丁”這個問題。
著名小說家、評論家福斯特說自己是“簡迷”,談到為什麼喜歡奧斯丁就會“笨嘴笨舌”。福斯特尚且如此,我們感到語塞也就很自然了。這就像是墜入情網的戀人,只能是浪漫而不失驕傲地答道“因為愛所以愛”。所以說,從解釋經典的角度回答為什麼閱讀奧斯丁,怕只能是運用一些習見的術語、概念應付差事罷了。
-
3 # 姜塵默
我想用最直接的資料可以來表示它,《傲慢與偏見》總計銷售超過2000萬冊。BBC評選“英國讀者最愛的200部小說”,這本書僅次於《指環王》排在第二位,而《指環王》才剛剛開始流行。《傲慢與偏見》有6次改編為電影、7次改編為電視劇。
為什麼說人人都愛簡 奧斯丁?我想它的銷售量和他的電影電視劇都能說明這個問題。我們自己去看他的時候發現又有別樣的味道,人物形象是小說的靈魂,他卻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深刻的影響,女性獨特的視角看著整個19世紀的舊社會,留下了太多的印記!
-
4 # 未來的時光
如果要羅列小說史上最出名的男女關係,簡·奧斯汀筆下的伊麗莎白和達西勢必擁有非常靠前的位置。
即便在簡·奧斯汀逝世200週年的今天,閱讀通俗愛情小說的人們已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五十度灰》上,但簡·奧斯汀依然是很大一部分人的選擇。不過,誰能說這兩者沒有相通之處呢?
簡·奧斯汀最出名的小說《傲慢與偏見》總計銷售超過2000萬冊。2003年,BBC評選“英國讀者最愛的200部小說”,這本書僅次於《指環王》排在第二位,而《指環王》才剛剛開始流行。《傲慢與偏見》有6次改編為電影、7次改編為電視劇,Youtube上關於她的影片多達40萬條。
簡·奧斯汀一生共有6本長篇小說:《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諾桑覺寺》和《勸導》。關於它們最大的共同特點,似乎沒有比奧斯汀自己在一封家書中的概括更到位了:“鄉間村莊裡的三、四戶人家——這就是我所刻畫的一小截(兩英寸寬)象牙。”
這些“鄉間故事”當年剛剛出版的時候,沒有很快進入暢銷的行業,只是少數人的時髦讀物,也遠不如夏洛蒂·勃朗特聲嘶力竭的愛情傳奇《簡愛》。但是在簡·奧斯汀於她的莊園逝世之後的兩個世紀以來,它們以溫和冷靜的口吻緩慢地、但同時也是徹底地,得到了大眾讀者的寵愛。
與此同時,簡奧斯汀小說中描述的中產階級在19世紀的英國剛剛興起,起初還需要在貴族面前爭口氣,但如今帶著幾乎無甚變化的面貌佔據了東西方的主流社會。人們因此既能在簡·奧斯汀的構築的舞會、攝政王時期的衣著中寄託鄉愁,又能無壓力地暢讀其現代性。
簡·奧斯汀就這樣在古往今來的小說家中佔據了特別的位置,流行至今。她的粉絲自稱為“簡迷”,它所代表的文學粉絲團體之龐大和熱誠,幾乎只有莎士比亞的“莎黨”能夠相比。
2007 年電影《成為簡·奧斯汀》
簡·奧斯汀愛情小說的背後是什麼?
“如果你願意和我跳支舞,我會感到非常榮幸,奧斯汀小姐。”
18世紀末英國漢普郡的鄉間舞會上,剛過20歲生日的簡·奧斯汀和朋友們站在角落。她剛剛經歷了一些不愉快——一位舞步蹩腳的財產繼承人(她母親所中意的人),令她在眾人面前尷尬了。
為什麼兩個世紀過去,人們對簡·奧斯汀依舊迷戀?
這個情節出自2007年簡·奧斯汀的傳記電影《成為簡·奧斯汀》。傳聞中,簡·奧斯汀正是在這段碰面之後寫出了《第一印象》——也就是《傲慢與偏見》的雛形。它最初寫於奧斯汀20歲(1796年)的時候,是書信體,奧斯汀寫完後在漢普郡家中的客廳裡給親人們朗讀。
-
5 # 十十十十七
不需要再去說簡的作品是那樣風靡,那樣經久不衰,不需要再去強調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有如此之高,我相信,每一個認真去讀簡的作品的人,愛她的原因,更應該在於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從簡筆下獲得的溫馨、感動與滿足。
誰與誰命運式的相遇,或是驚鴻一瞥,或是久別重逢,無數次的重讀,當情節都已然一清二楚的時候,你仍能為這可愛的相遇笑出聲來;誰又與誰突然的分別,或是傲慢VS偏見,或是景況所迫,而你明明知道兩人總會重逢,總會“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卻會不經意的皺一皺眉……那一刻,那時時刻刻,簡在我們心裡是可愛的,我們自己也是可愛的。
讀她的作品,走進她一手編織的故事,我們心甘情願地被輕柔地“虐著”,我們亦心甘情願地被塞滿了一嘴的狗糧,我們把對生活、對未來的希望帶入自己的生活,我們學著自己在故事裡愛著的人一樣去愛、去活。此時此刻,我們,就是故事。每個人都在寫著自己的故事,而簡,提醒著我們愛與希望。
簡·奧斯汀,兩百多年前,她曾漂亮地活過,兩百年後,她仍舊不厭其煩地提醒著每一個愛她的人,去勇敢地追逐所愛,一種生活,一個習慣,或者,一個人。
而這,就是我,我們愛她的理由。
-
6 # 河北人張鵬程
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國女小說家,主要作品有《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等。簡·奧斯丁21歲時寫成她的第一部小說,題名《最初的印象》,她與出版商聯絡出版,沒有結果。就在這一年,她又開始寫《埃莉諾與瑪麗安》,以後她又寫《諾桑覺寺》,於1799年寫完。十幾年後,《最初的印象》經過改寫,換名為《傲慢與偏見》,《埃莉諾與瑪麗安》經過改寫,換名為《理智與情感》,分別得到出版。至於《諾桑覺寺》,作者生前沒有出書。以上這三部是奧斯丁前期作品,寫於她的故鄉史蒂文頓。
奧斯汀筆下的人物雖然都是虛構的,但卻都體現了奧斯汀本人的婚戀觀。奧斯汀生活的時代,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變化已經影響了各個階層,當時的鄉村貴族、地主青年在婚戀問題上也反映了文藝復興運動興起以後,資產階級關於人性和人道的一些思想觀。奧斯汀的作品格調輕鬆詼諧,富有喜劇性衝突。由於奧斯汀終其一生都生活在封建勢力強大的鄉村,加之家境殷實,所以生活圈子很小。這使得她的作品往往侷限於普通鄉紳的女兒戀愛結婚的故事當中,而她的作品也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了封建勢力的觀點。作品主要透過淑女紳士們的社會交際,日常對話來反映家庭和社會的道德標準。這使得奧斯汀的作品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認為是通俗讀物。但是,儘管奧斯汀的作品被比喻為“兩寸象牙雕”,但是她仍然透過紳士太太們的日常對話交際來反映出了當時的社會百態,用幽默的語言來諷刺了惟利是圖、愛慕虛榮的現象,透過喜劇性的場面嘲諷人們的愚蠢、自私、勢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點。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庸俗無聊的“感傷小說”和“哥特小說”充斥英國文壇。而奧斯汀的小說破舊立新,一反常規地展現了當時尚未受到資本主義工業革命衝擊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和田園風光。奧斯汀的小說出現在19世紀初葉,一掃風行一時的假浪漫主義潮流,繼承和發展了英國18世紀優秀的現實主義傳統,為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高潮做了準備。雖然其作品反映的廣度和深度有限,但對改變當時小說創作中的庸俗風氣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國小說的發展史上有承上啟下的意義,被譽為地位“可與莎士比亞平起平坐”的作家1923年,簡·奧斯汀小說被查普曼(Robert Chapman)校勘之後再版,終於讓她的小說上升到“嚴肅文學”的殿堂,從此對她小說的研究也越來越多。
-
7 # 竹裡館
為什麼奧斯汀的作品如此流行?
奧斯汀哥哥的後人、牛津大學教授金肯斯說:“我認為她的吸引力在於她是第一個現代小說家,人們所熱衷的是她對人類生活的表現力和對故事情節的塑造能力。這些故事情節都是我們所熟悉的有關人類活動的故事,都具有永恆的品質。”金肯斯說。
奧斯汀作品的魅力在於,她非常善於刻畫人物,以至於讓她筆下的人物獲得了“超出紙面”的生命力。
研究奧斯汀時代生活的權威迪爾德麗·勒法耶則指出,奧斯汀的作品少(她一生的作品除了6本小說,就只有一些手稿和信件)也是造成她特別流行的一個原因。“人們不需要像閱讀狄更斯等人的作品那樣必須大量閱讀才能成為專家。所以,奧斯汀特別適合進行文學批評。人們很容易就可以寫出對其男女主人公進行比較的評論
生於1775年,一生只寫了6本書,而這絲毫不影響全世界掀起“簡·奧斯汀熱”。很少有其他作家能像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那樣吸引那麼多書迷的熱愛。她的作品持續熱銷,商業界圍繞簡·奧斯汀已形成了一個產業。
英語中有一個詞叫“簡迷”,指的就是奧斯汀的鐵桿書迷們。如果誰敢點名批評奧斯汀,那麼將會遭到簡迷們毫不留情地回擊。
本報綜合報道在3月1日世界圖書日的調查中,《傲慢與偏見》位居英華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部著作之首。迄今為止,世界各地的出版商們從沒有停止過對奧斯汀作品的再版。在英國,簡·奧斯汀的小說每星期可售出35000多本,成為最暢銷的長銷書之一。
好萊塢一部有關奧斯汀私生活的傳記片《成為簡》上映。這部影片講述了奧斯汀本人與一名叫湯姆·勒弗羅伊的青年男子之間的戀愛故事。
不過,有批評認為,奧斯汀的作品不是對自己所處時代社會現實的反映。“她的小說中沒有貧困、腐敗、野心、邪惡和戰爭。”英國小說家佈雷菲爾德說。
-
8 # 小王子愛上狐狸
簡·奧斯丁寫下的《傲慢與偏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無論男女,可以說只要熱愛19世紀那段時光的人,無一不愛這部作品。雖然同期作品中也不乏優秀的,但其多年來熱度不減,被多次搬上銀幕,改編成電視劇,這足以證明影響力。
記得上學的時候,幾乎很多同學選擇的第一本外國文學都是《傲慢與偏見》。不僅僅是因為書名特別,還因為故事裡描繪的那些獨特的視角讓人難忘。我們班上曾經組織過好幾次關於這本書的讀書討論會,以至於多年以後同學聚會,我們彼此見面還要用書中的人名和當時的討論方向,相互調侃一番。
別人對於簡·奧斯丁是怎樣的情感,我不得而知,對於我而言,她是第一個我最喜歡的外國女作家,意義深遠。
-
9 # 奮鬥ing18881993
簡.奧斯丁是我心目中英國最偉大的女作家,沒有之一。奧斯丁生於鄉村小鎮斯蒂文頓,父親是當地教區牧師。奧斯丁沒有上過正規學校,在父母指導下閱讀了大量文學作品。可以說,是他的父母為他奠基了她如今的成就。
說起奧斯丁,一般人可能不會想到是誰,但要說起《傲慢與偏見》想必大家就知道了。奧斯丁喜愛謝愛情小說,但具有趣味的是她一生沒有結過婚。她的作品中以女性特有的細緻入微的觀察力,真實地描寫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紳士淑女間的婚姻和愛情風波。她的作品格調輕鬆詼諧,富有喜劇性衝突,深受讀者歡迎。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庸俗無聊的“感傷小說”和“哥特小說”充斥英國文壇,而奧斯丁的小說破舊立新,一反常規地展現了當時尚未受到資本主義工業革命衝擊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和田園風光,儘管反映的廣度和深度有限,但對改變當時小說創作中的庸俗風氣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國小說的發展史上有承上啟下的意義。
今年奧斯丁已經逝去180週年了。但她的作品一直廣為流傳。她的作品中關於年輕女性婚姻和愛情的別具一格的描寫給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儘管沒有財產的婦女的社會出路問題是英國小說中的“老生常談”,但奧斯汀在其小說中對這一主題卻舊題新做,作了獨特的喜劇性處理。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偉大的作家,願她在天堂幸福。
-
10 # 作家桑妮
她之書中的愛情與婚姻,皆描寫的讓人著迷不已,現實著、又理智著,亦不乏浪漫。
這樣的簡·奧斯丁想不讓人愛都難,尤其是女人,都會一度迷戀她的小說。我,即如此,常常我會再她的小說裡讀到一種真實的幸福的味道,不甜膩的,有絲絲微苦的,卻恰如其分。許多時候,你可以在她的小說裡獲得生活的力量!
誠如有人說的:簡·奧斯丁是生活的解毒劑。
最喜歡的還是她《傲慢與偏見》裡的關於“愛情的精髓”的臺詞,這裡面傾說著一份真意:
就算全世界與我為敵 我還是要愛你
讓愛如潮汐 在你我之間來來去去
就算全世界與我為敵 我也不會逃避
我要的不只是愛你而已
我要讓所有虛偽的人都看清自己
這真意,傾談了一個愛情故事,亦傾談了無數人的愛之心意,也包括她自己的。
出生於英國的一個很有名望家庭的奧斯丁,在年輕時也曾遇見了自己心意的愛人。那應是1796年,20歲的奧斯丁遇到了勒弗羅伊,那時她正情竇初開對年輕律師的勒弗羅伊可謂是一見鍾情。然而,她的牧師家庭希望她的丈夫是個擁有經濟實力的傢伙,窮小子的勒弗羅伊明顯不夠格;恰巧人家勒弗羅伊家也不滿意,他們也要執意與富貴之家聯姻,不算富裕之家的奧斯丁家也是不符合人家要求的。因此,勒弗羅伊被勒令返回愛爾蘭。
至此,他二人這一生再沒能相見。
受此情傷,她選擇了終身不嫁,多數時間都和姐姐一起在鄉間度過,最後死在了自己姐姐的懷裡。
安妮·海瑟薇主演的《成為簡奧斯汀》,便講述的是她的這段戀情。
附:
生於1775年的簡·奧斯丁,雖然一生只寫了6本書,然卻絲毫不影響全世界為之掀起的“簡·奧斯丁熱”。
英語中曾有一個詞“簡迷”,所指即奧斯丁的鐵桿書迷們。由此可見,她之被熱愛的程度。也是,確實沒有誰能像她這般吸引著那麼多的書迷,即便經歷200年之久,她仍是一股“熱流”。
曾經有調查如是說,《傲慢與偏見》位居英華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部著作之首。就如今,在英國她的小說每星期仍以萬冊以上的銷量而成為最暢銷的長銷書之一。
為何她的作品具備如此魅力?
她的作品的魅力在於,她非常善於刻畫人物,如此而讓自己筆下的人物獲得了超強的生命力。那些機智幽默的對白,那“涉筆成趣,筆中帶刺”的筆觸,以及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在在都令她的作品魅力無限。
以她最著名的《傲慢與偏見》為例,作品魅力於其間更是淋漓展現:始終充盈著的一種歡快活潑的調子,充滿生機勃勃浪漫的女主,風光無限美好的英國鄉村,以及世態人情下的鄉村貴族們,他們愛戀著組成一幕社會風情畫式的一部小說,使得它成為奧斯丁贏得讀者最多的小說。
-
11 # 哎呀喂英語
因為她的小說敘事的特點啊,她總是按照主人公的角度來描述事情,讓讀者跟著主人公的角度看世界,對於事情的發展,主人公知道多少,讀者基本也知道多少,情感都會跟著她們走,代入性很強,認為主人公甚至我就是自己,往往會忽略主人公身上的弱點,只能看到別的角色上的弱點,這也是奧斯丁的強項,諷刺起有弱點的人基本上就是不經意的貼標籤,人人都能看出來這些人的愚蠢,相互矛盾,勢利與可笑,誰有喜歡我一個完美自己而其他人都還蠻傻的樣子呢?
回覆列表
英國鄉村的美麗風光,鄉村貴族優雅悠閒的生活,是簡奧斯汀小說永恆不變的背景,也是貫穿其中的美麗鄉愁大英肖像美術館裡懸掛著一幅奧斯汀的肖像:這張速寫出自奧斯汀姐姐之手,如今已經成為其形象的官方認證版本。像儘管安妮·海瑟薇的大嘴巴和總也別不上去的捲髮與這形象相去甚遠,,可她並沒有妨礙奧斯汀以《成為簡》中神采奕奕精力充沛的形象出現在大銀幕上。(奧莉維亞·威廉姆斯在即將上映的電視版奧斯汀傳記片《奧斯汀小姐後悔了》中的形象可能比較靠譜)。簡在自己的臥房裡反傳統的玩板球,塗鴉,並和年輕機律師Tom Lefroy玩曖昧。James McAvoy(《納尼亞傳奇》中的半獸人)飾演的這位律師機智但經濟景況堪憂。Lefroy不僅英武不羈,就歷史來講且還算真實——真的曾經有一位 Lefroy,且奧斯汀真的與之玩過曖昧。在給卡桑德拉的信中奧斯汀這樣寫到,“他只有一個缺點——即便是這個缺點我覺著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變好——就是他的晨衣太輕了些。” 曖昧最終也沒有結果,Lefroy後來與一位女繼承人結了婚,成了愛爾蘭高等法官。因為卡桑德拉焚燬了大部分相關的往來書信,《成為簡》只能近其全力地將一段史料缺東少西的歷史刻畫得儘量骨肉豐滿。許多(情節)藉助了一些巧合進行暗示:比如Lefroy的確將他的第一個女兒命名為簡。但是(電影的)效果卻正面且感人;它(電影)所探究的是所有文學類傳記都引為未知的秘密:奧斯汀筆下的浪漫史超越了所有時代,跨越了所有語言,自己卻一生未婚。她筆下的許多角色都進入了婚姻的世界,她卻躑躅不前簡·奧斯汀記錄了英國在前工業時代最後的富麗堂皇,自己也因此成為一個蓬勃發展的工業。Nielsen Bookscan統計的資料表明,單單《傲慢與偏見》去年就賣出了318000本——這還不包括那些揣測伊麗莎白·達西婚後生活,或性生活,或將麗萃與達西重新定位為偵探(《懸疑與情感》可真是該類圖書必用的書名)的續貂狗尾們圖書還是其中的小頭。由安妮·海瑟薇主演的奧斯汀傳記電影《成為簡》本週上映,
另一部名為《簡·奧斯汀讀書俱樂部》的電影將於9月上映。為明年馬拉松式的放映《簡·奧斯汀全集》,《大師劇場》正在重拍4部小說 ——《曼斯菲爾德莊園》,《諾桑覺寺》,《勸導》以及《理智與情感》。對於奧斯汀,我們似乎總也放不下離不開用不完——她已經成了一項有無盡需求的商品從表面看奧斯汀幾乎不可能成為文化偶像。1775年,奧斯汀出生於英格蘭漢普郡,父親是一位鄉村牧師。她在8個孩子中排行第七,受過的教育僅為有限。奧斯汀後來搬到多佛,不過她似乎不太喜歡這個城市。據聞她曾接到一次求婚,對方小夥兒名字很怪,叫作哈里斯·比格-維瑟。她先開始接受求婚,過了一天又回絕了人家。儘管從1789年開始奧斯汀已經開始寫作小說,第一部小說卻直到1811年才得到發表——其後5部小說均匿名發表,6年後奧斯汀死於未知疾病。按照今天的標準,她的生命似乎還沒有開始便已完結“簡迷”英文Janeites,指簡·奧斯丁的鐵桿粉絲,在雜誌上發表過的第一篇文章,主題就是奧斯丁,文章中寫道:“究竟是什麼吸引了我呢?看來看去,她最精彩的就是對話。”奧斯丁機智幽默的對白,她那種“涉筆成趣,筆中帶刺”的風格和她對人性的深刻洞察都令其作品魅力無窮從時間上講,簡·奧斯丁的創作經歷了兩個階段。1796年到1799年前後,二十歲出頭的她先後寫出《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和《諾桑覺寺》,顯示了她的天才和早慧。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於家庭生活的變故,她中斷了創作,只是對已完成的作品進行修訂。要到1811年,她才開始創作她極具分量的另一部小說《曼斯菲爾德莊園》。其後,又相繼完成了《愛瑪》和受到簡迷與一部分評論家們青睞的偉大作品《勸導》奧斯丁早期作品的魅力,在《傲慢與偏見》裡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傲慢與偏見》那種歡快活潑的調子、充滿生氣的女主人公,使它成為奧斯丁贏得讀者最多的小說。毛姆也因此提出:它是奧斯丁所有小說中最完美的。在對世俗生活的興趣和對幽默感的欣賞上,毛姆成了奧斯丁的知己。也因為毛姆本人更多是以小說家而非評論家知名,他的評論更像面對著普通人談話,給人以親切感。可愛的女主人公、小說完美的結構和富有韻味的文體,所有這些構成了毛姆對奧斯丁那種更多出於智性層面上的欣賞從高中時閱讀《傲慢與偏見》,到畢業後找遍奧斯丁的其他作品,閱讀不同的譯本並同人討論細節,現在的我,早過了迷戀她的那個狂熱階段。如今,我已快到奧斯丁完成她最後一部作品《勸導》的年紀。時間和閱歷可以這樣改變一個人:過去你認為最重要的那些東西,今天已經未必那麼看重,反之亦然。結合《為什麼要讀簡·奧斯丁》重讀她的小說,我就深覺簡·奧斯丁本人也歷經了這樣的變化蘇珊娜·卡森在《為什麼要讀簡·奧斯丁》中,編選了33篇百年來關於奧斯丁的優秀評論文章。其中既有對她的整體評價,也有對某部小說的專論。有些作者是研究奧斯丁的專家,提供了一些簡迷感興趣的資訊,比如她的手稿一直由奧斯丁家族保留下來,最後被英國國家圖書館競拍購得。少數名篇曾收錄在論者各自的文集裡,多少已為中國的簡迷們所熟悉,卻仍然值得重讀。比如毛姆談《傲慢與偏見》,哈羅德·布魯姆談《勸導》以及伍爾夫關於奧斯丁的名篇。書中最有分量的見解,也是出自以上幾位和C·S·劉易斯等大家奧斯丁後期的兩部作品《曼斯菲爾德莊園》和《勸導》和之前的作品相比,有不同尋常之處,而這兩部小說之間又相互呼應,後者就像是前者的續集。在《勸導》裡,正如伍爾夫所言,奧斯丁已不再採用大量的人物對白,“諷刺變得有些生硬,喜劇場面有些粗糙”。這和《傲慢與偏見》相比,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然而,變化從《曼斯菲爾德莊園》中已可見端倪像奧斯丁這樣的作家,所寫小說都是關於婚戀嫁娶、家長裡短,題材受到了嚴格限定。那麼我所謂的不同尋常之處何在?C·S·劉易斯指出,其它四本小說是關於女主角“看清真相”、“覺醒”的過程:“四位女主人公在不同程度上痛苦地發現對自己以及周圍世界的判斷存在嚴重錯誤……”。而《曼斯菲爾德莊園》和《勸導》的“女主人公並沒有陷入自我欺騙”,她們都是“孤獨的女主人公”。《曼》裡的範妮和《勸導》中的安妮由於各自的原因,都被環境冷落,但都是她們所處環境的旁觀者。以她們的敏感和超常的理解力、判斷力,她們對周圍的人與事都有客觀的評價。然而,她們卻遠未受到環境的公正對待。劉易斯的文字真摯樸實,往往直中要害。比如,很多論者喜歡拿亨利·詹姆斯和奧斯丁做比較,提到他們的相似之處,劉易斯卻指出“奧斯丁的風格,她的價值觀、她的性情,都與亨利·詹姆斯形成對應。”唯一讓人覺得遺憾的是,他說得太少,而關於簡·奧斯丁,像他這樣有力的解讀是永遠不嫌多的《曼斯菲爾德莊園》和《勸導》之所以不同尋常,還因為這兩部小說都飽含焦慮。年輕時奧斯丁以冷嘲熱諷表現鄉村中的人與事,但越到後來,她越感到很多事無法一笑置之,因為看得越多,痛苦越多。《曼斯菲爾德莊園》因之幾乎變成一出充滿道德說教的正劇,引來讀者甚至評論家的反感。《曼斯菲爾德莊園》真正要說的,是個人意志和環境的角力。有跡象表明,寫作該書時奧斯丁面臨著一場精神危機。
如果說《曼斯菲爾德莊園》的焦慮源於自我意識的抬頭,《勸導》卻是由於感情得不到滿足。伍爾夫認為,這部小說有一種獨特的美和獨特的枯燥。所有那些她寫到爛熟的情節———譬如小說中的人物總能在散步中遭遇各種事件,女主角又總是無意中聽到他人的對話,受到觸動———她幾乎沒有耐性去重複了。故事的轉折非常突兀,男主人公對突發事件的反應也如毛姆所言,很不合理。這些都成了推動情節發展的套路,作者真正想引出的,只是男主人公對安妮復燃的、火燒火燎的戀情。換言之,《勸導》不同於作者其它小說,“始終圍繞著愛情展開”(劉易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