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雙魚浪子
-
2 # 鄭義歌聲
寧夏西吉縣曾被聯合國認定為“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區”,老百姓曾經10年顆粒無收。但是他們依然頑強地生活在那個地方,同自然和貧困作著不屈不撓的鬥爭。那些孩子,每天都要天不亮起床,割完草、喂完羊再走上二十幾裡的山路去上學……
這些孩子雖然生活在拮据清貧的生活之中,但是他們毅志堅強,克服重重困難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最終一個個都成為了對祖國對社會的有用之人。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孩子還是該多些磨難的好,因為,曾經的磨難,定將會變成未來的財富!
-
3 # 摩羯四郎101732351
我是傾向於孩子的教育培養還是多些磨難好,尤其是男孩。隨著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來,少生優生己是共識,很多家庭最多也就兩個孩子,父母則是給予子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條件相對差的,寧可自己多受苦受累也要滿足孩子,孰不知,這樣的培養恰恰給孩子的心靈勢必會造成一種依賴,習慣成自然,有的孩子甚至都不知父母所掙從何而來,一味地張嘴伸手,漸漸地便衍生岀一個新的群體――啃老族。
孩子沒有流過汗也從沒體驗過加班甚至通宵達旦的辛苦,對於到手容易得到的便不加珍惜。就在今天,給我卸車的一個哥們還在向我傾苦水,他的獨子一個上大二的大學生,前三天讓他打款打了500元,今天又讓打300元,不給打就總打電話催,父母又沒在身邊,不知啥情況,擰著鼻子也得給打。作家張天翼寫過一本《父與子》,被拍成了電影,很有現實教育意義。(不瞭解的網友可上網搜看一下)當一對貧困的父母如果僅靠打工掙得的辛苦錢去培養一個肆意揮霍的敗家子,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前天一網友上傳了一個9歲的男孩擺地攤賣涼皮,已堅持了一年,而且任勞任怨、從沒叫苦,照片中可以看岀小男孩健康的笑臉和發自心底的從容。網友採訪了媽媽,媽媽說並沒指望他掙多少錢,而是讓孩子自己練攤,學習謀生。真心為媽媽的教育點贊,我想也該引起諸多父母的反思。
老話說“窮養兒富養女”,窮養就是學會擔當、學會責任。富養也應識大體、懂禮儀。
-
4 # 秋荷聽雨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磨難都是一種財富。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
1,讓孩子明白在成長的道路上從來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現在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由於生活環境的優越,使得孩子們覺得他們就是應該這樣生活的,錦衣玉食對於他們來講,已經不算什麼。
由於孩子的一切都是在父母和家人的安排下進行的,所以,他們不知道生活中除了Sunny,還有暴風驟雨,因此,他們在遇到挫折時,就會茫然,就會不知所錯,就會自暴自棄,就會走入極端。
所以,給予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的同時,也要給予孩子遇到挫折的機會,讓孩子從小明白什麼是生活的全部。
2,要讓孩子懂得財富的積累是自己辛勤勞動的結果,而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現在很多孩子認為,家庭的富裕可以使自己一輩子生活無憂。他們認為,父母的錢是天上掉下來的。
有一次,孩子的一個同學拿著一步嶄新的手機在同學面前炫耀。因為這個孩子才是小學三年級。
孩子回家後跟我說了這件事,我問孩子:“三年級的孩子拿著手機有用嗎?”
“可以玩遊戲啊!”
“玩遊戲不浪費錢嗎?”
“錢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他說他家有的是錢,花不完的!”
聽到孩子這樣說,自己心裡非常難過。這些孩子是如此的對待父母的勞動結果,真是一種教育的缺失。
如果不能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財富積累的觀點,孩子的成長就會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要讓孩子懂得珍惜財富,懂得只有勞動才能獲得財富,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正確對待金錢的觀念。
要讓孩子知道,在自己富裕的同時,還有一些孩子正在和貧困做頑強鬥爭。而今天自己生活的富裕,是父母辛勤付出的結果。
珍惜父母的所得是日後怎樣對待自己生活的關鍵。
所以,給與孩子好的生活環境的同時,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生活之所以好的原因,這才是重要的。
-
5 # 半江風雨半江紅
中國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卻生活在溫室溫房,錦衣玉食,他們大多是在長輩的溺愛中成長,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這些中國式的,小皇帝,小太陽。從小的時候就沒有接受過吃苦的教育和培養,沒有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樣一來,勢必養成懶惰依賴自私的習慣。
所以在成長過程中,吃不了苦,貪圖享受,不知付出,遇到困難,只想退縮,不敢擔當,責任感差,這是目前孩子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孔子曾經告誡人們,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作為父母一定要從自身做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磨練孩子的意志,讓孩子知道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只有付得出辛苦才有機會獲得成功,每一個成功背後都會有艱辛的付出,只有從小培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經受起風浪的衝擊。
現在作為家長屈從於孩子,有必應求,百依百順,沒有原則,包辦好孩子的一切,這樣對孩子的惰性和依賴性也就形成了。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明白應該讓孩子在磨練中成長。這樣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是有益的,並且他們從吃苦耐勞中總結出了經驗,並得到了快樂。何樂而不為?明代方孺說:愛子而不教,猶為不爰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古人把教育子女看成是父母的首要責任,養不教父之過,養子必散,對子女沒有很好的教育,不僅危害自身,也危害他人更是涉及到國家民族的存亡。
所以那些曾經在吃苦中過來的父母們,不要再做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情了,讓孩子們迴歸天性,多為孩子創造鍛鍊成長的機會,沒有經受鍛鍊的孩子永遠生活在襁褓中。也就永遠品嚐不到自立自強的喜悅,你現在寵孩子,溺愛孩子,實際孩子失去了獲得更多知識和經驗的機會。未來就要用加倍的吃苦來換取成功。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自古英雄多磨難,苦難造就天才。
-
6 # 淘媽育嬰
吃苦不吃苦,其實背後是價值觀的問題。什麼是價值觀?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對人生、事物的看法或評價。因為每個人先天特質不同,再加上後天受家庭、社會,甚至時代、文化的影響,對於生活中各種人事物應該如何安排比較恰當,自然也會有不同的觀念和看法。
“核心價值”是父母必得教給孩子的。無論個別差異,每個孩子都必須建立“量入為出”的態度,這會讓孩子在未來的生活裡,比較不容易遭逢困境、碰到危機。對於“周邊價值”,父母就必須看到並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譬如有的孩子天生愛花錢,有的天生很節儉。
只要落在合理的範圍內,價值觀永遠有這個彈性。另外,有的孩子喜歡玩樂,有的孩子注重吃喝,只要他能調配得當,父母就不需要管太多。確立價值、劃定合理範圍後,父母只要擔任守門員的角色,督促孩子依照自己的價值觀,建立適當的行為就可以了。
以同樣的想法來看吃苦這件事,我認為父母該關切的是,孩子在必得或應該吃苦的時候,願不願意、有沒有能力吃苦。而不是要孩子跟我們小時候吃一樣的苦,因為時代在變。想用原來很僵化、表面的東西來框住孩子,往往落得節節敗退、就算勉強有點影響,也容易事倍功半。
-
7 # 風雨夜歸人Huang
孩子是該多些磨難好,還是錦衣玉食好?這問題應取一分為二的態度。孩子多些磨難,究竟是什麼磨難呀?是沒有界別的,有磨難終是不好。錦衣玉食好不好?當然是好。富有家庭,普通家庭的父母都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滿足自己的孩子的需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感情所在,是為人父母自願的自作自受。
孩子在磨難中長大,說好聽的是:從小知寒識苦,煅練了意志,及生存能力。日後能吃苦勤奮,適應更多的竟爭。我認為:此類話題是在自說自話。
錦衣玉食的孩子,人們除了羨慕,持貶的態度多些。認為這些孩子驕生慣養,日後肯定無所作為。根據是:不能吃苦,不善勞作。這些人因為自身條件有限,找個藉口說辭,已平衡心理。
其實人們忽略了一個真正的問題,孩子長大後的出息,首先是靠自身條件的。其次是家庭的教養,父母的行為影響。再次是受教育的程度,機遇等。
孩子多是遺傳父母及其家族的人的品德,性格,行為,智商。品格端的人,後天受不良因素,行為影響就少,品格不端的人,後天受不良因素,行為影響就大。孩子的品行,能力,不會因多些磨難,或錦衣玉食長大而影響。反之,生存條件好的孩子,比生存條件差的孩子,長大後更有作為,岜碼來說,成材率要高些,不良行為要少些。
“好人的兒子是好人,壞人的兒總是賊”。印度電影《檢察官》裡面的臺詞。細細考究,有一定的道理。所以說:人性行為由出身,先天,後天相組成,不以窮富而論之。
-
8 # 依然安好有你在9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一生下來時就如溫室的花朵,他們不管貧還是富,因時代不同,都難以找到上代人所經歷的苦難。所以,我在孩子出生時,就決定培養他的天性,讓他迴歸自然的童趣,以趣施教從來不特別培養他強硬的死學知識。生活的磨難,兒子從1歲就開始讓他自己用勺吃飯,自己只負責孩子安全即可。一開始孩子都是很難聽話的,不管怎樣,什何事情大人都要心硬點,別怕委屈了孩子而自己去親力親為代他做,這樣做就把孩子當成了寵寶。溺愛成了一個幼稚,依賴,神經質被動和膽怯的不愛學習的孩子。但孩子在成長當中吃的營養和健康方面一定要保證。這不是什麼錦衣玉食,這是家長必須的責任。磨難不等於折磨孩子,而是應該讓孩子,多城鄉互動看看別的比自己條件艱苦的人是怎樣生活和勞動,並且也讓他做做自己力所能極的事情,感受生活的不易,培養他對人與人之間的關愛。磨難,就是孩子成長的最好的老師,能激發孩子求知,自學能力,養成勤奮和創造的性格,將會使他們優秀卓越,受益一生。
回覆列表
那要看對誰,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這也是個不成文的風俗,斗轉星移,日夜交替,也就變成了父母對孩子的一種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