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唐]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最後一句“牧童遙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位於現在的什麼地方?
26
回覆列表
  • 1 # 天馬行文

    一切,都源於杜牧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長久以來,天南地北有十多個地方都宣稱自己才是正宗的杏花村。這其中,以山西汾陽、安徽池州、湖北麻城三地的競爭最為激烈。

    翻遍歷史學家繆鉞編著的《杜牧年譜》,都沒有找到杜牧到過山西的足跡。杜牧在池州待了兩年,作為地方最高長官,還不至於冒雨跑到荒郊野外找酒喝。如果此詩作於杜牧從湖北黃州轉任安徽池州的路上,即會昌四年的九月份,則在時間上與“清明時節”不符。杜牧曾三次經過江蘇豐縣,但豐縣一帶自古以來只有一個“張杏村”,且向來不產酒。

    三處呼聲較高的“杏花村”,都因證據不足紛紛落榜。那麼,杜牧詩中的“杏花村”到底是實是虛?在翻閱唐詩宋詞過程中,似乎找到了答案。“杏花村”是唐宋詩詞中,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個字眼。如唐詩中有“薄煙楊柳路,微雨杏花村”、“雨幹楊柳渡,山熱杏花村”、“晚風楊葉社,寒食杏花村”,宋詞中有“酒旗漁市,冷落杏花村”、“羅浮夢覺,步芳影、如宿杏花村”等等。其中的“杏花村”,均泛指杏花盛開的村莊。

    類似於“杏花村”的白描手法,比較常見的還有“黃葉村”、“綠楊村”、“菊花村”、“葦花村”、“夕陽村”等等。細細品味,這些村名的意境並不比“杏花村”差,但因杜牧名氣太大,且詩中有“酒”字,所以關於“杏花村”商標、歸屬地的問題才會引起激烈爭論。

    古人作詩填詞時,貴含蓄、忌直白,尤其是在涉及村名、地名的時候,往往以自然景觀、人文特色,甚至自己的某種意境來替代。所以,杜牧詩中的“杏花村”,應該是詩人看到或想像中的一個開滿杏花的村莊。

  • 2 # 沐言學姐

    這個問題要想了解得很清楚,必須找全歷史資料對比分析。畢竟誰也不能太確定,我就說一下自己的感想,關於《清明》這首詩中的杏花村,現在有的人還有點爭議,根據從文著中瞭解到,詩中所說的村最集中在三個地方(山西汾陽、安徽貴池、以及江蘇豐縣),也有人確定杏花村應該是山西汾陽的杏花村?《清明》這首詩雅俗共賞,老少皆宜,體現了唐代杏花村一帶清明時節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風貌,同時大家都知道這首詩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呢。記得小時候還背得滾瓜爛熟呢,還對自己說,長大後要去杏花村拍照哈哈。《清明》這首詩是杜牧的成名之作。是詩人年輕的時候,身處困境而憂國憂民的一場表白。而這句“牧童遙指杏花村”是一種很興奮很幸福的心情,是一輩子都讓杜牧懷念的。在詩中我們可以知道清明時節是氣候變化多端的季節。

    嘿嘿,這個純屬個人感想,如果真要很清楚瞭解這個問題,大家可以找一下晚唐詩人寫有關杏花的詩,然後進行對比分析一下,因為杜牧的《清明》在唐代意見被人注意到,最大可能地址可能是山西一帶。

  • 3 # 汾淮居士

    致/攝影小集:你提的問題我作如下的解答:杜牧字牧之。長安人,宰相杜佑之孫。25歲中進士授官校書郎,後轉淮南節度使牛僧儒的幕友,推官,撐書記。其間杜牧經常往來於江蘇沛縣和安徽北中部,“清明”這首七絕便是杜牧當幕友時所作。據我所知宋朝詞壇中的才子們曾考證過:一,大唐時有兩個地方的杏花村。一個是江蘇沛縣至徐州地段的杏花村,因產名酒而出名認為是此杏花村。另一處是安徽的杏花村在淮河流域(唐代的州名我已記不太清楚)也是產名酒的杏花村。兩者必居其一。二,這兩個地方的清明前後經常下雨,而詩中“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詩中的名句自然又成了佐證。三,山西省的杏花村絕非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因為地處黃土高原較為乾旱的山西。清明時節很少下雨,更不可能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而又雨多到路上行人慾斷魂的程度”很多宋詞的名家們都考證過。杜牧一生僅活個四十九歲(公元803年至852年)終其一生沒有踏進山西省一步。汾夕河畔致。

  • 4 # 酒無止境

    謝謝網友的邀請鼓勵。這首詩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像我就只沉浸在詩歌描繪的整體意境氛圍中,具體到詩中一字一句的解讀及場景真實論證暫時就沒精力研究。我讀詩純憑興趣和感覺,讀起有感覺就讀,沒感覺哪怕別人認為寫得再好,詩歌再有名氣也沒興趣。

    就網友的提問,我的理解學習是,如果有關於這首詩寫作時間、地點的史料記載,查詢當時是否有“杏花村”的地名,有的話是否符合作者寫作這首詩時的情況。如果沒有,現在叫“杏花村”的地方,作者寫作這首詩時是否存在,再根據詩歌的內容和作者生平來判斷分析。總之,文藝作品是屬於藝術創作,內容也許是真實的也有可能是虛構想象的,關鍵是作品要有可讀性。

  • 5 # 人在書途

    今山西汾陽縣杏花村。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代,這裡的杏花村酒已聞名國內。而且,歷代的杏花村都以釀酒、酒文化聞名。盛唐時,這裡以“杏花村裡酒如泉”、“處處街頭揭翠簾”成為酒文化的古都。歷史上,中國著名文人、學者李白、杜甫、宋延清、顧炎武、傅山、巴金、郭沫若等都賦詩讚譽。李自成進北京路經杏花村,停留三日,留下“盡善盡美”的題匾,杏花村曾一度更名“盡善村”。

    雖然有人認為詩中“清明時節雨紛紛”描述的是江南的春景,但在唐代山西的春天恰恰也是春雨紛紛,雨水充足。其實,唐詩中描寫山西及北方春天的詩句甚多,唐代著名才女魚玄機在《寄劉尚書》一詩中說:“汾川三月雨,晉水百花春。”獨孤良在《清明宴遊》中雲:“細雨鶯飛重,春風酒醞遲。”姚合有詩:“代馬龍相雜,汾河海暗連”、“晉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但是山西汾陽說卻有一點爭議,那就是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發現杜牧涉足汾陽的文獻記載。但杜牧有《幷州道中》一詩,有研究者便認為杜牧曾到過太原,因唐時幷州州府所在地就是今天的太原,而從太原到汾陽不過150華里,因而推斷出杜牧可能經太原往汾陽品酒。

  • 6 # 燕北林叢

    謝友邀請!回答這個問題,還真是一件傷腦筋的事。由一首詩而引出詩中“杏花村”的歸屬之爭,安徽人說是池州的,山西人說是汾陽的,武北人也進來攪和說是麻城的,唯有浙江人和江蘇人沒來爭,大約是他們那沒有叫“杏花村”的地方吧?要有,恐怕也要來爭一番,名人效應嗎,現代人更喜歡打的一張牌。想到這兒,我同意@天馬行文V的觀點,泛指一個“開滿杏花的村莊”,或者是隱在桃花深處的一座村莊,一個酒店。現代學者周汝昌也是這個觀點。

    如果非要糾結於杜牧這首詩的確切地點,應該是南方而不是北方。注意詩中給出的情境,時間:清明,情景:細雨,人物:作者、牧童。雖然北方的清明時節也會下雨,也會有牧童放牧,但在雨中放牧,恐怕說不過去了。

    杜牧這首詩中的“路上行人慾斷魂”中的“行人”是趕路還是賞春踏青值得思考。聯想到“清明”,應該是遊玩賞春的面大。如果是遊玩,恐怕就不是刺史任上了或赴刺史任。這決非臆想,有詩為證:“清時有味是無能”(《將赴吳興登樂遊原》)杜牧赴吳興任前登樂遊原原來是為了“望昭陵”,“樂遊原上望昭陵”,是為了來遙拜開創了盛唐偉業的太宗皇帝。杜牧在詩中把玩山遊樂看成是無能的表現。

    不管別人怎麼論證,或者還是有什麼記載,他在池州任上去“杏花村”喝酒很正常。我個人認為《清明》一詩他在最不得志,最失意,放浪酒色之中的那“十年”寫的。也只有那十年他才有可能“斷魂”。詩中的“清明時節雨紛紛”更像是作者在借題發揮,才把“路上行人慾斷魂”和“雨”扯到了一塊。從他“商女不知亡國恨”到“落魄江湖載酒行”的感慨,一個很自負的濟世之才,這個時候恐怕整人都空了。就是沒有“清明時節雨紛紛”,他也要“斷魂”。如果說“路上行人慾斷魂”和“清明時節雨紛紛”有必然的聯絡的話,只能說“雨”來的不是時候,掃了遊玩的興。本來就懷才不遇,寄情於酒色,這時只能寄情於酒了。這時詩人對酒的渴望可能超過了對雨的討厭,“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牧童、遙指、杏花村,暖暖的情調,讓人忘卻了雨中的煩憂……

    這不是對詩的賞析,別人早已賞析過千萬遍了,我決不敢班門弄斧!僅以些和同好友探討而已。

  • 7 # 慶陽數學思維

    大陸有好多個「杏花村」,堅持自己是正牌(即杜牧詩中所指)的,計有下列六處---

    一、在山東省水泊梁山黑風、南崖下的「杏花村」。據傳孔子問禮於老子的「問祖堂石窟」便在村上。還有「水滸傳」中黑旋風李逵,常來此飲酒,素有「杏花飛霞」之稱。 二、在山西省汾陽縣城北三十里處的「杏花村」。村子小,人口少,除了耕作之外,都是釀酒(汾酒)的好手。唐代即馳名遠近,也靠名將郭子儀(出生地)的受人景仰,又說因杜牧的詩,而吸引多數人的注意。

    三、在湖北省麻城縣古鎮岐亭附近的「杏花村」。當地酒店非常有名。流傳有民謠:「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裡有美人。」杜牧被貶為黃州刺史時,常到此買酒澆愁。

    四、在江蘇省徐州豐縣東二十里的「杏花村」。蘇東坡任徐州知府時,曾到此勸農,有詩句「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耕曾入杏花村。」(朱陳村在徐州豐縣),進一步傳說杜牧住在揚州很久,到過朱陳村。

    五、在南京城西南陽鳳凰臺一帶的金陵「杏花村」。地臨郊外,層巒疊翠,河水匝繞,下為秦淮。由於風景旖旎,文人雅士喜歡痛飲盤桓。《金陵歷代名勝志》載有「杜牧沽酒處」,並附清人陳退庵詩云:「江南春雨夢無痕,沽酒旗亭白下門,一自樊川題句後,至今人說杏花村。」

    六、在安徽省貴池縣城西郊的一座「杏花村」。為隋唐時產酒盛地,以「杏花大麴」(曲=麥曲)譽滿江南。《江南通志》記池州「杏花村在府秀山門外裡許,因唐杜牧詩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得名。」清人周疆的〈築杏花亭碑記〉也說:「自杜牧之清明詩後,村以杏花名。」

  • 8 # 老狼48440790

    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清明》流傳千古,成為歷代人們口口相傳的”熱詩“,每逢清明之時就會想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去,牧童遙指杏花村。“由一首名詩引起的“杏花村“探源也由此而來。

    杜牧詩中指的杏花村到底何處?這不得不從杜牧的人生軌跡說起。

    杜牧,德宗貞元十九年(803),生於京兆府萬年縣(陝西西安),祖父是著名史學家、唐朝宰相杜佑。十歲時,祖父病逝。

    23歲時,作《阿房宮賦》;26歲那年二月,舉進士及第,閏三月制策登科開始做官。

    他先後在朝中和各地做官,我這裡主要說明他最有可能寫《清明》詩的地方與年齡,考證一下杏花村該為何地!

    目前,杏花村爭奪地主要為三個地方:1·山西杏花村;2、安徽池州杏花村;3·湖北麻城杏花村。

    首先,說說山西杏花村,杜牧從出生成長到各地做官,從來沒有踏上過山西的土地,再說古時山西清明時節天寒地凍,缺乏放牧氛圍,因此,可以肯定地說,詩裡的杏花村不是山西出名酒“杏芬“的杏花村。為何山西人為何要牽強附會,那也只有他們自己能解釋清楚。

    其二湖北麻城杏花村。武宗會昌元年(841),詩人杜牧時年39歲,任蘄州(今屬黃岡市蘄春縣)刺史,年末被召回。

    武宗會昌二年(842),40歲的轉任黃州剌史,當時的黃州府轄黃岡、黃陂、麻城。杜牧在黃州和蘄州做官4年,留下了許多被人傳頌的詩歌,他非常體察民情,經常到屬地考察。當時,蘄、黃兩州民間釀酒業非常發達,而麻城杏花村又是其管轄之地,而更重要的是黃州府膀枕長江,三四月正是春雨連綿的多雨時節,作為壯年的杜牧清明時節去體察民情,考研民俗,留下《清明》名篇,是合情合理的!況且歷經千年,麻城杏花村民間釀酒風俗仍在,而杜牧曾來此作客也世代沿傳。

    故,湖北麻城杏花村應該就是《清明》詩中的杏花村!

    其三、安徽池州杏花村。武宗會昌四年(844),42歲的杜牧轉任安徽池州刺史。安徽與湖北麻城相鄰,其氣候變化,民俗環境,地理環境大同小異,也有民間釀酒習俗,而池州亦有杏花村,也有此詩寫此地的可能。

    杜牧雖然只活了50歲,但人生經歷豐富,文學造詣奇高,不僅留下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名篇,而且還留下了讓今人爭議不斷的詩篇,除杏花村之爭外還有三國赤壁之爭的詩篇,這就是他任黃州剌史時寫下的名篇《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當然這是有興趣的人們,另外一個探討的話題!

  • 9 # 百花亭雜談

    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不僅為後世留下了一首千古絕唱,也使“杏花村”名滿天下。由於此詩具有極高的酒文化價值,從而引發了有關“杏花村”的確切地點的爭論,據悉全國有十多處杏花村,遍及江蘇、安徽、湖北、山西等八省,僅在安徽,歷史上就曾有四處杏花村。究竟誰才是杜牧《清明》詩中所指的杏花村呢?

    筆者是安徽省安慶市人,對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古代叫貴池縣)非常熟悉,因為池州市的貴池、東至、青陽三縣,一直轄屬於安慶地區,而且本人也到過杏花村遊玩過。我敢肯定的認為杜牧詩中的杏花村就是指如今的貴池區!

    (一)從史料上看杏花村的位置

    安徽貴池杏花村說,得到了大量文獻古籍的印證。《江南通志》(1829)、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兩部《池州府志》和清道光年間、光緒年間兩部《貴池縣誌》,以及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杏花村志》、民國四年(1915)《杏花村續志》都從不同角度認定:杜牧《清明》詩吟的就是貴池西郊之杏花村。

    其中清道光年間《貴池縣誌》,歸納各種志書對池州乃杏花村的記述作了綜合表述:“杏花村府志:在秀山門外裡許,有古井、闌刻‘黃公清泉’四字。明天啟間,顧太守元鏡作‘杏花亭’於此地。邑人郎遂有《杏花村志》。《江南通志》:因唐杜牧詩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句得名。《南畿志》:有古井石圈刻‘黃公廣潤玉泉’六字。”該志載有清康熙年間池州同知《周疆築杏花亭碑記》、《又募杏花村種杏樹檄》和蔣韶《杏花村記》,上述三文分別寫道:“自有杜牧之清明詩,後村遂以杏花名,且築亭於中,為遊人止息地”;“照得杏花村,自杜公留句而後遂成千古名區,聞其風者多深臥遊之”;“杏花村者乃唐杜司勳刺池時,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之句而因以名焉”。

    《杏花村志》編著者郎遂,本身即為貴池杏花村人,康熙時由諸生入太學,博學多才,康熙甲寅十三年(1674)開始,起稿撰修《杏花村志》,歷經11年,於康熙乙丑二十四年(1685)成書。除正文外,繪有總圖(杏花村景圖)、分圖(即十二景圖)和《杜牧行春圖》共14幅。《杏花村志》後經《四庫全書》總纂官、大學士紀昀等人審定,並撰《提要》 “杏花村志十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國朝郎遂撰。遂字趙客,號西樵子,池州人。按杜牧之池陽守,清明日出遊,詩有‘借向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句,蓋從言風景之詞,猶之楊柳蘆荻洲耳,必指一村以實之,則活句反為滯相矣。然流俗相沿,多喜附會古蹟以誇飾土風。故遂居是村,即以古今名勝、建置,及人物、藝文集為是編,亦志乘之結習也。”

    在中國志苑中,自古有通志、府志、縣誌、山志,而為村立志者又被搜入《四庫全書》的村志,就只有貴池《杏花村志》,可見其權威性及真實性。

    (二)從詩的內容來看杏花村的氣候特徵

    “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寫江南景色,與安徽省貴池縣天氣相符。貴池地處沿江江南,依山傍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

    明嘉靖《池州府志》記曰:貴池“春夏亦多雨”。新編《池州地區志》的“氣候”載:全區春季始於3月15日,大約70天。此期間南北冷暖氣流交鋒頻繁,常常出現低溫連陰雨天氣。春溫多變,雨水較多。4月平均降水175.63毫米(最高年份4月降水366毫米)。平均氣溫15.7℃。適合於樹木、花草和農作物生長。

    杜牧《清明》和《寓言》詩中所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符合貴池地區清明時節氣候、物候的特徵。

  • 10 # 中陽裡市豐邑區中陽裡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歌中的“杏花村:今位於江蘇豐縣華山鎮史店村。大文豪蘇軾有《朱陳村嫁娶圖》一首:“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明《豐縣志》載:杏花村按《古今詩話》“徐州古豐縣有杏花村,東去二十里”。明末村中仍有酒帘高懸,酒館羅布。盛時有99家酒罏,村中央一條南北大路,系當年99家酒罏雲集之區。1580年任豐縣令的莊誠曾寫道:“斷魂昔日尋沽處,異代而今尚有碑。勝地古來猶有跡,行人今去幾多時。年年二月過春雨,日日斜陽照酒旗。好問東風乘一便,牧童歌裡泛清卮。”村中杏花一直繁茂,直到民國末年,每值春二三月,杏花盛開,新雨過後,妖豔欲滴,仍令人心醉不已,憑添幾許春光。除杜牧的杏花村詩外,杜牧故人張籍,也作《杏花村》詩一首:“一去瀟湘頭已白,今朝始見杏園春。從來遷客應無數,重到花前有幾人。”可見豐縣杏花村的名氣之大。

    杏花村今位於江蘇省徐州市豐縣華山鎮史店村(現屬鳳城街道)。明《豐縣志》載:杏花村按《古今詩話》:徐州古豐縣有杏花村,東去二十里。據民國時任教於史店(今華山鎮史店村)的尹子卿先生在講杜牧詩杏花村時講,杏花村即本村,村中老人講,明末村中仍有酒帘高懸,酒館羅布。盛時有99家酒罏,村中央一條南北大路,系當年99家酒罏雲集之區。1580年任豐縣縣令的莊誠曾寫道:“斷魂昔日尋沽處,異代而今尚有碑。勝地古來猶有跡,行人今去幾多時。年年二月過春雨,日日斜陽照酒旗。好問東風乘一便,牧童歌裡泛清卮。”村中杏花一直繁茂,直到民國末年,每值春二三月,杏花盛開,新雨過後,妖豔欲滴,仍令人心醉不已,平添幾許春光。

  • 11 # 天天閃亮

    毋庸置疑在安徽池州!池州杏花村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以村志寫進四庫全書的!另外北京法院也已經明確杏花村就在安徽池州

  • 12 # 大順故事

    從地名委員會資料考證,全國有80多個地名叫杏花村,其中著名的有5家。

    山西汾陽杏花村安徽貴池杏花村山東梁山杏花村江蘇南京杏花村湖北麻城杏花村。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是一首由感而發的遇雨之作。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細雨濛濛,路上的行人感到很愁悵,想找家酒店避雨,飲酒消除寒意和煩悶。牧童告知前面不遠的村莊風景優美,杏花爛漫,有酒店可歇,有酒消愁。因此,杏花村是路人的希望,令人嚮往的地方。

  • 13 # 易家巷

    杏花村,全國都有,越南也有,你山西,安微,湖北,山東,新疆,黑龍江…部有,就象全國許多城市有中山路,解放路。世畀少許國家有唐人街一樣。

    五十年代,電影:我們村裡年青人,有插曲,…杏花村裡開杏花,兒女正當好年華…。這是事實。但杜老這首詩,不能定為是此地觸景生情。

    杜老是詩人,到處遊山玩水,留下多許詩篇。但可以說不為山西所地而作。

    而恰恰預報山西四,五月份天氣準確:晴天,晴天,晴天多雲…。

    而長江南北,春雨綿綿,到清明前後,少見多雲天,晴天難逢。

    山西是出煤地,那時杜老如寫:清明時節運煤忙,公路大卡堵車慌,要問交警那裡去,加班加點都在崗。這樣詩還說得過去。

    誰爭也沒有,這首詩真正出自江西玉山縣。玉山山青水秀,三清山更為華人所想往旅遊名山,是世畀文地遺產,5A級勝地。

    杜老爺在此當官多年,縣衙門正處級一把手,衙門就建在沿饒河上游二千多年古城七里街東頭,解放後為縣人民政府所在地。

    玉山一中在西街,這幾天,世畀檯球三清山站大奘賽在學校禮堂舉行。奘金老大為70萬英鎊。

    玉山縣童家鄉就靠七里街,杏花村,桃花園,梨子,毛慄,山茶…滿山遍野。

    閒時,杜甫大人在食堂吃完早飯,打把傘,隨從跟班,沿饒河東走,到童家觀看到前村杏樹林…打道回府寫下:清明時節雨紛紛…

    誰是誰非,池卅和山老闆打官司,山老闆輸了,從電視臺把廣告撤了。好在池玉兩地不做酒,都屬大江北南。再打官司,可要化大筆納稅人錢哦。

  • 14 # 誾侃

    杜牧的《杏花村》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詩中的杏花村到底指哪兒?數百年來,眾說紛紜,近數年來,爭論尤烈。

    有人說在山西省汾陽縣,依據是相傳自南北朝以來,汾陽就以產酒著名,汾酒享有“甘泉佳釀”之譽;天下杏花村之多難以勝數,而有這般名酒的杏花村確實獨在汾陽。但繆錢編著的《杜牧年譜》中,關於杜牧的生平事蹟、主要經歷,卻沒有他到過幷州(唐代幷州相當於今山西陽曲以南、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地區。開元中改為太原府)和邊塞的相關記載。因此,杜牧“借問”酒家,牧童“遙指”的杏花村,那就不可能在山西省的汾陽縣了。

    有的說在安徽貴池縣城西。依據是杜牧在會昌四年(844年)九月由黃州刺史遷池州刺史(唐池州治所秋浦縣,今安徽貴池),會昌六年九月又遷睦州刺史,在池州整整兩年;並且貴池縣城西有杏花村,向來出產名酒。因此清人郎遂寫了《貴池縣杏花村志》,將杜詩《杏花村》收入;後來《江南通志》也將該詩收入,並言杜牧詩中的杏花村在貴池。這個理由較山西汾陽縣說法更為充分。

    但細細體味杜牧《杏花村》詩,不免也有人生疑之處:一是要是杜牧是在赴池州做官的路上,即會昌四年九月作此詩,離清明時節還遠,為什麼會提及路上的斷魂之人呢?二是要是杜牧是在池州為官時所寫,從會昌四年九月至第二年的清明時節,時隔半年之久,這位嗜酒的大詩人,難道不知城西數里的杏花村有好酒賣嗎?哪有向牧童“借問”之理呢?三是社牧在貴池為官,要喝杏花村酒,應該有當差的服侍,怎會獨自尋覓酒店?因此,貴池說也不可信。

    有的說在江蘇豐縣城東南十五里處。其理由是:首先根據詩意,該詩為杜牧途中所寫,由“路上”、“借問”說明杜牧對周圍的情況並不熟悉這一點可以想象。那麼,杜牧在什麼時候路過豐縣的呢?查杜牧年譜,杜牧畢生自外郡遷官赴京共四次;有三次過豐縣境:大和九年由揚州節度掌書記遷監察御史,大中二年八月由睦州刺史遷司勳員外郎,大中五年秋由湖州刺史遷考功郎中,皆取道運河,經揚州、宋州(河南商丘)、汴州(河南開封)人京。大中二年杜牧曾作宋州寧陵縣記。豐縣杏花村就在運河至宋州的道上。遠古,豐縣曾屬宋;並且豐縣是劉邦的故鄉,因此杜牧過豐縣境,寫一首《杏花村》的詩,是合乎情理的。其次宋人蘇軾寫了一首關於豐縣朱陳村嫁娶圖的詩,詩中寫道:“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而今風物那堪畫,縣吏催錢夜打門。”宋時豐縣杏花村勝景破壞,猜拳行令豪飲美酒已被縣吏打門代替,其詩暗合杜牧《杏花村》詩。

    蘇軾生活的年代離杜牧只晚一百餘年,他對杜牧杏花村的地址比他以後的人更清楚,因而較可信。再次《豐縣志》最早修於明代,從最早版本的《豐縣志》始,版版皆收杜牧《杏花村》一詩入“藝文”;爾後的《徐州府志》也屢次收入。而安徽貴池郎遂的《杏花村志》是清人的作品,晚於明版《豐縣志》,更晚於宋代蘇軾的作品。可是現在豐縣城東南15裡一帶並無杏花村。僅有一村,今名張杏行,至今家家門前院裡尚且植杏三五株,可是該村向不產酒,看來豐縣說也難以讓人置信。

    有的是泛指。依據是中國杏花村很多,詩人不可能指專一的杏花村。很多人認為此說“非矣”,杜牧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豈能亂寫?假如他不親眼見到一個杏花村,他的詩興豈能隨意發呢?

    看來,杜牧詩中杏花村是確信無疑的,那麼,這位才學顯赫的杜樊川,寫的到底是哪個杏花村呢?這確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謎,什麼時候才能解開呢?

  • 15 # 紀人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總會想起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但是你知道詩中的“杏花村”在哪個地方嗎?

    文字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它們具有穿越歷史時空的特異功能,古人一句不經意的詩句,就能“唱”火一個地方。尤其是在旅遊被各地尊崇的時代,古地名所蘊藏的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更為時人所追捧。數百年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尋找“杏花村”的人們,並且始終沒有定論。

    這首《清明》是晚唐詩人杜牧所作。數百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杏花村”的所在地。然而,當人們查詢杏花村的詳細地址時,卻吃驚地發現全國有20多處名叫“杏花村”的地方,且幾乎每個地方都記載著杜牧的這首詩。

    那麼,杜牧詩中的“杏花村”到底指哪裡呢?

    曾經有位南京的朋友來玩,杏花村在哪?我聽過那麼多的“杏花村”,但總讓我找不著北,更不知唐代詩人杜牧筆下“牧童”到底所指何處。

    朋友似乎早已成竹在胸,笑著說杜牧的“杏花村”在金陵。

    朋友為家鄉力爭,說南京地方誌專家王湧堅先生在查閱數百份史料,並進行深入細緻考證後得出結論:“杜牧飲酒的杏花村,就在南京。”並補充說王先生在《南京老民俗》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南京的‘杏花村’又在哪呢?說白了,不也跟我們一樣,就是給人一點文化破爛嗎!”

    不假思索地回擊朋友後,我和朋友哈哈大笑,都對時下各地搶奪歷史文化名流的做法嗤之以鼻。

    尋找“杏花村”所在地

    據相關資料記載,有三處地方被認為最有可能是杏花村的所在地,它們分別是山西汾陽、安徽池州以及江蘇豐縣。但是即便這三處地方被認為“最有可能”,也還是存在不少疑點。

    山西汾陽,自南北朝以來,便以盛產美酒著稱。歷代文人墨客還在當地杏花村旁古井前的石碑上留下不少詩篇,而杜牧的《清明》就赫然列於群詩之首。令人生疑的是,杜牧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他晚年落魄於江南之際,而在此期間他並未到過汾陽。

    另一處有可能的地方是安徽池州。據史料記載,杜牧曾在池州任職兩年。不過作為地方最高長官,他應該不至於冒雨跑到荒郊野外找酒喝。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在去安徽池州的路上作了此詩,不過他到池州上任是九月份,與“清明時節”不符。

    還有一處可能的地方是江蘇豐縣。但豐縣一帶自古以來只有一個張杏村,且向來不產酒。

    三處呼聲較高的“杏花村”,都因有不符合事實之處而紛紛落榜。那麼,杜牧詩中的“杏花村”到底是實是虛?

    唐詩宋體中的“杏花村”

    尋“杏花村”無果,人們便開始從另一個方面去解讀“杏花村”。

    研究者翻閱大量唐詩宋詞,發現“杏花村”在唐宋詩詞中出現頻率非常高:唐詩中有“薄煙楊柳路,微雨杏花村”、“雨幹楊柳渡,山熱杏花村”等;宋詞中有“酒旗漁市,冷落杏花村”、“羅浮夢覺,步芳影,如宿杏花村”等。這些詩詞中的“杏花村”均泛指杏花盛開的村莊。與這種寫作手法相似的還有“黃葉村”、“綠楊村”、“菊花村”、“葦花村”、“夕陽村”等等。

    所以,部分學者分析道:古人作詩填詞時,貴含蓄,忌直白,所以,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可能只是詩人看到的或想象中的一個開滿杏花的村莊。

    杜牧心中的“杏花村”

    關於“杏花村”,還有另一種解讀。據《四庫全書.杏花村志》點名,杜牧詩中則點明,杜牧詩中是蓋泛言風景之詞,明寫杏花村繁花似錦,其實是襯托其內心孤涼的情緒。

    杜牧的詩,既豪放曠達,又深沉悲慨;既風華流美,又神韻疏朗。這種獨特的詩文風貌,既彰顯了詩人不凡的功底,也反映了詩人矛盾的一生。

    杜牧胸懷抱負,自詡有“濟世之才”,但仕途上的不得志,卻讓他感到悲涼無奈。

    《清明》一詩,表象寫景,實則抒情。“雨紛紛”、“斷魂”和“酒家”,道出了詩人一直不被重用的愁緒和低靡;用“杏花”收尾,卻反映了詩人對政治春天的憧憬和期待。“遙指”二字極其傳神,點明那個理想的、縹緲的“杏花村”,原本只在詩人的心中。

    至今尚為謎題

    唐詩《清明》中的“杏花村”到底是否真的存在?若存在,地址又在哪裡呢?究竟哪種說法是對的呢?

    這些仍都是尚未解開的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問下電腦大神,這個二臺電腦主機哪個價效比更高呢?是主機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