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看世界呀

    又是個看起來正確的謠傳。不會游泳的人掉水裡通常也是先在水面上掙扎,而不是直接沉入水底,直到人因為灌水缺氧暈厥,手腳不再掙扎後因人體因密度稍大而下沉。

    會游泳看待游泳這事相當簡單,有時候在水中感到很自如。就人體的構成來看,人體雖然有骨頭等密度遠大於水的物質構成,卻也有腸胃、肺等空腔,其中能存一些空氣,使得人體平均密度只有1.02 g/cm³,比純淨的淡水稍微大一點,而實際上自然水體或者游泳館中的水,因為都有一定的懸浮物顆粒,水的密度還要稍微大一些,可能能達到1.005g/cm³左右。

    因為密度差小,所以人體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差並不是很大,人在水中不動也是緩慢地向下沉,而這時只要手腳稍微給點力,就會使人體受的合力大於或者等於重力,這就使人能懸浮或者漂浮在水面上;有時在水中深深吸一口氣,人體體積增大了,會受到更大的浮力,甚至能漂在水面上,也曾有新聞,一老漢喝醉後在水裡漂了一夜,被當成屍體撈起後竟然還熟睡打呼,不過老漢也被水泡腫了。

    而會不會游泳則主要是對水施加作用力和在水中換氣能力的不同。會游泳的人下水不慌亂,胳膊腿的用力比較有節奏,能輔助人在水面遊動,能更好地藉助水的力量浮在水面上,使人更多的身體部位長時間露出水面,因此不影響人的呼吸換氣,只要不是脫力或者嚴重的肌肉痙攣等突發事件,人能一直浮在水面上;

    而溺水之人通常是因為慌亂,雖然也是手腳並用,但是不規律,受到水的作用力也不規律,使人在水中浮浮沉沉,溺水之人本身也沒掌握在這種情況下的呼吸換氣,而慌亂時本能呼救,嘴巴鼻孔都可能灌水,最終水灌入肚子、肺部,使得人體的平均密度又增加了一些,長時間的缺氧帶來暈厥,因此人沉入水底;但在暈厥前的那段時間,人基本上還能靠掙扎維持在水面的浮沉,並不會直接沉入水底。

    夏季是溺水事件發生的高峰,一般溺水的主要因以下因素:

    ①下水前的準備不足,未考慮水溫等影響,也沒有進行適應的準備,導致在水中游泳時突發肌肉痙攣等事件,由於慌亂灌水又增加了體力的消耗,最後體力不支沉入水中;②不熟悉的水域,河流中游泳說起來簡單,但是水畢竟有一定的流動速度,有些水下還有暗溝、沙窩子,對於不會游泳的人,不慎陷下去也是要命的;

    雖然網上有不少溺水的自救辦法,但是實際上在那種緊急的情況下可能思維混亂,導致難以自救,不會游泳最好的辦法就是不下野水,儘量選擇水深、水溫都比較合適的游泳館。

  • 2 # 時空通訊

    為什麼人會游泳時在水上游,不會游泳時往水下沉?

    不在水上游就叫潛泳。

    人在不帶裝備的狀態下,游泳不在水上游,怎麼呼吸呢?所以,所有的游泳必須在水上,即便蛙泳蝶泳等偶爾會頭埋在水裡,也只能間歇性,因為人還沒有長出腮來,無法像魚一樣透過交換水中溶解的氧完成呼吸,只能抬起頭來呼吸。

    當然也有鑽進水裡遊的,這叫潛泳。有很多人都會潛泳,只不過一般只能潛泳幾十秒鐘就必須浮出水面透氣,經過訓練或長期有潛水經驗的人,可以潛泳1分鐘以上,甚至幾分鐘。而世界上潛水憋氣最牛的人能夠在水中呆十幾分鍾甚至二十多分鐘,挑戰人類呼吸間斷的極限。

    潛水憋氣的幾個世界牛人。

    早年,法國的自由潛泳著斯特凡·米夫薩德,以11分35秒水中靜態憋氣成績,就打破了之前的世界紀錄,而比賽完成後,需要休息2個越來恢復憋氣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後來潛泳者則一個比一個牛,竟發展到在水下憋氣24分3秒的世界紀錄。創造這個記錄的是西班牙牛人 Aleix Segura,他在2017年2月28日創造了這項成績,成為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

    在這之前,保持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是來自丹麥的Stig Severinsen,他在2012年10月,在倫敦的一座游泳池將頭沒入水中長達22分22秒,之前他於2010年在滿是鯊魚的池子裡,創下了20分10秒的世界紀錄。此外他還保持2分11秒潛泳152.4米的世界紀錄。

    人能浮在水面是由於密度與水相當。

    我們知道,在流體裡,包括氣體和液體中,密度大的比重就大,就會下沉,而密度小的比重就小,就會上浮,人們利用這個原理,就可以在空氣中飄起氣球,在水中就可以行船。

    一般來說,水的密度為1000kg/m^3。更嚴謹的說,在不同的溫度和壓力下,水的密度會有細微的變化,主要是溫度影響。4℃時,水的密度是最大的,為999.973kg/m^3,最接近1000kg/m^3。當然這是指純水在1個標準大氣壓的密度,如果水中雜質很多,氣壓不一樣,水的比重就略有變化。尤其是雜質,比如死海的含鹽量達到300g/L,那裡海水密度就大多了,人在裡面就可以輕易浮起。

    人們把水的比重定為1,而其他物體比重就以其密度除以水的密度得到的商。比如鐵的密度為7800kg/m^3,除以水密度商為7.8,鐵的比重就是7.8。

    不會游泳的人開始並不會下沉。

    在水中,比重比水大的物質當然要下沉了,因此鐵一丟進水裡就會下沉。而人體密度和水差不多,約為1020kg/m^3,也就是比重約1.02,因此在水中人體只會略為下沉,稍微划動一下就能夠浮起來。

    當然游泳是需要技巧的。游泳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夠讓口鼻浮在水面保持呼吸通暢,同時又能夠儘快的前行。會游泳的人就能夠做到這一點,當然就能夠在水面遊;而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掉在水裡,雖然手腳並用的亂劃,人並不會下沉,但不能保持口鼻呼吸,嗆了水,很快就會被溺亡。

    不會游泳的人開始也不會沉到水底,但如果被溺斃,人就靜止不動了,比重畢竟比水要大一點點,就會緩慢下沉到水底。但隨著身體腐敗腫脹,裡面產生了一些氣體,比重就會小於水,這樣就會浮起來。

    一些被害沉入水中失蹤的人,後來腫脹浮了起來,案情得到破獲就是這個道理。

  • 3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人體的密度稍大於水的密度,人在努力吸入空氣的情況下,可使自身的平均密度略小於水的密度,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這需要冷靜和自信),或者透過正確的打水(對水有向下的力),就可獲得水向上的反作用力,也能浮在水面上,這就是所謂會游泳者掌握的技巧。

    不會游泳的人一旦落水,一般都會驚慌失措,呼吸就失去章法,本能的反應就是手腳胡亂掙扎,這不排除趕巧也會向下打水,也會浮在水面上。但這只是無意識的誤打誤撞,只能一時得逞,難以保持長久,並且很容易向上打水,結果受到水向下的反作用力,就會使人體下沉。

    一旦進入水中,肯定不會象主動潛水一樣,心定氣閒,屏住呼吸,一定是心神更加慌亂,忙亂的進行呼吸,結果只能是將水從口鼻灌入,這一方面引起人體的不適,更加的不知所措,同時水填充了人體內的空腔,使人體的平均密度增大,會加速人體的下沉。

  • 4 # 相信科學的力量

    不會游泳的人通常會首先在水面上掙扎,而不是直接沉入水底,直到由於水缺乏氧氣而導致人死亡。水,手腳不再掙扎,並且由於密度更高,人體才有可能也下沉。

    會游泳的看待這件事很容易,有時候在水中感到輕鬆和從容。關於人體的成分,儘管人體是由密度遠高於水的的,但也存在諸如胃和肺等空腔,其中可以儲存少量空氣,這使普通人人體密度僅為1.02g / cm,略勝於純軟水。較大,但實際上是天然水體或游泳池水,因為懸浮液中有一些顆粒,水的密度略大,可達約1.005g / cm。

    由於密度的差異較小,因此人體的重力和浮力之間的差異不是很大,並且人體緩慢下沉而不會在水中移動。此時,只要手腳稍有力量,施加在人體上的合力就會大於或等於重力,從而使人能夠漂浮或漂浮在水上;有時在水中進行深呼吸時,人體會變大,它將獲得更多的浮力,甚至可以漂浮在水上。

    游泳的能力主要是施加在水上的力與在水中呼吸的能力之間的不同。會游泳的人入水時不會驚慌,手臂和雙腿的力量更有節奏感,這可以幫助人們在水面上游泳並更好地利用力量。使人更多的身體部位長時間露出水面,不會影響人們的呼吸和通氣,只要不會因突然的事件(例如力量下降或嚴重的肌肉痙攣)就會漂浮在水上。

  • 5 # 愛游泳之力與美

    會游泳,不管懂不懂理論,至少掌握了在水裡漂浮和遊進的基本技巧。

    不會游泳,自然很少下水,既擔心又害怕。

    再加上本人相對比較遲鈍和笨拙,學東西慢,所以之前不會游泳時,進了水裡連撲騰都不撲騰,不會、不敢,下意識就不動了,直接下沉,說的好玩點兒,就一秤砣

  • 6 # shoyeh

    人體密度和水相近,所以浮力可以大致抵消重力,這就體現出游泳的技巧了,會游泳的總體是把水向下往下劃,受向上的反作用力,所以可以浮出來,不會游泳的瞎撲騰,自己往下鑽,其實落水後如果保持平靜,憋著一口氣,不用做動作就可以自己浮起來,然後儘量躺在水面,露出嘴和鼻子,等人施救,比瞎撲騰好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熬夜心臟疼是什麼原因?不到二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