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想教孩子寫作業每次都發火想打
11
回覆列表
  • 1 # 姜塵默

    其實不要生氣,你想想你當年自己做作業的時候發現跟他也差不多,因為小孩子他的注意力本來就很難集中,而且你又是一個大人的所有眼光聚焦孩子嘴裡,出現的問題就更大。

    哎呀,這麼簡單,怎麼不會做氣死我了,孩子讀的什麼書在學校天天干嘛呢!

    很多家長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卻沒有把自己的思維拉到自己小學的時候。當你把自己拉到小學的時候,你才發現一切問題都能想通了,而且你能理解他了,你會去鼓勵他做作業的,並不會去追的,因為在你小的時候和他差不多。

  • 2 # 煙臺憶卓教育

    不學習時母慈子孝,一學習時雞飛狗跳……這大概都成了中國式父母的通病。在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中,中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曾經說過一段類似下面觀點的話:“我是一個農民,我養豬要先學習一下豬是如何養的?要養蜜蜂,要先學習一下蜜蜂是如何養的……而要養孩子,卻唯獨忘記了要學習一下孩子是要如何養的!難道一個孩子的價值還不如豬牛?”我想,這就是我們中國式父母的焦慮症結所在!我們都在努力的竭盡所能的去所謂的愛孩子,去不遺餘力的幫助孩子解決眼下的尷尬,卻獨獨忘了在這樣的教養過程中,我們給孩子將來會養成什麼樣的品格?是厭學懈怠?膽小懦弱?是無責任心(學習成了父母的責任)?還是毫無主見討好應付?作業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分數的高低是為了什麼?怎樣才能讓孩子成為合格的獨立社會個體,我們無法陪伴孩子一生,但卻可以在關鍵的年齡引領孩子遇到最好的自己!而這個關鍵的年齡中,我們做了什麼??該如何去做??

    在這裡我們並非是要嬌縱任由孩子不上進,而是要用合適的方法培養孩子強有力的內心,形成他們自主學習的內驅力,所以我們作為父母是時候要自我學習和提升了!送兩句話給大家自勉”

    愛孩子的最高境界,是如他所示,而非如你所願!

    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是為他改變,而非為你所控!

  • 3 # 大熊貓的小蠻腰

    我昨晚也在朋友圈看見老師發的影片,她女兒在寫作業,爸爸在後面監督,抬頭看見哭得好委屈。以前我也有過這種,現在我都不生氣了,因為改變了方式。以前都是陪他寫,坐他旁邊看著,所以就發現他愛搞小動作,發呆,或者很簡單的問題卻不懂,就容易急躁,發火。現在我不陪他了,都是讓他自己寫完然後拿給我檢查。原因就是監督和不監督的作用,只要是人,做事情都會分神的,更何況小孩。而有的大人又追求完美,所以孩子一有點不認真了,反應慢了,就忍不了了。試一試放開他吧,他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去獨立完成就好。

  • 4 # 積木育兒

    一次路過一個小店,老闆娘正守著她孩子寫作業。顯然孩子有個地方寫錯了,媽媽厲聲問道:7可以分成2和幾?跟你說了多少遍了就是記不住!7可以分成2和幾,回答我呀……孩子低著頭,死死盯著作業本。我猜那一刻孩子腦子裡一定一片空白,整個身心都被難受、屈辱填滿,他沒有能量再去真正的思考問題。

    如果父母從這個情境中抽離出來,就會發現:

    陪孩子寫作業的父母,像極了監工。他們隨時盯著孩子的錯誤,並能夠敏捷地糾正孩子的錯誤。

    父母認為,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孩子就能學會正確的內容了。事實卻恰恰相反。父母不斷指出孩子的錯誤,孩子會越來越受挫,越來越害怕;越害怕則越容易反覆犯錯。

    其實,在沒有干擾、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孩子們能夠自己發現並去糾正自己所犯的大多數錯誤。即使有一些錯誤孩子發現不了,比如寫作業因為粗心做錯了一個題目,那麼也會有老師去跟孩子提醒——這遠比父母插手效果好很多。

    所以,面對孩子的學習,父母必須謹慎介入。用錯方法,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可能會越來越差。

    下面是我們整理出來的一些能夠有效促進孩子學習成績的方法,希望對父母們有用。

    1. 幫孩子養成一些好的學習習慣

    固定時間、地點寫作業,不熬夜寫作業,時間過了就收作業;

    寫作業之前先溫習,明確寫作業是為了鞏固所學,而非完成任務,更不是為父母所寫;

    做題目第一要緊的,是審題要仔細;

    字跡要工整;

    姿勢要正確;

    寫作業的環境要單純,保證專心,寫完作業有專門玩的時間;

    遇到不會的可以問,但最好先主動自己思考……

    2. 讓孩子獨立寫作業,除非他開口請你幫忙

    陪伴孩子寫作業到底有沒有必要?我的建議是,有必要,但有技巧。最好是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父母可以同時拿一份報紙,或者一本書,坐在孩子旁邊,保持一定距離。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候,再過來輔導孩子。

    輔導時的態度也很重要。首先鼓勵孩子:要不你再試試,我相信你。當孩子嘗試無果,切不可因此罵孩子“笨”。如果孩子這會兒就有你現在這麼“聰明”,那才是怪事。最好保證情緒的平和,對孩子做的好的方面予以表揚,然後用關鍵點提示的辦法,幫孩子找到問題的線索,但由孩子自己動手去做。

    3. 父母要做好榜樣

    心理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是取決於父母怎麼做怎麼說,而是取決於父母是什麼樣的人。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導師,他們的生活態度會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影響孩子。很多父母自己天天看電視打麻將卻要求孩子努力學習,孩子對電視、麻將的興趣肯定會比對書本的興趣大。因此,父母想要孩子成為愛好學習的人,最好的辦法應該是自己先成為愛學習的人。

    4. 不斷鼓勵和啟發孩子

    不是所有的孩子在學校裡都能獲得老師的重視,因此,父母必須無條件地鼓勵並啟發你的孩子。一位教育學家指出:孩子在學習上的進步,80%歸功於父母的鼓勵和啟發。比如,你的孩子要研究昆蟲,你就帶他去外面觀察螞蟻;如果你的孩子要研究外星人,和他一起看《E.T.》。

    5. 堅持親子閱讀

    愛丁堡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7歲左右若能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通常他就能擁有較高的智商。孩子在小學低年級時最重要的一項技能就是閱讀能力。堅持讓孩子每天給你朗讀10分鐘,你再給孩子朗讀10分鐘,形成習慣,就算有一天你的孩子閱讀能力已經很好了,最好也堅持下去。

    6. 不要把你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

    每個孩子的天賦和興趣都不一樣,有的顯示出某方面的稟賦早一些,有的可能晚一些。家長不必整天盯著別人家的孩子,看人家看什麼學什麼,然後回家就逼自己的孩子。英國牛津大學的一位教育學教授說,他研究了幾百個有天賦的孩子,結論是真正能讓孩子在未來取得成就的是他們的創造力、自控力、自我激勵、和“偶爾眼裡放出的光芒”。

    7. 讓孩子好好睡覺

    孩子的睡眠質量和他的行為方式有直接聯絡。以色列的一個研究表明,晚上少睡一小時就能降低孩子的智商。各種電子裝置和各種媒體形態的繁榮讓現代人睡覺時間越來越少了,孩子的睡覺時間也因此受到影響。美國的一個調查表明,現在的孩子比十年前的孩子的睡眠時間少了整整一個小時。孩子在5歲時候,每天需要11小時睡眠,7歲需要10.5小時,9歲需要10小時,11歲需要9.5小時,14歲需要9小時。

    8. 瞭解孩子的一天

    孩子回家,家長都會問,“今天都幹嘛了?”家長這麼問,孩子容易回答說“上課、下課、回家。”孩子這麼回答,家長也只能“哦”了。換個問法,問一些開放問題,比如:“今天上學,讓你感覺最高興的事情是啥?”或“今天中午和誰一起吃飯了?”

    認真聆聽他們怎麼回答,尤其注意他們是否刻意迴避某些事情。問孩子這些問題的時候,避免鄭重其事。低年級的孩子,可以在幫他們洗澡的時候問;大點的孩子,你們一起散步、飯後休閒時間、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是問他的好機會。

    9. 不要對你孩子暴露你曾對某一科目放棄希望

    不少父母本身讀書時候就偏科。比如很多父母會在上學時候討厭數學。不要把你自己對某一特定學科的恐懼和懶惰透露給你的孩子。更不能對孩子說類似這樣的話:“學不明白數沒問題,找錢不找錯就可以了。”

    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在某一科目上落後,趕緊去見老師,一起想辦法。另外,可以找一些和這個科目相關的輔助閱讀材料,提升孩子對該科目的興趣。

    10.及時發現問題,多跟老師溝通

    別等壞訊息來了才著急。通常在孩子出現問題前,一些苗條已經開始出現。如果你發現有什麼不對或讓你不安,你趕緊去見老師。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沒事就翻翻孩子的書本或筆記,你能發現不少問題的端倪。看到老師,你可以禮貌並直接了當的問,“他好像不怎麼喜歡學校,你注意到什麼了嗎?”

    現在老師評價學生都比較客氣。如果孩子的老師說,“他努力的在…”,或“他開始…”,或“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他…”,這說明你的孩子在學習的某方面出現了問題。如果老師說“在這個方面,他持續在進步”,或“他在持續加深瞭解”,這說明你的孩子目前處於中等水平。如果你聽到的字眼是“獨立”、“能力”、“持續”、“高效”等字眼,你可以鬆口氣,你的孩子在學習上表現不錯。

  • 5 # 寂莫小北

    教孩子學作業容易發火可能並不是個別現象,昨天我也在一家飯館吃飯,看到一個4、5歲的孩子寫作業,孩子的爸爸在旁邊在給他講述數學題,大致情景就是孩子的爸爸教他為什麼9-4=5?也許我們一貫的做法,孩子的爸爸沒有什麼可以藉助的外力,所以直接拿手指頭給孩子舉例,但是孩子卻始終也想不明白,也許因為死記硬背,剛剛教的就忘了,老是記不住,看得出來他爸爸有點不耐煩了,孩子自己也覺得委屈。

    生活中這樣的小場景非常常見,有時候做父母的都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態度,甚至有種想打孩子的想法,那麼為什麼父母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首先,孩子認知本身是一個從0-N的過程,從我們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我們都在不斷的認知這個世界、瞭解和感受這個社會,同時也是不斷的自我學習。但是,由於父母的角度和高度是屬於後天培養的高度認知,因此很多常識或者數學邏輯形成一種固化思維,比如1+1=2,沒有什麼原因不等於2,可是,我們殊不知,孩子的認知是一個從0-N的過程,也許一個3-6歲的孩子,他首先要理解為什麼1+1等於2而不是3,他需要慢慢的將這種數學邏輯去抽象記憶。孩子的角度和大人的角度完全不是同一個角度。

    其次,0-6歲的孩子是一個充滿十萬個為什麼疑惑的孩子,是好奇心最大的年齡。我們從小在認知這個世界,所以小孩的好奇要多於肯定的答案,正如任何事物的答案不止一個,多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其實對於中國孩子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西方教育中經常看到小組討論的方式,其實這是一種頭腦風暴的思考方式,孩子容易產生奇思妙想,然而,在中式教育中很少看到,即便有也不一定是每天必備的,這樣孩子的思維和想法不能碰撞,所以,培養的孩子在思維方式上是直線型思維,所以我們也看到,中國的很多道路或者建築物喜歡對稱和中規中矩;相反西方的建築物或者作品喜歡抽象化或者無規則。

    最後,孩子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得讓孩子有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太著急或者耐不住性子不僅傷害了孩子,也同時費力不討好。那麼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去合理的教孩子寫作業呢?

    規劃好孩子的時間管理,循序漸進孩子寫作業,父母一定要為孩子規劃好時間管理,製作一個時間作息表,從淺入深循序漸進,這樣有助於養成孩子善於安排時間的好習慣。生活中,孩子寫作業不僅僅是簡單的父母去教孩子一道數學題或者一個常識性問題,更多的是培養孩子對於時間的管理,小孩子沒有時間管理的經驗和意識,那麼時間長了很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渙散的毛病。所以,合理安排好時間,讓孩子能夠按照時間不斷調整和循序漸進才是做父母首要做的事情。

    學會為孩子拆解每一個任務,培養孩子的分析能力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一定掌握對於每一個點去做相應的分解,甚至遇到難題就停滯不前,思考陷入僵局,做父母的乾著急甚至生氣,但是仔細想想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是不斷拆解甚至找替代方案,如果說我們用這樣一種方式去不斷的拓寬和發散孩子的想象力,那麼孩子在抽象認知上會越來越有優勢。

    學會借力打力,給孩子找到一個學習榜樣俗話說:人分三六九等,肉有五花三層,可能在現在看起來是一句帶有貶義或者歧視的話語,但是事實上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找一個一起學習進步的好夥伴,一個好的學習榜樣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潛在的對手,因此,孩子會形成一種學習競爭的意識,同樣,如果一起的小夥伴也是一個貪玩不愛學習的孩子,那麼很容易形成一種厭學的情況,找一個榜樣,一個一起學習互相交流的孩子,不僅能夠幫助父母減少一部分認知上的溝通障礙,同時也是培養孩子善於交流、樂觀開朗。

    適時鼓勵,讓孩子明白學習是有價的鼓勵孩子給孩子一種美好樂觀的心態,同時,給孩子的一個大獎勵。在我們從小到大一直覺得知識無價,又有時候會覺得上學學了一麻袋的書最後賣不了幾個錢,但是在孩子教育上一定要有獎勵懲罰激勵措施,讓孩子明白學的更好,獲得的回報越高,讓孩子明白努力是有懷抱的。而在生活寫作業操作上比如:如果在未來的一週時間內,你沒有忘記家庭作業,在規定時間完成家庭作業,你可以得到一個獎勵。

    總之,寫作業只是孩子生活中認知的一個方面,培養孩子閱讀、讓孩子熱愛生活,讓孩子有發現美的能力,讓孩子在美好的童年中收穫快樂,則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孩子教育切忌一蹴而就、不夠耐心。

  • 6 # 船長尋合夥人

    勞逸結合,孩子還是先培養興趣愛好。而不是成績。說實話,各科成績好能怎麼樣呢?孩子身心不健康是成績能教的了的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園家長老是給孩子買零食這樣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