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7
回覆列表
  • 1 # 繁華消盡

    我覺得培養孩子的觀察力還是應該多看多思考,家長也得做好引導工作。可以先帶孩子去認識事物的整體,如去郊遊、去動物園、公園都是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這種活動最好每年有幾次,內容也要有變化,可以是這次去採集開花的植物,下次就去撈拼料、捉泥鰍等。

    下來就是要培養孩子觀察的興趣。不論幹什麼事,如果沒有興趣是不行的。星期天,你可以帶孩子去花市,讓孩子挑選一盆他喜愛的花買回來,由他來照顧花,讓他觀察花的成長、出蓄和開放。

    當他認真的觀察了以後要教孩子回憶口述觀察到的事物現象。一般來說,只看看、說說,與用筆記錄下來,效果是不大一樣的。不過,這時孩子不會識多少宇,你可以讓他對你說,讓他回憶觀察到的情形,你幫他記錄下來,這也是很有意義的。

    要讓孩子把觀察力和計測力、觀察力和想象力、觀察力和造型力結合起來,以促進觀察力的發展。例如,你可以種一株牽牛花,讓孩子看著花的發芽、長大,在小竹竿上傲些尺度的標誌,插在花盆裡,盤牽牛花每天的生長,讓孩子繪出圖表,做下記錄。也可以用石塊、樹枝、泥、貝殼等讓孩子製造些自己想做的東西,發揮孩子自己的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使孩子的觀察逐漸教銳起來。

    要從引導孩子觀察發展到孩子會自己觀察。孩子小的時候,一般容易注意事物的不同點,而忽略了共同點,這就需要你在一旁提醒,教他觀察要精力集中、留心細節、區別假象、排除錯覺、把握本質等基本知識,以後就可以讓孩子看到過實體後給你述出所看到的一切。

  • 2 # salight

    孩子天生就有敏銳的觀察力,家長要做的是不去破壞就好了。尤其是在寶寶對各種事物的敏感期內,家長對孩子反覆的重複某些行為要有耐心得陪伴,不去制止,打擾,說這也不對,那也不行。比如,在孩子對細小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內,孩子會關注那些“微不足道”的小東西,比如小線頭、頭髮絲、紙屑,等等。他會捏起一個小線頭轉手又扔掉,或者是攢在一起,也會盯著一些碎紙屑不放。尤其是對很多垃圾樣的事物感興趣時,家長也不用很擔心,也沒必要驚慌,耐下心來“欣賞”孩子的這些可愛舉動就好。對小東西的格外注意其實也就是他觀察能力的開端。所以,家長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自己也要表現出足夠的耐心,這也就是對他觀察能力的培養,可以使他將來養成細心的好習慣。

  • 3 # Angelia富貴牡丹

    我發現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喜歡觀察活動的或者顏色鮮豔的物體,他們通常對靜止的和淺淡顏色的物體不太感興趣。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可以讓孩子多看看小動物諸如金魚遊動、小貓、小狗玩耍,或者公園裡你鮮花,同時不失時機地給孩子加以講解。平日裡孩子看見什麼,聽見什麼,觸控到什麼,我們就應告訴他這是什麼,用簡短、清晰的語言說出事物的名稱。在培養孩子觀察力時,家長應注意多向孩子提出問題,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去觀察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方面,使孩子的觀察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 4 # 相隨38494611

    遊戲是孩子學習的最好方式,在遊戲中鍛鍊孩子的超強觀察力,你可以和孩子這麼玩!找不同。找兩張相同的圖畫,然後自己在其中一張畫上新增些小細節,讓寶寶尋找兩張圖中的不同。寶寶每找到一處,鼓勵並啟發他繼續尋找剩下的不同。效果:訓練寶寶觀察事物的細緻度和專注性。適合年齡:22 個月以上

    瓶蓋回家。媽媽準備五六個高矮、粗細、形狀不同塑膠瓶或玻璃瓶,將瓶子和瓶蓋分開,分別放在兩個不同的筐裡,讓孩子嘗試為各種瓶子配瓶蓋。如果孩子游戲時感覺有困難,可以先在每一個瓶子的瓶身和瓶蓋上分別貼上相同圖案,幫助他完成瓶子和瓶蓋的配對。效果:分類能力提高。適合年齡:22個月以上

    看圖找水果。準備一些實物水果和有水果的圖片,請孩子根據圖片尋找實物。如果想增加遊戲的難度,還可以選擇畫成符號型別的水果圖片,同時將實物水果分別放在不同的地方,例如飯桌上的盤子裡、小凳子上和書房的書桌上等。效果:增強孩子的符號聯想能力。適合年齡:22 個月以上

  • 5 # 漫天飛雪52066205521

    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兒童進行觀察訓練。家長每隔一段時間都應進行一次針對觀察力的專門訓練,比如說去哪個地方遊玩,告訴孩子這是什麼時間,什麼地方,都有誰,在做什麼,每個人心情及面部表情、動作等,這樣做會讓孩子更加認真,更加細緻的去觀察看到的事物。

    注重對孩子觀察興趣的培養。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去海洋館、動物園等地方去參觀遊覽,給他們仔細講解,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表達出來,會讓孩子對觀察產生興趣。還要不斷引導孩子去思考為什麼,這樣在培養觀察能力的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啟發思維。

  • 6 # 伊寧玄雪

    觀察力是一種需要特別培養的能力,這讓不少家長產生了一種想當然的認識,認為觀察力的培養應該經由專業的訓練,其實這是一種誤區,觀察力的培養,最主要的戰場還是日常生活:  1. 對於“不諳世事”的孩子而言,周圍的世界到處都是令她好奇的物件,很容易引起他的關注,正所謂“在游泳中才能學會游泳”,觀察力的培養,也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需要結合具體的觀察行為進行,所以,孩子開始關注某個事物時,就是觀察力教育的良好契機。  2. 日常生活的引導更加自然、隨機,不會讓孩子感到學習的壓力,更適合學前期的孩子。 l  隨機引導孩子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引導的內容,可以隨孩子的年齡逐漸提高要求。  比如,對於還不大會說話的孩子,可以讓她們以指認為主,經常問他們些“電燈在哪裡?”“紅色的球在哪裡?”之類的問題,引導他們從周圍事物中搜尋目標物體。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有意識地給她們提些比較不同點的要求,比如,問些“今天媽媽穿的衣服和昨天有什麼不一樣?”、“這個小碗和你用的那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之類的,對比較相同點的要求,則可以提的稍晚一點。孩子能主動接受觀察任務之後,還可以鼓勵孩子對某個事物進行一段時間的持續觀察,比如,豆芽的生長過程,小蝌蚪怎麼變成小青蛙的等。 l  觀察的物件還可以由周圍的事物轉移到對人物的觀察。  比如,帶孩子上街的時候,可以有意讓孩子觀察走過身邊的某個人,然後問孩子“那個人穿著什麼衣服?”“你覺得她開心嗎?”之類的,讓孩子的觀察中對人際交往產生敏感。 需要提醒的是,把日常生活作為觀察力培養的課堂時,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意願,不把教育的成分強加給孩子,比如,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玩什麼東西,就急於過去引導孩子觀察手中物體的顏色、形狀之類的,其實這未必是孩子歡迎的,如果孩子比較牴觸這樣,一定要立馬終止自己的“教育”行為。  適當藉助主題讀物或親子游戲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隨機引導外,培養孩子的觀察力也不妨藉助專門設計的圖片或親子游戲。  讀物  最典型的是“找不同”類和“視覺大挑戰”類的讀物,值得注意的是選用這類讀物之前要注意其內容的複雜程度是否適合孩子的年齡。在沒有專業判斷經驗可以藉助的情況下,手頭的讀物是否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可以透過先讓孩子看幾個典型圖片進行判斷,如果孩子的反應是很喜歡,就說明比較適合孩子,如果孩子玩不下去,就不要強加給孩子。除了專門的主題讀物外,常見的幼兒期刊雜誌還經常會有“找出相同圖形”、“找出圖形中缺少的部分”、“找出某個小動物的影子”、“在圖中找出某個具體的物體”等圖片遊戲,這也是很好的觀察力訓練素材,可以加以利用。  親子游戲  比如,在孩子面前擺放上幾件玩具,先讓孩子指認一下都有什麼玩具,然後用布遮住悄悄放上一件(或悄悄拿走一件),看孩子能否覺察出多(少)了什麼,並指出來或說出來。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觀察力遊戲,據說斯特娜夫人就曾用這種方法培養過女兒的觀察力。再比如,揹著孩子把她常玩的小玩具放在袋子裡,讓孩子閉著眼睛在裡面摸,摸到一個就憑手感說出拿到手裡的是什麼等,因為對於觀察力的養成來說,視覺的觀察並不是唯一的形式,聽覺、觸覺或其他知覺形式同樣是觀察事物的渠道,這個遊戲可以鼓勵孩子用視覺之外的知覺形式去觀察事物。  注意觀察技能的示範引導  家長在陪孩子做觀察類的圖片遊戲時發現,很多我們看起來非常簡單的遊戲,比如“找出兩個圖片中的五個不同點”、“從圖中找出八個小青蛙”等,小孩子找來找去,就是很難找全,再仔細觀察孩子的搜尋行為,則可以發現他的觀察是滿畫面尋找的,雖然有一定的目標,卻沒有按照一定的順序去觀察畫面,以至於不是遺漏了關鍵資訊,就是重複“發現”目標物件,意識到這個情況後,家長就要逐步引導他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去觀察。 除了剛才提到的這個“順序觀察”技能之外,典型特徵觀察法對學前期的孩子也很通俗實用,家長帶孩子認識各種動物時,可以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透過引導孩子觀察動物或其圖片的典型特徵(比如大象的長鼻子、河馬的小耳朵、松鼠的大尾巴等),就認識了許多動物。 引導孩子對不同的事物做比較時,則可以層層深入地示範相關的技能,一開始,可以給孩子示範比較兩個事物外在的特徵,隨著年齡的增長,還可以示範她們比較事物之間興致、生活習性、性別、功能等方面的區別。

    Tips:孩子觀察力培養的三大注意點  1. 由於孩子觀察事物的不隨意性較強,受興趣的影響較大,可以透過拓展孩子的興趣範圍來提高孩子主動觀察的慾望。  2. 觀察不只是用視覺完成,可以鼓勵孩子用聽覺、觸覺或其他知覺形式去觀察事物的區別。  3. 給孩子提供的觀察材料,最好能適合孩子的心理偏好,比如,孩子通常喜歡觀察活的、運動著、顏色鮮豔的物體,不喜歡觀察靜止、灰暗的物體,家長對孩子提觀察要求時,不妨選擇那些外在特徵能“投其所好”的物件。

  • 7 # 苦茶帶點甜

    一、 讓孩子觀察感興趣的事物。 家長可以讓孩子觀察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孩子一般喜歡觀察活的動的物體,如小雞吃米、小貓玩球、小狗打架、小金魚游泳等,不喜歡觀察靜的東西;喜歡觀察顏色鮮豔的東西,如孔雀開屏、花園裡的鮮花等,不喜歡看顏色單調的水墨畫;喜歡看大而清晰的物體影象,不喜歡看小而模糊的東西;位置明顯的物體容易被觀察,如牆上掛的、桌上擺的、床上放的、身上穿的……位置不明顯的,容易被忽略;物體的開頭容易被觀察,其他特徵容易被忽略,如一堆物品中,孩子容易將形狀相同的物品歸為一類;差別大的物體容易被觀察出來,差別小的物體,常常觀察不到。

    二、 利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注重讓孩子親自去感受和觸控一些東西。 如家裡吃水果時,可以讓孩子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口嘗,從而獲得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和味道。也可以帶孩子到大自然去,認識大千世界,親眼看看破土而出的各種各樣的禾苗與小草;親耳聽聽優美動聽的蟬鳴鳥叫;親手摸摸飽滿飄香的麥粒穀穗;親口嚐嚐涼而爽口的雪花冰塊,從而認識春夏秋冬四季。家長還可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感染孩子,使他產生喜歡看的願望。當孩子產生興趣後,注意力就會集中。又如家長經常會講一些故事,比方說,故事裡有大海,但對於大海,孩子沒有形象的概念;孩子喜歡玩沙子,但沒有和沙子真正的親近,那麼就帶孩子去海南,讓他切身體會到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沙灘上與海“親密接觸”,同時,及時和講過的故事聯絡起來,能夠用眼睛看到“故事裡的事物”。那時孩子的印象肯定是非常深刻的,興趣也很濃厚。

    三、 教孩子學習觀察的方法。 教孩子有目的全面細緻地觀察,孩子觀察的條理性差,這就需要培養孩子觀察的系統性。為此,要引導孩子有目的的、全面而細緻地觀察某一事物,就要遵循由近及遠、由表及裡、由區域性到整體或由整體到區域性,由明顯特徵到隱蔽特徵的觀察原則。如:觀察大公雞,可先引幼兒觀看雞頭、雞身、雞腳,以後再進一步觀察公雞和母雞有什麼異同。邊看邊引導,還可提一些問題讓孩子回答。 對比觀察,比較是一個鑑別的過程,只有透過比較才能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比如,讓孩子觀察其他孩子的作品,並同自己的作品進行比較,肯定好的,指出不足。有一位媽媽發現女兒對對“馬”、“田”等字比較熟悉,在一次認字時將“媽”和“馬”放在一起時,女兒就興奮地叫起來,“媽媽,我看到‘馬’了!媽媽是女的,所以加個‘女’字。”後來看到“申”字時,她又說:“把上面下面的小豎去掉就是我的姓‘田’字了!”原來在相似的比較中,孩子的觀察能力得到了提高。動靜觀察法,動態觀察指按先後順序或方向位置觀察物體的變化;靜態觀察指按物體的顏色、形狀等建立基本數學概念,理解數學法則。父母要指導孩子學會動靜結合觀察法,為孩子以後看圖數數和看圖列式打下基礎。 四、 孩子見多識廣,鼓勵他們多提問。 觀察力的高低與孩子視野是否開闊有關,孤陋寡聞的孩子,缺少實踐的機會,觀察受到影響。看到同樣一種現象,有的孩子說出許多,有的孩子卻說不上幾句,這是什麼道理呢?這與孩子知識情況有關。知識學得紮實,道理融會貫通,觀察問題就比較深刻。可以說,觀察力基於知識與經驗,而知識積累與提高又會反過來促進孩子觀察力的發展。所以,家長應抽空多帶孩子參觀商場、動物園、公園,參加一些畫展、音樂會等有趣的活動,豐富孩子的生活,擴大知識面。鼓勵孩子多提問。不要總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孩子的心靈深處絕對不是一片空白,不同年齡的孩子向父母提出一串串精彩的問題,如“天冷了水為什麼會結冰?”“自己是從哪裡來的?”等等。孩子們的問題有我們意想不到的,或者覺得可笑、荒唐。面對孩子的提問,有的父母可能會不耐煩地說“去!去!去!哪有為什麼?”也許他們自己也不太清楚,也許認為這些問題不值得回答。如果是這樣,會使孩子很掃興,挫傷孩子對周圍事物的敏感與思考。應該明白,當孩子提問時,正是孩子求知的好機會。鼓勵孩子提問,就是為了培養孩子對事物的觀察與思考,並非必須立即把每個問題的現成答案告訴他們。

  • 8 # 魚兒淺授漁

    很多孩子在作文時,拿筆就頭痛,總覺得沒有東西可寫,有時在頭腦裡想好了,一下筆又不知道從哪寫起,腦子變成一片空白。說明不知道“寫什麼”的問題始終困擾著孩子。怎麼辦呢?好解決,去觀察生活呀!

    1、觀察家庭生活。人活動時間最多、最熟悉、最牽動情感的,最關係自己的切片利益的是自己的家。家中的大事小事,喜怒哀樂,要參與、觀察、體會、思索。記錄、觀察父母之間的愛,記下父母愛的足跡。尋找父母對自己的愛,現在的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處在愛中不知愛的居多。指導他們尋找,挖掘愛的點滴。嘮叨之中體會愛,打罵之中分析愛,評價之中理解愛。觀察並參與家庭事務的處理,理解父母的辛苦,體諒家中的難處。心中有家方有愛,心中有家就有情,有家在心中,就有真情實感的源泉。

    2、觀察學校生活。學校生活充滿朝氣,富有青春氣息。觀察同學之間的文往,體會同學之間的真摯友情,觀察老師的言行,體會嚴厲背後的關愛,觀察尖子生的學習方法,觀察差生的艱難與無奈,觀察班幹部的工作方式,觀察性格各異的同學的特點,關心班裡的每一件小事,關注學校的發展前景,觀察學校的花草樹木,參與學校的各種活動。留心別人不留意的細節。比如,遇到兩個人吵架,你不要只顧看熱鬧,要注意觀察兩個人的神態、語言、周圍人的表情等等。眼中有生活,心中有體驗,胸中有思索,那豐富多采的校園生活,就會源源不斷的流進文章中去。獨特的觀察、個性的思索,寫出的文章就會是自己與眾不同的“新”內容。

    3、走進社會去觀察。社會是個大課堂,走進社會,開闊視野;走進社會,明辨是非;走進社會,思索未來。上學放學觀察路上的人、事、景;商場購物看繁榮;鄰里街道中看百姓生活;電視裡看全國看世界。觀察社會,設計自己的人生。善於發現生活中的閃光點

    4、可以根據特定的環境情況、季節、時令等,提出觀察任務和要求,進行各種觀察力的培養。比如:有目的的觀察一次活動(如運動會、越野賽、知識競賽等);有條理的觀察—座建築物(如博物館、教學樓);有計劃的觀察四季更替、氣候變遷、自然變化等。絕大部分學生會慢慢的自覺的成為有心人的。觀察不僅是一個用眼的過程,更是一個用心的過程,在觀察中體會,在觀察中思考,才能在觀察中心有所獲。相反,也常有些學生習慣於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寫人物必明眸皓齒,說天氣必風和日麗,寫秋必言蟬,寫冬必說雪,缺乏深入細緻的觀察,更沒有個性化的感受,寫來當然千人一面,味同嚼蠟。在此,我想引用一個同學的《生活的瞬間》中的幾句話:“那天,Sunny明媚,偶在小池邊轉轉,竟發現瞭如此美好的景緻——水流瀲灩,波光粼粼,假山怪石上,細流柔柔的鋪展著,方知‘清泉石上流’並非俗筆,實乃神來之筆。不禁痴然……美好快樂無處不在,只是我們常缺少一顆愛這世界,愛這自然,愛這社會的慧心。我們麻木了,愚鈍了,也就不快樂不幸福了。”

    多好的觀 察,多美的景緻,多妙的感慨!投入其中,觀察感受,才算是自己的收穫,正如陸游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觀察力強就能敏銳的觀察生活,積累素材,筆端似泉湧,下筆如有神,反之,則“身在寶山不識寶,只緣甘做無心人”。所以“隨處留心皆學問”,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只有認真的耐心的學會細緻的長期的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才會使觀察的眼光更敏銳,體會的用心更深刻,融入的情思更豐滿。用你一顆善感的心去詮釋這個世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每一天都是豐富多彩的,每一種景緻,每一件事物都是一篇美史,關鍵要看你有沒有耐新去觀察去尋覓。如果你只是一味的等待,很多精彩的東西會與你擦肩而過。

  • 9 # 雨中的承諾2016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曾說過:“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想要讓孩子擁有這雙會發現的眼睛必然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慢慢的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讓觀察成為一種習慣,讓孩子積極發現和探索生活中的美好。

    提高觀察力,培養孩子的興趣非常重要,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因為興趣最容易調動孩子參與的積極性與熱情。

    其次是要為孩子創設觀察的條件。日常生活中可提供孩子觀察的東西是很多的,如日月星辰、風雪雷電、花草樹木、鳥獸魚蟲,作為家長我們應選擇孩子能理解的事物,引導孩子進行觀察、思考。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們家長一定要與孩子共同參與,當孩子對某種事物很感興趣時,一定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然後慢慢的引導孩子有邏輯的去觀察、去理解、去共同發現。

  • 10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細緻的觀察力對其洞察事物的感知力和良好習慣培養具有重要作用。一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外出或活動時,有意識地引導孩子主動觀察,並描述事物的發展變化狀態;二是父母對孩子的主動觀察要予以鼓勵和表揚,而不是一味地漠視和無視;三是孩子的觀察力是點滴培養的結果,父母可以和我孩子一起在家裡養花、養魚或是餵食小動物等,每天撰寫生活日誌或是為生物拍照錄像,記錄自己的微小收穫和觀察結果,進而為培養觀察力和洞察力的習慣打下堅實基礎。

  • 11 # 錢志亮工作室

    觀察是孩子認識世界、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家長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可從下列幾點著手:

    激發孩子觀察的慾望

    只有激發孩子觀察的慾望,才能使他進一步進行觀察活動。父母要為孩子創造激發觀察興趣的環境,讓低齡孩子觀察的物件,要有具體、生動活潑、好看、好玩、好聽、好嘗試等特性,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在家裡,可以讓他看看、說說家人的衣著、動作特點等。在戶外,鼓勵他觀察白雲的瞬息變化,行人的千姿百態,植物的爭奇鬥豔,昆蟲的蛻變活動,車輛、建築商店和商品等,讓孩子能從熟視無睹的生活現象中發現奧秘。

    提出明確的觀察目的

    孩子在觀察中,有無明確目的,得到的觀察結果是不同的。觀察目的越明確,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觀察也就越細緻,越深入,觀察的效果也就越好。比如,父母帶孩子去公園,漫無目的地東張西望,轉半天,回到家裡,孩子可能說不清看到的事物。如果明確了觀察目的,比如要求孩子觀察公園裡的小鳥,說出“小鳥的形狀”、“羽毛的顏色”、“眼睛的大小”、“聲的高低”,那麼,孩子一定會有的放矢地去觀察,從而大有收穫。

    豐富孩子的知識經驗

    教孩子正確的觀察方法

    觀察方法有很多,如綜合觀察法、對比觀察法、反覆觀察法、順序觀察法、重點觀察法等。觀察實踐中,應根據實際情況指導孩子採用相應的方法。如給孩子講盲人摸象的故事,使他懂得從部分到整體或從整體到部分有步驟地觀象(綜合觀察法)再如,讓孩子觀察其他孩子的繪畫作品,並同自己的作品進行比較,肯定好的,指出不足(對比觀察法)

  • 12 # 思培爸爸

    方法/步驟1

    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兒童進行觀察訓練。家長每隔一段時間都應進行一次針對觀察力的專門訓練,比如說去哪個地方遊玩,告訴孩子這是什麼時間,什麼地方,都有誰,在做什麼,每個人心情及面部表情、動作等,這樣做會讓孩子更加認真,更加細緻的去觀察看到的事物。

    2

    使兒童明白此次觀察的目的和任務,以此來使提高觀察效果。有相關實驗表明,當告訴兒童明確的觀察任務,觀察效果越好。所以在兒童觀察前,家長可以先明確具體的告訴孩子要觀察哪些內容,這樣收到的成效更好。

    3

    注重對孩子觀察興趣的培養。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去海洋館、動物園等地方去參觀遊覽,給他們仔細講解,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表達出來,會讓孩子對觀察產生興趣。還要不斷引導孩子去思考為什麼,這樣在培養觀察能力的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啟發思維。

    4

    教給兒童觀察的方法。(1)觀察前應使兒童有必要的知識準備。所有的觀察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識儲備上的,如果兒童對於要觀察的事物缺乏瞭解,自然就產生不起興趣,效果就更一般了。(2)指導孩子按計劃、按一定規律去觀察。兒童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家長應根據孩子狀況制定觀察計劃,觀察要有規律,如先整體後部分、先輪廓後細節、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等。(3)啟發孩子在觀察時多開動腦筋,有助於提高孩子智商。

    5

    引導孩子注意觀察物件的特點。每個事物的特點及其在發展過程的各個階段的特點都不盡相同,家長要對孩子多加引導,做更具體、更細緻的觀察。還可以知道兒童進行對比性的觀察,透過對比,活躍思維,使兒童對他們的特點印象更深刻。

    6

    最後,要教導孩子做好觀察總結。一次觀察完成後,要讓孩子進行一次總結,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總結內容包括此次觀察任務是否完成,觀察所得,自己思考內容等等,透過總結提高觀察力,還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 13 # 我是譚海燕

    這個問題,估計您問度娘有不少標準答案。我以我家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回答您吧!

    我家大寶從小對字敏感,對圖畫的敏感度我感覺要弱一些。沒有關係,那就從字開始。我還記得她認得的第一個字是“福”,大概是過年的時候,家裡外面到處是各種大小和字型的倒著正著的“福”字。當她認識了第一個“福”字時,我們就引導她去觀察尋找更多的“福”,尋寶一樣從各種圖文資訊裡把“福”字挑出來,她很有成就感。這個過程,就是觀察力的訓練。

    帶她出門,我一般也會跟她有很多交流。引導她去看去感受,回答她各種問題,既豐富了詞彙量,也訓練了觀察力。

    我常見家裡爸爸媽媽或者老人帶孩子出去散步,孩子坐在嬰兒車裡或者已經好幾歲了還坐在推車裡,各看看的,或者大人之間聊得火熱,與孩子沒有交流。我家孩子即使是小寶寶時在嬰兒車,我也是會不停地走跟她叨叨一路上藍天白雲小鳥啊什麼的。等會走路後,都是牽著手一起散步,沿途看花看草看螞蟻搬家,聽小鳥唱歌,感受風吹過臉頰,感受雙腳踩在落葉上沙沙作響。觀察力不僅是看到還要有動用全身感覺器官去感受去體驗,否則觀察就流於表面。

    再大一些,到了上小學,我開始有意識訓練孩子一些觀察力。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我讓孩子每天進行5分鐘的觀察力訓練,觀察一樣事物(人物動植物均可),然後向我口頭描述出來。比如觀察一棵樹,首先要確定觀察的順序,從上到下從遠到近從整體到區域性;然後要動用各種感覺器官,看到的樣子(形態大小周圍的環境),聽到的樹葉被風吹拂的聲音,聞到的樹葉或花朵的味道,觸控到的樹葉樹皮的手感。再加入恰當的聯想、類比和心理活動,基本上觀察就能比較全面。

    對動物的觀察也有方法。與植物相比,動物的眼神和動作往往很具特點,不能忽略。而如果觀察人,要更近一步抓神態。

    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她做減法。看到的不一定都要說出來,而是要抓住特點來說。用盡量少的語言描述出盡量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

    當然,我們也沒有做到每天都堅持這種訓練。不過經過一段時間,效果還是不錯的。起碼孩子在觀察一樣事物時,有了一點章法。

    以上,供您參考。觀察力是寫作能力的基礎,打好基礎,將來孩子寫文章不會太吃力。從小進行一定的訓練,還是很有好處的。

  • 14 # 小舞老師講故事

    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提出“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論。 "玩中學"是一種教育方法,引導幼兒將"玩"和"學"結合起來,透過"玩"來激發他們求知的動力、培養習得的知識、提高動手協作的能力,使他們在"玩"的過程中自由、快樂地學習和探索。讓幼兒親身體驗到,玩樂與學習並不完全衝突。養成幼兒自覺自發的學習心態,專注專心的學習習慣。這是現代新的幼兒教育理論,也是歐美國家早期教育理念的發展趨勢。

    他說過,在幼兒時期,要發展智慧,關鍵讓幼兒做各種各樣的遊戲,從玩中學。在孩子們遊戲和嘗試活動中,獲得資訊整合建構,不斷探索。

    推薦找不同和走迷宮。孩子們在遊戲中不斷選擇、探索,與環境互動,整合資訊進行建構,形成自己的知識。可以鍛鍊眼力和腦力,反應能力,以及手、眼、腦的協調能力。

    分享一些找不同和走迷宮的圖片。

    大人和孩子都很喜歡,也跟有意思。

    下面是找不同。

    說實話,有的我也找不全,帶孩子們一起來試試吧~

  • 15 # 懶媽育兒路

    我覺得家長不是發展孩子的觀察力,而且保護孩子的觀察力。因為首先,每個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都是好奇的,他們對每一樣東西,每個動物,每處風景,每件事情都懷有強烈的好奇心。跟著好奇心而來的,就是孩子們的觀察力。

    所以,孩子願意觀察,喜歡觀察,是天生的。家長要做的,就是保護好這份好奇心和觀察力。

    其次,當孩子認真觀察的時候,家長千萬別打擾孩子。有些家長對於孩子長時間觀看螞蟻等普通的動物,很是不滿。一看到孩子蹲在那裡看螞蟻,就催著孩子走。結果就破壞了孩子的觀察力。

    第三,當孩子觀察的時候,家長要做的只是陪在孩子身邊和孩子一起觀察,可以引導孩子觀察哪些東西,從而更加引起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學會能更加深入地觀察事物。

  • 16 # 無憂精英網

    首先,觀察力指的是什麼?就是人在感知活動過程中透過五官、身體等準確、全面深入感知客觀事業特徵的能力。它是一種特形式的感知能力。寶寶觀察力是培養寶寶觀察事物,區別事物之間差別,物體大小的能力。它也是智力開發的一種渠道。

    那麼怎麼做,才能發展寶寶的觀察力呢?在寶寶小的時候,手腳身體的協調能力還不是特別強,我們需要用一些玩具去促進他。比如有些帶顏色的球,形狀各異的圖形,外貌非常可愛的毛絨玩具。這些都是最初的啟發。到了大一點,可以將這些物品的感知進行升級。比如,把顏色一樣的球放在一起,有毛毛的小動物和沒毛毛的小動物放在一起。這些都是很好的鍛鍊。

    除了這些可以在家裡完成的功課外,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帶寶寶去大自然感受一下。比如,帶孩子觀察一下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去動物園看看各種動物在個頭、面板的顏色上的區別。透過剛才的介紹,我們可以在寶寶聽、看、摸、聞等方面進行引導。1、聽不同的樂器發出的聲音,可以培養孩子對高音、低音的區別。還可以透過聽音樂去感受情緒的變化。2、用眼睛去看,看圖形看顏色。3、用手去摸,去感受。光滑的和粗糙的不同,軟和硬的差別。4、用鼻子去聞聞不同的氣味,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聞醬油、醋、水。在安全的情況下,也可以準備一些食品,去嚐嚐酸甜苦辣鹹。這些強化的訓練,都能幫助寶寶有意識的去感知。

  • 17 # 時尚育兒圈子

    1. 尊重孩子觀察的心理需

    求實際上,像小石子、枯樹枝、沙粒、小線頭一類的小東西都是天然的物品,尋找和把玩這些小物品,是鍛鍊孩子觀察力非常好的一種方式。比如,當孩子手裡握著一個小石子的時候,他可以觀察到這個石子不同側面的形狀,它的顏色、質地、粗糙度,它在不同光線背景下的反光……

    2. 引導孩子更為細緻地觀察

    除了尊重孩子那些特殊的觀察需求之外,我們也可以引導他更為細緻地去觀察一些事物。如果孩子喜歡拾小石子,我們不妨跟隨他的這種興趣,在外出的時候跟他一起去撿小石子:“嘿!看看,我撿到一顆圓圓的小石子呢!你能找到比我這顆還小的石子嗎?”當媽媽和寶寶對視的時候,不妨來上一句:“哈,我看到你眼睛裡有媽媽呢!你看到媽媽眼睛裡有什麼嗎?”轉動一下身子,眼睛裡的投影也會跟著改變,於是,這項觀察的活動就可以無限地拓展開了。

    3.在變化中創造觀察的機會

    沒有比看到有變化的事物更令孩子興奮的了。一根小線頭或者頭髮絲,它可以在我們的雙手中變出無數的形狀和花樣,永遠都不會重樣。因此,當孩子手裡捏著一根小線頭時,難怪他會對這種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東西產生如此濃厚的興趣了。

    4 以不同的方式觀察事物

    嘗試以不同的方式去觀察一個事物,孩子才能真正把握觀察的技巧。因此,我們可以引導他從尋找相同事物入手,學會由此及彼,根據事物的特性進行歸類,發現事物的相同之處;可以引導他觀察相同事物的細微差別,試著找不同,讓孩子的觀察變得更加敏銳;可以引導他嘗試去拆解事物的結構,理解事物區域性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也可以引導他去發現不同事物之間的有機聯絡,讓他在觀察的基礎上學會更加深入地探求事物深層的一些意義。

  • 18 # 啊哈教育

    生活離不開觀察,靈感離不開觀察,學習離不開觀察……繪畫也需要觀察,觀察是一個輸入的過程,觀察事物後它可以變成回憶,變成優美的文學,變成美麗的繪畫作品。

    那要如何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呢?

    第一:引導孩子用感官觀察

    觀察無非是用眼看、用手摸、用鼻聞、用嘴嘗、用耳聽、用心感受。透過我們的感觀進行觀察的事物會帶給我們深刻的感受和印象。

    下面以觀察檸檬為例子:

    1:用眼觀察檸檬外部的整體形狀和表面顏色

    2:用鼻子聞聞檸檬的清香

    3:切開檸檬,看看裡面的顏色和形狀

    4:用嘴嚐嚐檸檬的味道

    5:聯想過去關於吃檸檬的好玩或有趣的經歷

    以上是以食物的觀察為案例

    第二:引導孩子進行系列觀察

    家長也可以有目的的引導孩子進行系列觀察,積累素材。比如動物、人物、植物、物體、景觀……在有效和正確的引導下,孩子對事物會有多元和綜合的體驗,未來不管是繪畫表達還是文字表達,他都可以擁有多元的視角和充滿藝術感受的表達力。

    第三:引導孩子記錄觀察內容

    引導孩子把觀察的內容用文字或者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只有輸出觀察記錄才能對觀察的內容更加深刻,不斷提高觀察能力。

  • 19 #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

    培養兒童觀察力,比科考隊員還細微

    一天晚上,金蓮全家看南極考察的電視節目,14歲的女兒突然發現,科考隊員站的觀測位置錯了,並解釋了原因。果然,後來測量人員改變了觀測位置,電視上的記者解釋的原因與女兒如出一轍。女兒在看情節複雜、人物眾多的偵探故事片時,都能很清晰的看出事件發展的脈絡。兒童觀察力確實不容小覷,家長如果有意識地培養,將會有助未來學習。

    金蓮女兒這麼強的觀察力、分析能力,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呢?

    兒童觀察力,有助寫好作文

    金蓮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非常注意激發、培養他們的觀察興趣和能力。孩子喜歡動物,就讓他們從視、聽、觸覺,以及對人類的用途等多角度去比較、感知它們。比如孩子發現貓和狗的區別是:貓的面部略圓,眼睛大大的,瞳孔的大小隨光線的強弱發生變化;狗的面部呈三角形狀,眼睛沒有貓眼大,瞳孔不會隨光線強弱而變化。貓的四肢短,狗的四肢長;貓的鬍鬚比狗的鬍鬚更突出;貓會打呼嚕,狗不會打呼嚕……

    孩子們也發現了貓和狗有相似的地方:他們的聽覺、嗅覺都很靈敏,是人類的好朋友。貓能抓老鼠;狗能看門防盜,有的可以訓練成警犬、獵犬等。

    透過長期對生活的細緻觀察訓練,金蓮女兒在小學期間寫的作文,竟能把動物的形貌、情態、行為描述的非常逼真、活靈活現:

    ⋯⋯老鼠被關在一個廢紙簍裡,眼睛像閃亮的珍珠綠瑩瑩的,鬍鬚又直又長,當它看到我懷裡的小貓,竄的更厲害了,弄的紙簍都不停的搖晃。為了讓小貓充分施展威力,我們找來一個大紙箱,費了好大的勁,才把貓和老鼠塞了進去;怕它們跳出來,又把蓋子蓋嚴。然後,我們在一邊側耳聆聽。

    我們都以為裡面會傳出激烈的搏鬥廝打的聲音,紙箱也會不停的搖晃。然而出乎意料,一切都是那麼安靜,靜的讓人好奇:難道他們講和了?還是被紙箱的異味燻昏了?我們忍耐不住開啟紙箱看,啊!眼前的情景真讓人哭笑不得———它們誰也不敢動。如果你繞箱子走一圈,簡直就像參觀動物標本。

    我抄起一根木棍,使勁捅了捅小貓,想讓他向老鼠發起進攻。不料,它卻尖叫一聲,像被粘住了似的,站在那邊一動不動。這一叫驚動了那隻老鼠,它猛的竄到小貓背上,狠狠的咬了一口。小貓痛的嗷嗷直叫,一溜煙跑回了家裡。老鼠也在大家的忙亂之中逃回了老窩。我不禁納悶兒:這事兒可真新鮮。捉老鼠是貓的天職,這貓怎麼反被老鼠咬傷了呢?

    觀察人物,戰勝挫折

    認識一個人的面孔,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一對孿生兄弟,只有熟悉、抓住了他們各自的特徵,才能分清兄和弟。金蓮訓練孩子觀察人物,是從易到難的。

    孩子幼小時,學習觀察人的相貌特徵,先把經常接觸到的人分辨開來;大一些的時候,開始觀察人的面部表情,體察他們的喜怒哀樂;當孩子掌握一定知識的時候,就讓他們觀察人的行為,以此來判別人的性格特徵、興趣愛好、心理活動。這時孩子如果能夠充分、合理的發揮自己的聯想力和想像力,就會讓孩子的觀察插上翅膀,開啟自己的思維,開闊自己的眼界。

    一次,金蓮的兒子考試失利,心情十分消沉鬱悶,終日沉湎於武俠小說中。一天早晨,兒子出去散心,在一條林蔭小道上看到了一幕令他感動不已的場景:一個年齡和他相彷的瘦小盲童,一面用手摸著盲文,一面大聲朗讀課文。雖然他發音不是很標準,讀得斷斷續續的,但可看出他是盡了最大的努力。

    金蓮的兒子被震撼了:一個失去光明的孩子,沒有哀嘆命運的不公,反而奮發圖強的讀書學習;自己一個體格健全的人,僅因一次挫折就自暴自棄,多麼可笑啊!自那以後,這孩子的生命就像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每當遇到困難或想偷懶時,腦海中就會浮現那盲童盛夏苦讀的瘦弱身影,他就會從新鼓足勇氣,克服惰性,戰勝挫折。

    觀山觀草觀天地,察人察己察內心

    金蓮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是從多個方面進行的。除了讓孩子觀察自己熟悉的動物和人之外,還把孩子帶到野外、融入到浩瀚的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鮮空氣,觀賞美麗風光,仰望湛藍的天空,眺望高高的群山,觀察草木的榮枯,觀看昆蟲的成長⋯⋯從而激發孩子積極觀察的願望,培養他們百折不饒的探求精神,為孩子後來的學習、研究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注重自己日常的言行在社會中的反應。細緻的觀察能力,有助於他們及時發現自己說的話、做的事,是不是對別人造成了傷害?是不是讓人不開心了?是不是對人有惡念、有不好的想法啦?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觀察別人的表情、行為,來反思自己的內心,從而歸正自己的言行。因此,金蓮的孩子,在社會中的表現越來越傑出,越來越美好,從而走入了一種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良性迴圈機制中。

  • 20 # 積極家庭教育

    觀察力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

    1.集中注意力,孩子觀察力強,能讓他的知識更牢固,對思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更有益;

    2.條理性好,孩子學習做事循序漸進,能幫助他更系統的學習新知識;

    3.準確性強,觀察力強的孩子能夠快速、正確找到觀察物件資訊,學習起來有方向;

    4.敏銳度高,很容易發現被別人忽略的事物。

    如何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1. 父母應該引導孩子觀察周圍的壞境與事物。

    不要自己守著手機,讓孩子獨自的看電視。 生活中,處處都有讓我們觀察的物件。即便不在室外,在家裡也可以,我們可以找一些色彩鮮豔的東西,教孩子去區分,辨別顏色,形狀,大小等等。如果在室外,我們可以在路上教孩子辨別車輛的類別,各型別的物品。在公園,我們可以知道孩子觀察花草樹木,觀察小動物。即便在商場,我們也可以教孩子觀察琳琅滿目的商品,並且告訴孩子商品的用途作用等等。而且也可以帶孩子去農村看看田野風光,看看我們的食物的來歷等等。這樣做,不僅提高了孩子的觀察能力,也讓孩子開闊了眼界。

    2. 給孩子適當的定一下觀察的目標。

    在家裡,我們可以拿一個蘋果,讓孩子說一說蘋果的形狀,蘋果的顏色,蘋果長在樹上還是種在地裡,孩子說的越多越好,這說明孩子的觀察力,大腦裡的儲存的相關知識都非常的豐富。即便孩子不會,我們也可以慢慢的教孩子,引導孩子。孩子對觀察任務的瞭解,其實也會影響觀察的效果,觀察目的越明確,孩子的注意力越集中,觀察就越細緻,深刻。如果我們刷著手機,卻給孩子扔一個蘋果,讓孩子觀察,孩子不吃了才怪。最後只是觀察出了甜甜的,酸酸的。

    3. 激發孩子的觀察興趣。

    讓孩子喜歡觀察,日常生活多讓孩子去看,觀察各種事物,變化,讓孩子描述事物的形狀,大小,顏色,以及和什麼東西相似等等,總之,多看,多比,想方法調動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喜歡觀察。 4. 教孩子正確的觀察方法。

    讓孩子善於觀察,如從不同的角度,遠近,靜止,運動的狀態下觀察各有什麼不同,還有如何分主次,細節等等,除了看之外,還要指導孩子用其他感覺器官去感知事物,還要給孩子定一個目標,如寫一篇文章,或規定用幾句話來說清觀察到的結果。

    最後給父母的話:對孩子而言,觀察力是培養智力開發的很重要的一環,這一環,我們扮演的角色非常的重要,身份父母,我們必須自覺的引導孩子去觀察周邊事物,培養孩子的觀察力的責任意識和積極主動樂觀的心態。讓孩子學會觀察,讓孩子思維飛躍無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棚種植黃瓜怎麼育苗?需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