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玩具哥
-
2 # 搖籃兔直播互動早教
此時孩子處在小手探索敏感期,手是寶寶認識事物特徵的重要器官。而手主要是精細動作的發展,透過手的運動,可使寶寶認識事物的特徵和之間的關聯,使知覺和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孩子從出生就開始練習他的小手,從吮吸手到各種手部精細動作的熟練操作,孩子的手,就像是我們大人的大腦一樣,幫助孩子喚醒身體,幫助孩子認知世界。
家長除了要遵循孩子的動手探索的好奇心之外,也可以有意識地開發孩子手的潛能,比如給孩子提供各種瓶瓶罐罐,去做擰、開啟關上的動作。
也可以做手指謠活動來支援孩子的手指精細動作發展哦,比如:“合攏放開”
歌詞:合攏放開,合攏放開,小手拍拍。合攏放開,合攏放開,小手放腿上,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到頭頂上。
活動益處:簡單的歌詞重複合攏、放開、拍拍,小手做與語言匹配的動作。非常適合1-2歲孩子去模仿並嘗試哦。
-
3 # 蟲媽育兒
一歲小孩兒在玩時經常把盒子裡面的玩具全部拿出來然後再一個個放回去,這是小孩在建立秩序感的表現。
1至2歲是嬰幼兒建立秩序感的高度敏感期,秩序感表現為排列順序,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蒙臺梭利認為,如果環境沒有秩序,寶寶就“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如果有一個有秩序的環境,寶寶便會在環境之中逐步建立內在的秩序,然後才會建構自己的智力,由此可見,秩序敏感期對於寶Bora說就是發展智力的根本期。家長一定要理解孩子幫助孩子!
我閨女小時候喜歡爬樓梯,當時我一是覺得樓梯有些髒,二是感覺她爬的太慢,於是我就幫忙把她抱到了家門口。可是他不幹掙扎著在我的懷裡溜下來,非得在最底層一節一節的往上爬(當時我們在二樓一共也就幾十個臺階)那時候還以為孩子爬樓梯只是因為好玩。其實孩子必須從第層一層層的往上爬這也是秩序感建立的一種表現。秩序感是孩子一種本能需要。完成它能讓孩子感覺到快樂!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秩序感呢?
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小孩子可能因為別人動他的東西而哭,有時候吃飯時可能媽媽坐到爸爸經常坐的位置,孩子也不開心必須要求按照原來的位置坐,其實這都是正常的行為,不要以為小孩是不乖的表現,而對孩子呵斥甚至打罵!要理解孩子!
不要對所居住的環境做太大改變。儘可能提供一個熟悉有序的居所。陌生的環境會讓小孩產生不安全感,不利於秩序感的建立。
在孩子秩序敏感期不妨培養孩子收拾玩具整理房間的好習慣,不然等錯過這個敏感期再讓孩子養成收拾玩具打掃房間的習慣那可就事倍功半了
-
4 # 楠秋爸爸育兒經
先恭喜題主,小朋友的探索和動手的慾望很強,是一件好事情。
記得我們家小朋友,這麼小的時候我就想怎麼訓練她,可一直不配合,表示沒興趣。後來隨著我家寶貝的長大,證明了她確實動手能力一直不強。
這個遊戲,嚴格來說,是鍛鍊小朋友的手指運用的精細動作,並且同時開發小朋友的觀察能力,手眼配合能力,空間的裡外概念等。
題主可趁著家裡小朋友喜歡動手探索的這個時期,多鍛鍊小朋友的精細動作,下列幾個遊戲同樣可以讓小朋友玩耍。
1、倒水,準備兩個杯子,鼓勵寶寶將其中一個裡面的水倒入另外一個杯子裡。玩耍過程中注意避免受涼感冒,最好是洗澡(盆浴)時,讓孩子玩這個遊戲。
2、讓孩子練習“擰”的動過,比如玩具的螺絲、比如瓶蓋等等,讓孩子擰著玩。
3、圖形鑲嵌,可自己用硬紙板做,也可以購買現成的。就是把各種形狀的物品放進對應大小形狀的空洞裡面,從大、小不同的圓形開始訓練,逐漸變為正方形、三角形等等需要轉動方向才能鑲嵌的形狀。
4、搭積木也可以訓練孩子的立體空間感。
引導小朋友玩遊戲時,不能操之過急,循序漸進才好,從簡單的開始。遊戲過程中,注意孩子的情緒,完不成時家長可抓住孩子的手進行幫助。等孩子會了之後就放手讓孩子自己玩,避免養成動不動就尋求幫助的習慣。
總之,喜歡動手的小朋友,順利引導的話,可促進大腦的發育。另外,可培養孩子把玩具放進指定地方的玩具箱裡面,養成收拾玩具的好習慣。
-
5 # 小米粒育兒
嘎嘎!孩子的內心世界精彩紛呈,如果寶寶出現了啥奇怪的舉動,請大人們稍安勿躁。孩子此時很可能是被一種神聖的指令所指引,其幼小心靈也正受到鼓舞,這就是敏感期的魔力。家長們趕緊觀察一下自家的寶貝是否正在被“魔力”附身吧!
題主所言一歲孩子總是把玩具拿出來再一個一個的裝回去,我們把這種行為叫做歸位,這是孩子正在經歷秩序敏感期的一種特殊表現。在孩子的頭腦裡,周圍的環境是一個相互聯絡的整體,每個物體都有它應該存在的位置,這就是秩序。如果孩子發現沒有“到位”的東西出現時,就會感覺不安,這種感覺就會促使孩子把東西放到原位。
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秩序敏感期現象舉不勝舉,比如:大人的鞋都是對號入座的,不能混穿;碗筷也是專人專用,自己用自己的;自己做自己的專屬座位吃飯;孩子穿衣脫衣都有一定的順序的,如果順序打亂,那麼對不起請重新開始;每天回家乘電梯都要寶寶親子操作才行;上幼兒園必須走既定線路,即使媽媽要吃飯了也不能更改……
孩子正在經歷敏感期,我們大人要做些什麼呢?
—理解孩子的行為,不打罵,不焦躁
—敏感期是孩子學習的關鍵期,抓住機會培養孩子自理的習慣,往往事半功倍。
—和孩子一起遊戲,創造體驗秩序感的機會,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秩序敏感期。
-
6 # 丁媽親子時光
一歲小孩兒在玩兒時,經常把盒子裡面的玩具先拿出來,然後又一個個放回去,這是怎麼回事?
一歲的小孩兒都可以做到如此,足以證明您的孩子是一個聰明的寶寶,有很多孩子在進行這樣的訓練的時候,都是需要大人進行指導的。但是您的孩子卻自己在進行探索和遊戲。
那麼孩子在進行這樣的遊戲時會鍛鍊寶寶什麼樣的能力呢?第一,空間思維能力
拿出來又放回去的過程。是在體驗盒子,禮盒盒子外這樣一個空間概念。也在自我摸索裡面和外面有什麼不一樣。玩具變了位置,在孩子大腦裡面也不停的變換位置,呈現在不同的方位,寶寶一會兒把玩具放在裡面,一會兒放在外面,增加了寶寶大腦中的空間經驗,使得空間思維得到鍛鍊。
第二,鍛鍊手指精細動作
寶寶拿玩具的訓練,使得手部肌肉得到很好的訓練,而且拿和放也利於寶寶鍛鍊手部控制能力。手指抓握東西更加精準有利,目的性和針對性更強。
第三,鍛鍊寶寶手眼協調配合能力
因為要跟著手移動,手要放到哪裡要靠眼睛來控制後測量,所以只有手和眼睛密切配合才能夠做到如此。
-
7 # 森林女巫
在你看來孩子是一個一個拿出來,在放回去,而現在孩子的角度,他在拿玩具這個動作就已經屬於探索和玩的範疇了。孩子的目的性不像大人那麼強,拿和放本身就已經足夠滿足他的好奇心了。並非拿出來玩是他的目地,而是拿出來和放進去,這種有秩序感和成就感的操作已經是他的目地了。
回覆列表
全都拿出來,好挑選自己喜愛的玩具,再放回去,說明在整理,雖然1歲孩子的思維大人理解不了,但是有些大孩子也會這樣做,我小時候也會把玩具都拿出來,把喜歡的留下,不喜歡的在一個個擺放整齊,當然能整齊的整齊。
有點強迫症的感覺,但是無傷大雅,畢竟你要拿玩具都在一起,拿著也不方便,不如都拿出來在來挑選自己當時喜歡的玩具,把不想玩的在放回去。
孩子這種方式也是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拿和放就已經是在自己獨立思考和玩耍了,你可以理解為都是玩具,這樣就不會糾結於這個事情了。
各種玩具拆包、玩具攻略,帶你領略全新的玩具世界,驚喜不斷,一起和小姐姐們體驗《阿哦玩具》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