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斗七星2017
-
2 # 花笙在重慶
聞香味:青草味的茶葉一般不好
拿到茶葉先聞香味,聞香分三步,一是聞幹茶的香味,二是熱水洗茶之後聞浸潤了的茶葉的味道,三是聞泡好的茶葉的味道。綠茶一般來說以蘭花香為最上,還有板栗香、瓜果香、玉蘭香等,但這些味道都很細微,很難分別,要作為鑑別好壞的技巧就只要聞一種味道就行了——青草味。
一般來講有青草味道的茶葉都不好(也許外觀看上去很討人喜歡),那青草味是什麼味道呢?就是學校、公園裡每次修剪過草坪時候你聞到的味道,有青草味表明茶葉殺青不充分,機器茶的可能性極大,或者是夏天的茶葉,茶葉不鮮嫩,這種草味不僅在沒泡之前幹茶有,泡開之後也會有的消失,喝到嘴裡面也有一股澀嘴的青味。
這裡注意兩點,一個是許多茶葉號稱自己和花卉、果樹間種,根系交聯,茶葉吸收了花香、果香,比如南京梅花山的雨花茶,號稱在梅花樹下種植,太湖東山、西山的碧螺春,山上多銀杏、枇杷、石榴、楊梅、橘子等老果樹,更奇的有些茶葉號稱和蘭花間種。這些都是騙人的噱頭而已!因為茶葉在鮮葉的時候,有完整的細胞膜和細胞壁,香味分子基本是進不去也留不住的。(這也是鮮葉本身或者時候你聞不到茶香的原因之一)茶葉能夠吸收味道,是在殺青炒制之後,細胞膜破壞了才行,所以有些高階花茶,比如碧潭飄雪、茉莉龍珠都是在製作工程中採取和花卉一同混合窨制而成,而絕不是在生長時候和茉莉花共同種植。
那茶葉中的香味哪裡來?一方面和茶葉的次級代謝產物有關,比如多酚類化合物,這些物質分泌的多少和海拔、光照、溼度、土壤有很大關係,一般來說種植區域越低的茶葉接近慄香、豆香,多霧地區的高山茶蘭香、花香較高。同時製作殺青時候在不同溫度下,這些物質又會發生反應,形成不同風格的香味。而同時發酵的過程更會促進香味的形成轉化,這也是為啥發酵茶的香味能夠形成肉桂、水仙、桂圓等等複雜香味的原因。
還要注意一點,這裡說的含有青草味的茶葉不好主要指的是炒青和烘青綠茶,不適用於施恩玉露、陽羨雪芽等蒸青工藝的茶葉。這種茶葉本身就有青草味。而四川竹葉青、翠眉、金壇雀舌、茅山長青等茶葉品種為了湯色綠,故意不殺青充分,也會造成有青草味,雖然這樣的茶也因為此並不好喝。當然好喝是個人口味的問題,有人就喜歡青草味這一類的茶葉,比如日本人承接了中國唐宋蒸青綠茶的工藝,認為這種草澀味才是茶葉的本味,所以中國大量的蒸青綠茶都是出口日本了。
看白毫:白毫多者為好茶
很多人有個品評好茶葉的誤區,認為綠茶越綠越好,或者越綠越是新茶,其實不是這樣,大量綠茶其實並不是綠色,龍井就是黃綠色,而好的休寧松蘿、湧溪火青發亮墨色。不看顏色看什麼?看白毫,一般來講,白毫越多越好,除了白毫多少,還有一個就是看白毫是否鬆散,一般來講,白毫內斂緊附在茶葉的是最好。
這種方法對碧螺春、雨花茶這樣的細嫩炒青特別有效;雀舌、眉茶會有細絨附著在茶芽之上;對徑山茶、毛峰類茶葉也都有用,只是這類茶葉毫毛本身沒有細嫩炒青多,不能橫向比。但有很多茶葉如竹葉青等茶葉都進行了脫毫處理,不能用白毫來衡量。珠茶雖然捲曲在一起,但依然可以分辨,一般珠茶茶葉部分是墨綠色,好的珠茶除了墨綠還有白粉色,比如鑑別茉莉龍珠、休寧松蘿的好壞可以用這種方法,而湧溪火青脫毫比較完全,看不到白色也正常。龍井、谷頂大方還有一個特別的,這些茶葉由於特別的工藝,絨毛會匯聚成小球,泡出來會有白毫團成的小球,淡粉綠色的,比紅豆略小,毛茸茸的,也是鑑別好茶的標準之一。
看浮沉:泡開葉子立馬沉下去的為新茶
每年清明左右新茶上市,新茶老茶價格相差很多,怎麼分辨,有個雖然粗略但還比較有效的技巧。一杯90度的白開水,撒一把茶葉進去,如果茶葉馬上沉底的就是新茶,陳茶開始都是浮在上面的。
這裡注意這種方法對於碧螺春、蒙頂甘露、採花毛尖等捲曲狀茶葉最有效果,而對於一些片狀茶如龍井、谷頂大方都本身等不大容易沉下去,不能跨類別橫向比較。還有白茶最輕,最不容易沉下,甚至泡了兩三澆還是浮在水面,不用此法。
同時也要注意有店家將茶葉放在冰箱裡面,從冰箱剛來出來的茶葉由於冷暖變化,水汽凝結在茶葉上,一般都比較容易沉下,當然其實如果老茶完全在冰櫃裡儲存其實品種也不是太差。
看湯色:色澤明亮的為好茶
不管是什麼茶,黃茶、紅茶、烏龍、綠茶,泡出來的色彩一定要越明亮通透越好,色澤暗淡的不管色彩多好看都不是好茶,或者說加了色素的,綠茶一般為淡黃色(除非殺青不充分或者蒸青綠茶,一般不會為綠色),黃茶為金黃色。
當然部分茶葉由於毫毛過多,會導致色澤不透,近乎粉綠,這種也是好茶,比如碧螺春、蒙頂甘露,信陽毛尖雖然幹茶白毫不多,但泡出來有非常明顯的粉綠色。一般來說對於毫毛多的茶葉都是先放水後撒茶,這也是就是為了不讓白毫不大量泛起。
圖:信陽毛尖獨特的粉綠色
看葉片:芽頭越胖越好
看葉片本身有個很簡單的標準,就是看葉片的多少,這個標準被許多人熟知,甚至奉為金科玉律。就連中國茶葉等級也很大程度參考了這個指標,分為蓮心、旗槍、雀舌、鷹爪四個級別,也就是通俗的一個芽頭、一芽一葉、一芽兩葉、多葉。不過這個標準很多時候不準,比如夏茶也可以只是一個芽頭,也完全沒有分別產地,而且眾多茶葉不同的工藝,有的茶葉最好的就是旗槍形的,有的就是多葉的,比如多葉的蒙頂石花,而好的珠茶很多都是多片。所以使用的時候不能太死板,也只能品類中比較比較合適,不可跨品類運用。
同樣是芽頭還可以分,一般認為瘦瘦長長的獨芽不好,芽頭當時越肥越短越好,當然也不能進行跨品類運用,不能拿龍井和雨花茶比芽尖的肥厚程度。
看葉底:葉子邊緣有鋸齒多的不好的茶葉
茶葉不是小就好,因為夏茶也可以很小,而太平猴魁等大葉種茶春茶也很大,而是越嫩越好,衡量茶葉的嫩度可以粗略用邊緣鋸齒程度來分別,鋸齒狀越明顯,茶葉越老。烏龍茶等發酵茶也可以用這個方法鑑別。
看標籤:國家地理保護產品標誌
新手想要有保證還是買茶還是看國家地理保護產品標誌比較靠譜,第一篇文章也說到這三個標籤,買品牌茶葉的時候除了什麼QS標誌呀、有機食品標誌呀,最看重的就是國家地理保護產品標誌,因為茶葉很看重產地,有這個標準的說明茶葉是其原產地生產的。當然有這個標識的一般都是真茶,但不一定是好茶,首先一方面比如四川出產的碧螺春就算品質再好也不會拿到這個標誌,第二除了產地採摘時間也非常重要,立夏的原產地茶也不是還要茶。當然春天買茶葉的時候一定要看中這個標誌,因為前一篇文章說了,很多南方的茶葉拿到江蘇、浙江來算是當地茶葉高價賣。
-
3 # 染墨殤雪
中國的茶文化可謂是歷史很長,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而對於茶的辨別更是有自己的方法;茶葉的好壞,主要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
1、茶葉的色澤
好的新茶茶葉一般是清新嫩綠或者墨綠的,好的綠茶是有碧翠的顏色及非常鮮潤的,好的炒青茶是為灰綠中又帶點光澤的。不好的茶葉很明顯的黑色焦點或者深醬色斑點,有的還有黃葉。
2、茶葉的氣味
好的茶葉有明顯的的茶香,,不好的茶葉則會有一股焦糊味、苦澀味或者陳老味的;還要看一下茶是否乾燥完整。
3、茶葉的茶味
好的茶葉泡出來的茶,茶水清澈透亮,茶地碧綠,入口甘鮮醇厚無雜味,而且口中甘味持久此為好茶。若有苦澀、渾濁或者其他雜味則為不好的茶葉。
4、茶葉的外形
雖然每種的茶葉有不同的外形,但是茶葉的大小、粗細、長短比較均勻則是較好的茶葉,如果茶葉比較粗糙、鬆散有的還有碎的就不是好的茶葉。
-
4 # 未來的北漂一族
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於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正在不斷上升,品茶似乎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角色,那麼平時在購茶,選茶時又該如何辨別呢?其實,茶葉的鑑別主要是指透過感官來評判真茶與假茶、新茶與陳茶。
1。真茶與假茶真茶與假茶,既有形態上的區別,又有生化特性上的區別。一般地說,飲用真茶怡神悅志,有十大保健功能,而飲用假茶有可能會危害身體健康。鑑別真茶與假茶可一聞、二看、三測定。一聞是指聞茶葉的氣味。可幹聞,亦可用火烘烤後再聞。凡具有茶葉固有的香氣者為真茶;凡帶有青腥氣或其他異味者為假茶。二看是看葉片的形狀。把茶葉用沸水沖泡開,不同品種的茶樹其葉片雖有差異,但都有如下共性特徵。其一,茶樹葉片邊緣鋸齒一般為16~32對,葉片的鋸齒都是上部密而深,下部稀而淺,近葉柄處平滑無鋸齒。而假茶的葉片或四周佈滿鋸齒,或者無鋸齒;其二,茶樹葉片的葉背葉脈凸起,主脈明顯,並向兩側發出7~10對側脈,側脈延伸至離邊緣三分之一處向上彎曲呈弧形,與上方側脈相連,構成封閉形的網脈系統。凡不具備上述特徵的都是假茶。三測定是指用化學方法測定“茶‘’中咖啡鹼和茶多酚的含量。凡是咖啡鹼含量達2~5%,同時茶多酚含量達l0~20%的是真茶,否則即是假茶。
2,新茶與陳茶新茶有兩種解釋。習慣上將當年春季頭幾批鮮葉,經加工而製成的茶,稱為新茶。茶葉銷售企業都愛”搶新“,很多消費者也愛”嘗新‘’。另一種解釋是把當年的茶統稱為新茶,而把上一年及年代更久遠的茶都歸為陳茶。l首先應當說明的是,並非所有的新茶都比陳茶好,有的茶葉品種在適當貯存一段時間後,品質反而更優異。例如西湖龍井、碧螺春、莫幹黃芽等綠茶,如能在生石灰缸中貯放1~2個月後,滋味將更加鮮醇可口且沒有絲毫青草氣。福建的武夷巖茶只要貯存方法得當,隔年陳茶反而香氣馥郁,口感醇滑,妙不可言。貯存多年的武夷陳茶被懂行的茶人視為至宅。湖南的黑茶,湖北的茯磚茶、廣西的六堡茶、雲南的普洱茶也都是香陳益清、味陳益醇。不過,就一般而言,多數消費者都愛喝新茶,特別是綠茶、花茶,存放過年後質量便大減。
那麼,如何鑑別新茶與陳茶:
1)看色澤:茶葉在貯存過程中,由於受空氣中氧氣的氧化以及光的作用,色澤會有明顯的老化。如綠茶中的葉綠素被破壞分解,色澤會從翠綠色慢慢地變成枯灰黃色。綠茶中的維生素C被氧化後會產生茶褐素,使茶湯變得黃褐不清。紅茶中的茶多酚氧化後會使色澤由烏潤變成灰褐色。
2)嘗滋味:茶葉中氨基酸在貯存過程中逐漸被氧化,茶葉鮮爽味就相應逐漸減弱或變得“滯鈍”。茶葉中的酯類物質被氧化後,會使茶的滋味由醇厚變得淡薄。
3)聞香氣:一般新茶的茶香都鮮靈清爽,而陳茶的香氣則低濁或含蓄。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5 # 夢宇無痕
我做六安瓜片!好茶得茶葉種類,採摘時間,氣候變化,土壤條件,做工,水質要求!達到這幾個要求才能出高品質茶!但是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你喜歡的口味!只要你喜歡才是真理!
-
6 # 方策君
普洱茶的好壞最基本,最簡單的判斷方法,抓住這兩點:1、看湯色:好茶泡出來湯色是清澈明亮的,而不是渾濁暗淡的,雖然普洱的湯色較深,還是可以看出是否清澈透亮,而不是渾濁有雜質的;2、看葉底,普洱茶泡好後,可以抓出葉底看,如果葉底很爛,一捏就碎,說明茶葉的發酵過程有問題,這樣的茶好不到哪裡,就按照這兩點選茶,選出的茶就差不到哪裡了。
-
7 # 茗嘴
應該不能說是假貨,只是品質不是怎麼好!或者是說價格偏離價值。
普洱茶的標準是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自然陳化或特殊工藝加工而成。廣義說只要是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精製而成。都叫普洱茶。
至於好與壞,必須開湯試飲,看料底,品茶湯。瞭解茶湯的厚實度,內含物的豐富程度而定。沒有專業標準而言。
最後,茶因人而異,個人口感而定。當前缺統一標準。
-
8 # 撿故事1
現在市場上的茶葉有很多品種,其中也不乏濫竽充數的假冒偽劣產品,選購茶葉要認清茶葉的好壞,下面教給大家從五個方面辨別茶葉的好壞。
1、茶葉的色澤
好的新茶茶葉一般是清新嫩綠或者墨綠的,好的綠茶是有碧翠的顏色及非常鮮潤的,好的炒青茶是為灰綠中又帶點光澤的。不好的茶葉很明顯的黑色焦點或者深醬色斑點,還有茶葉夾又有老葉黃葉就會顏色不統一。
2、茶葉的外形
每種茶葉都有各自的外形特徵,如果茶葉的大小、粗細、長短比較均勻則是較好的茶葉,如果茶葉比較粗糙、鬆散而又短碎則是不好的茶葉。
3、聞茶葉的氣味
好的茶葉一般會有非常明顯的的茶香,有清香型、濃香型、甜香型的,不好的茶葉則會有一股焦糊味、苦澀味或者陳老味的。
4、品嚐茶葉的茶味
好的茶葉泡出來的茶湯是非常甘鮮醇厚,而且口中甘味經久不去。若有苦澀、渾濁或者其他雜味則為不好的茶葉了。
5、茶葉的乾溼程度
用勁捏一捏可以捏成粉末狀的茶葉,說明比較幹是好茶。若不能捏成粉末狀的茶葉說明已經受潮了會很容易變質則是不好的茶葉。
另外,再給給大家分享七種茶葉的知識,來幫助大家辨別茶葉的真假。
一是西湖龍井茶
西湖龍井茶需要產區在浙江杭州西湖區,這種茶的茶葉為扁形,葉細嫩,色形整齊,寬度一致,為綠黃色,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芽長於葉,一般長3釐米以下,芽葉均勻成朵,不帶夾蒂,碎片,小巧玲瓏。龍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龍井茶則多是青草味,夾蒂較多,手感不光滑。
二是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從名字可以看出主要產於安徽黃山。此茶外形細嫩稍捲曲,芽肥壯,勻齊,有鋒毫,形狀有點像“雀舌”,葉呈金黃色,色澤嫩綠油潤,香氣清鮮,水色清澈,杏黃明亮,味醇厚,回甘,味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豔。假茶呈土黃色,味苦,葉底不成朵。
三是碧螺春
產於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銀芽顯露,一芽一葉,茶葉總長度為1.5釐米,牙為白毫捲曲形,葉為捲曲清綠色,葉底幼嫩,均勻明亮。假茶為一芽二葉,芽葉長度不齊,呈黃色。
四是信陽毛尖
產於河南信陽東雲山。其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假的為捲曲形,葉片發黃。
五是君山銀針
產於湖南嶽陽君山。由未展開的肥嫩芽頭製成,芽頭肥壯挺直,勻齊,滿披茸毛,色澤金黃光亮,香氣清鮮,茶色淺黃,味甜爽,沖泡看起來芽尖衝向水面,懸空豎立,然後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筍出土,又像銀針直立。假銀針為青草味,泡後銀針不能豎立。
六是祁門紅茶
產於安徽祁門縣。茶顏色為棕紅色,切成0.6釐米至0.8釐米,味道濃厚,強烈醇和,鮮爽。假茶一般帶有人工色素,味苦澀、淡薄,條葉形狀不齊。
七是鐵觀音
產於福建安溪縣。葉體沉重如鐵,形美如觀音,多呈螺旋形,色澤光潤,綠蒂,具有天然蘭花香,湯色清澈金黃,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轉甜,而沖泡後,葉底開展,青綠紅邊,肥厚明亮,每棵茶都帶有茶枝。假茶葉形長而薄,條索較粗,無青翠紅邊,葉泡三遍後便無香味。
-
9 # 農地圈
想喝甘甜香醇的茶湯,除了依自己的偏好選擇茶種外,當您決定喝什麼茶時,您可以依以下的步驟找到好茶葉。
識別好茶葉第一步: 觀看茶葉的形狀。
方法/步驟觀看茶葉形狀時所要特別注意的是它的乾燥程度,所謂好茶葉其含水量必須要低,若用手指來加以辨識,則輕捏即碎者,則屬於好茶葉,而若以乾燥的茶葉與面板相磨擦,面板會有輕微刺痛的感覺,則也可說明茶葉的乾燥程度良好。如果茶葉已經受潮變軟,則不是好茶葉,受潮的茶葉不易壓碎,若以熱水沖泡,喝起來口感較差,香氣也不太濃郁。
在沖泡後也要留意茶葉形狀,若茶葉伸展後葉形仍完整諸如一芽一葉,一芽兩葉者,則表明是好茶葉,多為人工採摘,人工採摘方式較機械採摘更能使茶葉保持完整。若以機械採茶,則因為茶葉葉面破裂損壞,則沖泡後的茶湯更顯苦澀。在一罐好茶葉中,茶梗、茶角、黃片及其它雜質含量不得超過2%。
識別好茶葉第二步:細聞幹茶的香味。
在尚未沖泡茶葉之前,可在開罐時細心感受幹茶的芳香,也可抓取一些茶葉放置在掌心,細聞茶香。
識別好茶葉第三步:在茶湯滋味中感受真正的好茶。
茶湯的顏色會隨著加工過程的不同而有差異,但不論是何種顏色,好茶色澤清澈明亮,若有混濁不清或呈暗色者則不是好茶葉。在同種茶種中,若浸出物較高濃度者,則為好茶葉。另外,在品嚐茶湯時,若較少苦澀之味、而具甘醇沁心的感覺,喝完之後口中茶香彌久不散,且具生津止渴之效,則為好茶葉。
識別好茶葉第四步:觀察茶葉葉底。
沖泡過的茶葉稱為葉底,在品嚐茶湯後,可觀察葉底,藉此判斷茶葉品質。在提供試泡的茶葉店內,消費者可藉此來判斷茶葉的品質。若茶葉沖泡後很快展開,表示茶菁多為老葉,不是好茶葉,假如葉底破碎雜亂,也可反映茶湯的味道,導致它味道平淡不濃郁且不耐沖泡,在幾次回沖之後,就無色無味了。
而相較之下,沖泡數次後才逐漸展開的葉底,顯示茶菁為嫩葉,為好茶葉,並在加工過程中有較好的技術,這也使此茶湯味道濃郁且耐沖泡。
現代人在飲茶時常著重快速方便,常忽略仔細觀察茶葉品質的重要性,藉由以上知識的介紹,希望大家都能挑得到好茶葉,從喝好茶中,體驗到樂趣。
-
10 # 追粟田園
一個挑剔的尋茶人的誠意
桓靖,一個負責任,甚至挑剔的尋茶者,中國農業大學2006屆園藝系畢業生
認識這個師弟,是在創業初期,我們的鐵扇公主(張吉萍)師姐說:“你需要一個產品經理,有個師弟(桓靖)剛離職,做了8年扶貧,開發了三年的無公害茶葉,適合你”,我就傻兮兮的加微信,打電話,結果無緣。後來,為了夢想,為了孩子能遠離霧霾,他舉家移居昆明,再無聯絡,我心裡那滋味很酸爽。錯過是因為我們不成熟,還是什麼的,我也不清楚。
從此數月無聯絡,等到春節前忽然接到了師弟電話:師兄,給你寄個茶嚐嚐。我毫不客氣,他最知道哪的茶好,最重要是哪的茶最乾淨,他那麼挑剔哈哈。立馬地址發過去,大約五天後,雲南寄來了茶葉。滿心高興地以為,師弟懂我,知道我愛普洱。趕緊開啟,傻眼了,一紅一綠兩種茶葉,這TM哪是雲南茶,扔一邊沒管。過了幾天,還是好奇,這傢伙職業尋茶几年,不能忽悠我,嚐嚐吧!
這一嘗,不要緊,趕緊拿起電話撥過去,第一句就是:太牛了,雲南有這麼好的綠茶!!!他只是嘿嘿笑了,我記住了無量劍蘭,還組織了客戶品嚐,評價非常好。等過了幾天,再嘗紅茶,又是同樣的場景。
好喝歸好喝,安全不可忽視,俺喝茶那麼多年多少知道茶葉的一些奧妙。上檢測,春茶來了,你們號稱乾淨無農藥,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送樣半個月後,結果出來了,無量劍蘭竟然經受住了292項基本農殘檢測,6項重金屬,2項稀土指標,3項理化指標,共303項檢測,並且檢測結果完全優於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和綠色等級國家標準。
然而,當興沖沖準備無量劍蘭上線的時候,才發現送樣圖片和無量劍蘭不一樣啊,小子忽悠我啊。一個電話過去,才發現送樣是無量雪龍,要不要重新檢測劍蘭。我一下懵了,雖然產自一個茶園,生長環境和種植過程都一樣,繼續用這個報告作為劍蘭的檢測報告使用?這TM不是騙人麼。
不用彷徨,不能騙人這是我們的底線,趕緊讓桓靖送樣無量雪龍,要再次組織品嚐。品嚐後,竟然這茶比無量劍蘭還濃郁,好吧,就它了,改檢測報告名稱。給SGS的崔總打電話,改名字,這傢伙竟然黑了我們212塊大洋。好在,這樣一款乾淨的茶是選出來了。
給大家嘚瑟一下這款茶:祖祥無量雪龍,綠色茶身,披銀毫,色如白雪,宛如一條青龍在雲中穿梭,幹茶的味道濃厚甘甜。注入開水茶型舒展開來,茶湯清透、茶香悠遠,醇厚無比。來一口,細細回味,香甜縈繞舌尖久久不散……
一款真正乾淨安全,好喝的茶葉真誠在等你,一個挑剔的尋茶人等你來挑剔。
-
11 # 茶人三豐
想要分辨茶葉的好壞,可以從茶葉的外形、湯色、滋味、葉底和香氣等五大因子方面來來判斷,六大茶類這五大因子判斷的比重都不一樣。
-
12 # 專業購物指導網站
勿以包裝論“英雄”
很多新手在購茶時,經常用包裝來辨別茶的好壞,殊不知正中商家下懷,大部分包裝精美的茶往往是“敗絮其中”。除此之外,某些號稱“八大名茶”、“十大名茶”的整合茶也不建議購買,大多是拿劣質茶湊數。
同時,包裝上所謂的“茶名”也不要輕信。現如今,但凡烏龍,就冠以“鐵觀音”、“大紅袍”,但凡炒青,就冠以“龍井”、“大方”,但凡纖細者,就為“碧螺春”……但名茶豈會如此易得,消費者應理智對待。
飲茶也要應季
蔬果講究應季,其實喝茶也有“應季”一說。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不同季節,適合的茶葉種類也不同。
春天天氣轉暖,喝點花茶可驅散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令人神清氣爽;夏天驕陽似火,綠茶性味苦寒,常喝可以清熱消暑、解毒止渴;秋天天乾物燥,喝烏龍茶可以起到潤喉生津、去積熱的功效;冬季寒邪襲人,紅茶味甘性溫,常喝可生熱暖腹、助消化。
儘量不選袋泡茶
首先,袋泡茶所採用的茶葉多為劣質茶或老茶,且為提高品相,在出售前多會新增香精、染色劑等進行“美容”。其次,袋泡茶中“袋”的成分也令人堪憂,某些無良商家為追求利潤,會採用化學成分超標的劣質布進行加工。因此,二哥建議,如果條件允許,還是儘量選擇散葉茶比較好。
-
13 # 鰱魚哥
普洱茶品種比較多,主要分為兩個大類,生茶和熟茶。生茶是綠茶類,熟茶是黑茶類。普洱茶有著越陳越香的說法。所以一般都比較追捧老茶,普遍認為老茶比新茶好。至於怎麼分辨好壞,因為不知道你具體買的是什麼茶葉,也就不能針對性說。所以,我就來簡單說說一些適用性廣的辨別方法吧
1.發黴變質
首先,檢查茶葉是否發黴變質。這是嚴重的質量問題,如果發生這一類的問題,再好的茶也只有扔掉,所以,沒有發黴變質一類的質量問題,這是好茶的基礎。
2.廠家品牌
現在,普洱茶的廠家眾多。大大小小的廠家多如牛毛,甚至還有不少私人作坊。如何選擇?這是個難題。特別對於新手來說,沒有相關的茶葉知識和認知,沒有積累相關的經驗,實在很難選擇。那麼,針對新手,我這裡就提一個最簡單的方法。
從大廠入手!
既然對茶葉缺乏認知,那麼就相信品牌的力量。先從大廠家入手,普洱一類的大廠家,比如下關、大益、中茶這一類。他們的規模巨大,銷量巨大,產品市場認可度高,價格相對透明。所以,從大廠入手,既可以接觸到正宗的產品,對普洱茶建立起初步的認知,也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被坑。
等有了一定的茶葉知識積累了,可以再去嘗試接觸一些精品小廠和精品私人茶。大廠家產量大,質量方面雖然穩定,但是卻很少有極為精品的特色產品。反倒是一些小長假和私人作坊,倒是因為產量小,有一部分專門做一些特色精品。但是,小廠家和私人作坊,畢竟規模小,技術弱。所以,質量不如大廠穩定。而且定價比較混亂,價格也不透明。需要有一定經驗和辨別能力的老茶客,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被坑。
3.積累相關茶葉知識
這個是個漫長的過程,不停的買,不停的喝。一點點積累經驗,接觸的多了,自然辨別能力就上來了。從葉底看原料老嫩程度,分辨茶樹品種、山頭。分辨原料是古樹還是喬木或者臺地。分辨工藝水平高低。這一系列的東西,沒有相關的經驗積累,很難辨別的。而這個經驗也不是我在這裡打一堆文字,你看了就能懂得。茶葉,還是要親口喝一下,再配合一些前人總結的經驗來辯證理解才能學懂的。
-
14 # 櫞萊是倪520
所以東西都有好壞,就拿我們平常做的飯菜來說吧,可能你今天做出來的味道好吃一點,明天做出來的味道差一點。這個可能跟菜本身的成熟度有關,跟菜生長的環境有關,菜是否施肥有關,跟炒菜人的工服有關。
這是我們家茶園,我們家種的是單樅茶,歸屬烏龍茶。從小我就是在茶園裡跑到大的。茶葉一年四季365天,每天做出來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除了看季節,看山的高度,還得看天氣。茶葉並不是說採回來就可以烘乾的,中間還需要很多工序,其中一個工序不到位,都會影響茶葉的味道及口感。
比如茶葉採回來,需要在Sunny底下涼軟了,這樣才能讓茶更清香,為了下一道工序做鋪墊。但是相反,如果今天是下雨天,那可想而知,這道工序肯定是做的不到位的。
正常的工序,茶葉涼曬後,還需要給茶葉按摩,最後炒,揉,烘。
這是成品的湯色,很靚吧?
每一種茶葉都有自己的獨道之處,每種環境生產出來的味道都是有所差異的,當然一分錢一分貨。茶吧,沒有真假之分,只有好壞之說。還得看品茶人本身喜歡的味道,到底是喜歡濃的還是淡的還是……呢。
-
15 # 淳緣1
茶葉最直觀可以從茶葉本身看:
普洱茶餅,看茶餅外面有沒有發黴,白黴就用水蒸氣蒸一下,自然幹之後可以食用。如果是黃黴,就丟掉吧…再聞,新的生普洱茶只有一股茶味,老茶,乾淨的也只有茶葉味,做舊的就走一股黴味。新的熟普洱茶有股窩堆味,放有5年起的窩堆味減少,乾淨的也是隻有一股茶葉,沒放好就有雜味或者黴味。單叢茶,看枝葉,好的單叢茶都是有挑選過的。枝跟葉都是挑得比較仔細,越好的單叢,茶葉越漂亮,也整片。(當然如果運輸過程斷開也是有可能的)大紅袍,看成色,相對大紅袍這類烘培過的茶葉來說,茶葉本身顏色會比較深,但是是茶葉的顏色,而不是面上有一層油亮的顏色,特別是新茶…大部分還是需要在沖泡以後看茶湯,湯色澄亮不混濁,一般都沒有參雜太多雜質…如果太多加工的,都是會混濁…
-
16 # 武夷山茶語言
個人覺得普洱茶沒有真假之說,只有好壞之分。雲南的普洱茶產區很多,所以產量很大,主要分熟普和生普兩種。有句俗話說“紅酒論酒莊,普洱論山頭”,700年前元朝開通茶馬古道開始,就有講究普洱的產地之說。雲南目前的普洱最出名的就數班章古樹和冰島古樹,可是它們的均價都要兩萬每公斤以上。當然,除了這兩個地方以外,雲南還有非常多的普洱產地它們的產品一樣品質很高,比如易武、勐宋、南糥山、布朗山、小戶寨等等。所以我們討論一個普洱的好壞,除了從品質、口感、色澤以外,還要考慮它的價格。一分錢一分貨,我們講究物有所值。個人覺得,茶葉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而且原料乾淨健康的,又是物有所值的,就是好的茶葉
-
17 # 我們的電競時代
透過觀察普洱茶的外形、湯色、口感,辨別普洱茶的好壞與等級看普洱茶首先看外觀,不管是茶餅、沱茶、磚茶,或其它各種外型的茶,先看茶葉的條形,條形是否完整,葉老或嫩,老葉較大,嫩葉較細。若一塊茶餅的外觀看不出明顯的條形(一片片茶葉形成的紋路),而顯得碎與細,就是次級品製作的。
-
18 # 消費者報道
抽檢結果顯示,全國及省級食藥監共抽檢出178批次不合格茶葉,主要涉及農藥殘留、重金屬、人工色素等方面。產地方面,福建、廣東、湖北被檢出的不合格茶葉最多;品牌方面,知福、雙界、春風園上榜次數最多。
綠茶、青茶扎堆上黑榜
茶葉,泛指可用於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它種類繁多,名稱花哨又講究。以綠茶為例,出自其門下的不僅有家喻戶曉的洞庭碧螺春、西湖龍井,當中亦不乏“生面孔”的雙龍銀針、南山壽眉、婺源仙芝……
有的消費者對於茶葉分類的界限比較模糊,甚至誤以為“鐵觀音是綠茶”“大紅袍是紅茶”,但其實,鐵觀音、大紅袍同屬青茶(烏龍茶)。
根據茶葉的製作方法與茶多酚氧化(發酵)程度的不同,中國茶主要分為六大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
從下面抽檢資訊可知,在178批次不合格茶葉中,綠茶、青茶成為了不合格茶葉的重災區,兩者佔比六成以上。
從品種來看,碧螺春、龍井等綠茶不合格批次較多,青茶則以鐵觀音的質量問題最為突出。不過,其中亦有可能是上述品種的市場份額本身較大所致。
相反,與名聲斐然的綠茶、紅茶相比,白茶、黃茶顯得相對小眾。兩者在不合格榜單上僅出現2次,卻由此成為了“安全風險最低的茶葉”。
禁用農藥緣何禁而不止?
近5年共有178批次茶葉被檢出不合格,主要涉及農藥殘留、重金屬、人工色素等方面,其中以“農殘超標”為主,佔比近七成,當中多為禁用農藥。
1.殺蟲劑保護下的“完美葉子”
在追求“純天然、無汙染”的時代,不少消費者寧可大費周章地挑選帶蟲眼的菜葉,也不願意將完美無損的青菜放入菜籃子。
對於茶葉,他們同樣有此擔憂。與舒展的蔬菜所不同的是,茶葉的成品已然蜷縮成一團,看不到葉子最初始的狀態。但是,於茶農而言,品相好的茶葉才是高價值的必要條件。
“如何將蟲蛀率降到最低”似乎成為了茶葉種植界的必修課。反觀不合格茶葉,當中以氰戊菊酯、三氯殺蟎醇等殺蟲類農藥使用居多。
氰戊菊酯是一種活性較高的擬除蟲菊酯類的農藥,殺蟲譜較廣,適用於棉花、果樹、蔬菜、大豆、小麥等農作物。
然而,由於其在茶樹上殘留較多,氰戊菊酯在1999年就被農業部禁止在茶樹上使用。氰戊菊酯為中等毒性,幾乎不溶於水,沒有致突變、致畸和致癌作用。
其中,武漢沃天樂茶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韻香鐵觀音(茶葉)240g(30包)/盒(生產批次:2016/10/15)所殘留的氰戊菊酯最多,達3.38mg/kg。
三氯殺蟎醇則是一種有機氯殺蟲劑,對成蟎、幼若蟎及其卵均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三氯殺蟎醇的合成原料和代謝產物為滴滴涕,其在環境中的暴露對魚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和人類有毒性和雌激素效應。三氯殺蟎醇同樣不允許使用於茶樹。
新昌縣峰一茶廠生產的天方御井龍井茶(100g/袋,生產批次:2015/11/1)檢出的三氯殺蟎醇高達5.8mg/kg,危害性較大。
茶樹的生產環境決定了茶葉只能出產在偏遠的地方,大部分茶葉企業都以茶農承包的形式分散經營管理,如果用藥不科學、施藥機械落後以及農藥的安全間隔期前被採摘,就會造成農藥積累、降解慢、茶葉農藥殘留超標。
在農藥殘留上,知福、雙界、春風園、粵北行、沃天樂、涵境巖、仙橋牌、華方苑、紅源、英玖紅、金榜、和利、大地迎春等品牌多次超標,消費者在選購時要多留心。
2.提防“染色茶葉”!
眾所周知,不同品種的茶葉都有其獨特的色澤,綠茶、紅茶因此得名,外觀的顏色甚至成為了消費者評判茶葉好壞的標尺之一。
俗話說“明前茶貴如金”,說的即是在清明節前後上市的新茶。每年新茶季,一些黑心茶販為了牟取暴利,便將質量較差的新茶或者陳年茶葉,喬裝打扮成名牌“新茶”。
除此之外,新增色素使低價茶“改頭換面”,可以冒充碧螺春、西湖龍井等高檔茶,賺取差價。
但是,國家明文規定,炒製茶葉中不能新增色素和香精。
從資料來看,這種“染色茶”的手段不外乎兩種,一是新增人工色素(檸檬黃、日落黃、胭脂紅)染色,二是使用二氧化硫漂白。
事實上,茶葉的染色過程並不複雜。在所有“染色茶”中,色素的使用量從0.0076g/kg~2g/kg不等,說明只用一點點色素就可使劣茶“重獲新生”,其中暴利不可估量。
當中以張家界茗正緣順茶廠生產的茗正緣順金湘紅(紅茶)(500g/罐,2015/7/5)所新增的檸檬黃最多(2g/kg),與此同時也使用了日落黃(0.06g/kg)、胭脂紅(0.07g/kg)。
在歷年抽檢中,染色紅茶赫然榜上有名,涉及最多的品種則是高檔紅茶中的極品——金駿眉。
此外,消費者對於顏色過於鮮豔的茶葉一定要提高警惕,可取少量放在手心,用手指蘸點冷水捏一下茶葉,如果手指上留下了明顯痕跡,這種茶葉就很可能是“染色茶”。
知福被“點名”的次數最多
在品牌方面,知福被“點名”的次數最多,達5次,其次是雙界、春風園,也有4次,再為華方苑、大地迎春。
其中,知福多次上榜有4批次(2014/10/6、2014/7/20、2015/7/18、2014/7/10)是檢出三氯殺蟎醇、1批次(2015/8/10)是稀土超標。
-
19 # 茶幫通
問真假的不是行內人。普洱茶有“能喝的古董”一說。
進過古玩市場的人,你要去淘貨,地攤上你能問“這是真的仍是假的?”普洱老茶類也有相似的狀況,你想撿漏,就不要問真假。全賴自己的嘴的分辨能力。
在行當裡做零售時,只需求知道質量好壞、價效比。真假只要炒貨時分重要:假如你要的是一件06年7542,被用小廠茶換棉紙掉包,你就完蛋了。這兒的差價就打了水漂。由於下家有可能要驗貨的。
普洱茶咱們把它分為生茶、熟茶兩個品類。先說熟茶。
熟茶以大廠貨為一個根本的質量繩尺,高於這些大廠貨質量的,能夠稱為較好。低於這些大廠貨的,能夠稱為較差。比如大益7572。
熟茶發酵被稱為渥堆,是一個需求技術認真控制的程序。所以在這方面大廠往往比較穩定。但也不是說,小廠沒好貨。以下為小廠。
熟茶的質量怎麼看:
1.香氣純粹
熟茶最重要的是發酵工藝,其次是質料,然後是寄存。發酵缺乏味苦澀,發酵過度堆味很重。茶葉呈現腥、臭、雜味、嚴重的堆味,漚味,往往都是發酵沒做好。 聞的辦法是用100度開水蓋碗沖泡出湯今後,輕輕掀開蓋子一角,趁熱聞。好的熟茶沒有異味堆味,陳香、棗香純粹。我這有款2002年宮殿熟茶,是荷香的(荷葉香)。 假如店東不必100度的水,呵呵,就是為了掩蓋缺陷。你懂的。
2.湯色酒紅清透
熟茶好的湯色是這樣酒紅最多略褐,並晶瑩剔透,不是醬油色的。
圖為小廠2002年宮殿餅。茶湯色紅,但能透過它看清碟子。
3.味道純粹渾厚。
味道純粹,無苦澀味,喝下去嗓子沒有不適感,這就算很不錯的。 假如發現喝了鎖喉,嗓子癢、麻,或許苦澀,或許淡漠無味,就要置疑質量有些問題。
4.葉底柔軟有活性。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看葉底。葉底要感覺柔軟有活性,搓之成團,不該該掉粉炭化,枯硬,或許過度漚粘。色彩不該過度黑。
生茶的質量怎麼看:
生茶的世界要比熟茶複雜的多。但生茶的工藝還是比較簡單因為沒有渥堆工藝。只要按照傳統的普洱生茶製作工藝來走,不要搞什麼高溫烘焙那些流程就行。
生茶我們按照2004年勐海廠改製為節點。早於這個階段的,本答案裡我們叫老茶。由於本人喝的少,資訊龐雜難以整理,又說多了會得罪人(大家懂),那不包含在此答案裡。
那麼先說說生茶新茶。由於沒有工藝的根本區別,生茶新茶根子上就是玩原料。原料好的就牛逼,原料差的就不行。
好的底料比欠好的底料耐泡。好的普洱古樹生茶,新茶就能15衝以上都還能夠喝;老生茶,好料和爛料的距離則更會進一步拉大。而欠好的新茶,5-8泡或許淡漠無味,或許澀味太重,或許水味爛菜葉味顯著。則必定不是好茶。
-
20 # 普洱阿清團隊
1、外形:條索清晰完整,葉較細嫩;
2、葉底:葉條質地飽滿菜軟,充滿新鮮感;
3、幹茶色深淺,光澤度:好的普洱茶色澤光亮,一般陳放多年的普洱茶的顏色才呈現黑中泛紅或者棕綠的顏色。
4、湯色:品質上乘的普洱茶,泡出的茶湯應該是質厚透亮的,湯的表面看起來有油珠般的膜。品質不好的茶湯發黑、泛烏。
5、茶香:純正無異雜味;
6、熟茶滋味醇厚爽滑;生茶滋味應純正、回甘快。
回覆列表
雲南普耳茶主要產於西雙版納瀾滄江中下游,以喬木大葉茶為主,享名於海內外。普耳茶加工工藝精湛,透過殺青,揉捻,哄幹,蒸壓,乾燥五道工序精工細作而成的茶叫青餅。透過渥堆發酵製作出來的為熟茶,茶葉主要分為荷香,蘭香,樟香,清香四大型別。但是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如何來辨別普耳茶的真偽,還原它的蘆山真面目,以免上當受騙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共同探討分享辨別一下普爾.茶的真偽,真正的普耳茶泡好了以後主要是看茶湯色,湯體透明發亮,而且湯體上浮有珠形的油狀,先聞聞氣味,有熟茶香,而且濃香四溢,有熟茶香味。看外形,顏色鮮而且茶葉上帶有白毛,放久了外形會成棗紅色,白亳會成黃褐色,託在手中看葉底.大多成暗粟色或黑色,葉條多半乾瘦老硬,喝完茶後看茶葉片完整是否,柔軟度較高,再後看茶葉外包裝的產地,編碼,條文碼,生產日期和外包裝尺寸,真正的普耳茶外包裝嚴格控制在3.3mm之間,假的普耳茶包裝會小很多,而且大小不一,條文碼也不一樣,所以大家購買普耳茶時應該認真識別,以防上當受騙,做到喝到真正的普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