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居正1587

    戚繼光之所以能夠戰功赫赫,為大明朝立下赫赫戰功,一開始是受到浙直總督胡宗憲的賞識。在抗倭戰爭中能夠如魚得水。戚繼光不僅打仗厲害。熟讀兵法。文采也很好,會寫詩一代儒將。自小深受他的父親戚景通的影響,訓練士兵很有一套,開啟了募兵制的改革,建立了以浙江義烏礦工為主的3000人,後來發展到五千人的戚家軍。代替了落後的衛所兵。利用江南水網密佈的特點在戰場上發明了克敵制勝的狼冼和虎尊炮和戚家刀。以及幾乎無敵的鴛鴦陣狠狠打擊了倭寇。在戰場上取得了以幾人死亡代價擊潰敵人幾千人的戰績。取得了著名的台州大捷,花街大捷等著名戰例胡宗憲很賞識他。在抗倭中也是鼎力相助,要錢給錢,要糧給糧。他有老婆名叫王氏。也是厲害的女俠。據史料記載他老婆王氏會武功,甚至不比戚繼光低。帶兵打仗也有一套。很長時間是他的賢內助。

    後來,隨著嚴嵩的倒臺,徐階上臺,東南地方的倭患基本肅清。而北方的蒙古確咄咄逼人。戚繼光被調到了北方薊州在長城一線抗擊蒙古。隆慶皇帝死後,十歲萬曆皇帝繼位。張居正作為萬曆皇帝的老師,已經是權傾朝野的內閣首輔。他開啟了張居正改革事業,其中一點就是北方長城一線,重用了王崇古,戚繼光,譚綸等名將。

    遼東重用了李成梁名將。此時戚繼光受到了張居正全力支援,即使和當地的官僚將領,以及文官發生不和與衝突也是第一時間支援戚繼光。戚繼光在北方十六年中使的蒙古人不敢南下。再次期間戚繼光發明了車營,重修了薊州長城一段。寫了一本紀效新書的著名兵書。戚繼光和張居正關係不一般。戚繼光也經常送禮給張居正,甚至包括春藥。 可隨著 張居正倒臺。他的心腹官員一個個也受到牽連革職罷官。戚繼光也不例外。不久隨著北方蒙古的戰事的緩解。就有言官彈劾戚繼光擁兵自重,是張居正的黨羽,不久被掉到了廣東擔任總兵,名義上還是抗倭,可實際上就是解除了他的兵權,因為此時廣東基本上沒有什麼倭寇了。再過了幾年,又被言官彈劾,又被罷官。此時,戚繼光的老婆也因為戚繼光私下養小妾的事情,一氣之下帶走了全部家當離開了戚繼光。導致晚年的戚繼光很貧困,連看病的錢沒有。最後在六十歲時貧病交加中死去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 2 # 折緣

    先哲捍宗邦,民族光榮垂萬世;後生軀勁敵,愚忱慘淡繼前賢。

    1934年,馮玉祥在山東蓬萊戚繼光祠寫下了這幅對聯,表達了對戚繼光這位抗倭名將的崇敬之情。從公元1555年開始,出身將門的戚繼光懷著“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崇高理想投身於東南沿海的抗倭鬥爭,為了適應抗擊倭寇作戰的需求,戚繼光從浙江義烏招募勇敢的農民和彪悍的曠工,採用營、官、哨、隊四級編制方法編練新型軍隊。

    對於這種新組建的軍隊,戚繼光除了進行嚴格的武藝和兵器使用訓練外,還十分重視“練膽氣”、“練心”,開展愛國保民教育,激發了廣大將士抗擊倭寇、建功立業的熱情,經過戚繼光的嚴格訓練,這隻新軍隊伍很快就成為了軍事勁旅,在抗倭作戰中驍勇善戰、所向披靡、戰功卓著、聞名天下,世人鹹稱“戚家軍”。

    這支戚家軍曾先後同倭寇作戰80餘次,取得了著名的台州大捷、林墩大捷、平海衛大捷等勝利,在平定東南倭寇之後,戚繼光被調到了北方前線,鎮守薊州。承擔起守衛京城的重任,“在鎮十六年,邊備修飭,薊門宴然”,有效地捍衛了京師重地的安全。

    然而一代名將的晚年境遇讓人噓噓不已,在被罷官免職後,加上家庭生活中夫妻反目等變故,過了三年物質清貧、精神痛苦的孤獨生活後,終於一病不起,“雞三號,將星隕矣!”

    一位曾經在軍事上做出過重大建樹,有大功於朝廷的元戎宿將,就這樣為當時黑暗的政治所吞噬了。

    而究其種種,還在於戚繼光與張居正之間的關係。

    一定程度上而言,是張居正成就了戚繼光,“世有千里馬,而伯樂不常有”,張居正就是戚繼光的伯樂,如果沒有張居正在中樞的撐腰,戚繼光可能不會取得那麼輝煌的業績,他的人生可能也會跟俞大猷一樣,戰功累累,卻又經常被彈劾而免官,甚至被人冒領軍功。畢竟,明代的武將,地位就擺在那裡。

    張居正提拔了戚繼光,而戚繼光也是一個會做人的,他經常奔走於張居正門下,以示自己的效忠輸誠,並饋宋這位中樞輔臣以十分貴重的禮物,並以“門下走狗”自稱。由此可見,從一開始,戚繼光就是張居正圈子裡的人。

    戚繼光深受張居正的器重,雙方關係密切,是眾人有目共睹、朝野皆知的。當一代名臣張居正去世後,年輕的天子掌握權柄以後,在張居正身前政敵們的挑唆下,對十年輔政的張居正開始了嚴酷無情的清算。在那些必欲徹底搞到搞臭張居正以此來迎合萬曆的人嚴重,戚繼光屬於張居正的同黨,是必須加以無情打擊的物件。

    在清算前首輔所謂“罪行”的同時,亦不約而同地將矛頭指向了戚繼光。他們誣陷其部下“西裨將”“陰布蜚語京師,傾少保而自代”,甚至說戚繼光給張居正的信件有“謀逆”的嫌疑,“夜中開門遞進,意欲何為?”“莫非反狀乎。”真可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萬曆首先將戚繼光調離京師,去當無所事事的廣東總兵,將其政治邊緣化,其後隨著清算張居正之風越刮越烈,政治上“去張居正化”狂瀾也一發不可收拾,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張居正圈子裡的戚繼光的處境也變得越發艱難。時任兵部給事中的張希皋見風使舵,落井下石,乘機彈劾戚繼光,朝廷遂與萬曆十二年(1584)十一月下詔罷免戚繼光廣東總兵的職務。

    三年之後,一代名將在孤獨困苦中病死。

  • 3 # 庭州行者

    戚繼光,一代名將,一生在東南的浙閩,北方的薊州,都留下了諸多傳奇事蹟,抗擊倭寇,抵禦蒙古,可謂是大明朝得以延續的棟樑支柱。但就是這樣一位功勳赫赫的良將,結局卻無比悲慘。戚繼光晚年,接連遭遇了彈劾,官職被一貶再貶,最終被徹底罷免職務,悽慘死於故鄉,享年不到六十。

    戚繼光一生的興衰榮辱,和當時明朝的一位名臣休慼相關,此人就是一代改革者——張居正。

    明朝與宋朝一樣,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在明朝,武將實際上沒有太大權力,在軍隊中往往受到作為文官的監軍的節制;在朝堂上,武將的話語權也從來不被文官所重視。如果一位武將想要實現自己的抱負,那麼他便不得不依附於朝中的重臣。戚繼光所依靠的這位重臣,便是張居正。

    戚繼光在和張居正接上線之時,張居正尚不是大明朝的內閣首輔,而僅僅是內閣成員之一。但大人物,必然有異於常人的地方,戚繼光作為大人物,他深知這一點,他沒有選擇當時權傾一時的首輔徐玠——也許徐玠根本看不上他,也沒有選擇作為最大潛力股的高拱,而是選擇了張居正。在張居正的支援下,戚繼光在東南的抗倭事業可以說是順風順水,不再遭到任何人的掣肘,這是戚繼光騰飛的開始。

    張居正取得內閣首輔之位後,更是對戚繼光委以重任。當時張居正銳意推行改革,自然是需要一定的軍事力量的支援,於是張居正派遣自己的親信李成梁,戚繼光,譚綸等人鎮守於明朝的宣大薊遼等邊境重鎮,他本人坐鎮中央,如此一來,整個大明朝的局勢,便都處在張閣老的掌控之中。

    戚繼光雖然說因為張居正的關係,調往薊州重鎮鎮守,且在張居正面前畢恭畢敬,自稱張居正門下小狗,但他在薊州,的確多次擊敗蒙古人的來犯,保衛了大明朝的安危,可以說是真正的勞苦功高。戚繼光此時在軍隊中,不再需要接受文官的掣肘,在軍隊中可以說是一言九鼎,這也是他一生中仕途最為輝煌的時刻。

    但,正所謂歐陽修所言“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高峰與低谷,往往能在電光石火之間發生轉換。

    萬曆十年,權傾朝野的張居正因病去世。

    張居正的倒塌,以及萬曆皇帝對張居正死後的態度,也預示了戚繼光的結局。萬曆在張居正死後,立即下令,對張居正抄家,流放其後人,推翻張居正改革的一切措施,對被認為是張居正黨羽之人,一律嚴加懲處,徹底清算。自然而然,戚繼光成為了最大的目標之一。

    萬曆十年(1582年),朝廷裡內閣首輔張居正病逝,給事中張鼎思趁機上言戚繼光不應該放在北方,於是戚繼光被朝廷調往廣東。

    萬曆十三年(1585年),給事中張希皋再次彈劾戚繼光,戚繼光因此遭到罷免,回鄉後病死。

    戚繼光的死,標誌著張居正試圖改革明朝的計劃,徹底失敗。自此,明王朝已經在通往滅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4 # 浩瀚北斗星

    首先談一下為何會產生倭患:

    倭患並不是戚繼光的年代才有的。

    倭患從元末明初以來就一直存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年代,恰逢日本封建割據的南北朝時代。但日本除了南、北兩個朝廷外,還有許多割據勢力-- 守護大名。他們互相爭戰、掠奪財富,此外還常常支援和勾結海盜商人騷擾擄掠中國沿海地區,形成了元末明初的倭患。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北朝統一了日本。 明朝給予足利幕府貿易憑證,即勘合,日本方面憑勘合向中國進貢,進行貿易。明朝之所以這樣做,主要就是為了消除倭寇對中國沿海地區的侵擾。但南朝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失去了依託,於是流落海上,盤踞海島,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不時侵擾中國沿海,造成洪武末年日漸熾盛的倭患。

    成化三年,即日本應仁元年(1467年),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足利幕府衰弱,勘合貿易制度遭到破壞,一些守護大名為了爭得與明朝貿易的權力,搶奪勘合,沒有貿易勘合的大名便進行海盜活動,明嘉靖中葉以後,中日勘合貿易完全斷絕,倭寇侵擾日益嚴重。

    明初,由於國力強盛,重視海防,因此倭寇未能釀成大患。正統以後,隨著明朝政治腐敗,海防鬆弛,倭寇氣焰便日益囂張。

    其次談一下戚繼光身世:

    關於戚繼光籍貫問題,歷來有山東蓬萊、河南濮陽和安徽定遠三個不同的說法。

    戚繼光之子戚祚國撰寫的《戚少保年譜》中記載:元朝末年已經遷居定遠昌義鄉。《定遠縣誌》記載:萬曆十三年(1586年)深秋,戚繼光還定遠,城鄉自動集合1000多人,捐資出工,十日時間,在南門外三里一口塘邊,建成一座農村庭院供戚繼光居住。所以本人認為戚繼光應該是安徽定遠人。

    戚繼光生於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 。他的父親是一名武將,司職登州(今山東蓬萊)指揮僉事的軍職。父親去世後,戚繼光承襲父職,當時年僅17歲。

    由於家庭關係,他從小隨父習武。 練就了非常紮實的武功。刀、槍、棍、叉、鈀、劍、戟、弓、矢、盾無所不精,特別是在拳法上,更是吸取了各家精華。他刻苦好學 ,到25歲已升任都指揮僉事,負責整個山東沿海的防衛。

    威名遠揚的抗倭事業:

    戚繼光的抗倭事業主要是在浙江和福建一帶。

    浙江抗倭:

    戚繼光時代浙江一帶倭患日熾,以至於讓朝廷到了十易浙江巡撫的程度。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戚繼光就任首任臺(州)金(華)嚴(州)參將,屯駐海門衛,此時正值倭寇對中國東南沿海侵擾最為慘烈的時期,而明朝軍隊素質敗壞,禦寇無策。

    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倭寇大股部隊侵犯浙江台州一帶,戚繼光立刻召集隊伍進軍台州。台州一戰斬首倭寇308人,生擒倭首2名。台州大捷使倭寇的氣焰被打消了許多。戚家軍也由3000人發展到6000人。之後戚繼光率部隊在桃渚、圻頭等地先後九戰九捷,殲滅大量倭寇,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同時“戚家軍”的威名響徹整個浙江,倭寇聽聞“戚家軍”這三個字都害怕不已。

    福建抗倭: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倭寇因浙江有戚繼光駐防,於是轉而在福建沿海騷擾,攻佔了寧德城。嘉靖帝急把戚繼光從浙江調到福建。 在戚繼光在福建先後攻下橫嶼,斬首2600。又乘勝攻下牛田,搗毀倭寇巢穴。倭寇逃向興化,戚繼光乘勝追擊,連夜作戰,連克60營,斬首無數。 戚繼光回師福清,又殲滅登陸的倭寇200人。同時明朝將領劉灦也屢敗倭寇,盤踞在福建境內的倭寇幾乎被全部消滅。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戚家軍再次進入福建。 戚家軍與俞大猷、劉顯配合取得了殲倭2600多人的平海衛大捷。此後戚繼光又率部消滅了侵擾政和、壽寧的倭寇。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又先後在仙遊城下、同安王倉坪和漳浦蔡不嶺以及福寧等地大敗倭寇,並與俞大猷一起最後掃清了福建境內的倭賊,餘倭逃往廣東。 至此,福建倭患基本平定。

    保衛塞北邊疆:

    萬曆年間,明朝不僅面臨的南部沿海的倭患,更還有北方蒙古之憂。

    其實,戚繼光在當年的名聲 ,更多的還在於他在萬曆年間在薊北立下的汗馬功勞。

    自嘉靖中期,蒙古俺答汗犯京師。17年間朝廷易大將十人,唯獨戚繼光鎮守薊北16年。他在薊北“固邊牆,建墩臺;修險隘,練兵馬,整器械;開屯田,積錢穀;定製車步騎”,屢敗入侵之敵,所以“邊備修飭,藉門宴安。繼之者,踵承其法,數十年得無事” ,戚繼光也因此被朝廷加封為“太子少保”。

    軍事韜略為後人敬仰:

    戚繼光不僅能練兵打仗,他同時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

    讓後人受益匪淺的軍事著述: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 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他根據自己的親生經驗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

    《紀效新書》,是台州抗倭的經驗總結,其中所錄篇章,被後世兵家奉為圭皋。這本書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兵書之一。

    他根據練兵經驗寫成的《練兵實紀》,後來被曾國藩效仿而建立了“湘軍” 。

    此外,在與倭寇屢次交手過程中,他偶然得到了一本日本古刀譜,“從而演之”,寫了一本《新酉刀法》,成為研究古代日本武士刀法的寶貴資料。

    訓練出了一支鐵軍-- 戚家軍:

    打仗當然得有兵,精兵強將為兵韜之首。戚繼光白手訓練了一支史上聞名的“戚家軍”。

    選兵:練兵強調從選兵開始。戚繼光從農家子弟和礦工中專門挑選那些憨厚老實,思想單純的人做新兵。這種兵練出來上陣殺敵有勇氣,不會有老兵的油滑之氣。

    選兵後練膽:“練膽氣乃練習之本。” 以及“練忠義之理,每身先之,以誠感誠” 。

    然後練武:最為有名的就是戚繼光發明的名為“鴛鴦陣”的陣法:一個鴛鴦陣由幾個人組成,最前面的是隊長,隊長身後有兩行士兵,每行5人,最後一個是伙伕。隊長身後每個士兵都拿藤牌,掩護其他戰友。他們倆後邊是“狼筅”兵兩個。這樣一個小隊可以獨立作戰,又可以幾百個小鴛鴦陣組成一個大陣,還可以變換陣法為“二方陣”、“三方陣”,是對付倭寇的秘密武器。

    最後練紀律:他創立了很厲害的連坐法。上陣殺敵,如果長官死了而自己逃了回來,絕對要殺頭。如果同伴遇險而自己不救,回來也是殺頭。如果同伴逃跑而自己不舉報,輕則割耳朵重則殺頭,絕對說一是一,說二是二。

    這樣的軍隊當然是鐵軍,戚家軍成為大明最為強悍的一支軍隊。

    多種新式武器的發明者:

    戚繼光親自研究武備。他改造、發明了不少新火器;為追擊倭寇,他建設了龐大的戰艦,實用的戰車,使得使明軍裝備上明顯優於敵人;他根據倭刀的特點,進行改進,製造出戚氏軍刀,專門用來剋制倭寇;他更是發明了一款專門針對倭寇的特殊新兵器的狼筅(狼筅實際是大毛竹上插上尖刀,由於把兒長可以橫掃揮舞,威力巨大),令倭寇喪膽。在對付蒙古軍隊時,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金山嶺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更是獨門絕唱。

    失去了張居正的支援,英雄無用武之地:

    正如宋代一樣,明代也是一個重文不重武的朝代。萬曆皇帝十歲登上皇位以後,張居正就一直擔任內閣宰相。萬曆十年, 年僅57歲的張居正去世了。

    張居正是萬曆的老師,對萬曆的約束非常嚴格,即使萬曆登上了帝位,但還是對老師畢恭畢敬。現在張居正死了,萬曆終於可以長大成人了。 加之張居正在位時,大刀闊斧的改革也樹敵不少。

    對於被視為張居正親信的戚繼光來說,這也是他個人生涯與由盛而衰的開始。因為朝中上下都把戚繼光視為張居正的親信,這樣一來被排擠是必然的命運。且萬曆帝對手握重兵在北方的戚繼光也心存有疑。於是,戚繼光被調往廣東任總兵。之後,他不斷被貶,最後心灰意冷的他寫了一封辭呈給萬曆皇帝,竟被皇帝認為不忠而撤職。最終戚繼光只能獨歸蓬萊,他的髮妻王氏也攜財離他而去。

    戚繼光回到蓬萊後沒過幾年,就在對朝廷的心灰意冷中,於萬曆十五年,即公元1588年,在貧病交加中死於肺病。享年60歲。去世前,連買藥的錢都拿不出來。

    一代名族英雄就這樣黯然謝幕。

    寫到這裡,我在想,戚繼光在天之靈如能看到357年後,中國終於把倭寇徹底趕出國門,他該是多麼的欣慰啊。

  • 5 # 閒時讀史

    天皇皇,地皇皇,莫驚我家小兒郎,倭寇來,不要慌,我有戚爺會抵擋。"這是一首在中國東南沿海帶廣為流傳的民謠,歌詞中的“戚爺”指的就是明代抗倭名將、民族英雄戚繼光。戚家軍威震敵膽,很快掃平了東南沿海的倭寇。

    戚繼光平倭之後調任薊州總兵,在他督師薊遼之前,這裡是飽受蒙古騎兵襲擊的重災區,明政府17年間,撤換了10員大將,還增設昌平鎮,派大將鎮守,以便和薊州遙相呼應,形成戰略掎角之勢,但依然於事無補。直到戚繼光上任,這種局面才根本改變。結果戚繼光在薊州總兵的位置上一干就是16年,這16年,是他人生最為得意的16年,也是他的靠山加搭檔張居正最為得勢的16年,張居正不僅前後委派戚繼光的好友譚綸、自己的得意弟子劉應節、梁夢龍先後和他搭班子,還把一切不聽從戚繼光管教的官員全部調走,使得戚繼光得以安心軍務,盡心為國效命。

    這固然是張居正知人善用的原因,但戚繼光能夠跟歷任文官老大相處和諧,他的交際手腕可見一斑。在一個文人治國的農業國家裡,軍人和文官要並駕齊驅是絕對辦不到的。要知道明朝文官地位在武將之上,所以兩者的關係一般都是極其緊張的,正所謂“文視武如奴婢,武視文如寇仇”。所以從這十六年的相安無事中,也可以看出來與其說是張居正罩著戚繼光,倒不如說戚繼光熟諳為官之道,八面玲瓏,四處逢迎,才使得自己的才幹不至於在官場爭鬥中內耗掉。戚繼光值得我們欽佩的是他把八面玲瓏的為官之道,用在保衛國家和守護邊疆的事業上,而不是用在為自己謀取私利。經過戚繼光的苦心經營,長城內外穩如磐石,邊塞一片太平景象,京城的安全得到保證。他被加官“太子太保”,後又加官“少保”。這是明朝武將的最高榮譽,後世的“戚少保”稱謂就是由此而來。

    戚繼光在徵在之餘用自己畢生的經驗與心血寫成了《紀效新書》、《練兵實紀》,這兩本書近四十萬字,主要內容包括練兵、練卒、練將三大部分。這兩部奇書在20多年後的北韓戰場上對李如松戰勝豐臣秀吉手下的虎狼之兵幫助極大,不僅如此,特別是其超強的操作性和實用性,對後世的影響實在太大了。中國以外,北韓奉為國寶,日本一印再印,至今在軍事界依然有眾多專家在專研其中所蘊含的戚繼光帶兵之道。

    戚繼光不僅是一個著名的軍事將領,還是一位詩人。他一共寫了兩百多首詩。"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是其中的名句,詩言志,這些詩體現了他不為追求個人名利,上報天子、下救黔首的愛國情懷。

    但是,戚繼光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墜入了寂寞和淒涼。張居正死後的七個月,他被調任廣東總兵。萬曆十年(1582),明政府以一種讓人莫名其妙理由將戚繼光調到了廣東。這時的廣東,倭患早除,局勢平靜,雖然養兵數萬,其實只需要幾千兵力就足以維持局面。讓曾經防守兩千裡邊境線、統率十幾萬大軍的戚繼光到這裡來,實在是糟踐人才。所以,戚繼光心情之壞可想而知。由於這些原因,到廣東之後不久,戚繼光就上書請求引退,但未被批准。萬曆十三年(1585)春,戚繼光舊病復發,便再次上書求退,朝中有人竟然據此對他進行彈劾。不過,明政府到底還是批准了他的請求。 這年冬天,戚繼光懷著一種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心情,回到了自己的故鄉登州。從此,他雖然過著安居林下的閒適生活,但卻無法忘懷昔日的事業和塞上的朋友。百無聊賴之際,他只好用修廟、教子、整理函牘和捐款修葺蓬萊閣等瑣事,來排遣自己的寂寞。 萬曆十五年(1587)冬,戚繼光突然發病。由於病情很急很重,他一躺下就不省人事。家裡人求他囑託後事,他竟一句話也沒能說出來。

    在戚繼光死去之前,他的妻子已經遺棄了他。據說是因為他偷偷取了三個妾,生了五個兒子。可是直到他的兒子長大成人,他潑悍的夫人王氏竟不知將門有子,後來王氏聽說此事抽了一把刀,要殺戚繼光,雖然沒有殺成,後來王氏還是攜帶家產回了孃家,休夫而去。

    雞叫三遍天色將明時,這位轉戰南北、出生入死、為國家為民族建立了不朽功勳的一代將星,就這樣在孤獨寂寞中與世長辭了,終年才59歲。

  • 6 # 漩渦鳴人yy

    戚繼光這個人是明朝歷史上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無論是打仗或者是裝備的發展,以及軍隊的訓練上來講,戚繼光都可以做到首屈一指,在多方面,多領域達到了是明朝領先的水平。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後的晚景確實讓人感到唏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主要是兩個原因,其中有家庭的,也有來自於朝廷的。

    家庭的方面,戚繼光先娶了一個夫人,驍勇善戰,而且是紅顏將軍,這個人明事理,懂是非,是戚繼光的賢內助,但是這個女人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就是他沒孩子,戚繼光和她待在一起幾十年了,都沒孩子,所以戚繼光在外面找的小三,正好這個小三又替他生了孩子。

    知道這件事情的戚繼光的夫人自然是怒火萬丈,直接找戚繼光算賬,氣繼光這個人雖然是一個軍事將軍,但是他確實懼內,有一回他的手下,說要打算替戚繼光教訓一下這個夫人,因此都集結在帳下,打算等他夫人到了以後給他一點顏色看看,結果他夫人過來看見一大幫子人全集結在這裡,直接問戚繼光,你想幹什麼,戚繼光直接回答,請夫人閱兵,全場鬨堂大笑。

    這種情況之下,突然朝廷方面發難,由於氣繼光當初是張居正一個派系的,並且氣繼光本人也表示為張居正馬首是瞻,戚繼光此舉無疑得罪了當時朝廷內部很多派系,所以在張居正倒臺以後,戚繼光立刻成為了朝廷方面攻訐的物件。

    戚繼光在北方鎮守十餘年,保北方邊境太平無事,被他們說成了碌碌無功,不僅如此,戚繼光還被他們攻訐,成為了朝廷方面營私結賬的物件。

    由此,朝廷方面,針對戚繼光以及他本身攜帶的軍隊,展開了一系列的清除活動,不僅如此,就連戚繼光以前的同僚也開始攻擊自己,朝廷方面立刻免除了戚繼光廣州總兵的身份,並且發放還鄉。在這種情況之下,戚繼光孤身一人回到家鄉,家裡面無人照看,三年以後鬱鬱而終。

    一代名將從南方對抗日本一,直到後來在北方對抗蒙古部落,可以說戰功由南至北,天下無雙,可就是這樣一個人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面,確實明朝朝廷之腐敗,讓人感覺可嘆,崇禎臨死的時候說文官都該殺,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 7 # 柏鍇23

    戚繼光主要貢獻在抗倭。但是他晚年時是在萬曆皇帝時期,表面上國家風風光光的,其實早就已經病了。最最重要的是,戚繼光和張居正關係很鐵,所以在萬曆朝打擊張居正時,就順帶的把戚繼光的功績都給抹消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朋友說長安CS75PLUS這款車挺不錯的,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