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創業高華
-
2 # 繁華正在遠去
首先,農民上樓是好事?不盡然吧!現在張掖這邊很多鄉鎮搞農民上樓,有點無視農民的經濟狀況,眾所周知,鄉鎮修建的樓房不是精裝房,裝修費用是一筆大開支,還有雜七雜八的費用,完全依靠銀行貸款進行償還,年輕人沒問題,上了歲數的人今後如何償還?
其次,現在我們這邊很多鄉鎮就是“空籠子”,基本上“十室九空”。年輕人進城後,留守在農村的多數是老年人,很多老人就是因為苦於爬樓梯,情願堅守在自己的老院子裡。現在這套模式又搬到農村,有些讓人感到無奈!
再次,城裡修滿了樓房,農村又開始了,房地產開發何時能休?雖然集中上樓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約耕地,但是重複修建下來,這筆大賬最終是節約嗎?我看未必。樓房修的再氣派,生活的滋味只有自己心裡清楚。
最後,過去農村院前種菜,院後養殖的生活,真的不香嗎?現在農業就是“過山車”,散戶玩不起了,紛紛把土地承包給種植大戶,土地得不到很好的保養,種植幾年後幾年後就變成了“薄地”,再次承包時只能更加廉價,甚至變成撂荒地,形成惡性迴圈。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離開田地的農民雖然依靠打工經濟掙到了錢,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從這一點說,讓農民集中上樓不是好事,距離長了,徒增了農民打理土地的成本。
-
3 # 浪漫人生161870463
合村並鎮按理說是好事,不瞭解農村現在的狀況就不要下結論,有些專家只看到大城市周邊的農村,全國各地大部分農村還沒有達到這種條件。有些困難戶水電費,取暖費都交不起,他們只是吃自己種的糧食溫飽,沒有生活來源,只靠那每個月一百來塊錢,別聽有些人說中國最低年支配一萬塊錢是貧困,別不信,可以到鄉下來看看,哪個村都有些這樣的人。
-
4 # 關中樵夫
農民一年四季,和土地打交道,日出而出,日落而息,把太陽從東山背到西山,面朝黃土背朝天,天天晌晌是上地和下地,並非上樓和下樓。
我村地形比較特殊,東西窄南北寬,一面大陡坡延伸五六里。
那時是肩挑脊背的時代,即通訊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為了減少地裡的莊稼和家裡的糞土的運輸壓力,減少農夫過多過餘的出力流汗,我們給村北村南的地裡都建設了飼養室和打麥場,以此,減少人的肩挑脊背,便於土地耕作。甚至連羊圈也建設在村外,為了羊糞入地便捷。
現在時代發展了,合鄉並鎮,讓農民住樓,改變居住環境,這對於祖祖輩輩在黃土地黃土窯近乎穴居的農民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好事,好像從人間一下躋身天堂一般。
可是農民即使住進了天堂,並不等於不食人間煙火神,還要吃飯,還要穿衣,還要耕耘播種,春種秋收。
依我隊為例,三百多畝土地,一年從地裡往回要拉多少莊稼,又要從家往地裡運多少糞土,還有這些莊稼的收割打碾等等等等,肯定是一個非常巨大的重量。而要完成這重如大山一般的東西,絕對不是一朝一夕,一時一刻,一天一晌的功夫。加上麥黃一晌,蠶老一時的自然規律,種播莊稼務必合時合墒,如果住在遠離土地的高樓上,來回不知要把多少功夫時間花費在路上。這樣長此以往,用農村人的俗話:糞全遺撒在路上了。故,農民住在樓上很好,但現階段不現實,因為中國的農業機械化的水平和實際還不能支撐農民這樣。家和上班地點,來回一百多里,即使你有車可開,加油的費用可能捱不起,因為日怕常算,天天又天天呀!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車頭要帶上車皮奔跑才是有效奔跑,如果甩掉了車皮,跑得再快再遠有什麼作用呢?
我鎮的移民搬遷址上,蓋的房子不少,可住的人不多,大多數都跑回了原家老宅。
這幾年,我也跑過許多山中的移民搬遷村,房子確實漂亮,可人員稀少,原因還是住好了生活差了,甚至生活不下去了。
要使農民上樓,得先解決農民上地的問題。上地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上了樓的農民也會下樓。
-
5 # 古今平談
其他地方不清楚,但對我們鎮大部分農民來說是好事。
我們鎮因為修機場和公路,佔了很多農民的房子和土地。政府就將這些人集中起來,合組並村,為他們建立了一個小區,讓農民住上了樓房。給的補償還行,最重要的是政府給農民們買了社保。
拿我外婆為例,戶口本上有兩個人(我外婆和我舅舅)。家裡被佔了三畝地,破瓦房也被徵用了,國家給了一套60多平米的樓房(套內面積)。房子建了幾年,所以政府為農民們提供租房費,我外婆這些年來得到的租房費、生活費還有其他費用,第一年是6000多元,第二年7000多元,第三年8000多元,第四年9000多元。
去年接房了,就沒租房費了。接房後又給了8萬多元,裝修下來還能剩下些錢。政府會給被佔用了土地的農民購買社保,所以我在外地做生意的舅舅就不用再買社保了。
我外婆他們村的社保還沒辦下來,其他一些村已經辦下來了。其他村到了年齡的老人已經開始領退休金了,每個月是1000多元。
對我們鎮大部分農民來說,合村並鎮農民上樓是好事。從破瓦房到住樓房,從種地到拿退休金,還是很划算的。
回覆列表
合村並鎮農民上樓對未來的農民是好事,對現在生活在農村的農民不一定是好事。
合村並鎮以後,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農村人口大量集中了,農民的生活環境也會有很大的改善,其中主要包括福利設施,醫療設施,就業環境,小孩的教育環境等等等,都會得到很大的改善。這確實有利於農村家庭以後的發展。但是前提是,農民上樓以後能很好的生活下去。
我們要知道,農民上樓以後除了安置了一套房子以外,幾乎不會額外再安置其他東西了。有些地方可能為了這套安置的房子還要付出其他的代價,比如說貼錢,比如說裝修,買傢俱。很多農村農民可能會被這套房子一下子榨乾了家庭的積蓄。除此之外農民還損失了自家的土地。
而雖然說農民上樓以後生活環境會有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就業環境,但是我們要知道現在農村農民的個人能力大不相同。現在絕大部分農村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靠的就一個或者兩個家庭成員在賺錢,上樓以後很多農村家庭也只能靠以前的那一個或者兩個家庭成員賺錢。畢竟啊,農村家庭如果是5口之家,其中老人2人,小孩1人。那些賺錢最多就是夫妻二人去賺錢了,不可能讓老兩口或者孩子去賺錢吧。在農村的時候,老人可能還能在土地上面種點地,養點雞鴨鵝什麼減少家庭開支,上樓以後是肯定不能這樣做的。所實際上農民上樓以後,很多家庭的收入其實是減少了,少了土地收入。生活開支是增多了的,多了買糧食,蔬菜等農產品的開支。長此以往下去,很多上樓的農民會入不敷出的。可能到最後很多農民家庭會來最基本的生活開支都無法保障。
當然啦,前文也說了,合村並鎮以後農村人口大量集中了,就業機會增多了,對於很多農村人是一個機會,比如說會成立什麼社群居委會啊什麼的機構,這就是什麼社群商店啊什麼的零售店,可能還會出現什麼農業企業啊什麼的。這些都是機會。
所以啊,我認為合村並鎮農民上樓對未來的農民是好事,對現在生活在農村的農民不一定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