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珍藏記憶
-
2 # 你敢睡我就鬧你丶
在三國的動亂時期,湧現出關羽、呂布、趙雲、許褚、周瑜等一大批名將,在三國早期的將領中,許多將領都是早年衰亡,而趙雲卻活到了76歲,在古代可以來說是非常高壽的,那麼為何唯獨趙雲能一直活到三國晚期呢。
趙雲字子龍,三國常山真定人,早年期間和兄長率領義軍投靠公孫瓚,後來慢慢發現公孫瓚胸無大志心中無忠君救民之心,心中漸漸有離去之意。此後在鄴城和劉備第一次相見時,見到劉備高舉興復漢室的大旗,對百姓也是愛民如子,於是棄公孫瓚而轉投劉備,隨後作為劉備的貼身警衛將領,隨著劉備南征北戰。
趙雲雖然是武將,但是智勇雙全,遇事也能理性分析。當初劉備去荊州投靠劉表時,蔡瑁想要殺害劉備去許昌邀功,但被劉備及時發現騎著的盧馬跳溪逃去,趙雲得知後並沒有用武力脅迫劉表,而是到溪邊確保劉備的安危後在做進一步打算,要是當時張飛跟著劉備,張飛早就把劉表全家給殺了,劉備肯定也得被剁成肉醬。
正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而趙雲卻不貪酒更不好色。當時劉備準備進軍蜀地的時候,派趙雲攻取桂陽,當時的桂陽太守趙範見趙雲智勇雙全,與趙雲結為兄弟,並想把自己寡居的嫂子樊氏許配給趙雲。趙雲聽說後大怒道:我和你已經結為兄弟,你的嫂子就是我的嫂子,若讓我娶嫂子,這不義之事我是不會做的。後來諸葛亮和劉備聽說這件事後,也勸趙雲娶樊氏,但趙雲依然不為所動,以“國家大事”為先拒絕了。由此可見,趙雲的武德修養之高。
後來劉備與劉璋反目,劉備經過漢中之戰後佔據益州,劉備想要把益州的一些田產分給有功勞的官員,趙雲這時對劉備說:如今剛剛取得益州,益州經過戰火,民心都沒有歸順,這時應該把田產歸還給百姓,讓他們休養生息,這樣才能讓百姓服兵役、納稅收,劉備聽後大為讚賞,便把田產歸還給百姓。
趙雲的性格一生不貪財好色,而且處處為百姓著想,道德品質極高,在亂世之中,一個人的品質更是決定了他的行為,正是由於趙雲的性格,才讓趙雲活的長壽,而且美名一直流傳至今。
-
3 # 小海viog
趙雲首先沒有性格缺陷,趙雲在劉備陣營裡就像老黃牛一樣,忠以衛上,禮以厚下,人緣不錯。張飛是爆性子,對士大夫友好,對士卒態度惡劣,他就是死在這一性格問題上。
其次趙雲雖然沒有領數萬大軍的記錄,但是在固守,儲存軍力方面特別擅長,雖然喜歡以自己做盾斷後救人,但是什麼事都沒有,只能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統帥大軍的名將在這方面不如趙雲了。
-
4 # 天北征服
在三國的動亂時期,湧現出關羽、呂布、趙雲、許褚、周瑜等一大批名將,在三國早期的將領中,許多將領都是早年衰亡,而趙雲卻活到了76歲,在古代可以來說是非常高壽的,那麼為何唯獨趙雲能一直活到三國晚期呢。
趙雲字子龍,三國常山真定人,早年期間和兄長率領義軍投靠公孫瓚,後來慢慢發現公孫瓚胸無大志心中無忠君救民之心,心中漸漸有離去之意。此後在鄴城和劉備第一次相見時,見到劉備高舉興復漢室的大旗,對百姓也是愛民如子,於是棄公孫瓚而轉投劉備,隨後作為劉備的貼身警衛將領,隨著劉備南征北戰。
趙雲雖然是武將,但是智勇雙全,遇事也能理性分析。當初劉備去荊州投靠劉表時,蔡瑁想要殺害劉備去許昌邀功,但被劉備及時發現騎著的盧馬跳溪逃去,趙雲得知後並沒有用武力脅迫劉表,而是到溪邊確保劉備的安危後在做進一步打算,要是當時張飛跟著劉備,張飛早就把劉表全家給殺了,劉備肯定也得被剁成肉醬。
正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而趙雲卻不貪酒更不好色。當時劉備準備進軍蜀地的時候,派趙雲攻取桂陽,當時的桂陽太守趙範見趙雲智勇雙全,與趙雲結為兄弟,並想把自己寡居的嫂子樊氏許配給趙雲。趙雲聽說後大怒道:我和你已經結為兄弟,你的嫂子就是我的嫂子,若讓我娶嫂子,這不義之事我是不會做的。後來諸葛亮和劉備聽說這件事後,也勸趙雲娶樊氏,但趙雲依然不為所動,以“國家大事”為先拒絕了。由此可見,趙雲的武德修養之高。
-
5 # 暗能量者
趙雲性格,心理沒有明顯缺陷,所以能夠在任何場合都不衝動,保持比常人更冷靜的穩重的決策。加上武功高強,無論是智和勇方面的需求都有所保障。所以善始善終的機率也會比別人高。
回覆列表
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黃忠、趙雲:“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把黃忠比作西漢開國功臣灌嬰,歷史上灌嬰的騎兵軍隊以驍勇著稱,這是誇讚黃忠的勇猛,而黃忠能夠被封為“四方將軍”之一(黃忠為後將軍,其餘三位分別是前將軍關羽,左將軍馬超,右將軍張飛),也是因為黃忠戰場驍勇,立下陣斬夏侯淵的赫赫戰功,實在當之無愧。
那麼陳壽為什麼把趙雲比作騰公呢?
騰公原名夏侯嬰,這個夏侯嬰可不是曹魏的夏侯家族人物,他也是西漢開國元勳,這是個政治老好人,他是給劉邦駕車的“老司機”,當年劉邦被項羽追著打,急的連自己閨女兒子都從馬車踹下來的時候,就是夏侯嬰把兩個孩子撿起來繼續給劉邦駕車,可見是一個“忠厚長者”;而趙雲的政治素養、勇猛智慧也的的確確不亞於夏侯嬰。
就看關羽張飛二人,雖都是“萬人敵”,但一個“剛而自矜”,一個“暴而無恩”,都沒有得到善終。趙雲雖然勇猛方面不一定比得過前二人(也只是不一定),但是在做人方面就比他們強得太多了。
通過幾個小故事可見一斑。
一、懂政治
當年劉備在赤壁之戰後,開始攻城略地,打到桂陽的時候,桂陽太守趙範投降,劉備就派趙雲擔任桂陽的太守取代趙範,趙範有心巴結趙雲,因為寡嫂樊氏貌美,就想把自己的嫂子嫁給趙雲,沒想到被趙雲一口回絕。趙雲給出的理由是:“你我都姓趙,我們是同宗,你兄長就像我兄長,我不能娶她”。這事兒就沒有下文了。
實際上趙雲私底下跟幕僚給出的理由是另外一個:“趙範被迫投降,他的心思難測,更何況天下的好女子不少,何必要一個寡婦”。
後來果真如趙雲所料,趙範逃跑了,試想他要是真的娶了趙範的嫂子,那就是和叛逃的趙範扯上關係了,縱然劉備不予追究,但是總會在心理上有一絲“膈應”在吧。那麼後來劉備會不會把親兵家事都給趙雲處理也未可知了。
二、顧大局
劉備攻取益州之後,有人建議劉備把都城成都附近的田園屋社以及桑田賞賜給眾將領,也就是一般意義上軍閥經常乾的事:“該分贓了”。
趙雲出面反駁:當年霍去病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現在天下尚不太平,不能小富即安,非要等到天下平定,人民安居才可。益州的百姓剛剛經歷戰亂,應該把田宅歸還給他們,讓他們安居復業,然後我們才可得其心,才好徵調他們。
後來劉備想打吳國,趙雲力諫:“現在的大敵是曹操,不是孫權,先滅魏,吳國自然就服了,現在和吳國打起來,可就沒法辦了”。劉備不聽,結果夷陵之戰大敗,只落得個白帝託孤。
趙雲有這樣的政治遠見,不貪圖個人功利享樂,遠非一般的武將可比,也怪不得深得劉備和諸葛亮的信任了。
三、有智謀
《三國演義》中誇讚諸葛亮設下的空城計嚇退司馬懿,但是那是虛談,歷史中真正的空城計趙雲用過。
他和黃忠劫取曹軍糧草,黃忠過期不至,趙雲帶著幾十個人馬等著黃忠,不料曹操帶兵出戰,事情緊急,趙雲左衝右突,且戰且退,終於到達大營,守衛想趕緊關閉大門拒守,趙雲卻下命令,營門大開,偃旗息鼓,靜候曹軍。
曹操多疑,懷疑有詐,就帶兵撤退,撤退途中,趙雲擂鼓震天,命令向曹軍射箭,曹軍以為敵軍追來,結果互相踐踏,死傷慘重。
趙雲勇猛而不驕,忠誠而不愚,不計名利,又有遠見,能得善終也是應有之義。
只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的兒子在和諸葛瞻迎戰鍾會鄧艾率領的大軍時,死於戰場之上,時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