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瓜島主
-
2 # 大奮哥
三八式步槍(日語:三八式歩兵銃;さんぱちしきほへいじゅう,英文:Sanpachi-shiki hohei-ju)為手動步槍,日本陸軍於
日俄戰爭
後1907年正式採用為制式武器
,三八式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法西斯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用了整整40年。三八式步槍在中國一向俗稱為三八大蓋,由於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
中文名稱三八式步槍英文名稱Sanpachi-shiki hohei-ju前型/級三十年式步槍次型/級九九式步槍研製時間1903年 -
3 # 諸葛小軍
三八式是一支神奇的步槍,從1905年陪著日軍打到二戰後,整整40年。那時候世界上沒什麼耀眼的步槍出現,顯然三八式成了佼佼者。三八式是怎麼來的呢?三八大蓋又是怎麼一回事?
其實三八式是以日本明知三十八年所命名,因為這支步槍定型於1905年。而三八大蓋則是後來中國對於三八式的俗稱,因為三八式槍機上大大的防塵蓋異常顯眼,所以被中國八路軍稱為三八大蓋。
三八式屬於小口徑非自動步槍,長約1.2米,重達4.1公斤,彈匣容量5發,有效射程460米(最高射程2400米),彈藥採用6.5×50 mm步槍彈。對於新兵來說,這支步槍顯然是非常容易上手的。
射程遠,精度高,是三八式的特點,甚至可充當狙擊步槍用,但殺傷力較小,更換彈藥慢。其實這支步槍更適合白刃戰,在槍口處加裝三零式刺刀,使得整槍長度達170公分,非常具有優勢,這高度比起當時的日軍要高得多!
雖然威力不怎麼樣,但是其穿透力極強,也就是說被三八式射中,子彈幾乎不會留在身體裡,而是從身體的另一邊飛出去了。傷口也極小,通常被其射中,拿點布之類的東西堵住傷口止血即可。
-
4 # 二欣哥
三八式步槍,口徑6.5毫米,是二戰口徑最小的步槍。由於有一個隨槍機運動的防塵蓋,俗稱“三八大蓋”。
三八大蓋口徑小,後坐力輕,無論新兵老兵都能很快熟練使用。
此槍是二戰時最長的步槍,加之刺刀也長,在拼刺時很佔便宜,槍長瞄準基線也長,加上口徑小彈道平直,射擊準確,很適合遠距離射擊。
但是由於彈型細長,飛行過於穩定,很難在目標體內翻滾,容易穿成小孔,所以沒被擊中要害計程車兵死亡率不高。
中央軍、地方軍、八路軍、新四軍大多裝備漢陽造和中正式,由於鋼質不好,膛線很容易磨損,特別是漢陽造炸膛事故頻出(為了增加強度在槍管上又套一根鐵管所以又叫老套筒),故障率也較高。
雖然7.92毫米口徑的漢陽造中正式威力比6.5毫米口徑的三八大蓋強很多,但由於不耐用、準確低,所以當時的中國軍人都喜歡用三八大蓋,特別是抗戰前期中期,裝備三八大蓋的中國軍人是精銳老兵的象徵。
-
5 # 建築女磚家
三八大蓋,這種步槍是日本生產。
從1907年開始,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用了整整40年。
“三八大蓋”全槍由槍管、瞄具、槍機、機匣、彈倉、槍托、槍刺等七大部分組成。
該槍全面秉承和實現了日本軍方“可靠、便捷、簡易”的宗旨。
那麼這種槍有啥特點呢?(1)槍的鋼質好,經久耐用!
(2)瞄準基線較長,射擊時即使略有瞄準誤差,彈頭的偏差量也較小!
(3)因槍彈裝藥量小,初速也小,所以殺傷力較小,對人體造成的危害也小!
(4)槍管較長,因此射程較遠!
(5)有防塵裝置,使塵土不易侵入機匣!
(6)全槍較長,雖攜帶不大便利,但適於白刃戰!
老一輩軍人每每談及“三八大蓋”的時候,總是有說不完的故事。
每每端起“三八大蓋”的時候,是那樣愛不釋手,操槍的一招一式又總是那樣嫻熟。
-
6 # 黑眼歷史觀
三八大蓋,是日軍二戰時的主要武器之一,全名明治三十八年式步槍,明顯特徵是槍栓上端有一個防塵蓋,防塵蓋上刻有漢字“三八式”
↓圖為沒有防塵蓋的三八式。拋開被人滯後的有效射程內威力不足的問題。它是一款不錯的手動步槍。
結構上,為二戰主戰步槍中最簡單的,槍械領域,簡單的東西往往可靠性高。防塵蓋是可圈可點之處,三八大蓋為手動步槍中放塵土效果最好的,其他步槍基本放棄了塵土問題。
用料少,既然在當時資源短缺的日本也能造出上百萬把質量達標的三八大蓋。重量也相對較輕,減輕士兵負重。
射程遠,精度高,其射程精度上接近甚至能達到現代狙擊步槍的水平,訓練有素的老兵可以800米外射殺叢集目標,460米外射殺單個目標。
且6.5mm友坂步槍彈裝藥量相對少,後坐力低,配合槍管長,火藥能在子彈出膛前燃燒殆盡,形成煙霧少無火光的效果,對於狙擊來說是很有優勢的,尤其是叢林中的400米內狙擊【不用瞄準鏡,直接用機械瞄準具】。日軍狙擊手一度讓美軍、中國遠征軍等很惱火。。後坐力低,也成就精度高、容易上手,適合當時遠東人相對弱小的體質。
射速中規中矩,畢竟日軍不怎麼支援單兵火力壓制。
槍身很長,一戰後,很多國家的專家發現,絕大多數戰鬥爆發在400米以內,所以紛紛縮短步槍長度,但是對於日本來說,不需要,畢竟主要目標是舊中國、東南亞等相對落後的地方。長槍身的優勢就是精度和拼刺刀。卻影響靈活性。
威力問題,這種詭異的殺傷力和彈道是子彈和膛線共同造成的,並不是說6.5MM的子彈沒有潛力。而且三八大蓋的子彈出了400米以後,容易翻滾造成空腔效果。後期日本陷入資源消耗殆盡的地步,子彈質量下降,威力卻提升了不少,以至於美軍記載說三八大蓋的威力大。。新四軍等中國軍隊為了解決威力不住的問題,用刺刀在子彈頭上隨意刻上幾道劃痕,有效提高近距離殺傷力【如果隨意刻劃會影響精度和射程,若是刻劃得好,能保證射程和精度時,提升威力】。
可以說,三八大蓋很適合當時的中國國情【莫辛納甘也適合,原因是生產工藝要求低,槍身夠長,子彈工藝也要求低,堅固耐艹,操作簡單,可靠性高。畢竟沙俄的國情和舊中國很像,缺就缺一個強有力的政府。】
-
7 # 高考不破一本不改名
三八大蓋是日本常見的一種步槍,射程遠,穿透力強,射擊精度。高在當時是很先進的一款武器。因為在槍栓上有一個蓋子用來防止灰塵落入裡面,所以我們稱他為三八大蓋。他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殺傷力不大打在人的身體上往往之留一個小眼養幾天就好了。三八式步槍是日軍第二次世界大戰陸軍的主力裝備,是一款臭名昭著的槍支,給中國和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
8 # 攔阻著艦
三八式步槍,20世紀上半葉日軍的制式步槍。之所以被稱為“三八大蓋”,是因為該機的槍機上加裝了防塵蓋。叫的人多了,就成了“三八大蓋”。
三八式步槍與馬槍長短對比
“三八”指的是日本明治三十八年,也就是1905年。這一年,日本剛和沙皇俄國在中國的遼東半島打了一場日俄戰爭。戰爭以俄國失敗告終,不過日本也損失不小,死亡8萬餘人。當時日軍使用的是三零式步槍,這種步槍在戰爭中暴露出了耐風沙能力差的缺陷,許多士兵因槍械故障而失去了性命。
三八式步槍與同時代一些步槍對比
日本軍部因此提出了改進設計的要求,小石川炮兵工廠研究所所長南部麒次郎奉命開始對三零式步槍進行修改。改進後的三八式步槍參照了德國M1898步槍,簡化了槍機結構,增加了拱形防塵蓋,使得該槍成為一款簡單可靠、易於製造的步槍。防塵蓋起到了很好的防風沙作用,也成了該槍一大特徵。
三八式步槍
抗日戰爭時期,手握三八式步槍的日軍士兵對陣手握漢陽造和中正式的中國士兵明顯佔據優勢。後者使用的步槍在精準度和射程方面比起三八大蓋遜色不少,日軍手中的三八大蓋可以輕鬆達到800米的有效射程,反觀中正式能打到4、500米就算不錯的了。因此,日軍往往能夠遠距離射殺中國軍人。
三八式
由於射程遠、精度高,中國士兵往往將繳獲的三八式步槍當做狙擊步槍使用,創造了許多遠距離擊殺的傳奇故事。1938年9月3日,廬山前線的日本少將飯冢國五郎正是在接受日本戰地記者採訪時在高地被中國士兵用三八大蓋遠距離一槍斃命。1943年9月,八路軍戰士宋春嶺使用三八大蓋射殺了一名低空俯衝的日機飛行員(可見步槍打飛機真不是吹的~)。抗戰時期,日軍手握三八大蓋挺著刺刀殘殺了無數中國同胞,犯下累累罪行。我軍戰士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用這款步槍射殺了數不盡的鬼子。日軍戰敗後,中國兩軍都繳獲了大批三八式步槍。內戰期間,這款步槍再一次被使用......
-
9 # 兵工科技
圖注:俗稱三八大蓋的日本三八式步槍
所謂“三八大蓋”,是日軍步兵在侵華戰爭中使用的主力步槍,是日本中國產的“三八式”步槍,它是侵華戰爭中日本陸軍使用最普遍、中國軍民最熟悉的步兵武器。
為啥叫“三八大蓋”呢?首先,三八式步槍於1905年即日本明治三十八年定型生產,因此依據日本武器的命名規則,一般都採用天皇年號來命名武器,所以被命名為“三八式”步槍。該槍原型為日本“三十式步槍”,後為防止沙塵進入槍機內,導致操作不良,在槍機上設定了一個拱形防塵蓋,這個蓋兒,就是“大蓋”,故此才被咱們俗稱為“三八大蓋”。
實際上雖然三八大蓋成名於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但實際上,早在190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它就已經量產,1910年前後日本陸軍中就全部是清一色的三八大蓋了(全面取代三十式步槍)。
三八大蓋應該說絕對是款好槍,它結構簡單,採用改進的旋轉後拉式槍機,射擊時後坐力小,易於控制,具有較為可靠的安全性,很少出現槍栓斷裂的情況;因為採用較長的槍管,加工質量好、公差小,因此射擊精度好,射程遠,有效射程達460米;槍身長度為1275毫米(1.275米),加上長度500毫米的單刃刺刀,非常有利於個子小、臂展短的日本兵進行白刃格鬥。但由於子彈口徑相對於當時流行的7.7毫米彈藥為小,僅為6.5毫米,彈頭飛行很穩定,穿透力強,停止作用卻比較差,殺傷力反而不高,子彈“打進去多大眼,出來多大眼”。很多抗日戰士被三八大蓋擊中後,雖然有時候是貫穿傷,但修養一段時間就能康復,重新再上戰場。而現在的子彈,強調失穩設計,在彈頭進入人體後即失穩旋轉,擴大殺傷空間,比如咱們中國產的95式突擊步槍採用的10式5.8毫米槍彈,在進入目標後即不斷翻滾,射進去是一個洞,打出來是一個大空腔。對人體的破壞和停止作用就強得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三八式步槍在設計思路上與歐洲步槍不同,當時由於坦克裝甲車輛的出現,歐洲各國軍方認為步槍的有效射擊距離可以縮短到400米以內,因此普遍都把槍長縮短,畢竟槍長短有利於減輕步槍重量,便於步兵攜行,而且在較狹小的空間內便於槍支使用。比如德國毛瑟公司將毛瑟98式步槍從1.24米縮短為1.1米,蘇聯將莫辛納幹步槍從1.3米縮短為1.2米。而三八大蓋的前身三十式步槍,槍長1.275米,到了三八大蓋幾乎毫無變化,可見日本人有自己的獨特設計思路,並未盲從歐洲設計縮短槍長。
事實證明,在缺少機械化、摩托化武器裝備,以步兵戰鬥為主的東方戰場,三八大蓋的長射程優勢是一個顯著優勢,甚至常被日軍和繳獲它的中國軍隊簡單改裝,加裝光學瞄準鏡用來作為遠距離精確射擊武器使用,以彌補日軍制式狙擊步槍——九七式裝備數量不足的缺陷(實際上九七式狙擊步槍也不過是在三八大蓋的基礎上改進槍管並加裝4倍瞄準鏡改裝而來的,兩槍外形很相似)。同時“三八式”步槍全長1.275米米,再加上30式單刃刺刀後就可達166.3釐米,槍長較長也使得“三八式”步槍在白刃搏鬥中佔有優勢,有過與日軍白刃格鬥經歷的抗日老兵們,都不約而同提到“三八式”在白刃戰中的這一優勢。
當然,經過實戰的考驗,日軍也意識到三八槍停止作用差、殺傷威力不足的缺點,於1939年曾研製出7.7毫米口徑的九九式步槍,效能與德國98式毛瑟槍相當,卻囿於優先發展海空裝備的指導思想,僅少量裝備。
-
10 # 水鏡曉先生
三八大蓋是中國老百姓對日本38式步槍的俗稱。該槍仿製德國毛瑟步槍,1897年(明治30年)定型量產,而後又進行了多次改進,其中為了防塵增加了防塵蓋,“大蓋”由此得來。因改進型以明治38年為基準,所以最終被命名為38式步兵銃,華人俗稱“三八大蓋”。至1910年(明治43年)日軍全部完成換裝。
該槍使用6.5mm口徑彈,子彈口徑小、精度高、槍身較長,達到1276mm,加上刺刀達到1663mm;是二戰期間最長的步槍。
整體上20世紀末,由於各國都已經意識到未來交戰將會在400米左右進行戰鬥,所以各國都將新設計的步槍減短,將射程設計在400-600米左右。但是日本出於自身島國資源較少的限制,無法大規模裝備使用自動武器,所以只能強調射程和精度,在減小步槍口徑的情況下,降低子彈對金屬的消耗量,提高發射藥的使用效率。對於缺少資源的日本來說,拼消耗是毫無意義的。所以三八大蓋這種逆潮流的步槍由此產生。
當然,在沒有接觸到西方軍事強國之前,三八大蓋還是很好用的,尤其是日本陸軍十分重視單兵素質的軍事技能訓練,加上良好的精度,使得該槍在面對自動武器程度不高的對手(中國)時有著較大的射程和精度的優勢;同時加上刺刀1663mm的長度使得三八大蓋十分利於拼刺,日軍利用這一優勢,十分注重拼刺訓練。不過在自動武器普及程度較高的美蘇陸軍面前,持三八大蓋的日軍就很難有什麼作為了。
-
11 # 彪哥公益
三八式步槍是日本陸軍於日俄戰爭後1907年正式採用為制式武器,三八式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法西斯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三八式步槍在中國一向被俗稱為三八大蓋,由於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三八式步槍(日語:三八式歩兵銃;さんぱちしきほへいじゅう)是手動步槍.論射擊速度,同樣是手動上鏜,比不上英國的77;射擊精度雖然高,但是事情都是要分兩面來說,子彈本身裝藥少雖然後坐力小,但是彈頭初速就比較低了,我記得初速還不到800公尺/秒,德國的毛瑟步槍是840米,美國的大八粒是865米。彈頭出槍膛以後,雖然轉速比較高,但是初速度不高,況且還是小口徑步槍,威力很值得懷疑。三八大蓋定性的年代比較早,是20世紀初那幾年就定型了,鬼子因為資源短缺的緣故,一直沒能拿出來能大批次替換的東西。還有那個歪把子機槍就更差了,乾脆就買外國的專利(比如捷克那個ZB26)仿製算了。三八大蓋誕生時是一支中規中矩的步槍沒有什麼突出的優缺點。一戰後各國軍隊開始向機械化轉型步槍、刺刀也隨著變短,日軍的機械化程度比較低而它的主要對手中國軍隊連騾馬化都沒有實現日本自然也沒必要搞短步槍。日本三八式6.5mm步槍,是日本在其三十年式6.5mm步槍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一型制式軍用步槍。由於時值明治三十八年(公元1905年),故定名為“三八式”。三八式步槍與三十年式步槍兩者在外觀上最顯著的不同,是前者在機匣上方增設了一個“∩”形的防塵蓋,這個防塵蓋可隨槍機前後滑動,當槍機呈關閉狀態時,這個大大的防塵蓋將整個機匣完全蓋住,可有效防止沙塵進入機匣之內。由此,三八式步槍就得了一個叫得響的名字——“三八大蓋”抗日戰爭時期用的手槍:盒子炮 就是:毛瑟手槍 德國
-
12 # 青田視野
三八式步槍是日本陸軍於日俄戰爭後1907年正式採用為制式武器,三八式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法西斯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敗),用了整整40年。三八式步槍在中國一向被俗稱為三八大蓋,由於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
一戰勝利後,作為戰勝國的日本將法國作為陸軍軍事學習的物件,加以模仿。儘管法國也將步槍改短以適應配合坦克進行攻擊,但法國軍界仍認為坦克等機械化車輛只是輔助步兵作戰的武器,真正決定戰場進攻勝負的是類似馬奇諾的要塞塹壕火力支撐體系。抗戰時期,日軍在中國大量建造炮樓碉堡便是這一思想的集中體現。要塞作戰體系下,長步槍的長射程具備的優勢不言而喻。日軍放棄了更適應機械化坦克叢集推進的短步槍而選擇了更適應要塞塹壕體系下的,利於肉搏的長步槍。由此,二戰中最長的步槍-- -- 三八式步槍誕生了。
三八式步槍的優勢:
射程遠:三八式步槍的表尺射程高達2400米,有效射程通常為460米,有的甚至達到600米。 實戰中,受過嚴格訓練的日軍士兵往往能在300米內射殺單個目標,700米內射殺叢集目標。這個射程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大多數步槍不能做到的,已經和今天大多數狙擊步槍的射程相當,是很讓人瞠目結舌的。而日軍大量殺傷美軍的九七式狙擊步槍,實際上也只是用三八式的基礎上加厚一點槍管再加裝一個四倍瞄準鏡。
精度高:三八式步槍的子彈在400米內有著平直的彈道。它使用的6.5毫米半底緣尖彈,這種子彈在中等距離有著非常穩定的飛行狀態,可以在中等距離精確擊中目標。實戰中有三八式步槍在800米距離多次射殺叢集目標敵軍的記錄,這個精度並不遜色於當時美軍的M1903步槍,德軍毛瑟K98等步槍。
善於近戰:三八式槍長1.275米,重3.9公斤,配上三零式刺刀,整體約為1.7米。這個長度長於世界其他的所有步槍,在近戰中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日軍重視刺殺訓練,基層各部隊都有刺殺教官,日本士兵的刺殺技術是比較不錯的。加上三八式這個拼刺的利器,日軍在肉搏戰中佔盡優勢。
據中日當年的工業水平,三八式無論是射程和精度都優於中正式!
英語翻譯:The 38th rifle was officially adopted as a standard weapon by the Japanese army in 1907 after the Russo Japanese war. The 38th rifl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basic weapon of Japanese fascist army and navy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It took 40 years to use it until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he defeat of Japan). 38 type rifle has always been known as "38 big cover" in China. It is named because of a dust cover connected with the gun and the inscription "38 type" on the case.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first World War, Japan, as a victorious country, imitated France as an object of military learning. Although France has also changed the length of rifles to fit in with tank attacks, the French military still believes that tanks and other mechanized vehicles are only weapons to assist infantry operations. What really determines the outcome of battlefield attack is the firepower support system of Fort trench similar to machino. During the Anti Japanese War, the Japanese army built a large number of turrets in China, which is the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this idea. Under the fortress combat system, the advantages of long range rifle are self-evident. The Japanese army gave up the short rifles which we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group propulsion of mechanized tanks, and chose the long rifles which we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system of Fortress trench and were conducive to hand to hand combat. As a result, the longest rifle in World War II, 38 rifle, was born.
Advantages of the 38 rifle:
Long range: the scale range of the 38 rifle is as high as 2400 meters, and the effective range is usually 460 meters, and some even reach 600 meters. In actual combat, Japanese soldiers with strict training can often shoot a single target within 300 meters and cluster targets within 700 meters. This range can not be achieved by most rifles in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t is equivalent to the range of most sniper rifles today. It"s amazing. In fact, the type 97 sniper rifles used by the Japanese army to kill the U.S. Army in a large number were only thickened the barrel on the basis of the 38 type sniper rifle, and then installed a four times sight.
High precision: the bullet of 38 rifle has a straight trajectory within 400 meters. It uses a 6.5mm half bottom edge tip, which has a very stable flight state at medium distance, and can accurately hit the target at medium distance. In the actual combat, there was a record that 38 type rifles repeatedly shot at enemy groups at a distance of 800 meters, which was not inferior to the M1903 rifles of the U.S. Army and muse K98 rifles of the German army at that time.
Good at close combat: the 38 type gun is 1.275 meters long and weighs 3.9 kilograms. Equipped with a three zero bayonet, it is about 1.7 meters in overall. This length is longer than all other rifles in the world and has an unparalleled advantage in close combat. Every Japanese arm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kill of assassinating Japanese soldiers. In addition to the 38 style of this sharp weapon, the Japanese army in hand to hand combat advantage.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ial level of China and Japan at that time, the range and accuracy of the 38th style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Zhongcheng!
-
13 # 陶德中士
從上到下分別是早期的30式步槍,改進後變成中間的38式步槍,最後則99式步槍
1904年,日本根據在日俄戰爭中三十年式步槍暴露出的問題對三十年式步槍進行改進。其主要的特徵是在準星兩側加護翼,槍機表面增加一個隨槍機前後移動的防塵蓋。其機匣上面也增加了兩個排氣孔,主要是為保證射擊安全性。同時槍機也進行了簡化,零件減少到5個。實際上這些改進都是針對中國東北的氣候特點而進行的專門的改進,說白了就是為了侵華而做的準備。
到1905年時,基本改進工作完成並開始測試,最終這支步槍被命名為三八式步槍。到1906年時日本陸軍將其確定為制式步槍,並且還利用援助的方式大量提供給舊中國的軍閥。
當時中國軍民有個愛好,就是喜歡給外國槍械起“俗名”,像什麼“擼子”、“歪把子”、“雞脖子”、“大八粒”等等,基本都是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或是槍械本身具有的一些明顯的特點來命名的;自然三八式步槍也不例外,根據其機匣上面的金屬蓋子及機匣上刻著的三八字樣,取名為“三八大蓋”。
三八大蓋綽號來自於其槍機外面這個防塵蓋
其實,三八式步槍除了標準型之外,還有卡賓型、也叫三八式騎兵槍,中國產大片林海雪原中,楊子榮打老虎用的就是這款三八式騎兵槍;此外還有訓練用的教練槍與測試槍。為了滿足遠距離精確射擊任務,三八式還開發了狙擊步槍等等。
三八式步槍最大特色就是長度相當的長,達到1.276米。這也是當時世界上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中最長的一款;非常適合進行白刃格鬥戰。另外,該槍射擊精度也不錯,有效射程約在460米左右,有經驗的射手可以擊中600米外的目標,甚至700米外的目標。這兩個特性讓當年中國的抗日軍民非常青睞這款步槍。而且三八式步槍的製作工藝也不錯,1937年後的三八式步槍在得到了優質的鐵礦石之後,製作的槍管壽命可達到8000發子彈。這在拉一發打一槍的時代,壽命那真是不低,一支槍用幾十年不是神話~~
日本三八式步槍
-
14 # 思。 源
三八大蓋是中國老百姓對日本三八式步槍的俗稱。因為拋殼窗處有一防塵蓋。所以稱為三八大蓋。 眾所周知三八大蓋精度高,穿透力強,但是造成的貫穿性殺傷並不強,這一點既是缺點也是優點,因為彈道穩定,射擊的精度就高,但是由於彈道穩定造成的貫穿傷並不大,並不像其他步槍子彈進入人體後翻滾,造成的傷口非常大。這其實是由於日本的當時的國情造成的。眾所周知,日本的礦產資源非常稀少,大量金屬資源需要進口,所以日本武器要求精度要好,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儘量減少金屬資源的浪費。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沒有大量裝備衝鋒槍的原因。
-
15 # 歷史軍魂
抗日戰爭的中國軍民對三八大蓋最熟悉不過了,它既是日本侵略者手中罪惡的武器,也是中國軍民反擊侵略者的利器。那麼三八大蓋究竟是一款什麼樣的武器呢?
三八大蓋的正式名稱為“三八年式”步槍(步兵銃),因為該槍是明治三十八年即1905年定型,故稱。又因為該槍的發明者為有坂成章,該槍又被稱之為“有坂步槍”。
日軍的三八式步槍在“三十式”步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透過簡化操作機關和隨槍的機動作防塵蓋,因這個防塵蓋,華人稱之為“三八大蓋”。三八大蓋同二戰其它的參戰國一樣為旋轉後拉式栓動步槍,是二戰中日軍使用的主要武器。該槍使用6.5毫米的有坂步槍彈,後坐力較小,有效射程600米,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精確度,缺點是穿透力強但殺傷力不大。另外,三八大蓋槍長1280毫米,加上50毫米的刺刀比日軍的身高還高,便於日軍拼刺刀。
(這就是李雲龍口中說的槍)
日軍的三八大蓋優於中國軍隊使用的“漢陽造”步槍,弱於“中正式”步槍。
-
16 # 武器裝備大雜燴
一支合格偏優秀的步槍。對其主要裝備國日本來說,它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出現在正確的人手中。38式結構簡單,生產不算難,日本的軍工能較好的滿足生產,其使用的6.5毫米子彈使用的材料更少,節約了寶貴的銅資源。其後坐力力小,精準,滿足了日軍精確射擊的戰術要求,同時較小的後座力更容易實現這一戰術要求。日軍崇尚白刃戰,38式的槍身長,加上刺刀更長,滿足日軍拼刺刀的戰術要求。其槍機的防塵蓋加上結構簡單的槍機,能很好的適應各種環境,較好得適應各戰區環境。
-
17 # 杜口無言
日本三十八年式步兵銃在中國有個很響的外號!
“三八大蓋”因為槍機位置有個大的防塵蓋,所以到叫他三八大蓋!
還有種說法,叫“三八大杆”,因為三八式的槍體很長,加上刺刀足有1700mm,比一般計程車兵身高都高,而且三八式的槍體較為簡潔,更像一杆大槍!所以也叫三八大杆!
三八式是一支好槍!
曾經的《團長》了虞孝卿為了忽悠當兵的,說三八式不如他手中的中正式準,這個是個謬論!只是滅敵人的威風張自己的銳氣罷了!
第一、三八式的來歷
1、日本軍隊在1907年開始換裝他們手中的“金鉤步槍”三十式步槍。
2、三十式步槍是仿製德國的毛瑟步槍進行定性生產的,但是槍械質量很差,主要是因為三十式的槍機部分在射擊時是開放的,容易進入沙塵雜物,帶來槍械故障,嚴重影響了其勤務性。並在與沙俄作戰中吃了大虧,不能正常射擊的三十年式使得很多士兵陣亡。
3.後來日本的有板成章對三十式進行了大改造,尤其是在槍機上加裝了一個大的衝壓機蓋,使得射擊時槍機不會暴露!這樣的設計屬於重大的革新,在栓動步槍史上也是有所建樹的!
(裝備30式步槍的日軍)
4、在當初選擇彈藥口徑時,軍考慮到日本鬼子的身高不足,使用的彈藥口徑大了會使得後坐力增大,鬼子兵受不了,不好操作。所以放棄了7mm的彈藥研製。又因為6mm彈藥的製作太難所以就選擇了6.5mm作為30式步槍的口徑。並沿用到三八式上!
5、小口徑的好處還有就是有利於日本這個資源匱乏國家的節約之本,還能增大單兵載彈數量!
6、崇尚武士道的日軍一貫以近距離的格鬥拼刺為榮耀,所以一寸長一寸強的概念使得三八式的槍體做的很長,而且表面很少有礙事的零件出現,就是為的拼刺方便!
7、三八式的槍體長,槍管長,這有利於槍口初速的提高,增加射程和射擊精度!精度高效遠端射擊是日軍的單兵作戰的特點,這樣的三八式能配合鬼子兵更好的提高單兵作戰能力!
8、總之就是“矮矬窮”的根本道理使得日軍造出一支好槍了!這就是三十八年式步兵銃!
9、在三八式的基礎上日軍好研製的身管更短的三八式騎槍!
第二、三八式的優點
1、射擊精度高,因為日本當時的機械加工很是先進,所以其製造的三八式的各個部件都很精確,拼裝後的緊合度很好!這就給射擊精度的提高創造了基礎。三八式的槍管是接近800mm。這在同輩槍裡是最長的,而且槍管的加工精度很高。日本當時的精鋼冶煉技術也高!
2、射擊距離遠,槍管長了最大的好處就是彈丸受推動時間長,有利於獲得更大的動能!飛的更遠,有利於先敵開火!尤其是三八式的標尺居然達到了2400米,其實彈頭就是振飛那麼遠,也沒有多少殺傷力了!
3、結構簡單,越簡單就越可靠!三八式的槍機元件只有5個,這比其他同輩普遍的8個佔據了很大的優勢,便於維修和保養,後勤配件也好供應和生產!
4、堅固度高,優質的鋼材製造和結構合理使得三八式步槍的牢固度很高,過分摔打後也能正常使用!
5、彈丸的殺傷效果很好,歷史上老是說三八式的穿傷現象嚴重,其實哪支槍不會有有穿傷啊!被誇大的說辭傳的太多了,也就是真的了!
(1)6.5mm彈頭在近距離中由於初速高動能足。總是被人們誤解為這是造成穿傷的主要原因。6.5彈頭以前使用的圓頭彈還是存在這個現象的。但是後來換裝的尖頭彈是極少有穿傷出現的。
(2)因為三八式槍管纏距短,尖頭彈在近距離上擊中目標會出現嚴重的翻滾現象,造成的空腔效應很大!
(3)在中距離上6.5彈頭進入飛行的平穩期,這時出現穿傷的機率也高了!在這個距離上幾乎所有的槍都是有穿傷存在的,6.5彈頭的細長結構反而比7.62的更容易出現翻滾!所以傷害高!
人們老是說的前面一個小窟窿後邊一個大窟窿的中口徑,既然這麼好為啥還被撤裝了?反而都去追求小口徑的翻滾效應啊!
(4)遠距離上的6.5彈頭存在著動能較大,所以殺傷力很高。加之低伸的彈道所以在遠距離上三八式很好用的!
在遠距離狙殺目標的情況在三八式上屢有發生!
(5)因為沒有太多的鋼材用來製造彈頭,所以日本人用鉛代替了鋼,這種鉛芯的彈頭進入人體後很容易破碎,中彈者很難將破碎的彈頭全部取出!
(6)6.5彈藥基本就是個全能彈藥!
第三、缺點
1、因為其他各個國家都開發的新的槍型和槍種,三八式顯得很是落伍了!對手都是使用半自動或全自動了,鬼子還是使用栓動步槍。這就顯得三八式不好了!
2、槍體太長在複雜地形使用很是不方便,尤其是在東南亞和太平洋海島上的雨林中。所以日本人也開發了三八式的短槍和99式的新槍了代替三八式進行使用!
3、日本在戰爭後期的戰爭資源已經枯竭,新槍和老槍的配件供應問題太大了!
第四|、誤解
1、大家都在說日本人也覺得6.5彈頭不好用就用7.7彈藥代替,其實這是個誤解。
2、99式步槍只是因為日本人在戰爭中察覺遠距離殺傷的優勢越來越低了,尤其是和美國開戰後,所以開發了7.7彈藥和7.7的槍支,來適應近距離的作戰。
3、99式被投產後還是以單身管為主!
第五、三八步槍是一支好槍,只是在日寇手中助紂為虐獲得惡名。但是在我們的手中他也是打擊敵人的利器!
-
18 # HannibalLecter
三八式步槍,(日語:三八式歩兵銃;さんぱちしきほへいじゅう),是日本陸軍於日俄戰爭同年(公元1905年)正式列裝的制式武器,日軍一直使用其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其他國家的軍事和非軍事武裝甚至使用它一直到1955年,經歷解放戰爭,北韓戰爭,越南戰爭等。
由於其槍機上罩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金屬防塵蓋,機匣上刻菊花紋章和“三八式”,因而獲得綽號“三八大蓋”。
三八式步槍的設計師是有坂成章大佐,借鑑了三十年式步槍和三五式海軍步槍。而三十年式步槍仿造自德國毛瑟步槍。
採用旋轉後拉式槍機,機匣製作公差小,表面經過防腐處理,槍機在機匣內執行順暢,機匣上面有兩個排氣小孔,槍機上方是截面為隨著槍機前後滑動的“n”型的防塵蓋,其上有開口供直式拉機柄伸出,槍機尾部有圓帽型的轉動保險裝置。槍機元件的設計其部件數量比其原型毛瑟步槍槍還少3個零件,僅有5個零件,是當時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中結構最簡單,可靠性相當高的。
採用彈倉供彈,彈倉鑲嵌在槍身內,可裝5發6.5×50 mm 步槍彈,彈倉還有空倉提示功能,當最後一發槍彈射出,槍機後拉到位時託彈板就會頂住槍機頭無法向前運動提醒射手裝彈。
三八式步槍重3.73千克,加上30年式刺刀為4.1千克。槍身全長127.6釐米,加上30式單刃刺刀後就可達166.3釐米。
另有騎兵用卡賓型,狙擊型等。
三八式步槍的結構引數決定了它巨大的優勢:射程遠,精度高,操作簡單,適合白刃戰。
日本人為了節約資源而採用的6.5×50mm有坂子彈早期為細長的鉛芯圓頭彈,後期為細長的尖頭彈,這是當時各國裝備的口徑最小的步槍彈之一,優點是後坐力小,精度優良,在中等距離有著非常穩定的飛行狀態,可以精確擊中目標。而在中近距離(200米內)擊中目標後會發生滾轉,並造成嚴重傷害。
三八式步槍的表尺射程高達2400米,有效射程通常為460米,有的甚至達到600米。實戰中,受過嚴格訓練的日軍士兵往往能在300米內射殺單個目標,700米內射殺叢集目標。更有三八式步槍在800米距離多次射殺叢集目標,這樣的成績,並不遜色於當時美軍的M1903,毛瑟K98。
當然它也有獨特的缺點,由於膛線設計缺陷導致細長的彈頭擁有非常高的轉速,使得對近距離(400-600米)目標造成的傷道偏小,只要不是打中要害部位,子彈貫穿四肢,不會造成致命傷。當然,400-600米其實已經接近它的有效射程,而且這是對於武裝人員而言,當日本人把老百姓拉成一排槍斃的時候,穿透性強,殺傷力大就成了低成本殺戮的幫兇。
三八式步槍的後坐力很小,後拉式槍栓操作簡單,拿起來就可以用,特別適合適合訓練新兵。
槍長1.275米,重3.9公斤,配上三零式刺刀,整體約為1.7米,這哪裡是步槍,簡直就是長矛,可想而知,在白刃戰,肉搏戰裡是壓倒性的優勢。國軍的中正式加上刺刀也才一米六,很吃虧。
總的來說,三八大概是一款借鑑了當時世界先進步槍,結合日本國情設計的比較優秀和經典的武器,是非常適合亞洲人的栓動步槍,只可惜用於了非正義的,邪惡的侵略戰爭,臭名昭著。
-
19 # 區域拒止
三八大蓋實際上是中國軍隊對三十式改進型步槍的一種俗稱,其主要是因為槍機部位巨大的防塵蓋而得名。
圖為三八式步槍
早在一戰爆發前後,三八式步槍就已經開始量產,並逐漸列裝日本軍隊。三八式步槍沒有采用歐洲各國常見的7.7mm彈藥,而是採用了小口徑的6.5mm步槍彈。其主要是因為歐洲各國當時的裝甲車技術均取得了較大突破,已經出現了較為完整的裝甲部隊。因此,對於步槍的戰術要求稍稍降低,各國逐漸換裝了威力大的7.7mm彈。但日本本國盛行武士道精神,對步兵攻擊極為重視,再加上日本國內工業製造工藝不精,因此三八式步槍仍然使用精準度較高的6.5mm彈。
圖為三八式步槍及其6.5mm彈
在中國戰場上,三八式步槍相比中國軍隊裝備的中正式步槍,毛瑟步槍,具有槍體長的優勢,在白刃戰中,往往中國軍民的步槍還沒有碰到日本人,三八式步槍的刺刀就已經刺入中國軍民的身體裡。再加上三八式步槍槍管質量好,很少出現膛線損傷,因此在射擊精度方面,也要遠好於當時中國軍隊的步槍。當年的八路軍之所以冒著巨大風險將日本人放到極近距離才開始伏擊時,主要是因為中國產步槍精度差,一旦在遠距離交火很難取得優勢。
圖為有坂99式步槍
但是,由於三八式步槍的6.5mm彈穿透性過強,往往給我抗日軍民造成的都是貫穿傷,大部分情況下不至於危及生命,只需要一段時間靜養就能重返戰場。日本曾經研製了使用7.7mm彈的99式步槍,但由於裝備量過少,所以未能替代三八式。
-
20 # 兵說
三八式步槍是上個世紀上半葉日軍的制式武器,它的效能可靠,結構簡單,優勢明顯,算是一代步槍中的佼佼者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廢除了武士制度,開始建立國家性的軍隊,從此日本陸軍的武器裝備就開始制式化。在甲午戰爭中,日本人從清軍手中繳獲了大量外國步槍,乍看一下這些步槍比日本中國產的要好的多,於是日本便仿造德國的88式步槍獨立設計製造出了三零式步槍,這款步槍是三八式步槍的原型。
1903年,日本全軍已經換上了三零式步槍,但是在次年的日俄戰爭中,日軍卻因為這款武器吃了大虧。原來三零式步槍的耐風沙能力太差,導致它故障頻發,畢竟中國東北的冬春季節氣候乾燥,風沙較大。日本軍部對這個問題極為重視,所以就對三零式步槍進行了改進,改進後的三零式步槍結構更加簡單,效能更加可靠,除此之外,還將步槍的槍機加了個防塵蓋,防止灰塵、泥土進入槍機。改進後的步槍定型生產於明治三十八年,所以就叫三八式步槍,此槍的防塵蓋很明顯,華人所幸就叫它三八大蓋了。
三八大蓋採用自動式自拉槍機,彈匣容彈量為五發,槍重3.73千克,長127.6釐米,如果加上刺刀則可以達到166釐米左右,這個長度在當時比一般上刺刀的步槍要長的多,所以在抗戰時期日軍拼刺刀優勢很大。此外,三八大蓋有效射程可達800米,而且它還追求2400米的最大射程,它的彈道略微低深,故而精準度較高,它採用的是6.5毫米小口徑尖頭彈,這樣一來射出去的子彈就飛得很平穩,在準確擊中目標後往往一穿而過,所以在近距離情況下,此槍的殺傷力並不強。
三八大蓋的後坐力很小,便於新兵訓練,受到嚴格訓練的日本士兵使用三八大蓋能輕易射殺300米內的單體目標和700米內的叢集目標。所以日本高層也提倡用遠距離高精度射擊逐個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而不是用密集的火力戰勝對方,這也是二戰期間日軍沒有大量裝備衝鋒槍的原因之一,而到了二戰後期日軍的兵員素質大大降低,在太平洋戰場面對美軍的強大火力時,三八大蓋的劣勢也逐漸暴露出來。
從1905年到1945年,三八大蓋在日軍中服役了長達四十年時間,不過三八大蓋在中國並沒有被淘汰,北韓戰爭時我軍部分士兵仍然使用著三八大蓋。
回覆列表
三八式步槍(三八式歩兵銃 Sanpati-shiki hoheijyuu)是一種手動槍機步槍。在中國俗稱三八大蓋,是因其槍機上有一個拱形防塵蓋有如蓋子般而得名。防塵蓋在開栓拋殼和推彈關栓時,能隨槍機一起後退或前進,起到防塵作用。
1905年(日本明治三十八年)問世,是當時各國裝備步槍中口徑最小的一種。雖然武器穿透力強,但殺傷力弱,常造成貫通傷,在近戰中劣勢明顯,武器後坐力十分巨大,且換彈藥相當緩慢。"三八"式步槍就是"三八大蓋",是侵華日軍使用最多的槍支。因為該槍在槍機上方設有一個防塵蓋,在開栓拋殼和推彈關栓時,能隨槍機一起後退或前進,起到防塵作用,因此被稱為"三八大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