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卜甲院人

    諸葛亮隆中對策就分析的天下三分大勢,也是當時的大勢所趨。但是,劉備死後,亮明知國情不如魏,仍然堅持北伐,主觀上有其自信必勝的一面,我們也要注意其國內如他分析的一面。①國小,民窮,兵疲,唯此,與其坐而待亡,不如主動出擊,這是蜀國的客觀原因造成的。②經歷蜀國建國不久,久經考驗的開國將士,一時具隕。人才青黃不接,但是還有不少忠臣良將,人心可用,士氣可嘉,久拖不利。③趁著剛剛平定南方的熱氣,國內基本安定,無後顧之憂。亮之前後《出師表》就說的很明白。⑤實現自己的平天下的遠大抱負,又報答了先主的知遇之恩,一箭雙鵰。中國傳統儒家把“修身,治國,平天下”看做是人生的最高目標。“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前兩條亮做到了,並且做的很好。最難做到的就是這最後一條。

    為達此目的,亮嘔心瀝血,以身許國,事必躬親,以至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志決身殲軍務勞”。縱觀歷史,國士良將,忠貞不二如此者,能有多少?“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至於成敗得失,他沒有為個人考慮進去!

    “夫難平者,事也”風雲多變,世事難料。“討賊”只不過是站在道德的高度,去達到國家目的。六出祁山(正史五次)的結果,魏蜀雙方互有勝負,於大局無損。蜀國雖小,做事卻轟轟烈烈,諸葛雖孤,卻矢志不移。以蜀國之國力,攻曹魏之大邦,其勇可贊,其志難平,可圈可點。唯有畏敵如虎,裹足不前,坐失良機者最為可鄙。然而正是透過北伐,我們看到的是一心為國,大智大勇,無所畏懼,百折不回的老臣形象!

    諸葛亮北伐,之所以為後世矚目,是因為中國曾經長期陷入國土分裂,民族災難不斷的歷史。如東西晉,永嘉之亂,南北朝的五胡亂華,唐安史之亂,宋金對峙等,漢民族經歷了最動盪,最痛苦,最黑暗的歲月,民族精神經歷了最艱難的考驗。仁人志士把儒家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發揮到淋漓盡致,把諸葛氏當做人生典範來效仿,我們就會明白,他的北伐大業,成敗利鈍,結果就不是很重要的了,人們要的是其核心與實質。

    精神支撐,是民族的脊樑。劉琨,祖逖這樣的愛國志士就是以諸葛為榜樣誓師北伐的。唐詩聖杜甫多次寫詩讚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就連孔明廟前的柏樹,老杜寫詩讚揚道“君臣已作雲際會,其樹猶為人愛惜”。宋愛國詩人陸游誓死抗金,寫下了“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詩句。抗元英雄文天祥《正氣歌》也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仁人志士看到的是諸葛亮驚天地,泣鬼神的精神境界,哪裡還計較北伐勝負那麼多事情呢!

  • 2 # 明月照邊關

    諸葛亮並沒有傳說的那麼神,三國演義把諸葛亮神化了,諸葛亮並不能預知未來。

    諸葛亮堅持北伐只有兩個原因:

    1.諸葛亮身為漢臣,骨子裡的那種忠君報國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就像諸葛亮陣前罵王朗一樣,身為漢臣,必須一生為興復漢室,光大漢室為己任,即食君祿,必須忠君之事。這是諸葛亮的為人處世之本。

    2.諸葛亮奉行的是儒家傳統的仁孝禮義的行事作風,忠心事主是他一生的心念所繫,就像他在出師表裡說的,臣本布衣,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顧茅廬之中,隨從先帝一驅弛,不敢懈怠也。諸葛亮一生感念劉備的知遇之恩,他的人生目標和劉備的一樣,就是中興漢室。所以諸葛亮至死不渝。

    諸葛亮是一個很有才能,很忠心的古代臣子楷模,一生為了劉備的託付,為了人生理想中興漢室,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這種對國忠心,對主盡忠,對事盡心的儒家精神值得永世傳頌。

    然而天道昭昭 歷史永遠是在此消彼長中前進發展的,這樣時代才會進步,大漢天下因為廟堂體制的崩壞,社會矛盾的加劇,天下民心的離散,各種俊傑英豪的算計,大漢想重現輝煌,已是難上加難,這不是諸葛亮一人所能左右的,諸葛亮縱有經天緯地之才,也難以撼動民心離散的大勢洪流,但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為國精神,是光耀千秋的。

  • 3 # 勤勞的子不語

    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巧借東風。透過這兩點兒我們都所熟知的,可以想象的到孔明也許算的真的很準。既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也說明了他沒有放棄了自己的目標或者說是夢想。

    有的時候知道結果,並不能改變我們為之奮鬥的過程。就像一個病人醫生明確的告訴他癌症晚期,治療效果不大。可是他們還是會去接受治療積極的去面對現實。不回坐在家中安靜等死。

    人們都相信人定勝天,如果都不去努力一下就輕易地接受了這失敗的結果,人生也就失去了意義。

  • 4 # 遊逛歷史村

    首先,諸葛亮計謀很高,但並不一定是後人所傳說的那樣神,他能掐會算不錯,但也是有個限度的。其實真正厲害的諸葛亮,他的治國能力強於軍事能力。

    第二,身處那個時代,誰也不敢說,天下大勢掌握在自己手裡。就像統一三國是否有可能在自己手裡實現。像諸葛亮這樣的人傑,智謀高深,況且他以管仲樂毅自比,他絕不甘心待命任由命運的安排。另外還有一點,諸葛亮心繫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然前路艱辛,他也要勇往直前。

    第三,還有最最重要的一點。前面也說過了,諸葛亮的治國能力高於他的軍事能力,所以說在諸葛亮任丞相的幾年內,政治清明,國家富強,益州是天下最富的州之一。諸葛亮明知北伐困難重重,仍然不懼艱難,屢敗屢戰,其實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蜀漢後期大將凋零,人才匱乏。諸葛亮自己身體也是日漸衰弱,而能傳承他事業的又寥寥無幾。反觀曹魏,地大物博,人口繁盛。蜀國雖然富強,但僅佔一州之地,地狹人稀。這種情況下,對形勢稍微分析一下就能明白,蜀漢如果一直等下去,等到的一定是曹魏的更加強大和蜀漢的逐漸衰弱。

    諸葛亮內心深處真正的戰略方針是“拖”字,是“勞”字。拖垮曹魏的國力,勞乏曹魏的人力。一句話,就是阻撓曹魏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穩定社會為方針的長遠政策。曹魏可以等,蜀漢等不得。

  • 5 # 一帆風順jxh

    諸葛亮是人,不是神。身為漢臣丞相興復漢室,光大漢室為已任。再者三國逆勢勝者為王,敗者為冠。坐以待斃,不如垂死掙扎,即完成先帝遺願又報答了劉備知遇之恩。然而漢室已如同一棵枯樹,社會矛盾加劇,豪傑英雄各成一體相互算計利用,民心離散種種局面難以控制。諸葛亮妙計甚多,然三國統一隻是徒勞。依然北伐為完成劉備心願,<出師表>世代傳頌。

  • 6 # 庚七

    很好的問題。

    人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要有孟子的雖千萬人吾往也的氣魄,前提條件是正面的。現在很多人去算命,就是想知道有什麼可做有什麼不可做,這就是典型的小人!如果該你做,再怎麼也不能迴避;不該你做的,哪怕誘惑也要棄之。

    我想,人生的價值就在於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書籍推薦嗎,你們看過的記憶深刻的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