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電影鏡頭讀名著
-
2 # 青年史學家
最讓答主印象深刻的書,當然是《萬曆十五年》了,作為和《明朝那些事兒》齊名的明史經典通俗作品,經《人民的名義》宣揚,《萬曆十五年》作為一本經典早已是深入人心。
萬曆十五年討論了幾對看似矛盾的範疇,張居正、萬曆皇帝、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贄等,這幾個人是明朝後期的典型代表。張居正是“救時宰相”,在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典型的改革代表,商鞅、王安石和張居正,其中商鞅所處的改革基礎較好,因為秦朝已經連續改革幾代,只是雖然改革成功,但是最後的結局不免令人唏噓;王安石和張居正所處的局面相當,都是政治積弊走到中期,不得不改的時候。只是張居正改革成功了,而王安石改革卻失敗了。應該說王安石所處的制度環境應該來說好一些,皇帝支援他的改革,他本人是參知政事,有宰相職權。而張居正僅僅是內閣首輔,但是他取得了皇太后和司禮監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的支援,因此能夠排程六部為其所用。同時因為張居正身兼朱熹所說的宰相與經筵兩重身份,所以他能夠影響皇帝,以考成法和一條鞭法推動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他還任用戚繼光等一批文臣武將,剿滅倭寇,鎮守遼東,使得大明王朝的軍事狀況一度有起色。與他們相比申時行和海瑞好像是另外兩個側面,張居正權傾朝野威脅皇權,申時行居於官僚集團和皇帝之中,居中調停;戚繼光是武將,只有當朝中有人又有外部機遇的時候才能作出業績,但畢竟於家庭、行賄兩事,操行有虧。海瑞道德堪為千古模範,但是事功有限。李贄是晚明思想的一個奇葩,也代表著思想解放的先聲,代表著商品經濟下情慾的解放和對儒家倫理的衝擊。總的說來,用這本書來關照現實,能看出很多東西。
-
3 # 馬維
迄今為止,在我讀過的書裡,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寫的,中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翻譯的《約翰·克里斯朵夫》這部多卷本長篇小說,讓我印象最為深刻。
《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小說,作者羅曼·羅蘭在書的開頭就題詞獻給“獻給各國受苦、奮鬥而終將勝利的靈魂”。伴隨著約翰·克利斯朵夫壯烈的一生,從最初生的好奇、少年的莽撞、青年的激烈、中年的顛沛、直至晚年的超然,作者傾其所有,把他對藝術對政治對歷史對於人生的觀點濃縮在一個了不得的人身上。約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形形色色的人經過他:被他痛恨、被他錯過、被他唾棄、被他珍愛;給他打擊、給他背叛、給他友誼、給他深情。他天生有一種可以從痛苦中汲取力量的能力,所有的挫折都能化作成就他的音樂他的思想的能量。他的一生,是不斷反省,不斷探索,追求真理的一生。他天生的樂觀和對真理的堅持,使得他面對任何挫折和不公都會勇往直前,奮起反抗,用最真實的自己與之對抗,哪怕遍體鱗傷,也巋然不動。雖然這其中有血有淚,雖然也終究不免一死,但他死時卻是被歡樂與希望圍繞,“我曾經奮鬥,曾經痛苦,曾經流浪,曾經創造。讓我在你為父的臂抱中歇一歇罷。有一天,我將為了新的戰鬥而生。”
這本書能喚醒一些深埋心底的感覺。我們每個人一生都會失去很多非常鮮活的生命體驗,只有一些大作家終身保持敏感,可以模擬和喚醒那些不同年紀的細緻幽微的心理體驗。普通人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好些感受,等到過了那個年月就沒有了。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人看到比自己年輕的人沉溺在一種情緒中時,不是引起共鳴,而是淡淡地說一聲,年輕真好。這樣說,其實還是因為敏感度不夠,沒辦法長時間儲存和描繪自己的心理感受。而《約翰·克里斯朵夫》這部書的作者,就有這樣常人沒有的能力的功能,可以描繪自己漫長的青少年時光,直到成年、中年。所以他自己的情感和理智比我們普通人要豐富和深厚的多。他的寫作技巧非常出色,加上傅雷經典、到位的翻譯,這樣的書,真的是可以觸發你對過往的很多想法,以及對於未來的憧憬的。在我的閱讀體驗裡,這是一部特別特別美好的書,也推薦給大家去讀。
-
4 # 獵頭馬靜
《答案之書》...
這本書很神奇.雖然不是那麼靠譜,
但是可以當做一個娛樂工具來玩,
每次有什麼問題的時候,就可以問下來,
然後再翻書,每一頁都是一個答案,但是每個只能翻一次哦
要不就失去了這本書的意義了,
現在很火的奶茶“答案”好像也是根據這本書來定製的。
-
5 # 人醜就該多讀書1998
《人類簡史》吧,很多大佬都在推薦。赫拉利提出了很多新的問題角度,也許不是人類馴服了小麥,而是小麥征服了人類。要想觀察歷史的方向,必須提高到類似太空間諜衛星的高度,看的不是幾世紀,而是幾千年的跨度。
-
6 # Swimmy
1.《肖申克的救贖》
救贖之道就在其中。
2.《嫌疑人X的獻身》
最好的詭計,最純粹的愛情。誰說理科生數學家不浪漫,只是不懂而已。有時候一個人活著就是對另一個人的救贖。
3.《惡意》
惡意也是一種執念,深入骨髓。
4.《茶人三部曲》
特定背景下一個家族的沉浮。因為比較喜歡喝茶,所以愛屋及烏吧。
5.《百年孤獨》
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往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6.《小王子》
給成年人看的童話故事。
童話很美,童心未泯。
7.《一月光裡的距離》
家庭與愛,是最溫柔堅強的。
8.《島上書店》
無人為孤島,一書一世界。
9.《小小小小的火》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得到煙。
10.《無聲告白》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7 # 牧人野望
推薦《富爸爸窮爸爸》,讀完收穫挺多的!這本書作為理財入門書籍,總銷量超2900萬冊,獲得眾多讀者的好評。
這本書講述了作者清崎有兩個爸爸:“窮爸爸”是他的親生父親,一個高學歷的教育官員;“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親,一個高中沒畢業卻善於投資理財,清崎以親身經歷的財富故事展示了“窮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錢觀和財富觀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該書還清晰的向讀者說明了資產和負債的區別,教會你如何培養正確的消費觀念和如何進行投資。讀完之後感觸頗多,受益匪淺!
-
8 # 一隻絮語的貓
喬治奧威爾的《1984》。
去年看的書,腦海裡揮之不去,印象太深刻了。
記得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記得主人公被各種監聽
記得書裡的父母親被自己的孩子舉報
記得主人公吃豬食一樣的東西
記得主人公與女主偷情
還記得主人公被抓起來,被刑法逼著承認這個世界已經不是二加二等於四的世界了,現在二加二等於五。
真心推薦大家去看這本書,一定要看完!!!
在被禁之前,大家快去看。
-
9 # 從曉就驢
最近看的幾本很不錯。
1 單身社會
2用90後思維去管理90後
3高手 解決法律難題的31種思維
-
10 # 鴻雁27259
《周易》,啟悟心智,透過實踐證明,運用《易經》中的卦象對過去當下和未來的行為可提供根據和準繩,最重要的是解釋闡發宇宙、社會、人生的道路。
-
11 # 獨一幽靈
我讀過的印象最深的書就是那本簿薄的儒家經典《大學》。這本書雖然內容不多,它的思想教育意義卻非同一般。文字也簡單易懂。人們極力推崇《易經》《道德經》的思想價值,其實這本小書已經涵蓋了古人通天徹地的所有思想內容。老子說無為而治,《大學》卻以積極的態度提出止於至善的思想主張。提出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的修養原則。樹立了君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大道至簡,言簡意賅,總結出了天下之至理,無怪乎儒家思想會成為封建社會統治的思想學說。
-
12 # 麒麟129818651
我想還是餘華老師的《活著》印象很深。《活著》這本書文筆流暢,語言詼諧,故事情節或讓人悲或讓人笑,我被深迷其中。我也記不清到底反覆看了多少次,從無倦意。對書中主人公富貴由開始的浪蕩公子敗家子,打牌賭博讓胖妓女揹著故意和他老丈人打招呼的種種行為感到可笑,對富貴揹著偷跑回家的女兒送回人家的行為,以及他的一雙子女雙雙殞命的悲慘遭遇而淚流不止,他的兒子有慶死了,怕得病的妻子傷心,就自己偷偷把有慶埋到地裡,自己哭夠了,天快亮了才回家…他患病的妻子家珍讓他揹著去看有慶的描寫等等描寫,都能觸動讀者的心靈。靠賭博贏了富貴全部家產的龍二被槍斃,家珍用最大的寬容告誡一心想尋死的春生:你不能死,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富貴的一生是悲慘的一生,是由舊社會公子哥到新社會人民中的一員轉變的一生,他早期享過福,隨意揮霍家財,卻也因此包住了性命,經歷了很多的苦難,包括戰爭,都是對他人生改造轉變的過程,他的苦難是他身邊的親人都很悲慘的離他而去,只有他和他的老牛在延續著生命。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
13 # 我是智慧雞
《冰是睡著的水》
現在想來 到現在還影響著我的生活。
第一次看這本書是在高一,從那時到現在我手裡就沒有幾張集體照片。高中、大學都沒有去拍畢業照 . 大學那天在一起聚餐,他們回去是為在一起留個紀念,我好像不願留下一點記憶,唯一的執念應該是想在那天見一見她說上一句我還活著,沒見到是必然的後來聽說她壓根沒回去。高中是因為調級,正經的說我沒上過高三高中三年上了兩年高一,兩個級部的畢業照我都沒參加。之後好幾年元旦晚會都沒有參加,平時集體活動也是有意躲到鏡頭外,最多半個臉出現在不起眼的角落。
工作之後倒也不刻意了,有一點從上海開始喜歡租兩間房子,一件簽有合同,另一間房東連我姓什麼都不知道,現在依然如此。我也沒帶任何人到過我家裡。
回覆列表
近期讀的書印象深刻的是《雷蒙·阿隆回憶錄》,其中提到阿隆與哲學家薩特的恩恩怨怨。他們兩人都是巴黎高師的同學,可以說一輩子既是朋友又是敵人。在巴黎高師會考的時候,第一年阿隆高中,薩特落選;第二年,薩特發憤圖強,以第一名的成績高中。這是他們競爭關係的開始,阿隆巴黎高師畢業後去德國留學,他了解馬克斯韋伯,瞭解存在主義,是他把存在主義介紹給了薩特,薩特以後寫出了《存在與虛無》等大部頭哲學著作,在二戰後,原本不關心政治的薩特,成為了知識分子的領頭羊,而阿隆成為了記者和專欄作家,他們之間時有爭論,在知識分子圈中,因為薩特日益左傾,阿隆日益保守,有“寧跟薩特錯,不跟阿隆對”的說法,可以說阿隆在法國知識分子圈中受到的批評和冷落最多,但是到了晚年,歷史證明了阿隆對歷史判斷的正確,而薩特卻絕不承認自己犯過的錯誤。這兩位老同學晚年有過和解的跡象,但是據阿隆回憶,所謂的和解,其實只是知識界的一廂情願的說法。阿隆晚年的回憶錄是一本大書,對歷史,對自己,對法國知識界都坦誠己見,所以這本回憶錄十分精彩,令人愛不釋手。
下文是阿隆回憶錄中讓我很有感觸的片段:
1975年,《新觀察家》週刊刊載了以《70歲的自畫像》為標題的採訪薩特的談話記錄。一年之後,讓·達尼埃爾(或許是貝爾納-亨利·菜維)也要求和我進行一次談話,我欣然接受了這個請求。同萊維的這次談話持續了幾個小時,我對他充滿信任,談起話來無拘無束。談話的內容當然與我和薩特有關,這篇採訪文章刊登在1976年3月15日的《新觀察家》週刊上。記者的問題是:“歸根結底,薩特與阿隆兩人之中究竟誰更能標誌出那個時代的歷史呢?”我的回答是:“毫無疑間,薩特的影響現在已經比我大得多了。這首先是因為他留下了眾多的著作,數量上已遠遠超過了我。他的寫作範圍涉及小說、戲劇、哲學和政治。其次,在我的著作中,有一部分內容註定會很快被人遺忘,正如有一次莫里亞克在談到我的體書時所說的:‘如果阿隆同意脫離現實的話,他就會成為我這個時代的孟德斯鳩。’”這種說法的前半句倒是真的我確實沒有完全脫離現實。
而且,我的身份是個分析家或者說是個評論家。這種作家對他們同代人可能會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但是他們的著作往往受時局變化的限制,因此同創作家的著作相比,就更容易成為明日黃花。那些創作家並不怕失敗,他們敢於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建造一座座概念的教堂。說到這裡,B.-H.萊維打斷我的話問道:“如果他們失敗了呢?”我對此回答道:“在知識界看來,我之所以應該受到譴責,正是因為在真理尚未被揭示出來時,我就做出了正確的判斷。他們譴責我的另一個依據是,我沒有指出通向良好社會的道路,未能傳授進入這種良好社會的方法,對此,他們並不準備原諒我。”我的對話人馬上反問:“而您自己對這些問題又是怎樣想的呢?在這種情況下,在薩特和阿隆之間選擇哪一方呢?是選擇站在謬誤立場上的戰勝者薩特,還是選擇站在真理立場上的戰敗者阿隆呢?我起初拒絕回答這個問題。我說:“討論這個問題沒有多大意思。”B.-H,萊維仍堅持問道:“那就換一種方式提出這個問題。站在錯誤立場上的薩特起了什麼作用?站在正確立場上的阿隆又起了什麼作用?”對此,我不無反感地回答道:“我認為薩特的災難在於他總有一天要受到世人的譴責,因為他把自已能言善辯的口才和豐富的情感都用來為不合理的事物辯護,他濫用自己寶貴的才智,試圖向人們證明斯大林是不能反對的,人們至少應該向他靠攏。但是,今後也許有一天,人們對他和我仍然有興趣,他們會說,我從來沒有為了辯證法的需要為不合理的事物辯'。我從來沒有為皮諾切特辯護過,也從來沒有為斯大林和希特物辯護過。”
一些左派人士往往從我的上述談話中得出一種奇談怪論,認為與其同阿隆站在真理的一邊,不如同薩特站在謬誤的一邊。我從來沒有這樣的想法,也沒有做過這樣的解釋。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我才解釋為什麼好些人不肯否定這種毫無道理的偏愛。甚至在事後,我也認為那些追隨薩特誤入迷途的人不見得有什麼了不起。他們對薩特的崇拜在某種程度上只是表現為一種近似於盲目的忠誠。這個追求自由的哲學家所發表的奇談怪論同我沒有任何關係。拒絕充當同路人這一角色的人並不等於就是阿隆分子,甚至不一定贊成我。只要這個人不拘時間地點,時不時碰巧說了些中肯的話,這個人便會被視作阿隆派。“不如同薩特站在謬誤的一邊”,這種具有諷刺味道的說法不僅荒謬無稽,而且令人感到厭惡,它似乎認為同阿隆站在一邊就是可恥的。我還需補充說明我的功績是微不足道的嗎?在我之前,已有很多人講述了蘇聯的真實情況。伯特蘭羅素在1920年代初曾去蘇聯旅行,回來時也有了清醒的認識鮑里斯·蘇瓦林從1930年代起就開始論述斯大林主義的實質。成問題的是,許多大思想家和慷慨高尚的人仍然堅持他們的幻想和錯誤。我不必恭維那些同薩特一起誤入迷途的人;他們如果不願意會見我,可以從其他同路人中挑選,不過這有點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