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蘇-27是前後座,蘇-34卻是並排的,這麼設計有什麼道理嗎?
5
回覆列表
  • 1 # 攔阻著艦

    上面所說的前後雙座,即為串列雙座(縱列雙座),絕大多數雙座戰鬥機都會採用的座艙佈局;並排雙座,即為並列雙座,一些戰鬥轟炸機或截擊機採用的座艙佈局。兩種座艙佈局都各有優劣之處,至於在實際應用中究竟選擇哪種佈局則是在權衡利弊後得出的結果。

    為什麼絕大多數戰鬥機都採用串列雙座呢?我們知道戰鬥機主要是用來空戰,奪取制空權或者是攔截和殲滅敵方軍用飛機的。由於不可避免的要與敵機進行空中格鬥或近距離的纏鬥,戰鬥機對高空高速效能以及機動效能的要求很高,採用串列雙座佈局可以縮小機身橫截面積,使得整體佈局更加符合空氣動力學的要求,降低飛行時受到的阻力,這樣戰鬥機能夠獲得更快的飛行速度和更優異的機動效能。F-15、蘇-27、陣風等戰鬥機都採用的是這種佈局。雙座的重型戰鬥機前座為飛行員,後座為雷達/武器操控員,兩人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雙座的輕型戰鬥機前座為飛行學員,後座為教練員。

    機頭扁平的蘇-34

    並列雙座佈局採用的機型有蘇-24、蘇-34、F-111等戰鬥轟炸機,它們具有強大的武器荷載能力,主要用於對地攻擊轟炸,當然也具備一定的空戰能力。戰鬥轟炸機採用這種佈局的優點十分明顯:首先,並列雙座能大幅改善機組人員的工作環境,不像串列雙座佈局那樣兩名飛行員侷促在狹小的空間內;其次,在並列座艙中,飛行員和武器系統操作員在高負荷工作中無需交談就能更好地互相理解,因為他們能透過身體語言充分溝通,反應時間也更快;另外,座艙的雙重操縱控制也有利於機組的輪換休息。不過,並列雙座的佈局勢必會導致機頭加大,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為了減小體積,蘇-34的機頭被設計成了扁平狀,非常獨特。

    B-58有三位乘員艙

    B-58救生艙

    除了單座、雙座的機型外,美國空軍還搞過一種串列三座的奇葩佈局——B-58轟炸機。該機三名乘員:駕駛員、導航員兼投彈手以及防禦系統操作員全部擁有稱前後串列布置的單獨座艙,不過只有飛行員能在飛行途中觀察到發動機和部分機身,另外兩名機組成員只能透過兩側的小視窗向外看了。這種佈局對彈射的要求也是相當高,當時每位機組成員配備一個密封式膠囊彈射救生艙,這種救生艙也算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了~

  • 2 # 輕輕親卿98

    一般雙座的戰鬥機主要都是戰鬥轟炸機或者是重型殲擊機!再說一下並排與串排的區別,串排後座的在視野,與二者交流都有一定的困難!再說並排,並排對兩個飛行員的視野,交流都比較方便!

  • 3 # 厚石

    傳統上。前後座飛機,一般是與戰鬥機同型的教練機,前座低,後座高,便於教練員及時指導,如蘇27UB教練機。而並列式飛機,一般是戰鬥轟炸機,便於兩名飛行員互相交流過,如蘇34。

    不過,現在已經打破了這一限制,戰鬥轟炸機也有前後座。這樣的好處是減少阻力。同時,藉助發達的通訊技術,前後座飛行員的交流也沒有受很大影響。前面飛行員負責飛行,後面的負責轟炸,分工明確。例如,殲轟7和殲16。

  • 4 # 水鏡曉先生

    圖為俄羅斯空軍前後雙座的蘇-30SM戰機

    通常比較常見的雙座戰鬥機都是前後雙座,前座是駕駛員,主要負責駕駛飛機和空戰格鬥,後座是武器操作員,負責武器的引導、投放、還有導航、雷達監視,緊急情況下也可以駕駛飛機。部分戰鬥機還具備空中指揮的能力,可指揮4-6架不同型號戰機作戰,而這指揮工作就是有後座飛行員完成的。

    而有的戰鬥機由於設計上的要求,使用的是並排雙座的佈局。比如俄羅斯的蘇-34戰鬥機(原稱蘇-27IB,綽號“鴨嘴獸”)是由俄蘇霍伊公司研製的戰鬥轟炸機。蘇-27IB在1990年4月首飛,蘇-34是蘇-27IB的改型,採用並列雙座設計,機上設有廚房和衛生間,有利於遠端突襲轟炸,可突入敵方戰術和戰役縱深。

    圖為俄羅斯空軍並排雙座的蘇-34戰機

    蘇-34能執行遠端轟炸任務,即使不用空中加油或掛載副油箱,其航程也能達到4000公里。並排雙座的蘇-34最大好處在於,它能為機組提供舒適的工作和休息條件。蘇-34駕駛艙內的K-36DM彈射座椅是並排設定的。兩名機組人員可以從座椅上站起來活動身子。如果願意的話,轟炸機在同伴監視下進入自動駕駛狀態後,一人還能在座椅之間的過道上躺下休息。座艙內設有微波爐,可以用來烤肉,座艙內還有生物降解廁所。

    蘇-34的並排雙座設計可以保證飛行員在數千公里的飛行之後,仍不會感到疲乏。

  • 5 # 每日點兵

    關於並列雙座和串列雙座的設計,最開始是由戰機的設計需求來決定的。美國海軍在1963年服役的A6艦載攻擊機和美國空軍在1967年服役的F111戰鬥轟炸機,以及蘇聯在1974年服役的蘇24,都需要具備超低空高速突防的能力。

    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超低空突防打擊的危險很高,需要駕駛員與武器控制員的緊密配合,並列雙座便於飛行員之間的溝通。更重要的是,用於搜尋、制導、瞄準的裝置體積、重量過大,而且自動化程度極低,採用並列雙座設計,可以在飛機上只裝備一套此類裝置,由飛行員和武器操作員共同使用。但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問題早就得以一一解決,現在戰機超低空突防,飛機的自動飛行裝置,甚至比駕駛員操作更靠譜。

    應該說,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並列雙座設計所能帶來的好處,已經隨著技術的發展而蕩然無存,但其帶來的飛行阻力過大的問題,則是對航程要求很高的戰鬥轟炸機、攻擊機,所無法容忍的。

    而蘇34在強調航程的同時,仍然採用並列雙座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兩個,一個是設計師或軍方相對保守,不太接受新的佈局方案;另一個是研發蘇34(原型機編號T-10IB)時,蘇聯的電子裝置仍然需要飛行員和武器操作員共享很多裝置。關於後一點,雖然無論蘇聯還是俄羅斯的軍方、軍工機構從不承認,但考慮到1985年才服役的蘇27,機載雷達重量達到了980kg;而早在1974年就服役的F15雷達重量只有220kg,效能還要還要好得多。小兵兵個人認為後一種原因的可能性更大。

    現在俄羅斯裝備的蘇27系列改進型戰機中,上圖的蘇30SM可以完成蘇34的全部工作,但蘇34卻無法執行任何制空作戰任務。只不過俄羅斯為了保證生產蘇34的新西伯利亞飛機廠不倒閉,仍然在採購這型現在已經很雞肋的飛機。(蘇30SM是伊爾庫斯克廠的,蘇35是共青城加加林廠的)

  • 6 # DS影片

    傳統理論認為,與串列雙座佈局相比,並列雙座能讓機組間進行更迅速更方便的交流,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甚至不用開口說話,僅用肢體語言就能互相理解。因此並列雙座設計特別適用於那些執行低空高速戰鬥轟炸機。

    在這種任務中,機組的工作負荷極高,要同時兼顧低空高速飛行和對地攻擊,因此飛行員和武器系統官之間的交流就非常重要。並列雙座設計使他們無需交談就能更好地互相理解,反應時間也更快,此外如果並列雙座座艙具備複式操縱控制,也有利於機組在遠航任務中的輪換休息。

    蘇-24

    因此,F-111、蘇-24、蘇-34這類的戰鬥轟炸機都是並列雙座設計。中國在當年研製殲轟-7“飛豹”時,空軍就提出需要並列雙座設計來執行低空突防任務,而海軍則堅持在反艦任務上採用串列雙座設計,最後由於分歧過大,空軍退出了研製。

    蘇-34

    與串列雙座相比,並列雙座設計使前機身迎風面積加大,增加了飛行阻力,對飛行效能產生不利影響,在加上現代對地攻擊戰術已經從低空突防升級到在中等高度投擲火力圈外精確制導彈藥,加上座艙航電的進步降低了機組的工作負荷,因此串列雙座設計現在也能獲得令人滿意的對地攻擊戰術效能,除了蘇-34之外,再沒出現其他採用並列雙座設計的戰鬥機或戰鬥轟炸機。

    其實蘇-34在設計上更偏向戰術轟炸機,適用於執行遠端轟炸任務,這點可以從該機大得異乎尋常的並列雙座座艙中看出。蘇-34的座艙遠比蘇-24來的大,這全是為了提高機組在遠端任務中的舒適性,比如可以從彈射座椅中走到過道上伸展一下身體,或來到座艙後方使用尿壺解決一下個人問題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苛責自己又完美主義,性格怎麼調整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