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塵孤燈客
-
2 # 大衛122001066
古代皇帝的年號所蘊含的意義,應該是很有講究的!首先,是吉祥。能夠讓其家族統治天下萬世永昌。這應該和續家譜一樣,有第一代皇帝制定排序,以後繼承者順序而稱。其二,是皇帝根據本人生辰八字,擇取符合陰陽五行、命理術數的吉利字作為年號。第三,新皇帝即位後,命朝中相士術人,或精於陰陽五行命理的大臣占卜而選出年號。
-
3 # 南渡別離
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除了是用於紀年以外,另外還表示祈福,歌頌,和改朝換代。年號是歷代帝王紀年的名號,也是時代的標誌。
年號,是一個封建或割據政權的標誌和象徵。因此,自漢武帝時採用年號起,歷朝歷代帝王或分裂割 據者、農民起義首領基本上都取一個或數個年號,表示正統,圖個吉利祥瑞。沿襲到清 末,採用過的年號約八百多個,歷時2500多年。
漢武帝以前沒有年號,以帝王的年次紀年,史書記載時則連同帝號合稱。比如周宣 王元年、二年、三年,魯隱公元年、二年、三年等,一直延續到出皇帝位,下一嗣王即 位或改朝換代新帝即位,則用嗣王或新帝的年次紀年,稱元年、二年、三年等。 繼承王位者,只採用王號記年,不建年號。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封建帝王們出於政治的需要,便逐漸改變了記年的方式。中國歷史上正式改元是從☞漢武帝 開始。正式建立年號作為制度沿襲下來。即在前140年漢武帝繼位後,年號實行後,每一位新皇帝登基都要重建年號,即稱為改元。一直延續到清末“宣統”為止。
稱年號自漢武帝始。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共有11個年號,前六個年號,每六年一 換;後四個年號,每四年一換;最後一個年號僅二年。
他第一個年號名建元,顏師古於 《漢書·武帝紀》建元元年下注曰:"自古帝王未有年號,始起於此。"
實際上,汗武帝親定的年號是其在位三十一年的"元封",下詔書"以十月為元封元年"。這是漢初因秦制, 以十月為歲首。據史家考定,元封前五個年號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等都是追 加的。因此應該說,中國古代歷史上年號起於"元封"。
年號的擬定,均選吉利樣瑞詞語,一般選用兩個字。如東漢章帝年號建初、 章和;晉武帝司馬炎年號泰始、太熙等等。也有四字的,如唐武則天年號 “天冊萬歲”;宋太宗趙光義年號太平興國等等。個別也用六個字的 ,如西夏惠帝趙秉常年號"天賜禮盛國慶"。年號 沒有超過六個字的.因年號過長不便稱謂。
年號的改變也叫改元,改元有除舊佈新之意。一帝多號,因某種情況需要或獲天瑞 改元,如漢武帝見長星現,改號元光,獲得白麟,改號元狩;獲得寶鼎,改號元鼎等。 改朝換代均需改元。
可以說年號是歷代一個正統王位、皇枚的標誌,有了年號就有了正統王位、 正統皇權,否則就失之。比如歷代番國奉行某皇帝的正朔就是一個明證。所謂"奉正朔" ,就是奉行某皇帝的年號紀年。如三國的以誰為正統,陳壽《三國志》以三國並列,各用各的年號紀年紀事。
年號紀年,原是中國古代史上特有的產物,在記載史事時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仍 然斷斷續續不十分方便。建國後,中國正式採用公元紀年,歷史上的年號紀年也可用公 元對照,時間前後概念清楚。
封建帝王年號在用詞上是十分考究的,總要經過反覆篩選,採擷吉祥字眼,多用“大、太、應、元、天、中、永”等字開頭。因此歷史上歷代年號的採用,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重複現象,如用“建武”作年號的有7個;“建興”有11個;“太平”做年號的達9個之多;究其原因,有的是皇帝大臣缺乏歷史知識,有的是有意追慕摹仿前朝,因而導致年號重複。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就要先說一下年號的作用:古代計算日期沒有現在這麼方便,為了方便識別每個年的不同,便有了年號的使用,當然,古代中國是陰曆紀年,但年號就好比現在的陽曆的哪一年的感覺。
一般情況下的年號都是表達皇帝的一種心懷和期許,但是也有的純粹就是皇帝亂用的,或者是一時興起!
在明朝以前,基本上一個皇帝的年號不止一個,自明以後,基本就只有一個。年號的準確起始應該是漢朝(漢前那個可以不算是年號),最後一個年號是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