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幼兒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大學教育、社會教育近年出現的熱點問題,你是否進行過深入的思考,出現的原因是什麼?責任出現在什麼地方?解決的方法途徑應該是怎麼樣的? 比如教師如果只有與”教“的責任,卻不給”育“的權利,苦口婆心對於現在的各類學生基本沒有任何說服力,其他措施卻不敢越雷池一步,畢竟現在有太多先例讓。 又如,幼兒園又發生性侵,是否針對該問題進行改革,如教師履職調查增加心理健康篩查,或者班級教師最少雙師互相監督,抑或必須安裝實時監控來警示有作案傾向的教師。 教育當如種花,精心呵護,細心裁剪,才能有鮮花的綻放! 對於教育,您是否有話要說?
5
回覆列表
  • 1 # 越滾越大的雪球

    關於中學教育,我不是專業人士,但好歹也算讀過三五本書,看看自己,馬上就到不惑之年,也算是有一點人生經歷了吧,所以,就以我自己的粗淺理解,斗膽說說自己的一些粗鄙看法吧。

    個人認為目前中國的中學教育,還是以應試教育的教育,改革方向應該為以下幾個方面:

    1 降低目前中學課程的難度,特別是數理化的難度,而以基本知識點的考察為主,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目前,中國中學數理化的難度在世界上也是排名靠前的,說得出的好處是世界中學生奧林匹克大賽之類的金獎拿了無數,可是對於學生的創造性並無任何用處。個人的成才和中學時代的所學關係不大,而興趣才是最主要的。我們每個人為了高考,高中的時候付出了那麼多努力去學習數理化,可是真正有用的東西又有多少,又有多少人畢業以後還會繼續用他。所以,難度應該在大學以後再加上去,給那些有興趣於此或者以後要靠這個吃飯的人加上去。

    2 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現在很多人大學畢業以後,就很少看書了,這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一個民族來講都是沒有好處的。讀書的習慣應該是伴隨終生的。

    3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個能力的培養既依賴於老師的引導,也依賴於讀書習慣的形成。遇到不懂的問題,應該透過網路和書本自己去找,然後透過自己的思考,來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而不應該人云亦云。只有大多數人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形成公民社會,才能更進一步的推進民主。一群偽憤青組成的社會,統治者是不敢給於民主的權利的,因為大部分人並不能正確的區分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給於非理性公民的過分民主不利於社會的穩定。

    4 溝通、交流和表達能力的培養。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溝通能力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在中學教育中,老師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所以給學生布置的作業不應該以記憶為主,而應該以應用為主。針對一個問題,應該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搜索,去思考,然後形成自己的觀點以後表達出來。這個能力其實也是基於上述兩個能力之上的。

    最後想說的是,中學教育改革不能是孤立的,而是應該透過高考這個無形的指揮棒進行的。也就是說,中學教育的改革方向其實是由高考的要求決定的,這就要求高考改革要走在中學教育改革的前面,透過高考改革給中學教育改革以引導。只有這樣,中學教育改革才能最終進行下去。

  • 2 # 三人行TRINITI

    三人行·TRINITI 認為當下的教育,僅是“授業”教育,孩子上學只是為了就業,課堂上老師批評學生學習不認真的時候,哪一次說的不是“你看看你以後要做什麼工作,哪個單位敢要你”而不是“你想想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是否明理,是否有智慧,有創造力,有獨立思考能力”。

    教育學家蘇伽特•米特拉(Sugata Mitra)也曾說過:“我們應當解放孩子們渴望知識的天性,而不是讓他們對教育產生恐懼。”

    而如今奴役性的教育卻讓孩子十分恐懼,而且不止孩子,教師也十分恐懼。“獲取知識”已經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了。

    當教育以利益為終點,而不以傳播知識與思想、培養品格、塑造靈魂為使命,其生產出來的產品(學生)缺乏“道”的傳授,“惑”的解答,導致缺乏思考能力、創新能力與領導能力,三觀不健全、心理素質與道德修養低下,難以正確地適應社會的極速變化。

    回看歷史,西方教育起源於宗教,主要針對宮廷貴族及上層階級的家庭,採用小班制個性化的教育模式,為學生傳授人文、地理、歷史等知識,旨在提高學子的文化修養、品格素質以及思辨能力,讓他們自由探索,獨立思考。

    而在東方這塊土壤上,教育起源於儒家道教,同樣服務於皇家貴族,採用書院、學堂制,宗旨是“傳道授業解惑”,相比於現代教育的傳授專業技能,更加註重因材施教、思維啟發。

    今天,我們也看到有一部分人先站起來,倡導迴歸教育本質。以倡導個性化學習、創造力、人文素養提升為追求的新式課堂正在醞釀,想憑藉一己之力顛覆19世紀以來的教育工廠,迴歸教育本質,但規模與力度卻遠遠不足以與“受業”成性的教育相互抗衡。

    我們需要更加多元化的力量,來擺脫工具式教育,革了應試教育的命,超越狹隘的經濟主義與功利主義,讓教育迴歸到“傳道”“受業”“解惑”的理念之中。讓學生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中學習知識技能,掌握萬物原理與規律,培養思辨能力與領導能力,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提升應變能力與適應能力。

    唯有如此,教育才會發揮其真正的作用,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更好的人,成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社會也才會持續地良性發展。

  • 3 # 中考英語韋老師

    針對目前的教育問題,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尊重現實,少發牢騷,同時也不要把大人的一些負面的觀點灌輸給孩子:什麼教育不公啦,讀書無用啦,應試教育毀人不倦啦,西方教育先進,中國教育落後啦等等這些負面且不全面的看法。

    首先,我認為中國教育這些年都在不停地改革,以便適應社會的要求。中國教育也不斷地嘗試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傾斜。現在小學階段全面取消升學考試,由更為靈活的就近上學,或搖號上學替代。我覺得這也是一種進步。

    其次,在中國現在的國情下,在高中進行選拔考試,是一種公平的競爭機制。有很多人會為偏遠地方的人打抱不平,因為國家的教育資源對他們不公。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我想問,偏遠的地區難道只有教育資源不公嗎?不是吧?那麼,在那麼多不公平的事件中,教育還能給你考大學的一次機會,你不覺得相對於別的方面,教育更能讓他們得到實惠嗎?有很多人的邏輯很奇怪,會把貧窮歸根到教育的腐敗,教育的不公平。如果沒有高考,難道就不會有貧富差距的不公平存在了嗎?

    最後,我覺得大家都應該接受現實。在什麼環境下就說什麼話。我們還是要用積極的態度對待我們的教育,用正面的想法去引導正當學習的學生。最可惡的就是有些人,一邊說著讀書無用,一邊花大價錢為孩子的讀書打點鋪路。

    所以,我更想說的是:同學們,接受教育是你們的權利,也是你們的機會。你們有什麼把握贏得了富二代呢?最簡單便捷的可能就剩教育了,就剩高考了。好好學習,別信那些無用的、消極的言論,讀書,考上好大學是你幹掉高富帥,迎娶白富美,實現人生逆襲的機會。

  • 4 # 宋育平倉央嘉措

    我以高中為例來說明

    一、城鄉教育差距相當大。

    今年高中錄取線西安市最低是563,而我們縣上才406;563在西安是最最一般的高中,到我們農村卻是重點高中的優秀學生。

    二、真改革少,搞政績工程的多。

    很多高中都在搞課堂改革,抓核心素養教育,其實只是抓了幾個熱點名詞而已,很多活動的開展是為了吸引外邊參觀,提高學校知名度,尤其是普通高中。

    三、師工作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不高。

    取消掉獎金之後,教師收入分配近乎平均主義,使教師尤其中老年教師幹勁不足,加之公立學校經常要求教師完成各種非教學任務,讓教師產生職業倦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C和絃在吉他上按的不是1,3,5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