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圖影世界

    曹丕,曹操的兒子,在三國中以文采而聞名,人稱建安七子之一,但曹丕除了文學成就之外,還是一個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不知道是歷史學家有意隱瞞,還是因為其文學成就實在太高,私生活實在太豐富了,人們記起他的時候,總會跟一些花邊新聞沾上。不過我們今天不聊花邊,只談武學。

    三國中最為深藏不露又風流倜儻的武林高手

    曹丕生於中平四年,他在《典論》的自敘中說,漢初平初年時,年僅五歲,曹操便開始教他射箭,“六歲而知射,又教餘騎馬,八歲而能騎射矣”,十歲的時候,跟從曹操南征張繡,張繡降而復叛,曹操貼身侍衛猛將典韋戰死,長子曹昂及侄子曹安民雙雙陣亡。而曹丕“乘馬得脫”,以十歲的年齡,從亂軍中得脫,當然,有人可能會說,因為他是小孩子,被敵人輕視而放過的,但如果曹丕當時只是個普通的小孩,沒有獨到的武功,他敢跑,他能跑得成功嗎。連曹丕自己都感慨:“夫文武之道,各隨時而用。”

    可能是因為這次亂陣中逃生的經歷,曹丕“是以少好弓馬,於今不衰;逐禽輒十里,馳射常百步,日多體健,心每不厭”,一方面是以世家子弟為遊獵之趣,另一方面怕也是為了自衛而經常修煉。常年的練習和實戰使得他對射箭一道頗有心得,在曹操破袁紹獲冀州後,各地進貢名馬良弓慶賀,他與曹真在鄴城試用打獵,一日獵獲“獐鹿九,雉兔三十”,對當時的情景,作為文人的曹丕曾有幾句精彩描寫:“穢、貊貢良弓,燕、代獻名馬。時歲之暮春,勾芒司節,和風扇物,弓燥手柔,草淺獸肥,與族兄子丹獵於鄴西”,這一番妙文著實是令人悠然神往,遙想當年,正是“歲之暮春,勾芒司節”,兩個鮮衣怒馬的青年才俊,在Sunny明媚,輕風拂面的野外,乘燕代名馬,持穢貊良弓,“弓燥手柔”,於“草淺”間飛馳,逐“獸肥”而騎射,是何等的風姿及意境。

    當然,說曹丕的武功不能不說他的射箭,這門從小就練起的技能,確實高出常人一籌。有這麼一個故事,說是曹操的頭號幕僚荀彧前來徵曲蠡的軍中犒軍,和曹丕談起射箭之事,曾誇曹丕道:“聞君善左右射,此實難能”,而曹丕也不客氣,他不以為然的說:“執事未睹夫項發口縱,俯馬蹄而仰月支也”,這已經是到了要求射者不用思考,便可以隨時在馬上的任意角度張弓射箭的地步了,而且不單單要求技術的熟練,還有追求起藝術美感了,若放到現在,也許可以挑戰奧運會了。

    荀彧似乎還有些不信,笑道:“乃爾。”意思是說到了這個地步了啊,曹丕便接著道:“埒有常徑,的有常所,雖每發輒中,非至妙也。若馳平原,赴豐草,要狡獸,截輕禽,使弓不虛彎,所中必洞,斯則妙矣。”他所說的大意是,山坡經常走過的地方就有了路,而弓箭在訓練中練得久了自然會命中的目標,但這樣的話,即使每發必中,也不算至妙。那要怎麼樣呢?要騎在馬上賓士的時候,進入草很密的地方,迎頭攔擊狡猾的野獸,橫截輕靈的飛禽起飛的路線,而使得箭不虛發,要攻擊的目標必定被命中,這樣才可以說是至妙了。

    他這一番話,已經是將兵法化入了武技中,要求事先估計預測對方要經過的路線而加以攻擊,以求一擊必中。不單是地看見了目標瞄準、射擊這麼機械簡單,而是要有準確快速的預測判斷和極其快速熟練的技巧綜合起來才可以做到的。

    大家都知道曹丕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但是射箭並不是他最好的武藝。其實曹丕五歲起習騎射,他的劍法也是從小學起的。

    曹丕學劍的老師就是一代大俠史阿,曹丕的劍法到底學到了什麼程度,有一次他在和平虜將軍劉勳、奮威將軍鄧展等一批武將們喝酒論武的時候,大家討論起劍法來,其中的奮威將軍鄧展,一向號稱“善有手臂,曉五兵”,即擅長拳腳功夫,又精通各種兵器,而且可以“空手入白刃”。曹丕與他聊了很長時間,說道:“將軍法非也,餘顧嘗好之,又得善術。”這麼一說,鄧展自然是不服氣,於是要求和曹丕比劍。

    當時大家正是喝酒喝得酒酣耳熱的時候,曹丕可能也想證明一下自己的劍技和理論,便欣然應承,和鄧展以酒席上所食的甘蔗為劍,雙雙下場比試。到了場中,兩人幾次交鋒下來,曹丕接連三次擊中鄧展的手臂,席上觀戰的眾將紛紛大笑,這一來,鄧展的臉上可就掛不住了,又不是很服氣。便要求曹丕改換攻擊目標再來一次,曹丕說我的劍法很快,所以不太容易進攻中宮,因此只能攻擊你的手臂,而鄧展則堅持要求再比一次。於是,二人再次交手,結果曹丕擊中了他的臉,頓時觀戰諸將於“坐中驚視”。

    曹丕在還座以後笑著對鄧展說:“昔陽慶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術,今餘亦願鄧將軍捐棄故伎,更受要道也”,於是“一坐盡歡”。曹丕在這次比武中,充分顯露了他在武學上的高明造詣。

    後來,曹丕又一次跟鄧展交手。

    這次鄧展因為有了上一次的經驗以及曹丕說了自己的劍術特點後,估計是一改打法,依仗自己的“善有手臂”,身手矯捷,說不定是鄧展力大也未可知,總之是想仗劍和曹丕硬碰硬,突擊曹丕的中宮。哪知曹丕早料到了這一著,“餘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便兵行詭道,“因偽深進”,而鄧展中計,遂“果尋前”,曹丕見他中計,移動身法避開他的攻勢,“餘卻腳鄛”,結果“正截其顙”,使得“坐中驚視”。

    這次鄧展不服都不行了。當然,曹歪在其它兵器上也有成就,這個先留著以後慢慢研究吧。

  • 2 # 愛歷史的小夥子

    我覺得三國中按歷史按小說來講的話,我個人認為是毒士賈詡,因為他看似好像平平淡淡的一個謀士,但是卻不論在哪位主公面前都不失身份地位,而且他一生跟隨多人,卻從來沒有人對他的忠誠產生過懷疑,而且最後位列三公,他可以說是三國中最深藏不露也是最讓人有琢磨味的一個人,個人見解望好友多評

  • 3 # 牧雲蒼

    1.管輅, 三國時魏術士,字公明,平原(今山東平原)人。年八九歲,便喜仰觀星辰。成人後,精通《周易》,善於卜筮、相術,習鳥語,相傳每言輒中,出神入化。 管輅是歷史上著名的術士,被後世奉為卜卦觀相的祖師,一生著述甚豐,有《周易通靈訣》、《周易通靈要訣》、《破躁經》、《佔箕》等。《三國志 方技傳》將管輅之術筮與“華佗之醫診,杜夔之聲樂,朱建平之相術,周宣之相夢”相提並論,認為“誠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絕技矣”。演義中敘述他為曹操占卜,精準預言了許都的火災以及定軍山將折損一員大將,應驗後曹操尋之不見。

    2.華佗,字元化,又名旉,漢未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少時曾在外遊學,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他發明的“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的最早記載。他又仿虎、鹿、熊、猿、鳥等禽獸的動態創作“五禽戲”。所著醫書《青囊書》已佚。 三國演義中華佗曾為東吳周泰治過傷、給荊州關公除過毒,留下了刮骨療毒的故事,後因診斷出曹操腦中有瘤,需開顱動手術。疑心太重的曹操以為華佗藉機害他,將其下獄致死。曹操最終還是因腦瘤疼痛而死。

    3.婁子伯,曹操征討馬超,兩軍對壘於渭河,僵持不下。隱居終南山的婁子伯提醒曹操用兵需知天時,並教給曹操澆水結冰築城之法,使得曹軍一夜之間築起土城,大敗馬超。事後,婁子伯卻不受曹操賞賜,飄然而去。

    4. 龐德公,東漢名士,襄陽人,荊州刺史劉表數次請他進府,皆不就。劉表問他不肯官祿,後世何以留子孫。他回答說:世人留給子孫的是貪圖享樂、好逸惡勞的壞習慣,我留給子孫的是耕讀傳家、過安居樂業的生活,所留不同罷了。 龐德公與當時隱居襄陽的徐庶、司馬徽、諸葛亮過從甚密,稱諸葛亮為“臥龍”,司馬徽為“水鏡”,龐統為“鳳雛”,被譽為知人。劉備造訪水鏡先生時借童子之口提到此公,並透露天機給他:得伏龍、鳳雛之一者可安天下。這才有後來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

    5. 孟節,諸葛亮“七擒孟獲”中,得到南蠻王孟獲之兄,自號“萬安隱者”孟節的幫助。孟獲起兵造反,孟節屢次勸諫,但孟獲並不理會,他只得隱居在山林之中。蜀相諸葛亮伐之,軍士因誤飲啞泉之水失語。孟節即以安樂泉泉水幫助諸葛亮解除四眼毒泉的劫難,又教授蜀軍口含薤葉芸香草避開瘴氣。 亮欲申奏天子,立節為王,節辭之。亮又具金帛贈之,孟節堅辭不受。

    6.左慈,東漢末方士,廬江人。少居天柱山,習煉丹。據傳,嘗與曹操飲宴,操欲得松江鱸魚,慈以銅盤盛水釣得,操大喜。三國演義中有擲杯戲曹的片段。後在郊宴中他以幻術悉取操從人酒肉以餉客,被操追殺而隱身循形。後復見於羊山,頭隱入羊群,卒不可得。 除《後漢書 左慈傳》外,東晉幹寶《搜神記》亦有記載。《方輿勝覽》、《天下名勝志》、《江南通志》、清《廬江縣誌》均有記載。

    7. 李意,據葛洪《神仙傳》,李意為蜀郡(今四川成都)人,生於漢文帝年間,至三國時期尚在。也有人說他是老子李耳的第十七代玄孫,道行高深莫測。 夷陵之戰前,劉備欲親統大兵伐吳,為生死之交的二弟張飛報仇雪恨,曾向李意詢問吉凶。李意索紙筆畫兵馬器械四十餘張,畫畢便一一扯碎。又畫一大人仰臥於地上,旁邊一人掘土埋之,上寫一大“白”字,遂稽首而去。劉備不悅,謂群臣曰:“此狂叟也!不足為信。”即以火焚之,便催軍前進。 李意畫兵馬器械圖40餘張暗喻劉備沿江聯營40餘座,扯碎暗示聯營被毀,一大人躺在地上一人剷土埋之隱喻劉備戰敗將亡,上寫一大“白”字指劉備託孤諸葛亮於白帝城;以火焚之指火燒連營。這些後來都被一一證實了。

    8.于吉,東漢末期的道士,琅琊(今山東膠南)人。先寓居東方,往來吳會之間,立精舍,燒香讀道書,製作符水為百姓治病,吳會人多事之。小霸王孫策聞之震怒,既不信方士、巫術,亦怕方士流散於民間聚眾作亂,認為“此子妖妄,能幻惑眾心,遠使諸將不復相顧君臣之禮,盡委策下樓拜之,不可不除也。”名臣張昭和孫策母親均勸不可殺,但怒不可遏的孫策依然以蠱惑人心為由下令斬之。 事後,孫策常在宮殿裡看到于吉對他怒目相視,但士兵們卻看不到。孫策因而天天發狂暴怒在“追殺于吉”,常砍壞宮殿的東西,最後傷口迸裂而死。

  • 4 # 戛納卡瓦

    我覺得是諸葛亮,以前看過一本書是三國志,那是一本老書了,那裡面記錄說諸葛亮的武功很厲害,有很多諸葛亮打鬥的介紹,諸葛亮還與趙雲比過武最後諸葛亮勝了,但是看後來的電視上面諸葛亮沒有打過仗,也有可能都是故事書只是不是一個作者寫的。

  • 5 # 主案設計師李志鑫

    劉備

    劉備由於身份特殊,奔波英雄一生卻很少顯露自己的武功,一是由於身份特殊,這些累活有趙關張等人。。二是劉備的性格和野心決定了劉備一貫隱忍的做事風格,故深藏不露,就連後來很多記載中都沒有關於劉備武功的詳細記載。因此很多人認為劉備武功稀鬆,甚至很平常。。

    其實,劉備的真實武功都出乎大家的預想。。。乃武藝三國第一,高於呂布,遠勝關張。。。

    一. 關羽那麼孤傲,誰也瞧不上,張飛,,誰也不服。。二人為何獨服劉備???不要扯什麼共同理想抱負的,在那個年代,想要關張這樣的強人甘拜做小弟,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拳頭比他硬,武功比他好,其他都扯淡。。就像馬超許褚,馬超張飛,關羽黃忠,孫策太史慈,強強對話之後才會英雄相惜。若要對方肝腦塗地的追隨一生,只有自己具備完勝對手的能力,劉備做到了。

    二. 劉備天生臂長,這個大家都知道,臂長意味著什麼,一寸長一寸強啊。現在還有通臂拳呢。三國將領很少用短兵器的,劉備的雙劍算少數,為什麼,因為臂長,不但彌補了兵器斷的優勢,而且會更靈活。。。

    三. 遊擊將軍何良臣《陣紀》裡面說的:“卞莊子之紛擊法,王聚之起落法,劉先主之顧應法,馬明王之閃電法,馬超之出手法,五家之劍有傳。”在這裡劉備的劍法成了歷史上五大劍術之一。可見以劉備的武力,具備了開宗立派實力。

    四. 再說所謂三英戰呂布。

    “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

    飛抖擻精神,張飛是主動意識下的心理形態,說明張飛早看到呂布秒殺那麼多成名武將,已知雙方根本。開始是心虛的,把自己調到最佳狀態來酣戰呂布。結果五十合不分勝負。

    於是關二合張飛加攻呂布。怎麼樣呢?“三十合戰不倒呂布。”

    這個瞬間我們只能看到呂布的表現,戰不倒,遊刃有餘。而關張呢,其實是處於下風的,不然劉備也不會上來。

    “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盪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呂布在想逃跑時為何沒有虛刺關羽或張飛,。因為他已知道三人中只有劉備具備擊殺他的能力,,忌憚劉備的臂長,,怕逃跑時第一時間被劉備擊傷。。。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本三國,信不信由你們去吧。。還有趙雲為什麼做了貼身保鏢。不是武功的原因。是人品。。。。

  • 6 # 使用者1743095814

    桃園三結義的那段,張飛和關羽打架,劉備上前勸架,抓住張飛的手阻止了他,張飛被他搞的動不了了,這說明他力氣非常大,能以自己的身體抗住張飛,關羽的對毆,這實力可非同尋常,一般人早被張飛扔出10米遠了吧。。還有~三英戰呂布的那段,劉備也參與了,能和呂布在交鋒中不被刺死的人,也絕對是一流武將,所以,我覺得劉備的武力應該比關羽張飛都強,至少也是一個檔次的。只不過,因為他是頭目,後來很少上戰場直接搏殺,所以他的武力才被人忽視了。還記得劉備在劉表家裡玩的時候吧?他上廁所時突然淚流滿面,說:“看著自己年過半百一事無成,真是鬱悶。以前自己的腿上全是肌肉,現在都成肥肉了。”

  • 7 # 大千1980

    要說歷史,首推關張。關張在陳壽裡稱作萬人敵。這個也許大家都聽厭倦了,但很少有人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中國歷史只有三個人被稱作萬人敵,分別是項羽關羽張飛。項羽的萬人敵是軍法,因為早年學劍術感到不厭煩才說要學萬人敵的軍事。而張飛關羽在軍事成就和造詣上遠不如虎門之後的項羽,之所以被歷史學家稱作萬人敵,是指個人戰鬥力!

    曹丕是武術家,著有武術著作。但是武術家不等於戰鬥力第一。他沒有帶軍打仗,衝鋒在前的戰場經驗,以公子哥的身份比武誰也不會跟他當真。他的武術能力應該是不弱的,甚至是一流的,但是不會是頂尖的。之所以寫下著作,一方面是專業,另一方面文筆好,三方面有閒心。普京也可以寫個柔道指導,而且必然有人願意出版。

    呂布號稱飛將軍,膂力好,善騎射,帶領騎兵打仗是一絕。但是呂布並沒有出名戰役,史書中也沒有單挑或者關羽那樣取敵首的表現。所以他的武力是有水分的。

    實際上,在三國後到明朝三國演義出現之前,關羽張飛一直是名將的代名詞,而不是呂布。這是有史可尋的。呂布馬超很勇猛,但缺少腦筋,一味恣意狂妄,只能做為一方軍事割據存在,論勇猛也比不上閔殺才。

    上述是論歷史,如果論演義,那麼曲阿小將不做第二人想。他在三國中的地位如同掃地僧或者獨孤求敗。

  • 8 # 上官儀然

    有一個,算無名小將吧。太史慈要去抓孫策的時候,只有一名小將跟隨,那名小將攔住了孫策手下幾員大將,並且拖延到那個誰率援軍趕來,也是一名猛將,可惜後來卻不知道去那了

  • 9 # 阿堅大叔

    司馬懿,曾經和魏延單挑過。至於魏延什麼檔次,有一個戰例,馬岱和張飛單挑,十回合馬岱不敵,然後就跑。馬岱和魏延單挑,十回合馬岱不敵,然後就跑。區別是馬岱跑的時候回身一箭射傷了魏延。可以看出來魏延單挑追擊技能不如張飛,但正面攻擊力不輸張飛多少。司馬懿在文中多是表現出他的老謀深算和隱忍能力,大戰魏延,我擦,簡直就是諸葛亮力敵夏侯惇的趕腳。

  • 10 # wjh高山流水

    大家都忽略了另一個重要人物,就是徐庶 徐元值,他可是先學武后學文的具有俠客行為的憤青,可謂文武雙全。只不過是他剛剛嶄露頭角就被騙到了曹營,後來就“一言不發”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ele陷整合陣痛,代理商不滿被變相清退,這件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