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威武i
-
2 # 藥藥切克鬧
曹真
其實,在歷史上曹真是一個挺英勇的人。
但是為什麼會被《三國演義》黑成一個出去打戰就會中計,遇到諸葛亮就必敗的,諸葛亮專屬刷分boss。幾次出戰都是白痴,面對諸葛亮從來沒有贏過,最後更是在徵蜀失敗後,因為諸葛亮的信活活氣死。
野史中記載:
曹真年輕時候便曾顧射猛虎,帶領虎豹騎討伐靈丘賊寇。曹真後來又在與曹洪曹休等人破殺吳蘭於下辯,曹真又在雍州涼州擊破了反叛的張進等人。
正史中曹真在徵蜀後第二年病逝。
1、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真督張郃破馬謖於街亭,同時擊敗了趙雲、鄧芝。
但是在《三國演義》中,街亭之戰的總帥變成了司馬懿。曹真和王司徒一起與“鬼畜諸葛”舌戰致死。王司徒歸天后,曹真劫寨中計,不僅被諸葛進行了第一次胖揍,還自相殘殺,大敗。
2、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曹真派遣郝昭等人防禦在陳倉城外,穩定了陳倉不破。
而《三國演義》裡,卻成了司馬懿派遣的,曹真含冤,被諸葛揍了第三頓。。。
正史中曹真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上表徵蜀。
《三國演義》曹真被諸葛第四次打敗。。。
正史中曹真在徵蜀後第二年病逝,帶著未完成的心願離世。。。
但是《三國演義》曹真因收到諸葛的書信,第五次敗北。。。可以求一下曹真的心理陰影面積。。。
但是堂堂曹魏名將,卻被羅貫中寫成了這樣~~也不知道曹真和他有多大的仇恨。。。
《三國演義》三分歷史,七分演義。小說終歸是小說,看客們,不要太較真罷了。
-
3 # 每日奇趣故事
被演義黑的太多,出名的如 周瑜、魯肅、曹操、蔣幹、曹真、魏延等等,不出名的如徐榮、麴義等。先說周瑜,演義將其描述為心胸狹隘、心狠手辣,而正史中則記載周瑜卻性度恢廓,"如飲醇醪"的成語典故就出自周瑜與程普的故事。
再說魯肅,演義將其刻畫為頭腦簡單、忠厚老實的老好人,然而歷史上的魯肅卻是一位大政治家、外交家、戰略家,可以說幫助孫氏立足江東、建立帝王之業的戰略規劃,還有積極促使孫、劉聯盟共同抗曹,都是魯肅功勞。
曹操被演義黑太多,只說一條,當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後,他所實行的許多政策如抑制豪強侵佔土地,還耕地於農民,並大力發展生產,推行屯田制,推行法制等等。總之在那個戰亂的時代,使原本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逐步穩定、恢復、發展。
曹真,只說一句受詔輔政,力挫諸葛。不是演義裡那個弱雞!
麴義,力挫公孫瓚白馬義從的將領,演義裡就是趙子龍出場的vip大禮包。
蔣幹,三國志記載其"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極有辯才,當勸降周瑜不成後,返回曹營對曹操說道"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所以不是演義裡那個小丑!
魏延,沒有反骨也沒有要謀反,諸葛亮也沒有遺計殺他,完全死於與楊儀的個人恩怨!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病危時,曾秘密與楊儀、姜維、費禕等人安排自己去世後的退軍部署,並下令魏延斷後,並說”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諸葛死後,魏延不滿楊儀率軍撤退,於是領本部兵馬搶在楊儀之前南歸,注意是南歸!並上書朝廷說楊儀謀反,隨後楊儀也上書說魏延謀反,劉禪這貨拿不定主意,於是問蔣琬董允,但此二人皆擔保楊儀。於是乎訊息傳開,魏延本部兵馬得知魏延理虧,於是四散而去。魏延只得與其子數人逃亡漢中。楊儀這貨得知魏延去向後,便派遣馬岱追擊並將其斬殺,當魏延首級被送到楊儀面前時,楊儀特別變態的站起身來狠勁踩著魏延首級,並大罵"庸奴!復能作惡否”,這還不解氣還下令將魏延三族誅殺。後來蔣琬得知魏延掛掉的訊息後,推究魏延本意知他不向北降而只向南撤,只是想除殺楊儀等人。但當時輿論傾向楊儀,而且他是要繼承諸葛亮位置的人所以不便多說什麼,(你懂得)
其實演義歪曲的人特別多,我想說老羅作為一名諸葛亮的超級粉,他在刻畫偶像的時候,不自覺的也把孔明"黑"了一把,可謂粉到深處自然黑!
-
4 # 電影亂彈
劉玄德啊
看三國演義你會發現劉備只會哭,除了仁厚毫無本領
你相信在這個英雄輩出,群雄並起的時代 他能成為三國最後的三個霸主之一嗎?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出現前,古人對劉備評價都很高
辛棄疾《南鄉子》——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前期他沒有根據地,打敗了只能流浪 給人感覺很狼狽
其實本人很厲害
三大霸主 劉備出生最低,所謂皇親很大部分是自抬身價
孫權靠老子,曹操出色名門,家族勢力也強
劉備完全白手起家 絕對一代梟雄。
很多戰績都被安在別人身上
進軍巴蜀就是自己獨立領軍
斬蔡陽被移花接木到關羽身上,為過五關斬六將湊數;
火燒博望被移花接木到諸葛亮身上,成為其登場之作;
其實歷史上諸葛亮也沒有那麼神,早期劉備根本不怎麼用他,主要謀士是法正,很多戰爭也是靠自己打的
倒黴的是死前伐吳,被陸遜大敗,使得顏面掃地
曹操本人爭議很大,所以不能算被黑,其他出場人物很多寫的不符合史實,但不是主要人物,影響沒有劉備大,所以綜合算下來,劉備應該是黑的最慘的
劉禪也是被黑的很慘的一位
說個很簡單的事實,諸葛亮死後,劉禪當時30年皇帝才投降
亂世中,所謂的名臣死後再坐30年江山,昏君做得到嗎,有空再詳細寫
-
5 # 彩雲東昇戴寶山
三國演義裡許多人都被黑了,如劉備,魯肅,周瑜,江東一群謀士。最慘的是魯肅,被描寫的成了一個呆子,試想這樣的人,孫權能重用嗎,周瑜能讓他接班嗎。魯肅是一個很精明和眼光的人。赤壁之戰是他為孫權陳述利害,使孫權決定抗曹的。吳蜀連琞在他去世前最好。他不主張與蜀爭奪荊州的方針是對的。吳國無戰事正是休養生息,積蓄量的時機。可靜觀蜀魏之爭。趁機與蜀謀取中原,那時就會吳盛蜀弱,與蜀爭天下建功。
-
6 # 贏了吹輸了黑
還是一句老話,三國演義畢竟是三國志通俗演義……要想正兒八經的瞭解這段風雲變幻的時代歷史,必須要讀正史,不僅僅是三國志,還有後漢書(因為三國演義前80回左右都是東漢史),資治通鑑等,要是單從小說中讀故事,瞭解社會,權謀,變化,等等,三國演義足夠你品味一生的……至於誰不符正史云云,一笑而過吧!
-
7 # 牧雲蒼
于禁被黑的很慘!
在三國曆史上,各大諸侯之間混戰不止,雖然為不少武將成名提供了大舞臺。但是,這也導致很多將領要麼戰死沙場,要麼良禽擇木而棲。自東漢末年到三國結束,有過投降經歷的武將特別多,比如關羽、張遼、嚴顏、黃權、龐林、張郃、姜維、孟達等等。不過,對於大部分降將來說,都沒有被後人過於嚴厲地批評。但是,相對於關羽、張遼等人,于禁的投降卻讓其背上了長期的罵名,成為其一生的汙點。
對於于禁,在孫權拿下荊州後,一度遭遇了虞翻等人的羞辱。即便是回到魏國後,于禁依然遭到了他人的嘲笑,最後因為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的畫而羞愧而死。對此,陳壽用“然弗克其終。”來評價他。至於後人提到魏國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基本是會說他是關羽威震華夏的背景板。那麼,為什麼三國那麼多投降將領,于禁被黑得這麼慘呢?對此,首先要回到于禁投降的樊城之戰。
根據陳壽在《三國志·于禁傳》中的記載:“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由此,非常明顯的是,于禁的投降和龐德地不屈死戰,形成非常強烈的對比。如果龐德也跟著于禁一起投降,人們對於後者的批評可能會少一點。現在人家龐德戰死沙場,你于禁也沒有做什麼抵抗,也即“禁遂降”,也不怪被人黑了。同時,于禁被擒時是左將軍,假節鉞。當時曹操屬下,除了夏侯惇等人,于禁的地位已經非常高了。與此相對應的是,關羽、張遼等人投降曹操時,可沒有這樣的身份和地位。
陳壽在《三國志》中強調,“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也即曹操一直都非常器重於禁。而且,于禁跟了曹操三十多年,對比三國時期的眾多降將,幾乎沒人能比得上于禁。但是,于禁最不明智的一點是,在一直對自己器重有加的曹操只是遭受困境,而不是衰敗的情況下投降了,這是不折不扣的不忠不義。而同為五子良將的張遼,是在呂布已經滅亡的情況下才選擇投降的。
最後,良禽擇木而棲,如果前一顆樹已經枯萎了,這良禽換個地方,他人可能不會過分地批評。但是,對於于禁來說,當時器重自己的曹操還沒有倒下,你就投降關羽了,這顯然會被他人看不起。此外,不得不說的是,于禁的投降屬於晚節不保,之前一直剛毅不屈的于禁,最後選擇了投降,確實反差太大了,這也讓曹操、曹丕等人難以接受。
-
8 # 莫斯科郊外的阿貓
的確很有可能是周瑜 除了死的有點早,周瑜是近乎完美的歷史人物。只可惜《三國演義》把他寫成了小肚雞腸,最終被氣死的人。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江左風流美丈夫”。24歲受任東吳三軍統帥,建威中郎將,後迎娶三國時代著名美女小喬,並且周瑜在音樂方面造詣頗高,絕對的文藝青年。雖然他36歲就死於蚊子叮咬後的感染,我曾為他扼腕嘆息,但又想想,人家這輩子功名利祿、美女才學,什麼都不缺,用36年做到常人3輩子也做不到的事兒,這輩子太值了。所以生命不在長度,而在於廣度。
-
9 # 愛慕虛榮大V
小說的目的就是: 烘托社會環境,刻畫人物性格。 羅貫中站在蜀國立場上肯定會樹立蜀國方面人物正面形象,貶低吳國,魏華人物。 想了解正史還得看三國志,不能把演義裡面內容當成真的。
-
10 # 丁徵宇
諸葛亮成千年一出的人物或許真要感謝《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國的影響應該說僅次於《西遊記》,可以這麼說,正是《三國演義》在中國的影響,讓短短几十年的三國曆史成為中國老百姓最熟知的一段歷史。然而,讀完《三國演義》再讀《三國志》,你會發現《三國演義》在許多地方歪曲了歷史,《三國演義》的作者為了拔高諸葛亮、關羽、劉備等人,不惜移花接木、無中生有、甚至故意貶低他人,可以說,一部《三國演義》,只要有諸葛亮、關羽、劉備等出現的地方,相應的對方就被黑得一塌糊塗,以至於影響我們正確評價三國時期的各路英雄,因為總有人會拿《三國演義》中的故事說事,可以這麼說,關羽之所以最終成神,諸葛亮之所以最終被認為是中國千年才出一個的人物,《三國演義》功不可沒。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三國演義》這部文學作品又是相當成功的,成功到以至於能夠混淆真實的歷史。
《三國演義》助關羽成神。
如果以《三國志》為正確藍本,對比《三國演義》,我們會發現,許多人物可以說被黑得慘不忍睹,那麼,哪些三國英雄人物被黑得很慘,仔細對比,我們不得不感嘆,這些被黑的英雄沒有最慘,只有更慘,以筆者個人的理解,以下十大英雄人物應該是黑得最慘的。
黃巾軍才是真正被《三國演義》黑得最慘的英雄。
第一位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個集體,這個集體就是黃巾軍。他們是生活在東漢末年最底層的老百姓,在走投無路之際,他們為了生存,奮起抗爭,最終瓦解了東漢政權,然而,無論是在正史《三國志》中,還是在小說《三國演義》裡,他們就是一群土匪,成為成就各大英雄的物件,因為各大英雄紛紛以所謂的國家為己任,以剿滅黃巾軍為政績,但這些剿滅黃巾軍的所謂英雄,最終都與東漢政權為敵,沒有哪一個英雄真正去匡扶漢室,但都打著匡扶漢室的幌子,然而,歷史正是由黃巾軍所推動,如果沒有黃巾軍的起義,東漢腐朽政權會依然存在下去。所以,如果要問被《三國演義》黑得最厲害的英雄是誰,那隻能是黃巾軍這個集體。
曹操奸雄的形象正是出自《三國演義》。
第二位是曹操。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是以奸雄的面貌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其奸雄的最大證據。然而,縱觀曹操這一生,對比同時代的英雄,可以說曹操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無可替代,屯田制雖然是為了自己稱霸天下,但客觀上挽救了無數百姓的生命,而且統一北方,結束了北方政權林立的局面,開拓西域,並且大力發展生產,讓曹魏成為三國最強大的政權,尤其是一生為臣,並未取代漢獻帝,說曹操是軍閥,恐怕還缺乏證據,特別是曹操還是推動中國文學向前發展的關鍵人物,文韜偉略,在當時的三國,似乎無人可比,忠勇雙全,當與諸葛亮不分伯仲。
周瑜的雄才偉略或許不是諸葛亮能夠相比。
第三位是周瑜。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是氣度相當小的人,最終被諸葛亮氣死。其實,真實的周瑜,不但帥氣,而且度量很大,相比諸葛亮,其度量不知要大多少倍,而且其文韜偉略,在三國之中似乎少有,為東吳作出的貢獻應該首推第一,是孫權時代的第一位大都督,孫策死後,盡心輔佐孫權,最終除掉東吳心腹大患黃祖,然後在赤壁之戰中,率三萬人馬大敗曹操率領的幾十萬大軍,曹操手下所謂傳奇的謀臣武將,在周瑜面前那是集體失聲,而且赤壁之戰的勝利根本與諸葛亮無關,一舉奠定三國鼎立之基礎,開啟了三國序幕。接著與曹仁戰南郡,最終獲得南郡。而且為孫權發現並培養了魯肅、呂蒙和陸遜等人才,而這三人都是東吳最頂尖人才,成為東吳存在的脊樑。如果不是英年早逝,蜀漢政權最終存在與否值得懷疑,因為在周瑜的天下大計中只有二分天下之謀略,似乎比諸葛亮的三分天下更進一步。
孫權是唯一既打敗曹操又打敗劉備的英雄。
第四位是孫權。在《三國演義》中,三國鼎立的三大關鍵英雄人物之中,相比曹操和劉備,孫權似乎最無能,但是,仔細閱讀《三國志》,我們不難發現,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其中赤壁之戰與夷陵之戰都與孫權有關,而且兩戰最終都是孫權取得徹底的勝利,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都不得不接受失敗的結局,曹操不得不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可以說,孫權在與曹操和劉備的對抗中,是唯一都取得勝利的英雄。所以,無論《三國演義》如何黑孫權,但最終無法改變劉備最終被孫權所敗的歷史,而且劉備最終就因此而氣死在白帝城,蜀漢政權從此不得不依附於東吳而存在。
魯肅被孫權稱為鄧禹。
第五位是魯肅。魯肅在《三國演義》中,那隻不過是隻會附和諸葛亮的老好人,根本談不上有什麼雄才偉略,然而,真實的魯肅,那同樣是東吳難得的頂尖人才,獻計孫權那是二分天下,赤壁之戰,正是魯肅力薦孫權而主戰,才有周瑜後來的戰果,周瑜死後,代替周瑜成為東吳第二任都督,被孫權稱為鄧禹(二十八雲臺將之一),為收復荊州,單刀赴會關羽,說得關羽啞口無言,最終逼迫劉備同意以湘水為界,重新劃分荊州。魯肅是東吳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東吳在魯肅統帥時期並沒有因此而沉淪,而是順利推進到呂蒙時期。
陸遜是三國百戰百勝的英雄。
第六位是陸遜。在《三國演義》中,陸遜被諸葛亮的八卦陣圍困出來不得,這當然是戲說,真實的陸遜,那是東吳中期不可逾越的長城,設計俘殺關羽是他,夷陵之戰大敗劉備是他,石亭戰役大敗曹休最終氣死曹休是他,四次北伐無一失利是他,東吳唯一的上大都督是他,而且最終被孫權任命為丞相的是他,在《三國志》中,只有兩人單獨立傳,一人是諸葛亮,另一人就是他。可以說三國中期,三顆最耀眼的英雄就包括陸遜,另外兩顆是司馬懿和諸葛亮,在東吳,他或許是唯一可以比肩周瑜的英雄。且不說陸遜的執政本領相比諸葛亮和司馬懿要強,如果比軍事方面的才能,在三國所有英雄中,似乎只有陸遜沒有輸過。
司馬懿耗死諸葛亮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第七位是司馬懿。諸葛亮的“空城計”那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片斷之一,說的就是司馬懿率領大軍圍攻諸葛亮,諸葛亮在守城無兵的前提下,突生一計,坐在城牆上撫琴,大擺空城計,司馬懿生疑,害怕中計,最終撤軍。這當然是虛構的情節,歷史上真實的司馬懿,相比諸葛亮應該絲毫不遜色,而且諸葛亮五次北伐,只有第四次和第五次相遇司馬懿,而且兩次都是諸葛亮主動出擊,但司馬懿就是不出兵,最終於公元234年在五丈原耗死了諸葛亮。而且司馬懿的用兵之道非諸葛亮能夠相比,其遠征遼東之戰堪稱經典,其謀略更非尋常,當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震驚華夏,曹操因此想遷都,司馬懿一計坐山觀虎鬥,最終讓孫權俘殺了關羽,曹魏政權最終平安度過危險。
魏延頭上長反骨那是傳說。
第八位是魏延。說起魏延,相信絕大部分的讀者第一印象就是頭上長反骨,被諸葛亮發現,所以,諸葛亮認定他將來必定反蜀漢,諸葛亮因此死後也要帶走他。真實的魏延,關於頭上長反骨的說法當然是無稽之談,事實上魏延那也是文武雙全,劉備西進取代劉璋,魏延是不離左右,漢中之戰,劉備特別欣賞他,鎮守漢中,劉備最終力排眾議任命他為漢中太守,在其鎮守漢中十餘年中,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或是發展經濟,都無可替代。劉備死後,諸葛亮北伐,魏延那是立下了赫赫戰功,“子午谷奇謀”雖然最終沒有實現,但在三國的歷史中給人很大的想象空間。諸葛亮死後,魏延想挑起北伐的重任,但最終被楊儀設計所殺,而且是以反叛的理由,但事實是楊儀賊喊捉賊。魏延如果不死,蜀漢或許不至衰弱得如此之快。
王朗是經學大家,諸葛亮罵死王朗那是虛構。
第九位是王朗。說起王朗,大家最大的印象或許就是諸葛亮罵死王朗,這當然又是《三國演義》為了拔高諸葛亮故意設的橋段。歷史上真實的王朗學識淵博,是三國時期的經學大家,在任會稽太守時深受百姓擁戴,後被孫策所敗逃亡被迫投降,後來被曹操徵召,迴歸朝廷,是曹操手下治理國政的名臣,在曹丕時期,力薦曹丕減輕刑獄,休養生息,並且舉薦大量賢才,在曹叡時期升任司徒,位列三公,於公元228年去世,而且王朗自迴歸朝廷之後沒有統帥過軍隊。
蔣幹成名得感謝《三國演義》,可惜是汙名。
第十位是蔣幹。蔣幹在三國中其實並沒有什麼名氣,如果沒有《三國演義》,那或許沒有幾人會認識蔣幹。正是因為有《三國演義》對蔣幹的刻意描寫,才讓我們知道三國有蔣幹這樣一個人。然而,真實的蔣幹絕非周瑜戲弄的小丑物件,也不是猥褻之人,歷史上真實的蔣幹既風度翩翩,而且也是學富五車,與周瑜當年是同窗好友,赤壁之戰前夕,蔣幹能夠前來拜訪周瑜,說明他是很勇敢的人,而且也是深得曹操信任的人。他來作說客,但相對幹練,並且很注意分寸,最終回覆曹操是周瑜雅量非言語所能形容。
-
11 # 新聞考古
被黑的人很多,周瑜變成了心胸狹小的小白臉,魯肅成了一臉懵逼的傻白甜,劉備成了只會哭哭啼啼的老年阿斗,但要說被黑最慘的,我覺得是魏延,在那個各為其主的年代,他算得上忠臣良將,結果在小說裡,變成了腦後永遠自帶“反賊”標籤的莽漢子。
-
12 # 小C在農村
憑心而論,我覺得黑得最慘的是曹操。作者在寫《三國演義》時,已然帶入了個人感情成分。三分天下,卻著重寫了蜀劉,忽略了曹魏和孫劉。由於作者本身把蜀劉作為正統,其餘兩家自然就算是竊賊。
曹操本也是一代英雄,卻因為作者的感情色彩,讓其變為奸雄實在不該。曹操在天下大亂之機,以天子名義征討四方,知人善任廣用賢士,手下也是人才濟濟。在當時諸侯割據,外患不止的時期,他先後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隨後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外患侵擾,完成北方一統。再製定了一系列措施,恢復了北方經濟、穩定了社會秩序,功勞著實不小。
自古天下朝代更替莫不是當朝昏庸無能,有能者自然取而代之。就如秦亡漢立,隋滅唐興一個道理,難不成你要把劉邦、李淵說成奸雄。
-
13 # 歷史研習社
鬼畜影片的流行應該會讓不少人看到這題的第一反應是王朗。除去鬼畜不談,王朗在《三國演義》中也確實被黑得夠慘:被諸葛亮罵死,以襯托武鄉侯的能言善辯。但王朗身為司徒,政治上不敢說權重,至少可以說位高,此外,他又先後輔佐曹操、曹丕、曹叡,政治經驗也非常豐富。同時,他在經學上也頗有造詣,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著作,可謂學識淵博。 但若說最慘,實際上還輪不上王朗。我們認為,評價一個人是否被黑的最慘的標準是:他的實際才能和貢獻與他本身的名聲不相配。不相配度越高,被黑的就越慘;不相配度最高,被黑的就最慘。符合這個標準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曹操。 首先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被黑的。《三國演義》首先預設了一個背景:尊劉貶曹。在這個大背景下,曹操幹什麼事情都被黑化了,比如許劭評價他“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讓人認為他就是一個竊國大盜,實際上他一輩子也沒有走到當皇帝這一步,而是儘自己所能輔佐漢獻帝,維持中原地區的穩定。 曹操另一件被人詬病的事就是殺了呂伯奢一家並說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話。實際上,這件事本身疑點太多,《三國演義》對《三國志·魏志·武帝紀》進行了文學和藝術上的加工,把曹操刻意塑造成一個冷酷無情、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試想,誰會在殺了人之後說出那樣的話並讓人聽見,然後又被記錄於史呢?由此看來,《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家之言,其不可信,主要是因為腦補和預設的成分過多。 曹操的書法作品曹操本身的實際形象與小說裡有較大的差距,平心而論,他是三國中最偉大的政治家,沒有之一。而且,他在文學、軍事、藝術上都頗有造詣。讓人驚歎的是,他的武功也很了得,《三國志·武帝紀》就記載在一次叛亂中,曹操手刃數十叛兵,所向披靡,乃得全身而退。應該說,這種文武全才,在三華人物中也沒誰了。問題的關鍵在於,曹操的身上集中了不同的形象:民間形象,即老百姓口耳相傳中形成的;文學影視形象,即文學和影視作品中形成的;歷史形象,即史書中記載的。曹操被黑主要是由於其民間形象被吸收到了文學、影視作品中,從而把曹操的“奸”“惡”進行了集中強化和放大。但這與他的真實歷史形象相差太大,所以說被黑的最慘,也沒有什麼疑問。
-
14 # 搞笑滴
應該是曹操和周瑜。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就是個反面人物,稱之為奸雄。歷史上曹操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演義把曹操黑化成奸佞之人,然而真正的曹操是軍事家,且自創兵法,可謂文武兼備。周瑜是東吳名將,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歷史上真正的周瑜不僅有英俊的相貌,且在戰場上有勇有謀,奮勇殺敵。而作者為了襯托蜀國,只能黑化周瑜,我們大英雄只好背了個大黑鍋啊!
-
15 # 愛閱讀的子上少爺
三國裡被黑的最慘的…我就不說曹操曹仁周瑜魯肅他們了,我說點讓人意外的。我覺得被黑的最慘的第一名是劉備!
劉備出身民間,生於亂世,一生顛沛流離,不服輸,不信命,頑強堅持,備受煎熬……然後《三國演義》一筆就帶過去了,書上一句輕描淡寫的一句公元几几年就給帶過去了!曹操在政治中心帶著自家兄弟當著大哥大,雖然有人不服但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威風八面;孫權當著江東權二代吃喝不愁;而劉備在各地諸侯手下流竄受盡臉色一窮二白。但劉備咬著牙擦著血一路挺過來了。但《三國演義》書中劉備的光榮形象除了哭就是摔孩子,就勝了那麼幾次仗還都劃到諸葛亮那去了。作者本身是好意,但我們今天看來書裡劉皇叔的形象就是個愛哭的窩囊廢。太過強調他的仁義。就顯得不像個英雄。陳登說劉備“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這本是劉備真正的形象,反倒讓人忽略了。
接下來。就是我們的諸葛村夫了。諸葛亮在《三國演義》裡的形象是很崩壞的。當然作者還是好意。諸葛亮在書裡看起來不像個政治家軍事家,倒像個妖道神棍。諸葛亮身為一個極其優秀的政治家,書裡關於這方面的描寫幾乎沒有,倒也正常。政治這東西不好寫也不好看。書裡就看到諸葛亮對待同事下屬發神經,不是擠兌魏延就是刺激關羽張飛,要不就準備點小紙條給手下。弄的蜀國的這些臣子都像弱智一樣。軍事方面,人家本來一個優秀的軍事家,在小說裡除了放火就是埋伏,有沒有點技術含量啊!!要不就是呼風喚雨啊,哪裡彰顯了諸葛亮足智多謀,這簡直就是侮辱啊!外交方面,身為一個優秀的外交家你們知道諸葛亮為了蜀吳聯合抗曹多努力嗎。到了書裡就成了跑人家地盤挖苦別人,人身攻擊的詭辯家,連“曹操看上你媳婦了這你能忍”這種話都說出來…哇真是黑的太慘了!!
魯迅說過“貌劉備之長厚而近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可不是誇他倆啊。作者之所以這麼寫,是為了讓讀者好理解。《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極其優秀,但小說就是小說,不能當史書看。羅貫中這麼寫讀者容易理解接受。所以這不能怪羅貫中。劉備就是“仁”,曹操就是“奸”,諸葛亮就是“智”,周瑜就是“妒”,關羽就是“義”,孫權就是“混(消音),傻(消音),王(消音)蛋”。關於人物小說無法細緻的描寫出來,所以就挑一些老百姓喜歡看的能接受的了寫!
至於雄才大略的曹操被寫成奸賊啦;長得帥智力高身材好媳婦漂亮職位大都督音樂還厲害的周瑜被寫成嫉妒別人(我真不知道他嫉妒啥?)吐血死啦;還有呆萌的魯肅啦;懦弱老頭張昭啦,經驗寶寶曹仁啦。其他人應該都說了我就不說啦!!
-
16 # 90658327
個人認為,演義是在三國志基礎上進行的加工,有偏差,但也不是完全作假。蜀魏吳人太多了說不完,說幾個蜀國有名的
1諸葛亮。高捧,正史裡諸葛亮可沒借過東風,也沒有多智近妖。現今網路上黑他的不少。三國志裡,隆中對出師表,遊說孫權,出岐山伐魏,南征打孟獲,“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大力整頓吏治,發展生產,最後三國志評價“可謂識治良才,管、蕭之亞匹也”。
2劉備。被黑。劉備漢室宗親不一定是騙人的,“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劉備可不是演義裡那慫貨,劉備開始剛當官時,督郵來要賄賂,演義裡是張飛打督郵,正史裡是劉備把督郵綁起來打,然後棄官走了。帶百姓逃亡時,謀士讓他快走,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夷陵之戰劉備敗了,也不是諸葛亮救場,是劉備餘威“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請和”。三國志最終評價“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機權幹略,不逮魏武”。
3關羽張飛。關略捧。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關羽的確很猛,可以說是三國志裡評價最高的武將了。首先劉關張三人正史裡並沒說結義過,但關係很好“寢則同床,恩若兄弟”。打袁紹時“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也刮骨療傷過,也水淹七軍。
張飛沒多大感覺是捧是貶。也沒說他是不是向演義裡一樣虎背熊腰。不過領20騎據水斷橋是真的“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
“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三國志最終評價“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並有國士之風”。
4黃忠馬超。這兩位沒捧沒黑。兩人的事蹟和演義相差不大,就是黃忠是善終的,不是演義裡伐吳戰死的。評價馬超“阻戎負勇”,黃忠是與趙雲一起評價的。
5趙雲。有捧。爭議人物,近年來網上有人說什麼祭祀時趙雲位列文官,所以趙雲是個文官,不是武將。純粹扯淡,雖然沒演義裡那麼厲害,但也絕對是為武將。三國志蜀書第六卷是叫,關張馬黃趙傳。陳壽會把一文官和蜀國最有名幾位武將放在一起列傳麼?趙雲估計沒有七進七出,但也曹軍中救過阿斗“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劉禪時期,除了諸葛亮還追諡了關張馬黃趙和龐統,說明趙雲還是有軍功地位的。三國志對黃忠趙雲的評價“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做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還有好多,懶得說了。
最後可斬華雄的上將潘鳳,說出吾名嚇汝一跳的零陵上將刑道榮,才是被黑的最慘的......
-
17 # 文士野
我覺得三國演義之中,被黑得最慘的是魏延。
三國演義之中,但凡是英雄的,都有一些讓人難忘的形象,比如像劉備,是雙手過膝,大耳朵;比如孫權,是碧眼紫髯;一看就是雄才大略,不同凡響的人物。
比如關羽是紅臉關公,而且還長有一副美髯,一看就是忠義絕倫的模樣;張飛則是豹頭環眼,還長得黑,是耿直忠義的形象。
只有司馬懿和魏延最慘,司馬懿是鷹視狼顧,成為了一名野心家;魏延則更慘,他是腦後長有“反骨”,成為了陪襯張飛關羽趙雲諸葛亮這些人的反賊形象。
其實,關於魏延是不是真心想要造反,有沒有真的造反,這件事情還不好說。畢竟魏延的謀反罪名,是他的對手楊儀這些人給他強行安插上的。畢竟當時說魏延謀反的時候,魏延已經死了,沒有辦法從九泉之下跳出來和他們和他們對峙。
所謂成王敗寇,活著的人,有時候是可以篡改歷史的真相的。
倘若當時爭鬥之後,後主劉禪挺的是魏延,而且魏延最後也贏了,那麼楊儀被安插上“反賊”的罪名,也不是不可能的。
其實歷史上,魏延是有本事的人。
當初劉備拿下漢中,還治成都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漢中太守非張飛莫屬,連張飛自己也覺得是這樣。再不濟,也要是像趙雲這樣的義膽忠烈的人物。可是最後漢中太守卻是任命了魏延。魏延一下子,就成了和關羽一樣,成了獨當一面的大將。
可是獨當一面的關羽關鍵時刻還是掉了鏈子,把荊州給丟了,使得諸葛亮兩路出擊的茅廬之策斷了一臂,導致後面諸葛亮六出祁山萬分艱難。而魏延鎮守的漢中,卻從沒有在諸葛亮北伐的路上掉過鏈子。
所以以致後來許多人都想,倘若荊州當時由魏延來鎮守,也許魏延不會像關羽那樣勇猛精進,可是穩一些,不致於整個荊州底盤丟失,也是有可能的。
當然,魏延的本事,也體現在偷襲子午谷這件事情上。歷史上透過子午谷偷襲的,有成功的案例,如韓信;也有失敗的案例,如桓溫北伐。
後世之人,往往以桓溫的偷襲計劃失敗,來否決魏延的偷襲計劃。其實當時魏延對偷襲子午谷這件事情有信心,是建立在幾個條件上面的:首先,長安的守將是夏侯楙,一個膽怯無謀的人物,不像郝昭等一些善守的名將在鎮守;其次,當時是蜀漢第一次北伐,曹魏方面沒有什麼準備;第三,是魏延自己帶隊,帶著五千精兵,直取長安;最後,時間耗時短,魏延給諸葛亮的說法是用不到十天的時間,就能夠到達長安,而長安忽然之間面對奇襲,要再排程人馬來支援,就來不及了。這也不像桓溫北伐,奇襲的隊伍,竟然比正面軍隊晚好久才到。
可惜“諸葛一生唯謹慎”。諸葛亮覺得這個計策太過冒險,還是穩紮穩打適合他的風格,就沒有聽從魏延的意見。
像魏延這樣有本事的人,可以說在他身死之後,蜀漢王朝再也沒有出現過了。楊儀沒有那種進取的能力,費禕沒有,蔣琬沒有。
甚至我們可以說,其實魏延之死,說白了就是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有的主戰派和主和派兩個派系權力鬥爭的結果。
其實當時蜀漢北伐,許多人是反對的,比如像楊儀、費禕,甚至像廖化這些將領,都不喜歡北伐。這些人,是明顯的主和派,他們的主張是先休養生息,偏安一隅,過好西南小朝廷的日子。所以後來這些人主政期間,蜀漢都沒有什麼大的軍事動作;好巧不巧的是,曹魏與司馬家族矛盾連連的時候,正是這幾個人主政的時候,倘若當時是主戰派執政,恐怕曹魏的日子就沒有那麼好過了。
主戰派,大概只有諸葛亮、魏延和姜維這幾個人。畢竟選擇過安逸日子的人,總要比選擇過憂患日子的人會多許多。
諸葛亮地位尊貴,所以他主持北伐的時候,大家都不好明說什麼,可是諸葛亮死後,想要北伐的魏延跳出來,說不能夠因為一個人的身死,而停了北伐的大業;可是楊儀、費禕這些人,早就不想要戰爭了,所以,支援魏延的人幾乎沒有,支援楊儀的人,倒是很多。
至於姜維,等到他主政的時候,那些主戰派在多年的主和派執政下,早就將星凋落,人才離散了,所以才有後面姜維北伐,獨木難支的現象。
所以,魏延被黑,很大原因,是因為他是一位失敗者,他的主戰思想,全都被勝利者楊儀這些人給抹黑了;而後世說書的人,不分青紅皂白的傳承,自然也就慢慢把魏延刻畫成三國第一反臣的形象了。
-
18 # 四很勇敢
我認為是周瑜。
在《三國演義》裡,大家都知道周瑜和諸葛亮是對手,兩人鬥智鬥勇。周瑜臨死前還說過“既生瑜,何生亮”。一直讓我覺得周瑜心胸狹窄,令人討厭。但是歷史上的周瑜可是個心胸開闊的大都督。程普仗著自己年紀大,多次欺辱周瑜,但周瑜卻不與他計較。他的音樂也很好,曲有誤,周郎顧就足足可以體現。最後他是在伐蜀的路上去世的,並不是氣死的。
-
19 # 約定9521
一部三國演義黑了曹操幾百年,本是一代雄傑,這位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於一身的非常之人確被後人黑成了奸詐小人,想想就令人唏噓。曹操戎馬是一生,他一生為漢室操勞,在那個亂世只要軍閥手裡有地盤,那老子就是王,我的地盤我做主,在這種情況下曹操攜天子以令諸侯,剿除各地的軍閥,先滅呂布,後滅袁術,官渡之戰一舉消滅了袁紹的有生力量,平定了北方,又以反間計瓦解了韓遂和馬超,平定了西涼之亂。在官渡之戰後,曹操迅速崛起,平定了北方,使北方以最快的速度恢復了社會生產,恢復了經濟,正如曹操自己所說,天下若無孤,將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之所以被後人黑成這樣,第一,他沒有完成天下統一大業,他遇上了難纏的對手劉備和孫權,至使南方沒有統一。第二曹操終其一生不篡權,不稱帝,這既是他的高明之處,又是他的氣節所在,試想天下若無曹操,那有漢獻帝。孫權曾勸曹操稱帝,曹操一笑據之,並說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咦!曹操還是有名的文學家他可與李白,屈原齊名。他戎馬一生,有空隙時,就作詩,他在龜雖壽中說,老冀伏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的詩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但曹操這樣一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擬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的英雄人物確被黑成了白臉奸臣試想曹操若是奸臣,那二袁,那劉備,那孫權,那個是忠臣曹操的悲哀就在於自己沒有稱帝,如果他生前自己稱帝了,誰還敢對他說半個不字,看歷史古往今來又有幾個人能看得明白。
-
20 # 腦洞歷史觀
當然是我們劉皇叔啊。
我們劉皇叔是何等英雄,少年貧寒卻得人心,知人待士,有高祖之風。一生坎坷,但百折不撓,可謂打不死的小強哥。
可被三國演義黑成什麼樣了?
大家看了三國演義,第一感覺,劉備就是一哭包,丟了地盤哭,走失了兄弟哭,面臨險境哭,沒有希望也哭,搞得李宗吾寫厚黑學時,把劉備拿出來當典型,說他是厚黑的鼻祖,天下是靠哭出來的。
而且極其虛偽,什麼摔阿斗這樣的事情都編排了出來,顯得劉備為了收買人心,連親生骨肉都不顧。
看到能力強的就拉人家的小手,為了活命,什麼軟話都敢說,跟曹操煮酒論英雄,嚇得筷子都掉地上。
看完三國演義,你簡直會懷疑,劉備這種人怎麼可能得天下啊,進而會產生錯覺,以為這個天下,是劉備的二個兄弟關羽跟張飛幫他打下來的。會產生一種,要是沒有關羽跟張飛,劉備什麼也不是的感覺。
是不是這樣呢?
當然不是,我們看三華人物對劉備的評價。
陳登說: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
劉備這個人是有王霸之略的,是有一整套創業規劃的。
程昱說: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有雄才得人心,這就是劉邦的基本特徵啊,所以說劉備有高祖之風。這個可不是光靠哭能夠解決的,而是能夠在順境時控制力度,在逆境時鼓舞士氣,在彷徨時找到方向。
曹操說: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將生憂寡人。
別的人他可以不管,但一定要把劉備收拾了。來自對手的稱讚總是最客觀的。
賈詡也說,劉備雄才。
可以說,跟劉備同時代的人,跟劉備打過交道的人,普遍認為劉備是個了不起的人。這一點很難得,就連袁紹,袁術這些,雖然一時牛,但大部分人還是瞧不起他們。
他們反而看重沒地盤的劉備,足說明劉備的能力。
那為什麼看三國演義,反而覺得劉備虛偽呢?
這其實是羅貫中加戲加過了,魯迅就說: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
羅貫中其實是蜀粉,想把劉備寫成正人君子,寫成道德模範,寫成仁君。但是,劉備是一個梟雄啊,是爭天下的。人家也有野心,也有手段,你非要強調人家是道德模範,那難免要走型,演到背後,總有撐不下去的。
比如到益州奪劉璋的地盤,這本來就是梟雄本色,非要往仁義上靠,那怎麼可能呢?
再比如鞭打督郵一節,原本抽鞭子的就是劉備,為了顯得劉備講仁義,把這種粗戲加到了張飛身上。讓我們劉備一個小暴發的情節沒有了,那人物形象反而顯得單薄不可信。
回過頭來看,我們劉皇叔原本是一個不拘小節的大英雄,卻被黑得最慘。
回覆列表
我認為是姜維和董卓 姜維:先是亂箭射死,然後丟在山上任野獸蠶食 董卓:死了也算了還被百姓踐踏,好好的收屍了棺材還被雷劈了3次最後沒人管了
敬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