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汪淳浩瀚

    並不是所有印度人都不吃牛肉,印度教徒以牛為神,不吃牛肉(只有一種叫瘤牛的牛為聖牛,這種牛肩上有瘤狀突起,如同駝背。)。佛教徒不吃肉,伊斯蘭不吃豬肉。當年印巴分治,大部分的伊斯蘭劃歸了巴基斯坦(後分裂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兩個國家)。印度的佛教徒數量較少,所以包括印度斯坦族(印度的主體民族印度的人口中約有一半是印度斯坦人)在內的數個民族都是印度教徒,所以給人的印象是印度人都是不吃牛肉的。其實,印度的其他主要民族信奉的並不是印度教,所以他們也是吃牛肉的。只不過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印象都是印度人不吃牛肉,所以造成了這種誤解。

  • 2 # 青年史學家

    答案是肯定的。膜拜牛是印度教的風俗,種姓制度也是印度教的遺產,因此,對於高種姓的的人來說,更加要嚴格要求自己,遵守印度教規。

    膜拜牛是印度教的風俗

    印度人膜拜牛,應該說是與印度教有關。對於佔印度總人口83%的印度教徒來說,牛是他們的神聖之物,可以使役,可以擠奶,但絕不可以宰殺。凡是有印度教徒所在的地方,無論是鄉村還是城鎮,甚至像德里這樣上千萬人口的大都市亦是如此。在印度的大街上,悠閒的牛隨處可見,而行人和司機是絕對不能夠傷害它們的。

    印度人在歷史上吃牛肉:以“宗教之名”的禁令竟與氣候有關

    印度的牛是否與生俱來就享有這種神聖的地位和特殊的待遇呢?那也不是。在印度教的經典記載中,印度人歷史上曾經是吃牛肉的。這說明牛在印度並非天生就是神聖之物。牛老爺之所以登上印度的神壇,據說是與印度的氣候有關。印度的氣候一年四季炎熱潮溼,而牛肉又是熱性食物,人們食用牛肉之後,就會得一種讓人難耐的面板病。被此種病痛折磨得不堪忍受的人們終於發現了這個原因,當政者就釋出行政命令禁止食用牛肉。要想透過一道行政命令就來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談何容易,人們還是我行我素,照常食用牛肉。當政者無奈之下,只好去找印度教中掌管神權的婆羅門商量,運用宗教的方式來改變普遍引發人們面板病的飲食習慣。由於這個提議對大眾和印度教徒都有好處,婆羅門理所當然地予以採納。於是,就用宗教的方式將牛神化起來,運用教義說明牛是神靈的化身,對待牛的態度就是對待神靈的態度。這一招十分靈驗,印度教徒和社會大眾果然就把牛老爺供奉了起來,作為神靈來頂禮膜拜。據說有印度史藉記載,從13世紀之後,人們就不再食用牛肉了,也就從這時起,印度的牛就走上了神壇,成了神靈的化身享受著人們的尊崇和膜拜。

    一半跨進神壇,一半留在世俗

    對於印度人的生活而言,牛還是要養的,因為在印度人的意識和觀念裡,還有什麼比養牛更為神聖!更何況,在印度飼養牛的多少,那還是一種財產的象徵。而且,飼養公牛還可以使役,飼養母牛還能擠奶,給孩子們提供營養。牛糞還能夠做燃料或肥料。所以,儘管牛老爺有一半已經跨進了神壇,但還有一半留在了俗世,因為印度人的生產和生活還是離不開牛的。

    既然人們還是離不開牛,那麼為什麼又讓牛到處流浪呢?據當地人說,這種半神半俗的動物既供奉不起,飼養它們也是有成本的。這些流浪牛是有歸屬的,每頭牛的身上都烙有主人的印記。放出來任其流浪,能夠大大節省主人飼養的成本。再者,流浪在街市中和馬路上的牛,大抵都是有問題的,要麼不會產奶了,要麼也不會產仔了,而那些流浪公牛則是因為普及了耕作機械後派不上用場了。這些多少有些問題的神牛,白養著是不合算的,又不能將它們宰殺了。於是,會盤算的印度人便選擇了丟棄不管,任由這些牛老爺們四處闖蕩,終日在大街小巷流浪。

    最終的歸宿:自然?神壇?

    可是,這些只被人們敬畏而沒有人去管理的神牛們遲早還是要終老死去的,死牛的屍體又怎麼辦呢?當地人理所當然地認為:那就是政府的事情了。政府也不推不讓地擔當起了這份責任。每當街頭有流浪牛死去的時候,當地政府就用專車將死牛屍體拉到人跡罕至的郊外拋屍荒野,任其自然毀滅,也就是讓其迴歸於大自然。在神牛走向生命終結這上面,作為神靈化身的牛也就不那麼神聖了。看來最神聖的還是造神的人們。

    總之,牛在印度是不能夠殺死的,只能夠任其自然死亡,而政府主要承擔著為老牛善終的義務和職責,由此可見,全社會對於牛的尊重和信仰已經成為印度精神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潛藏於每一個印度人的生命裡。

  • 3 # 澹奕

    印度的高種姓不僅不吃牛肉,通常都是純素食,任何肉食都不吃。

    陶虹、張靜初等最近的素食倡議,引發的風波尚未平息,在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眼中,吃素被貼上了“高人一等”的標籤,不過這種奇葩的理念,有個地方的確適用,那就是印度。

    因為受到傳統的印度教文化影響,印度十分崇尚素食的理念,在全球平均肉類消費排名中,印度僅僅稍稍高於孟加拉,在印度,越是高種姓越不吃肉,吃牛肉的就更加罕見。

    越高種姓,越是吃素

    印度種姓制度之下,將人分成了不同的種姓,最高階的是婆羅門,之後依次是剎帝利、吠舍跟首陀羅,還有不可接觸的達利特。

    雖然印度獨立的時候就在法律中廢除了種姓制,但現實中,根本難以消除種姓。

    婆羅門、剎帝利與吠舍都還算高種姓,而吠舍屬於低種姓,達利特的情況就更加糟糕。

    印度教文化之中,高種姓者都是吃素的,對於任何的肉類都不接受,而低種姓者因為需要輪迴受盡苦難,所以他們可以吃肉。

    在新德里與孟買等很多地方,印度大小城市的居民區,高種姓群體的居住區往往都與低種姓區分開來,印度的高種姓餐廳也都是供應純素食的,沒有任何的肉類食物供應。

    低種姓為求福報,也不太吃肉

    雖然吃素在印度是高種姓的標誌,對於低種姓來說,沒有不準吃肉的規矩,可印度教文化裡吃肉的人要墮入輪迴,永遠受到苦難。

    因此,不少想要求得來世福報的低種姓,也經常吃素,希望藉此贖罪。

    絕大多數的印度人都是信奉印度教的,高種姓不吃肉,低種姓也少吃肉,這使得印度整體上對於肉類的消費量極低,這也為印度節省了很多的糧食。

    中國每年進口上億噸的玉米、大豆等,主要原因也是華人對於肉類的需求量越來越高。

    印度真正吃肉的群體,主要是穆斯林群體,對於這些印度人來說,牛羊肉是日常飲食的必需品之一,是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的印度人,對肉食的消費很少。

    主要吃雞肉,其他肉食很少

    在印度,穆斯林的主食當然是牛羊肉,當然,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的話,也是吃不起的。

    與咱們國家以豬肉為主食不同,印度的主要肉食既不是豬肉,也不是牛羊肉,而是家禽,絕大多數吃肉的印度人,對於雞肉情有獨鍾。

    在印度料理之中,雞肉也算是最常見的肉類食材,是其他肉類不能比的。

    除了雞肉之外,印度人也比較喜歡吃水產品,而陸地上的四腳動物肉類,往往比較少,牛羊肉在印度的主要消費群體,大多是穆斯林,幾乎不會有什麼印度教徒吃牛肉。

    神牛不能吃,水牛不算牛

    眾所周知,印度人非常崇拜牛,將牛當做是神獸,不過這裡有個條件,那就是在印度只有瘤牛才算是神牛,其他種類的牛,並不算是牛。

    像是一般的黃牛,依舊只是一種普通的牛,還是要下地幹活的。

    印度教神話之中,萬千神祇都是從一頭母牛的肚子裡誕生的,恆河的源頭是個牛嘴,而三大主神之一的溼婆,其坐騎也是一頭白色瘤牛。

    這些被奉若神靈的牛,根本不用幹活,而且經常在路上閒逛,人們也不會傷害它們。

    瘤牛這樣的“神牛”,印度教徒是絕對不會主動去吃的,就連傷害也不會,其他種類的牛雖然地位不如瘤牛,但是印度人也並不怎麼吃牛肉,這也算是個特殊文化。

    可是,印度有一種牛的處境非常辛酸,那就是水牛,印度擁有全球最多的牛存欄量,其中主要的就是水牛,世界上半數的水牛都在印度境內。

    但是在印度,水牛並不被當做是牛,早就被開除了牛籍。

    印度神話中,白色瘤牛是神牛,而水牛是惡魔的化身,是與善良作對的。

    就因為這種虛無縹緲的傳說故事,印度人將水牛當做是勞動工具驅策之外,仍舊會定期屠宰水牛,而水牛肉在印度是可以隨意食用的,只不過不好吃而已。

    印度的高種姓並不吃牛肉,更別說低下的水牛肉,而低種姓偶爾會吃,印度作為全球主要的牛肉出口國之一,出口的牛肉絕大多數也都是水牛肉。

    近代以來,印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愈發深刻,所以很多方面的傳統也受到了衝擊。

    以前的印度,像是麥當勞、肯德基之類根本不提供牛肉漢堡,西餐廳的招牌菜牛排在印度也乏人問津,但這些年,事情出現了改變。

    孟買與加爾各答這樣的大城市,也有少數餐廳開始提供牛肉食品,不過還是比較少。

    印度很多接受了西式教育的高種姓,也慢慢開始接受牛肉這種以往的禁忌食物,雖然整體來說數量不是很多,也並非完全沒有。

    整體來說,印度的高種姓不僅不吃牛肉,大多數都是純素食人群,只有那些受到了西式教育深刻影響的人,才會偶爾吃肉,尤其是牛肉,但數量上不佔主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跳槽時如何獲得更高薪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