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上弦月A

    寬闊的田園,蔥綠的大麥,藍天白雲,房舍小徑,牛棚羊圈,幽靜的時光裡,農場主不急不慢擺弄著農具,旁邊的狗狗搖著尾巴……

    農田,房舍,牛群,橡樹……一派田園風光

    美國農民、農場主、農場工、農場

    一句話能把你繞暈: 現在美國,農民不一定是農場主,農場主也不一定是農民,其實農民就是農場主,但有些農民既不是農民也不是農場主。

    在美國,農場就像一塊值錢的地瓜,只要你想買、買的起,你就可以買。然後它永久存續,烤地瓜、煮地瓜、栓個繩拉著玩,一切隨你喜歡。

    美國農民和我們概念的農民不太一樣。美國農場主分三種: 業主制(家庭模式)、合夥制和公司制。美國農業人員大概細分三種:

    這是你想象中的美國鄉村風情麼?

    1.農場主/農民丨他們購得土地,置農場,世代擁有,可能幾代從事農耕,家庭作業。這部分農場主就是農民,只是擁有上千畝的地主。

    2.工廠化農場主丨這種是大型農場承包者,農場公司化、工廠化,機構、人員配置豐富,市場競爭力很強,是未來趨勢。他們執行農場,但有些和傳統農民又不太一樣。

    3.農場工人/農民丨農忙時,農場往往需僱傭人手,即農場工人farmworker。農場工人具有流動性和季節性特點,大多是拉丁裔。他們並沒有農田,但從事農業,是真真切切的農民。

    影視裡熟悉的畫面也是存在的

    一個普通規模農場大概1000畝(咱們說的畝)的樣子,大的農場幾千上萬畝,高度機械化作業。1.8%的美國農業人口,養著3億多美華人。

    美國農民很有錢嗎?大農場主確實有錢,但是他們經營成本也很高,單說機械化農具就得20萬美元左右,農業自然還有風險。農業人群收入超過美國平均。當然,農場工人這部分農民沒什麼錢。

    農牧場聯營模式

    農場作物種植規模化和集中化。美國常見作物很多,大豆、大麥、小麥、玉米、棉花、蕎麥、亞麻、向日葵、甘蔗、芝麻……

    按說幾千畝地可以種植好多作物,其實不然。美國大農場多數不過3種作物,小農場更單一。美國農場正向大型化和高效化發展。

    農牧業同營,合理利用,增加收入同時規避單純農業的風險性。一般大農場養殖一兩百頭牛是正常情況,當然還有更大的羊群。這些畜生都掛有標牌,記錄著生辰八字、親屬關係等資訊。相關資料透過電腦一覽無餘。

    一起在橡樹下坐會好不好?

    以牛牛為利。農場可能養肉牛,也或奶牛。奶牛會額外耗勞力。擠奶的日子到了……早上五點就要行動了。牛多,奶就多,農場主一般要臨時僱傭工人,不然牛也憋的難受啊。

    農場先進的機械作業和科學管理。機械工具和一些現代化管理設施,科學、高效,但也是較大一塊成本。有時幾個農場主會“結盟”,比如合夥購買種子、農藥、肥料和器械,量大從優嘛。同樣,出售農產品時渠道更好。

    農場裡的莊園,可暱稱為農莊

    農場主的私人莊園

    很多大型農場有私人莊園,那可不是玩兒似的農家樂。美國農場在村鎮之外,又不會很遠。農莊配置豐富,有些像休閒度假山莊。關鍵是情調不一樣,自然鄉村,田園風情。

    農場裡不是茅草屋,是樓層別墅,房前屋後花草宜人,橡樹成陰,小徑清幽。小會所、酒吧、餐館,甚至療養院和球場……

    煮壺咖啡,調個小酒,打打球,鬥鬥地主,休閒娛樂,只要農場主願意,這些都可以有。

    這玩意1000元人民幣應該買不到吧?

    農場神器+全能農場主

    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先進機械作業的大農場,必然配備著一個強大的機械團隊

    農場倉庫,就是農場大作戰的彈藥庫。大型聯合收割機、播種機、拉風的四驅拖拉機、農用軌道拖車、捆草機……一堆農業版變形金剛蓄勢待發。這些農機都是費用不低的成本

    這個角度看,有點萌。

    搞農業需要綜合技能,也要跟上形勢。很多農場配有自動駕駛和衛星定位系統,電腦控制作業。農場主都是全能型綜合人才。

    現代化農牧場聯營,農場主要無所不通:

    理論知識: 管理學、市場營銷、財會、分析學、投資、化學、生物學、保險學、合同法…

    應用知識: 機械操作和必要維修、電工、電焊、木工活、獸醫、園藝、建築、網路…

    牛羊草料打成卷,運回飼料棚,以備冬需。

    美國農場發展趨勢

    全球農業未來都面臨一個趨勢,集中化、高效化,美更是如此。時間,才是最大成本

    同樣還一個問題,相比老一輩,年輕人對農業興趣降低。我想,這是全世界共同課題。

    公司化模式的農場,將衝擊家庭式(業主制)。對於現在農場主來說,土地租用、生產和銷售契約化會有很大好處。更大規模農場競爭力更強,成本、債務和風險相對更低,對市場反應也更迅速,回報更安全迅速

    時光一去不復返。時間會改變人,就會改變世界。一切都在變,美國農場越來越像工業化的感覺,離我們印象中的樣子遠去。

    農場主看起來很有錢,確實是,但運作成本也高,還有風險。他們除了農牧產品,也有副業。有一點不可否認,全世界農民都很辛苦

    這種時光比較愜意。

    川建國同志,大嘴就像收割機,已把中西部上百個農場帶破產了,想必會深刻總結經驗。

    下半程能否帶領美農業再奪一冠,我們拭目以待

  • 2 # 使用者688五里浪

    經過幾代努力,農莊主當然的富欲。中國以前的地主經過幾代人的艱苦樸素,大膽經營良田,儉節,積累資金。加上政治穩定。他們地主也很富。

  • 3 # 家國農民

    不在美國,不過加拿大也差不多。

    所謂農場主,就跟企業主一樣,是個資本家。小資本家要自己幹活,大資本家可以僱別人幹活。

  • 4 # 金經濟

    農場發大財是不可能的,農場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美國對農場是補貼的,無論是稅收還是貸款。而這並非是美國政府英明,更多是因為美國參議院的制度和獨特的選舉制度。由於它們的存在,人數很少的美國農民卻有很大的政治發言權。這對美國農業是好事,對經濟穩定也是好事,但對國家長遠國策至少目前是負面的,題外話。

  • 5 # 桃林寓公

    中國應該因地制宜,像新疆黑龍江等平原地區,學習美國經驗,使用大型農機作業。山區應該學習日本南韓的經驗,使用小型農業機械。現在要發展好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以安排農村的多餘人員。逐步使中國的從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手裡的耕地面積足夠大,達到每個農戶五公頃以上,夠規模。在農村建立莊園式農場,使農民成為莊園主,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如果農村的經營土地的人口不降下來,一人一畝地,無論是個人單打獨鬥,還是走所謂的集體化道路,都絕不可能使農民富裕起來。

  • 6 # 農業企業政策申報

    美國的農場主和農民可不一樣,農場主叫“Farmer”,不是我們理解的真正意義上的農民或農業從業人口,而所謂的農民叫“Farmworker”,即“農場工人”。不完全統計,美國農場主年收入可達到10萬—25萬美元。

    要當上美國的農場主,首先得擁有自己的土地。根據資料顯示,美國農業土地的平均價格為4100美元/英畝,也就是說想要擁有1000畝(約164.7英畝)土地,大概需要437萬人民幣。美國家庭農場平均耕地面積在1200畝左右。

    從運營模式上來看,美國的農場主多半是家庭式的,農場主是土地擁有者,負責管理比如僱傭/培訓和監督農場工人,制定生產計劃/寫生產記錄/維護機械等工作,幾乎不親自種地。

    從生產模式上來看,使用先進的機械化耕作以及科學代管理,進行大規模農場化和集約化的耕作。如果大量使用農機也無法兼顧時,再比如育苗、移栽、採收等環節要求精細操作時,常常也需要僱傭季節性勞動力,即農場工人,這部分人則按小時或者按天掙取報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聯:歷史一書書酷吏,下聯怎麼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