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奈山的火柱

    王朔曾經評價金庸小說、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和四大天王為港臺四大俗,為此引起過一些爭議,故而時至今日,還有人想要拿王朔和金庸進行比較吧。

    王朔是一個敢於挑釁整個當代文壇的另類作家,他本來就在文壇體制之外,不怕也不在乎所謂的嚴肅文學界的惱羞成怒,當然也不會在乎通俗文化對他的批評。學術界對王朔的研究也很多,不過王朔本人可能還是覺得不值一哂吧。要談什麼文學地位,他可能不屑跟當代文壇許多作家相提並論,金庸當然也不用說,已經被視為四大俗之一了。

    金庸小說是通俗小說的集大成者,超出了絕大部分通俗小說,也會有很多學院派精英知識分子們喜愛,可以說是雅俗共賞,其實金庸把自己的小說一改再改,就說明他還是追求經典地位的,他並不想人家把它看成一個通俗作家的,但這並不能說明他的小說就成了高雅藝術——雖說高雅藝術也不見得就顯得高明,人們必須喜歡。

    王朔在九十年代,對文壇是一個很大的刺激,也製造了很多話題。但要說對漢語文化圈的影響,那還是金庸的影響更大。據說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說,說明金庸小說讀者群體龐大。當然,這個影響非要說是文學的,那就不見得,如果沒有那些電影和電視劇,更年輕的一代人能不能知道金庸,那就很難說了,今天的年輕人看網路小說的更多吧。

    也許有人說,影響大小,不能只看讀者多寡,更應該看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的貢獻。這一點難以估計,王朔思考的東西和金庸的小說所包含的內容,放在一起比較,誰更有思想深度,誰更有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的衝擊力,還有待進一步發掘。

    就目前來說,歷史地位更高的應該是金庸。

  • 2 # 潤佳

    從影響力和衍生的影視作品來說,金庸遠高於王朔。而金庸在武俠小說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是王朔無法比擬的。從純文學角度,金庸是對中國傳統章回小說的迴歸,並運用了一些西方小說電影的技巧,這是他迷人之處,也是其侷限,王朔則是在新文學道路上摸索,語言文字受老舍影響極深。從內容上來說,金庸虛構歷史影射現實,王朔依附歷史反映現實,更其意義。總之金庸歷史地位更高,王朔的文學地位稍勝一籌。

  • 3 # 花近高樓1

    兩位大師的作品都曾經拜讀過。他們後期的作品都已經到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境界。我在這裡不敢妄自給兩位大家分個高低,這裡有他們後期作品中,兩段話的描寫一直記憶猶新。

    這時間來到案前坐下,喝一聲:“磨墨!”早有親隨上來侍候。伯爵大人從不執筆寫字,那親隨心中納罕,臉上欽佩,當下抖擻精神,在一方王羲之當年所用的蟠龍紫石古硯中加上清水,取過一錠褚遂良用剩的唐朝松煙香墨,安腕運指,屏息凝氣,磨了一硯濃墨,再從筆筒中取出一枝趙孟?”定造的湖州銀鑲斑竹極品羊毫筆,鋪開了一張宋徽宗敕制的金花玉版箋,點起了一爐衛夫人寫字時所焚的龍腦溫麝香,恭候伯爵大人揮毫。這架子擺將出來,有分教:鐘王歐褚顏柳趙皆慚不及韋小寶。韋小寶掌成虎爪之形,指運擒拿之力,一把抓起筆桿,飽飽的蘸上了墨,忽地拍的一聲輕響,一大滴墨汁從筆尖上掉將下來,落在紙上,登時將一張金花玉版箋玷汙了。

    金庸《鹿鼎記》

     從暖和的室內一步進入寒風中,他們都感到生殖器一陣緊縮。方槍槍那班的孩子無論男女都是開襠打扮,這是有“尿不溼”前中國兒童的傳統服飾,公認這是一種可愛的衣著。半裸的孩於們在蒼白的冬日Sunny下亂哄哄站好隊,一對對認準伴兒拉起手。當他們一開步走,冷風立刻像只老流氓的涼手伸進開放的褲襠,貼著腿一寸寸往下摸,一直猥褻到補補襪子那兒。走到那排樹林前,一個女孩凍尿了褲子。

    王朔《看上去很美》就個人喜好而言,我還是更欣賞金大俠的作品。

  • 4 # 照明天下2

    文學分純文學和通俗文學,但從藝術角度,兩者並無高下之分,如同《百年孤獨》和《肖申克的救贖》,《戰爭與和平》和《哈姆雷特》,從來沒人厚此薄彼。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獨步古今,在華人圈如同宋代柳永有井水處皆有柳詞,其想象力宏大詭譎,內容實實虛虛,夾雜大量正史野史,其小說歷史地位煌煌於小說之林不讓他人。

    王朔小說發端於八十年代初期,以北京方言俚語為基礎,採用大量口語化寫作,以社會底層人物為主角,以流氓口吻和混不膩之態度對抗高大上主題,博得大量共鳴和擁躉,但從純文學之角度,無論是語言,以及作品影響力都難以和老舍比肩,更遑論世界其他文學大家。

    總之,金庸在世界通俗文學界可以有一席之地,而王朔在純文學領域或許都難以走出國門,這就是兩者之間差距。

  • 5 # 青青子衿165740205

    我個人非常喜歡武俠小說,尤其是金庸的。在我看來金庸的一些作品其內涵已經可以當的起“文學名著”這個稱謂了。很多人對武俠小說是有偏見的,這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初。那時候列強入侵中國,社會矛盾尖銳,一些有文學功底的人提出“精武興國”,大量撰寫帶有“懲惡揚善,劫富濟貧”思想的小說,導致武俠小說氾濫。武俠小說在這個時期興起其實也是源自於一種“精神勝利法”,正因為那時候有許多不公,人們才格外渴望追求公平、幸福。而武俠小說剛好滿足了這一點。但當時很多有名的學者、作家都站出來批判說:武俠小說麻痺精神,是大害。所以民國成立以後就被基本禁掉了,而這個影響甚至到現在都沒消除。

    人們保留了批判武俠小說的舊思想,卻忽略了這些舊思想是針對舊派武俠小說的,而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他的小說不僅具有傳統武俠小說情節引人入勝、語言通俗易懂的特點,並且將之昇華,將人物、情節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將武俠小說融入歷史,他的武俠小說甚至可以稱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小百科了。說他的書是俗這沒錯,但更重要的是他能使作品雅俗共賞。所以我說他的作品可以稱之為“文學名著”。

    至於“歷史地位誰高”這個問題,我確實無資格回答,我還是隻說對金庸的理解

    單以作品流傳之廣、影響之大,金庸就必定青史留名,更何況其作品文學價值也不低。

  • 6 # 安三壞123

    二者,名聲不小主要共性是文壇。金庸年長1924年出生,其家為書香門第浙江海寧,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很早就進入了社會活動。1985年,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可以說知識淵博。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金庸的射鵰三部曲被人熟知,即使沒有讀過的也看過電視連續劇,《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鹿鼎記》(1969—1972年)已是封筆之作。

    王朔,1958年出生江蘇南京,內地作家、編劇 。有當兵史,1977年參加解放軍海軍,兵種為操舵兵、衛生員。1978年開始處女作《等待》,發表在《解放軍文藝》上。真正成就他的是電視連續劇《渴望》,創收視率最高記錄,和鄭曉龍共同策劃,爾後又一部經典《編輯部的故事》上映,轟動全國,使之名聲大振。2007年出版以佛經為材料的小說《我的幹歲寒》,被倫敦書屋以每字三美金購買,創國內版稅新高。

    如果說那位歷史地位更高,那就要看作品的傳承度來作為一個重要指標,但最好的答案莫過於時間。如果二選一我更看好金庸先生,也許偏見也好。

  • 7 # 輝城啊

    金庸目前已經九十高齡。而王朔則生於1958年,虛歲已經六十。兩人都已經進入老年。金庸自封筆之後,再也沒有寫過小說,每年只修訂自己的小說。王朔,自《我的千歲寒》以來,也常久未見新作出現。也許可以判定,兩人的文學創作,已經結束了(王朔也許會有新的小說想寫),所以還是可以簡單地比較一下兩人的文學地位。

    在我心目中,單就文學成就與地位而言,金庸還是高過王朔。金庸吃虧的地方是他寫武俠小說。在很多人的意識裡,武學小說是型別文學,屬於通俗文學,地位、思想等天然不如純文學。但就文學史來說,純文學與型別文學的分類,就非常荒謬。《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等都是明朝的通俗文學,只不過經過洗禮,遂被追認為經典文學,被歸於純文學之屬。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同樣如此。大仲馬剛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也是在報紙上連載的通俗故事。所以說,現在大家認為王朔的文學地位比金庸高,那是因為在把金庸的小說歸為通俗文學裡。

    金庸在武俠文學史的地位,早就確立。他的作品,就是武俠小說的巔峰,至今無人超越。而隨著武俠小說的演變,以後再去超越他的人,應該難以出現。可以說,金庸在武俠小說裡,已經做到後無來者。《天龍八部》《鹿鼎記》《笑傲江湖》這三部作品,很有可能被追認為文學經典。我記得多年之前,中學課本有入選過金庸的小說片段。而大學裡,也有金庸小說的研究者。可以說,金庸的著作已是一個被評論家、機構研究的物件,若干年以後“金學”的影響力可能跟“張學”(研究張愛玲)並駕齊驅。況且,金庸小說的文學性並不差,讀讀《連城訣》即可。

    王朔的文學地位,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這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大部分作品,我也讀過,文學性跟阿城、餘華、莫言、韓少功等有一定的差距。讀他的《空中小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也能讀到文本里面的通俗性。

  • 8 # 久卓子

    歷史也分類的,綜合類的歷史、分類的歷史,比如文學史,甚至還可以專門去寫武俠小說史。如果以後有人專門寫中國港臺迴歸相關的或者中國統一的歷史,毫無疑問金庸的地位要高,王朔將籍籍無名,如果是武俠小說史,那當然也是金庸要高得多,王朔再次籍籍無名,即使有人寫關於八十年代開始的中國新舊世紀之交的綜合類歷史,金庸應該也能有他大名,王朔就只能歸類到文學專門類。但是,如果是關於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文學史,那麼無論是否會將武俠小說也放進去評論一番,但王朔肯定地位高於金庸,因為王朔的小說其文學價值要高於金庸武俠小說的文學價值。當然,最終還要看是由誰來寫這部文學史書的,如果是由金庸的狂熱粉來寫,毫無疑問金庸的文學大師帽子是摘不掉的,金庸肯定被評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但如果是由八十年代以來新舊世紀之交的嚴肅文學圈內的文學史專家們來寫, 那麼我猜,對,僅僅猜想,我可不是專家,王朔的地位是應該超過金庸的。

  • 9 # 宋業華

    大奇兄出山了!

    人的進化標尺最高階段就是比較,有了比較就會產生高和低之分,以及優雅和粗俗之分。

    的確金庸的現代武俠小說已完全繼承了中國原古代武俠小說<三俠五義><小五義﹥﹤續小五義>等章回寫作手法,把中國歷史上所發生的奇事,透過現代演釋並釆用文夾白方式描述,更顯得中國文化特色,並且文字用到極致。這種傳承和發展,可以說中國文化達到歷史最高峰!可以說文壇上無人比肩!至於王朔的作品,他只是表現當代社會變革現象中所表達的某種反應,而更多取之於社會最低層市民中的無奈和焦燥。他的作品與過去所表現的傷痕文學,知青文學,記實文學是一脈相承,是經不起時間推敲。而只是某一時段剎那間閃現出亮點!

    的確,文人相輕,也算中國文化人之陋習,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也是摜用手法。同樣年輕的王欮雖說江郎才盡,也同樣喜歡上這種套路。他的嘴巴永遠是三斤的鴨子二斤半的嘴,喜歡打嘴仗?

    他隔空挑戰並大罵金庸:言必稱之金庸武俠小說乃是毒藥,已毒害億萬青少年。並且對他寫作手法所應用中國傳統章回詩句和文夾白方式所描述情節,進行歇斯底里的猛烈攻擊,總認為此小說全是腐朽而矯情!云云!……而93歲的老人金庸,他虛懷若谷,他曾這樣回答王朔:我年事已高,因眼疾未能瀏覽你的作品。但耳有所聞你的大作,卻有北方之風味,痛並快樂的。也算是快人快語,很好!至於你要我改變傳統文夾白這種記敘形式,看來這輩子也改不了,如改了,也不叫金庸!至於見面爭執此話題,已沒有必要。謝謝!你還記得住我!

    事實如此,華人心中自有一杆秤!也並不是王欮你所說的要貶誰就貶誰!你該拿出力作來證明自己。時間可以證明一切!

  • 10 # 民國故紙堆

    金庸與王朔這兩位先生,都是在當今文學領域有一定地位的作家。要論這二人的歷史地位,恐怕還需要百年之後,才能論的明白,只需看百年之後,還有多少人能記得他們兩個人是誰,他們的作品在書店裡的佔有比例。如果就當前這個時間節點來說,王朔是比不上金庸的,雖然武俠小說在文學裡的地位低下,但是金庸先生的作品,為廣大群眾所熟知,其對老百姓的影響力時王朔難以望其項背的。這個可以從幾個層面來說明:

    1.印刷成書的版次、數量,在這一點上,王朔先生遠遠不如金庸先生;

    2.改編影視劇的數量,這個與上同;

    3.早期作品版本的收藏價值,這個與上同;

    4.傳播度,與上同。

    5.略……

    綜上所述,王朔就當前的這個時間點,除非他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否則很難超越金庸先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王思聰去酒吧花了50萬,你覺得他是敗家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