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ianli345
-
2 # 康心生鮮
因為人是靈長動物,長期吃熟食導致基因不停的改變,而恐龍體型龐大,地球因氧氣量急劇減少而不適應。最終走向滅亡。
-
3 # 黑虎岐興
因為學者認為恐龍一億多年沒有變化所以它就不能進化.學者說人類經過上百萬年的進化變化所以人類就進化變化外貌了!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了……人類是從上百萬年前從古猿人進化成人類.等等……好像中間相隔六千多萬年啊?在這六千多萬年之間小行星撞擊地球.超級火山噴發.大地震.冰河時代.最近五千多年前的史前大洪水人類是怎麼樣安然進化的?難道人類是在太空或者其它星球安然進化的?就目前來說進化論只是推測大膽假設而已.也是唯一能推翻神創造人類的依據!難道人類就不能是一個獨立物種存在?非要是神創造或者進化?就不可能是從其它星球移民過來的?
-
4 # 張文禪
人類變化大而動物變化小主要原因是人類成為完全形成人之後,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一是早期猿人,也稱能人。出現在300萬年至2000萬年之間。二是晚期猿人,也稱直立人。其生存年代約從180萬年至二三十萬年前。三是早期智人,也稱古人。生活在20萬至4萬年前。四是晚期智人,也稱新人。出現4萬年至今,晚期智人就是現代人類。
綜上所述,200萬年前,我們祖先的大腦只有我們如今的大腦一半大,而骨骼和肌肉被我們強壯得多。有人據此認為,在未來一兩百萬年中,我們的大腦還將增加一倍,而隨著越來越先進的節省體力技術和應用,我們的身體變得更加脆弱,一些無用的器官如小腳趾將完全退化。人類和許許多多物種一樣,進化是因為我們還不是那麼完善,身體還沒有調整到最佳,還有上升空間!
-
5 # 科學閏土
恰恰相反,從恐龍的角度來看,是人類一直沒有變化,而恐龍變化大多了。
恐龍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二疊紀末期的大滅絕開始,大滅絕大大減少陸棲脊椎動物的多樣性,改變了物種進化輻射格局。大滅絕後進化出來的物種中,最早出現的是祖龍類(archosaur),祖龍屬是所有鱷魚、翼龍、鳥類、恐龍和許多其他爬行動物譜系最早的直系祖先。
三疊紀是祖龍的全盛時期,許多類群進化並輻射成各種各樣的形式,但恐龍是相對較晚出現的。直到大約2.3億年前三疊紀末,第一個真正的恐龍出現。目前發現的最早出現的一批恐龍包括兔鱷(Lagosuchus)和阿希利龍(Asilisaurus),兔鱷體型相對較小不足1米,生活在溫暖的南方,與其他的祖龍生活在早三疊紀的南美洲森林中。
三疊紀末期的另一次大滅絕導致許多祖龍滅絕,恐龍存活下來開始崛起為生態霸主恐龍在進化的早期就分裂成兩個主要的類群——蜥臀目(包括獸腳亞目和蜥腳亞目)和鳥臀目(包括鴨嘴龍、角龍和甲龍等多種恐龍),在侏羅紀,這些類群中的譜系進一步進化成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物種。新型別的大型食肉獸腳亞目(包括霸王龍和迅猛龍)和蜥腳亞目(如)開始出現。雖然早期的鳥臀目並不多,但在侏羅紀時期,鳥臀目也迅速輻射,進化出許多新物種。
事實上,侏羅紀早期不僅恐龍數量增多,而且它們之間的差異也越來越大,形態和體型大小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及差異。最大的阿根廷龍重達90噸,是最小的中生代恐龍體重的600萬倍。
在侏羅紀初期這些主要的恐龍家系建立之後,進化繼續進行,但根據研究顯示,恐龍的適應速度在白堊紀後期急劇放緩,恐龍的物種形成和多樣化的速度減慢,最後由於流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事件。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事件為恐龍的崛起鋪平了道路,白堊紀/第三紀大滅絕也為哺乳動物的崛起掃清了道路。
總之,恐龍是包括了1000多種物種的總稱,而現在的人類僅僅只是一個物種,即使追溯到200多萬年前的最早的人屬——能人開始,也才14個物種。
-
6 # 江氏小盜龍
恐龍生存了那麼久,樣子沒什麼變化,我們人類的變化卻這麼大。真的如此嗎?下面給大家看幾張圖片
上圖是最原始恐龍之一的始盜龍(Eoraptor),生活在距今2.3億年前的晚三疊世時期。最早的恐龍幾乎都是這個樣子,體型較小,身體纖瘦,身體表面是光滑的鱗片,以後肢雙足行走,行走敏捷。
1.6億年前之後,到了白堊紀大滅絕之前恐龍是什麼樣子呢?以著名的地獄溪組(Hell Creek Formation)地層中發現的恐龍為例,看圖
從地獄溪組發現的恐龍來看,經過1.6億年的演化,恐龍家族中分出了蜥臀類和鳥臀類,蜥臀類包括有所有巨大的蜥腳類恐龍和幾乎所有吃肉的獸腳類恐龍;鳥臀類則包括了著名耳朵劍龍類、角龍類、甲龍類、鴨嘴龍類、腫頭龍類等。
別忘了,鳥類也是恐龍哦,它們是由獸腳類恐龍演化來的。
無論是體型還是結構,恐龍家族都有了空前的發展,它們佔據了陸地生態系統多樣性的主要位置,在食物鏈中處於優勢地位。如果對比始盜龍和三角龍、馬門溪龍、小盜龍,我想你絕對想不到它們屬於同一個家族。
之後人屬之中又出現了13個種,包括我們智人。如果你仔細觀察人屬在450萬年間的變化,會發現身體結構的變化並不大,真正的不同其實是大腦及所產生的意識和認知能力等。我們人類巨大的變化其實是在認識世界、製造工具、產生語言和文字,最終建立文明。
許多人認為恐龍在長達1.6億年的演化過程中沒有發生變化,其實指的是恐龍沒有出現高智商,沒有建立文明。這個其實是受到各種因素影響的,其中既包括了其本身身體結構的限制,也有中生代穩定環境的牽絆,還有別的因素。恐龍演化成了具有高智商的生物,從理論上是不可能的。
最後回答問題:恐龍經過了1.6億年的演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反而是我們人類在演化過程中身體的變化並不是非常明顯。 -
7 # XiiiiiiX
看過一個科幻小說,說恐龍那批物種是從某四維空間降級下來的惡種,可以說是被打入凡間,但這個凡間只是個過渡,四維的神要把恐龍降到二維一維甚至虛無,也就是讓恐龍滅絕!關鍵在哪?得說到人類這批跟恐龍同樣境遇的物種,但人類要怎麼被降維化呢?那關鍵在於靈魂!靈魂就是二維化的東西!這就是重點!所以地球死過那麼多三維物種,最後鬼魂都到哪了?就是到了二維甚至更低的維度去了!
-
8 # 香象渡河27
首先,這個問題本身就很不嚴謹。
恐龍是一個大類別,而不是某一個物種。人是一個種,最多算是一個科屬動物。兩者沒法進行進化差異比較。
恐龍是生活在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的一類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大部分恐龍已經滅絕,但是恐龍的後代——鳥類存活下來,並繁衍。恐龍開始時被列為爬行類的一目,但現是獨立的一綱。
省去進化為鳥類這段,恐龍單獨是一個綱屬的總稱,人類是人科生物,從動物分類學上,用一個綱的進化史和一個科的進化史比較差異,這不科學啊。
如果把人類的進化放大到哺乳動物進化,那麼其差異之大,也是顯而易見的。如下圖,是哺乳動物的祖先。最多是大老鼠一隻。
接下來在談談人類為進化出“智慧”,說實話,這點是否真的證明在生物進化上是成功的,還有待觀察。
哺乳動物因為採用了胎生繁殖,這種方式效率很低,但有個好處,就是幼體有機會在母體裡繼續成長。這就為高腦容量創造了條件。其中一隻,最終選擇了以進化智力為方向的道路,也就是我們人類,從此走上了這條充滿風險的不歸路。呵呵。進化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活下去。智力這個方向,在它一開始是很成功的,或者說是無奈的,或者說是必須的選擇。因為再同時期的其他物種選擇的方向上,人類都沒有優勢,比如速度,力量,包括食物選擇等等。進化智力,恰恰是一種省力原則。真正按照生存原則來說,人類是不是比蟑螂進化的成功,還是個未知數呢。
接下來說一下人類進化的文明鎖定。這是筆者提出的理論假說。
進化的原動力,源自於基因突變,這在任何方向上都是均質的。然後依靠自然選擇完成進化方向的基因積累。也就是透過基因突變,後代把適合生存的基因發揚光大,留下更多的後代。沒什麼複雜的,大自然的公式往往很簡單。
但人類隨著文明的進步,因為能力的增長,已經退出了自然選擇。因為倫理的發展,又主動的退出了人工選擇。可以說,人類的進化,到現在已經停止了。不出意外,人類將終結在目前的狀態下。(當然少部分有資源又覺醒了的人類除外,但數量太少,不能稱之為一個種族了)我們近一萬年,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特別是近200-300年。人類倫理上把生育機會均等,等於自我鎖定了進化的道路,同時又禁止進行基因改造,徹底的斷絕了自我進化。這就是現狀。智力的進化促進了文明的誕生,文明有反過來限制了進化的發展。感興趣以後再討論吧。
-
9 # 宇宙探索
事實上恰恰相反,恐龍統治了地球長達一億多年,樣子變化很大,怎麼說沒有什麼改變呢?
最大的恐龍地震龍,體型長達近40米,重達40噸,而最小的恐龍是美頜龍,只有不到一米長,體型相差數十倍。
同時,恐龍並不是都想我們印象中那樣是食肉動物,也有食草的,還有會飛翔的恐龍,千差萬別。
而人類呢?自從人類誕生以來,我們的體型外觀幾乎沒有太大變化,有人說是因為時間太短,恐龍出現了數億年,而人類不過百萬年!
事實上根本原因並不是這樣,嚴格來講拿恐龍與人類想比並不公平,也不嚴謹!因為恐龍嚴格來說並不能算是一個物種,只能說是一大類,就像我們經常說的魚一樣,魚同樣有很多種類,體型大小相差很大!
我想問題想表達的應該是智慧的出現,恐龍統治了地球近2億年,遠超人類,為什麼它們沒有智慧。很簡單,進化的過程是非常隨機的,而智慧也並非是物種進化的唯一方向,而是非常隨機的方向,進化的目的只是適用環境,而智慧並不是適應環境的唯一方式!
-
10 # ltrai666
恐龍也許一樣有變化,只是我們不知道。只要有需要就會變化。現在的鱷魚變化不大,大概是不需要變化也能適應環境,所以沒變化。
-
11 # 小宇堂
覺得恐龍變化不大那不過是心理原因。實際上恐龍在那1.6億年間的變化可大了,種類的分化也遠超人類。對於恐龍來說,人類的那點點變化都算不得什麼,而現今不同種族之間膚色、頭髮和眼睛的顏色的差異對恐龍來說就更不算是差異了。
我們先來個直觀感受吧:
上圖:恐龍的各種型別(圖中少量不是恐龍,是同時期的爬行動物,如翼手龍、龜和鱷等)。
從外形來看,恐龍完全就是“變形金剛”啊!恐龍分為鳥臀目(Ornithischuia)和蜥臀目(Saurischia)兩個大的類別,這兩個目的恐龍就有非常鮮明的外形差異。見下圖,鳥臀目(上)與蜥臀目(下)恐龍的的骨骼生理結構差異主要在於骨盆的形態。
現代鳥類與鳥臀目恐龍擁有類似的骨盆結構(大家吃雞的時候應該能夠發現這個結構)。
不同的骨盆結構適應了不同的行走姿態,鳥臀目恐龍的骨盆有助於恐龍維持雙足行走的姿勢(這也為鳥類的飛行創造了條件),而蜥臀目的骨盆結構則適應了它們的四足行走和更為笨重的身體。一個雙足站著,一個四腳趴著,這可是天差地別了!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恐龍簡直是“千龍千面”啊!恐龍的“面容”對人類來說,是太過豐富和詭異了,科幻片裡面的外星人的造型都沒有這麼豐富。實際上不少科幻片就是將恐龍和人的臉揉到一起就創造出一張張外星人的臉譜,例如下面這些。
恐龍頭面部的多樣性,與如今鳥類頭部以及羽毛的多樣性具有類似的進化邏輯,那就是性選擇。鳥類性選擇的強度超過大多數物種,因為鳥類大多是活躍在Sunny之下的,他們對色彩的感知能力比人類強很多倍。而哺乳動物最早的祖先就是夜行的,在恐龍稱霸的年代,哺乳動物一直默默無聞地在地下和夜裡低調地進化,因此讓哺乳動物對於外形並沒那麼挑剔,很多哺乳動物甚至就是色盲。而作為鳥類祖先的恐龍(至少鳥臀目這一支),科學家猜測其對顏色的辨別能力也應該是超高的,因此很可能恐龍不僅具有複雜的外形,其面板和體毛都可能是具有豐富色彩或者花紋的。
在一個食物豐沛,氣候溫和的時期(侏羅紀和白堊紀就是這樣的時期),在生物生存壓力相對較輕的情況下,性選擇就成為了推動生物外形變化的主要動力,雌性不喜歡的那些特性將不會遺傳下去——些微的心理偏好就會導致一種新的外觀特徵被強化。恐龍頭腦簡單,應該不會有什麼情感交流或者交心之類,它們只看外表,於是恐龍在外表的進化速度遠超人類。人類要看臉也要看身材,但很大一部分則是要看能力、地位精神默契等等(因為人類要共同撫養孩子,不默契的夫妻孩子也很難活下來,或者童年的陰影也不利於第三代的出生……)。
總結顯然題主說恐龍的樣子沒怎麼變是一種誤解。人類的變化並不大,幾百萬年前就站立起來的人科物種,除了腦容量鉅變之外,其它倒真沒什麼太大的變化。恐龍的進化不是朝著智力的方向去的,而人是直奔著智力去的。這歸因於不同的環境因素,恐龍時代的地球氣候太溫和(全球大部分時期都跟亞馬遜叢林一樣),生存太容易;而人類則誕生於冰河時代,不動腦筋就活不下去,所以恐龍實際上比人類的改變花哨得多。作為人屬唯一的物種,我們人類真的是太單調!
回覆列表
恐龍是一個大類別,而不是某一個物種。人是一個種,最多算是一個科屬動物。兩者沒法進行進化差異比較。
恐龍是生活在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的一類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大部分恐龍已經滅絕,但是恐龍的後代——鳥類存活下來,並繁衍。恐龍開始時被列為爬行類的一目,但現是獨立的一綱。
恐龍吋代,是地球生態朂好朂穩定的吋段,食物鏈豐富,恐龍們過著無憂的生活,無憂無愁,餓了就捕食,吃飽了就玩,玩累了就睡覺休息,所以在相當穩定的生態空間,生物是不會進化的。
也就是恐龍的祖祖輩輩,在相對穩定的空間環境生活久了,沒有經歷過大風大雨和其它大的自然災難,所以當有災難來吋,特別是大災難來吋,恐龍就沒有對付災難的遺傳基因經驗,它們就無法適應新的環境而滅亡了。
恐龍的外貌變化是很大的,不同時期的恐龍外觀差異很大:①比如體型大小,霸王龍的祖先始盜龍體長不到1米;②面板變化,從長鱗到長羽毛,一些恐龍最後演變為鳥類;③部位退化,同屬於劍龍,中國的華陽龍肩部長有1.5米長的尖刺,但幾千萬年後的北美劍龍就沒有肩刺。
人類的面貌其實變化才是不大,因為畢竟人類進化的歷史才數百萬年,還保持著很多和一些靈長類動物相似的原始反射行為,而且光從面貌上來看的話,人也確實和猿類有些相像,不同之處在於人類直立行走,而且全身的毛髮細碎,看起來稀疏。而恐龍時代自2.52億年前至6600萬年前,近2億年的時間內恐龍演化出一個十分龐大的家族,只是目前人類已經找到化石的恐龍就有2目7亞目57科350餘屬800餘種,而且仍在持續發現新的恐龍化石。
人類變化大而動物變化小主要原因是人類成為完全形成人之後,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一是早期猿人,也稱能人。出現在300萬年至2000萬年之間。二是晚期猿人,也稱直立人。其生存年代約從180萬年至二三十萬年前。三是早期智人,也稱古人。生活在20萬至4萬年前。四是晚期智人,也稱新人。出現4萬年至今,晚期智人就是現代人類。
嚴格來講拿恐龍與人類想比並不公平,也不嚴謹!因為恐龍嚴格來說並不能算是一個物種,只能說是一大類,就像我們經常說的魚一樣,魚同樣有很多種類,體型大小相差很大!
主要是腦容量太小,學習能力不強,沒有複雜思考能力,只是單純的維持著生存的本能,也就是自己吃飽喝足全家不愁,沒有太多其他的慾望,這是恐龍這個物種本身的獸性決定的。也許恐龍模樣也經歷了改變,不過那只是為了適應環境,而不是主觀作用的結果。
而人類的祖先本身就非常聰明,善於學習和思考,懂得觀察和總結,這也應了一句老話,頭腦越用越聰明。一旦有了想要改變的想法,身體的各部分就會在千百年來朝著適應這種想法的方向進化,一步一步在漫長的歲月裡變成了現代人類的模樣。
我想問題想表達的應該是智慧的出現,恐龍統治了地球近2億年,遠超人類,為什麼它們沒有智慧。很簡單,進化的過程是非常隨機的,而智慧也並非是物種進化的唯一方向,而是非常隨機的方向,進化的目的只是適應環境,而智慧並不是適應環境的唯一方式!
生存的自然環境不同,恐龍是為了適應自然環境才改變,而人類是改造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