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深度揭秘

    軍隊擁有土地不表示軍隊要自己種地啊。軍隊完全可以讓抓來的奴隸去種地。古代的寺廟和教會也都有大量的土地,但僧侶教士們也很少自己種地的,大多是給佃農種。西周時還有抓來的奴隸這種不要付薪水的優質勞動力,正規軍實在沒有理由要自己種地,有奴隸不用是不是傻?畢竟西周的正規軍數量最多幾萬人,而奴隸可能有幾十萬幾百萬。

    主要原因有幾個,首先,中國的早期國家出現並不來源於氏族的解體,反而加固了氏族;第二,缺乏穩定的奴隸來源,周邊沒有人口眾多的其他國家;第三,商品市場不發達。洛邑位居諸侯之中,一方面是以藩屏周,更大的意義是王室監管各個諸侯,周共王對洛邑的放棄就是對管理諸侯的放棄,就是放任諸侯坐大。洛邑所在位置是當時最富庶地區,是經濟中心,放棄洛邑回到關中的周天子自然沒有財力建設軍隊,指望幾百年前的親戚關係,厲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詩經太難了。 不只是文字功底的問題 ,很多東西需要有人講解,只有懂了作詩的背景,歷史環境,以及當時風俗,才能讀的懂,讀的懂才會發現詩經的美,但是這需要特別豐富的知識。只讀文字,是根本理解不了的。周的很多風俗一直延續至今,所以讀了詩經,你就會發現,其實中國文化風俗在周已經定好了基本框架和基調。

    春秋時代生產力沒那麼高,基本上把農民拉起來就可以湊一軍隊,能維持常備軍說明該國財大氣粗。西周末周宣王吃了千畝之敗,南國之師全軍覆沒,周幽王又被自己老丈人聯合犬戎抄了老家,周平王和周攜王二王並立相爭了好久,周的老底都被耗光了,自然就維持不了常備軍,而其它諸侯國看自己老大如此費拉不堪,紛紛組織起自己的常備軍,擁兵自重,割據一方。

    主要原因我覺得應該是,分封諸侯是為了護衛周,諸侯在周的四周可以不斷向外擴張,相互兼併,而身為天子的周天子不能兼併不能擴張,相對而言實力越來越小,但是他還是名義上的象徵,不去參與列國戰爭,其實很有可能和日本天皇一樣成外系一表。

    所謂的平王東遷事實是周王室內鬥,這位平王非法稱王才導致王室威信掃地。當然最根本的是諸侯已經太強大了,王室想改革加強王室都進行不下去了,看看厲王在前,衰落只是時間問題。

    要命的在於當時的管理體制,分和封是絕對不可同日而語的兩種權力結構。封體現了賞的意思,賜的意思,上下級關係,分體現的只是分割,送的意思,也就是周制。所以,只有始皇帝才體現出中央集權專制的核心意義,採取封的精髓!

    軍隊不是隨便就可以重新組建的,很多朝代都是如此。開國時的軍隊,往往一把輸完了,就沒了。宋太宗,明英宗,都是這個情況。這還是中央集權的國家,在分封制國家裡,重新組建的難度就更大了。而且皇帝,天子手裡權利喪失,內部管控力度不足,很快就被架空了。唐朝安史之亂後,宋朝的主和派,明朝的黨爭,都是掌權者一次失去掌控力後,後代就只能夾縫中。

    鄭國初期封地在陝西,只是烽火戲諸侯之後,陝西衰敗,鄭國等諸侯才隨天子東遷到了成周,事後,天子把自己的一部分土地分封給了這些隨天子東遷的諸侯,當然在這之前鄭國就偷偷地黑周王在河南的土地了,到了成周之後,鄭國的國君憑藉在周王室任職的時候,又黑了不少周王直屬卿大夫的土地,這才引起天子不滿,想要以虢國公代替鄭莊公輔政,之後才有了箭射周王肩的故事。

    因為和平太難,亂才是歷史的主流,周朝那時候沒有統一王朝的概念,春秋時期諸侯最大的夢想還是做盟主,而到了戰國中期,齊國滅了同樣的七雄燕國,就被聯軍打的差點滅國。你再往後看,經過秦漢,大一統深入人心,五胡16國南北朝夠亂了,也就持續了273年,隨後隋朝就統一了,再往後亂世都是不出百年就出現了統一。

  • 2 # 甬城阿斌

    我覺得網友們對"推恩法"有誤解。

    漢武帝的"推恩令"有一個大前提,就是漢景帝命周亞夫削平了吳楚七國之亂,諸侯王已拜倒在漢中央的武力之下,而且景帝命各諸侯王"不得復治其國",把地方軍政大權都收歸中央所有了。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推恩",就是要削除諸侯王的爵位和封地,也是皇帝一句話的事。要不是武力平了叛,你發什麼推恩令不推恩令,誰聽你的?我的王國,要怎麼分配給幾個兒子,我自己不會"推恩"?關你朝廷的什麼事?

    東周時,王室日益式微,根本沒有武力震懾諸侯,尤其是周桓王率軍伐鄭大敗,肩上還中了一箭,狼狽敗回,更使諸侯瞧不起,楚國本是子爵,卻乾脆稱王,說明完全不把王室放在眼裡!其他各諸侯也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周王室自顧不暇,還怎麼削弱諸侯?

  • 3 # 竹杖芒鞋181851981

    西周是有可能推行推恩令的,但是當時諸侯國多,各方諸侯都幾乎臣服於周天子,有不服的也被周天子給治了!諸侯國兼併這樣的事發生較少,大的可以與周室抗衡的幾乎沒有,所以也沒有人會想到推恩令這樣的政策,當時的政治格局也不需要有這樣的政策,周天子能hold住!

    東周就不同了,東周時期周天子掌握的軍隊相對於諸侯國沒有優勢,諸侯之間發生戰爭兼併,周天子也管不了,諸侯權利越來越不受周天子限制,最終結果出現戰國七雄,這些諸侯眼裡已經完全沒有周天子,甚至都想自己做天子,所以這時候即使周天子想有所作為,實行推恩令,也沒有諸侯會鳥這個天子!

    反觀漢武帝,他老爸平定七國之亂,漢初分封的幾個大的同宗諸侯國也被平定,其他的諸侯國根本沒力量與中央對抗,推行推恩令,不想執行也被迫要執行,否則就會被滅國,滅種!推恩令這樣的政策是必須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武裝做後盾的。就好比一個國家的印鈔票,也必須由一定的黃金或白銀這樣的儲備,不然通貨膨脹到一定程度,國家經濟就崩潰了!

  • 4 # 意識物理學

    社會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不能超越階段,人類社會從一開始的原始和簡單一直髮展到今天的發達和文明,具有高度的科學性,有效複雜性,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西周和西漢,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豈能同一而論?難道西周的文明程度,能比得上西漢嗎?西周的問題,能成為西漢的問題嗎?

    西周的社會制度,相當於西方的聯邦制,不是中央集權制。而且這種聯邦還是家族聯邦。周王只是個王,只是佔有中原地區。那時的社會程度是很低的,權力帶不來什麼好處,所以統治階級並不貪戀權力,所以上古社會是非常清政廉潔的。人口也極少,周王派自己的兒子們去各地統治,百姓是十分歡迎的。

    各諸侯國只是口頭上承認周王的領導,定期去朝賀,進貢。周王並不干涉各諸侯國的內務,而且交通和通訊也不允許,周王實際上只佔有陝豫之間的一小塊土地,其國力都遠不如各諸侯國,所以西周面臨的問題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地方,不是去滅掉諸侯,而是不讓諸侯所滅,西西周之所以被東周取代,就是因為犬戎滅掉了西周,所以周平王才遷都洛邑。

    聯邦制本來就是個鬆散的聯盟,以親緣關係紐在了一起,既使在比較強的西周,周王也不會想到把自己封的同姓國家滅掉,他也不想和他們爭權爭地。而到了東周,他每天擔心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地盤,鄭國曾經計劃滅掉東周,只是因為眾諸侯反對才未能如願。眾諸侯反對也不是為了周王,而是不願意某一諸侯國獨吞周王領地。

    西漢就不同了,一方面權力帶來巨大的利益,所以統治階級極度迷戀權力,權力就意味著一切。所以秦朝才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而且必須統一中國才能稱帝,秦朝建立了郡縣制,把全國納入到他一個人統治的範圍之內,不允許出現不遵皇命的情況。西漢建立後,鑑於秦朝的速亡,劉邦才仿照西周搞了分封制。

    文帝時統治已經穩定,當然中央不允許諸侯國的存在,文帝知道諸侯國很團結,所以不敢輕舉妄動。景帝年輕氣盛,下令削藩,爆發了七國之亂。險些亡國,到了武帝時期,主父偃出了個“推恩令“的妙招,直接使諸侯國陷入到內亂之中,再也團結不起來了。於是漢朝輕而易舉,取消了藩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成為一個搞笑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