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去了無痕D
-
2 # 大愛中國書畫
公元223年,劉備病死白帝城後,託孤於諸葛亮。諸葛亮受劉備所託,立志於平定中原,恢復漢室河山。但是就在劉備剛死沒多久,南部益州郡大姓雍闓起兵反蜀,並煽導夷人同時叛亂。諸葛亮聞訊後,覺得如果想要平定中原,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蜀國南部的後顧之憂。於是諸葛亮決定親自領兵作戰,蜀軍參戰的兵力失考,根據南中的地理位置、交通情況、對手實力以及參戰將領情況來分析,數量應該不是很多:
南征戰役總指揮:蜀漢丞相諸葛亮
西路軍:估計在1.5萬以上;主要將領:丞相諸葛亮、參軍楊儀、越雋太守龔祿。戰役目標:消滅越嶲郡(今四川西昌)高定的主力,隨後進擊益州郡,消滅雍闓、孟獲軍。
中路軍:庲降都督李恢,估計兵力不多,其主要任務是從駐地平夷縣(今貴州畢節)沿小路迂迴益州郡(今雲南東部),佔領孟獲的根據地,切斷孟獲援高定軍的退路。由於需要翻山越嶺迂迴,兵力大約在2000人左右。
東路軍:門下督馬忠,因為對手比較弱,兵力也不會很多,估計在2500人左右。其戰役目標為直取最東面的牂柯郡(今貴州黃平西南)、消滅朱褒的叛軍。實際上馬忠軍完成這個目標後沒有再西進與諸葛亮會合,而是留在當地進行撫卹等工作了。因為牂柯郡距離益州郡也很遠,要等馬忠從牂柯來會合,時間上是不夠的。
這樣的話,諸葛亮南征軍的總兵力大約在2萬人(或者略多)。而許多當時蜀國有名的大將均沒有參加這次戰役,比如:魏延、趙雲、吳壹等。連擔任過越嶲太守的馬謖也沒有參加。
諸葛亮大軍來到益州郡後,採用離間計很快就打敗了雍闓。但南方彝族的首領孟獲卻在兵敗後趁機逃走,並收服雍闓殘部繼續禍亂南方。後來諸葛亮得知孟獲不但作戰勇猛,而且還被本地夷人和漢人所敬仰,於是就打算髮兵攻打孟獲。但是馬謖勸諫諸葛亮說:南蠻之亂由來已久,即使現在根除,很快還會有新的叛亂。不如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諸葛亮覺得馬謖說的有道理,就決定將孟獲爭取到蜀漢陣營中!
諸葛亮與孟獲第一次交兵時,諸葛亮發現孟獲本人雖然作戰勇猛,但其謀略不足,於是諸葛亮就設伏,成功的擒獲了孟獲。孟獲被擒後,諸葛亮好言勸他歸順,但孟獲卻傲慢的拒絕。諸葛亮為了讓孟獲徹底心服,就將他放回,約定來日再戰。就這樣諸葛亮陸陸續續擒獲了孟獲多達七次。孟獲徹底心服,並流著淚說:“作戰中七擒七縱,自古以來就沒有聽說過,丞相對我仁至義盡,我願意永遠效忠於蜀國”。至此,諸葛亮終於平定了南方,解決了蜀漢的後顧之憂!
-
3 # 文藝青年Right
南蠻,是一個歧視性的稱呼,描述了南方荒涼貧瘠之地的居民。其實這裡的南蠻並不難理解。在古代中國,從夏商周開始,中原王朝就有了很強烈的中心思想,並且位居長江下游流域的這些中原王朝,各個自居高上,且看不起周邊的任何一個民族。中原與周邊的矛盾其實由來已久,中國古代周邊的少數民族集團共分為東西南北四大,即“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諸葛亮南征,又稱南中平定戰;是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平定叛亂而對南中蠻族發動的一場戰爭。蜀國大臣朱褒、雍闓、高定等叛變,南中豪強孟獲參與其中。諸葛亮親率大軍南下,平定南中。從此南中蠻族歸心,不再叛亂。
南征背景:公元223年六月,益州郡的漢族豪強雍闓,趁蜀國在夷陵新敗、劉備病逝以及黃元叛亂的混亂時機,策動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數民族頭領孟獲等一起叛亂。他們殺死了益州郡太守正昂,又把接任的太守張裔抓起來送往東吳,越嶲郡則殺死了郡將焦璜,而牂柯郡則殺掉從事常頎,一起反對蜀漢政權。但是,蜀國剛剛經歷夷陵之戰,幾乎全軍覆沒,傷亡了大半主要將領,這一戰使蜀國幾十年的積累付之東流,劉備本人也在不久後含恨而終。南方叛亂之後,諸葛亮並沒有立即前去剿滅,而是採取了安撫政策,但是並無什麼效果,可是無奈蜀國國內局勢未定,糧草兵甲未足,北方的曹丕蠢蠢欲動,大兵壓境,於是,諸葛亮採取了“北抗曹魏、東和孫權”的戰略,於223年10月派鄧芝到東吳進行修好,並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接著,在224年積極進行兵力補充、整訓等戰役準備工作。一年之後,才集結兵力出征平定南蠻。
回覆列表
諸葛亮南征出動了多少兵力,又帶了多少將領,七擒孟獲是真是假?這問題非常有趣。
南征軍兵力推測,大概就二三萬人。
七擒孟獲是否真假。實際真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南征確實用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方略
先說有多少將領隨行(1)後來失街亭的馬謖,時任參軍,參軍就類似後世參謀部的作戰科長,應該比普通參謀高一點。馬謖南征時立有建策之功,而獲諸葛亮的賞識。
(2)廖化其時也任丞相參軍,想必也參加了。
(3)楊儀也參加了南征
(4)常山趙子龍也應該參加了南征。因為建興元年後,趙雲的官職是中護軍。並拜徵南將軍。三國中護軍這職務,就相當於中軍政委之職,而中軍肯定是跟著蜀漢最高軍事統帥諸葛亮的,所以趙雲應該去了。
由於用了攻心為上的策略,整個南征軍事行動中,真正戰鬥少,武裝遊行威懾多。所以像趙雲般的大將,也無用武之地。所以趙雲傳中,竟然也沒提南征之事。
魏延沒有參加南征,漢中守備之重責,豈可輕動。演義裡,魏延也參加的。
那麼實際出動了多少兵呢?出動兵力肯定在一萬以上,四萬以下。估計,一二萬人左右。演義中的兵力數,動輒十萬計,肯定是假的。
正史沒有記載南征兵力數。但按照司馬懿徵遼東,出動兵力是四萬人,這是史書上有記載的。
蜀國南方叛亂者,與遼東鐵騎比,戰鬥力如何?
檢驗古代軍隊戰鬥力,有二大指標
(1)組織與訓練,南方諸夷打仗只憑悍勇,兵法與組織體制全無。凡臨陣無束伍之法,只知提刀挾矛亂衝的,在甲堅兵利的正規軍面前,肯定不堪一擊。
(2)武器裝備,鎧甲與鐵製兵器的裝備率,是衡量一支軍隊戰鬥力的硬指標,尤其是鐵鎧與強弓硬弩。諸葛亮編練出來的軍隊,尤以武備與營陣稱第一。而南方少數民族的生產力水平,就可以決定,弄不好還有大量的骨箭與石器作武器。
此類推,遼東騎兵戰鬥力強於蜀國南方諸夷數倍。
而蜀漢國家實力與兵力,又弱於魏國數倍。所以,推測出動兵力一至二萬人。
南征,可以看作為諸葛大權獨掌後,把自己親手整訓出來的軍隊,拉到實戰環境中,檢驗了一下二三年來的訓練成果。
劉備在世時,諸葛亮是不負責軍務的。所以,先挑一個較弱之敵,用南征檢驗一下自己的軍事理論是否與實踐符合,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南征之難,難的可能是行軍,而不是打仗。
筆者曾到過川滇交界一個叫永勝縣的地方,那時,晚飯後,約傍晚六七點由麗江出發,從地圖上看,七八十公里山路,到達永勝時,已是凌晨二點多,整整開了七小時。可見山路之難行,況且古代又無公路,全靠用兩條腿爬高山、穿峽谷。由此可知行軍之難。而永勝縣,據說就是當年諸葛武侯南征大軍集結之地。
諸葛南征,用遠涉高山密林的一次武裝大行軍,達到了二大效果。
其一,威懾諸夷臣服。其二,鍛鍊了部隊,為北伐大戰打下基礎。
因為之前,蜀漢的主力部隊,在夷陵戰役中是傷了元氣的。
而南征,實際並沒有完全解決南方問題,蜀漢南方小仗與叛亂一直未斷,三國志馬忠,張疑等傳,記了許多南方平叛戰鬥。《出師表》中提到的將軍向寵,據說後來死於南方平叛戰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