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腦洞歷史觀
-
2 # 鬼說歷史
一,楊貴妃曾經是唐玄宗的兒媳,身份敏感。
二,當時太子已經確立,如果立楊貴妃為皇后對太子地位不利。
三,楊貴妃無子
-
3 # 劉秉光
除了武后、韋后等女強人對政壇的影響,我認為李隆基也有自己的想法。其一,楊玉環是李隆基從兒子床上變相搶來的,儘管他是至高無上的皇帝,怎麼著他也得注意點影響;其二,李隆基是樂壇高手,他一直把楊玉環作為演藝界的同仁密友,他倆的交融主要在藝術領域;其三,李隆基之前立過皇后,但這個皇后深深傷害了他,出於複雜心態,他不想再立皇后;其四,李隆基好色,特別是在執政後期,後宮美女如雲,可以隨意獵豔,如果立皇后,就會受到掣肘。
-
4 # 鵬雲史話
史載,開元二十五年冬天壽王李瑁的母親武惠妃去世後,玄宗皇帝一直悶悶不樂,食不甘味,寢不安枕,做什麼都打不起精神來,身邊的老夥計高力士不知道是自己想出的主意,還是揣摩到了皇帝的心意,總之是做出了一件對後世影響很大的事。
他藉口壽王妃舞藝精絕,把楊玉環接到了驪山的溫泉宮給玄宗表演歌舞,這時候憂鬱許久的皇帝總算綻開了眉頭,露出了笑臉,身邊伺候的人也總算鬆了口氣。
每當看到這段記載的時候,我都會感慨老皇帝就是任性,因為思念兒子的母親茶飯不思,就要讓他的媳婦來頂替,隨後又給他另外塞一個王妃過去,這種神邏輯也不知道是何道理。雖然後來用為逝去太后祈福為名義,給楊玉環賜道號太真來轉移天下人的視線。
但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並不能讓人們無視楊玉環過去的身份,市井坊間流傳著類似“媳婦爬上公爹的床,兒子納了老子的女人,恐怕只剩下那些白玉欄杆是乾淨的。”的流言不絕如縷,所以楊玉環雖然寵冠六宮,但一直沒有被正式封后,與被人詬病的身份大有關聯。
-
5 # 鄔兒迎鄔
楊貴妃只是犯了一個錯誤:別人對你的好,重複再多次都是應該的,自己對別人的好,一次都不能多說。
你的老闆也不會理所當然地對你好。
明朝權臣李善長就犯了這樣的錯誤。
李善長也算是一個人精了。當年跟著朱元璋搞革命,只是朱元璋的、私家圖書館的管理員,後來竟然一一步步成為了大明左相國。
朱元璋一提起李善長,就說這是俺老朱的蕭何。
李善長很受用,但他忘了一點,劉邦還殺韓信呢,何況朱元璋。
其實,李善長也確實善於長命百歲。他身邊的同事一個個被朱元璋打倒。劉伯溫死得不明不白,胡惟庸直接被打成了反革命。只有李善長沒事,他的兒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兒,他本人當了太子的老師。很明顯,朱元璋是要把他培養成善終之臣。
朱元璋對功臣們下手是狠了點,但他也需要樹立一個正面典型嘛,免得後人說他專門過河拆橋。
可是,壞事了。李善長同志犯錯誤了。
這個事情還是受胡惟庸的牽聯,具體來說,胡惟庸被判定造反,而胡惟庸還找了一個小夥伴叫李存義來共襄盛舉。而李存義正好是李善長的弟弟。胡惟庸被處決後,李存義也被挖了出來。朱元璋想了一下,特地下詔,免死,下放算了。很顯然,這是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從此,無人再論楊貴妃的“短處”,賈魏仨替壹個恩和意二玲是最好的選擇。所以李善長應該給領導寫封感謝信,送個錦旗啥的,表示一下皇恩浩蕩,我們小PP都如沐春風。朱元璋發了赦免詔書後,一直坐在宮裡等感謝信,可是左等右等,都沒有來。
李善長來上班,眼袋耷拉得跟蛋蛋袋一樣,就是不提這回事。
李善長壓根就沒想著要感謝領導。
李善長覺得完全沒必要啊,我弟弟是我弟弟,關我什麼事?我又沒造反。你赦免他,這是理所當然的啊。
要不是看在他是你弟弟的份上,我會饒了他?惹火了我,我不但不饒他,我還要順藤摸瓜,掐碎你老李的蛋蛋。
五年後,又出事了,李善長的親戚丁斌犯了點事。李善長給朱元璋打個報告,要求老朱看在自己面子上,赫免了丁丁斌。
可是,面子是別人給的,不是自個長在臉上的。
不提還擺,一提朱元璋就想起了五年前那件不愉快的事情。
你丫現在知道求我了啦,五年前,我放了李存義,你連個屁都不放,今天還指望我當好人!
朱元璋大怒,加重處罰丁斌,然後,丁斌又供出李存義當年那些事。得,那就徹底解決五年前的事吧。
李善長被團滅。那年,他已經七十七了,再撐兩年,或者早死兩年,就沒這些事了。
-
6 # 路衛兵
一般認為此舉是防止後宮干政,這個是原因之一我不否認,但不是主要原因。其時武韋之禍相去未遠,感同身受的玄宗汲取教訓也是應該,卻不至於因噎廢食。在王皇后死後,楊貴妃之前,玄宗曾有過立武惠妃為後的打算,後因御史潘好禮以出身為由——武則天的侄孫女——堅決阻攔而作罷。而且即便玄宗沒立貴妃為後,也沒能解決後宮和外戚干政的問題。因此政治不是主因。主因是定位,我覺得玄宗沒把貴妃當愛人,而只是玩伴。
武惠妃在玄宗28歲登基時(712年)既已得寵,死時玄宗53歲。二人相處時間長達25年,可以說玄宗將最好的年華、最豐富的感情歲月都給了武惠妃,所以會在惠妃死後悵然若失,“後庭數千,無可意者”,處於情感的空窗期。小楊是以“武替”的角色出現的,成熟且“豐豔”的胖妞兒給玄宗帶來了溫暖,讓他再度雄起。然而小楊受寵的同時,她的三個姐姐也“並承恩澤”,這感情就大打折扣了——當年的玄宗可是獨寵惠妃,冷落了王皇后、趙麗妃、皇甫德儀、劉才人等一干寶貝的。
小楊封貴妃時27歲,玄宗老人已過完了60大壽。熟女配大爺,其中有多少男女之情就不敢說了,能否超越當年更難說——當然這個並非絕對,你懂的。此外小楊還有兩次被趕出宮的經歷,雖然可以將其理解為老夫少妻的情調,但在某種程度也說明玄宗是離得開小楊的——這點在馬嵬坡終被證實。
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為文學作品增添了佐料——尤以白居易朗朗上口的《長恨歌》流傳最廣,以至於人們對二人的感情估計過高。其實二人整天膩乎,主要是能玩到一塊。小楊是個“善歌舞、通音律”的文藝達人,與同樣喜歡音樂和舞蹈的導師級梨園領袖唐玄宗處在同一頻段上,有共同語言和愛好玩起來更嗨。玄宗執政後期,對生活的追求超過了政治追求,與熱衷於享受的小楊價值觀趨同。二人三觀合,一同樂,一塊泡溫泉,一塊在大明宮跳廣場舞,演繹藝術人生,享受富貴生活。這是許多人豔羨和期許的標杆,成為追蹤的熱點也不奇怪。
而且小楊不只胸大無腦,《兩唐書》中對她的智商和情商都做了肯定,如“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移上意”,等等。用心經營的感情和生活,會調動玄宗的情緒並讓他產生優越感——除了兩次聰明過頭的失誤。雙商高是加分項,能增強愛的粘度。但也是減分項,會讓純粹的愛佔比變小。
被謳歌的愛情最終敗給了政治,馬嵬坡遭遇危機,玄宗終究賜死了楊貴妃。其實小楊更像玄宗的紅顏知己,讓他不再黃昏感傷。至於情感,或許未能超越武惠妃,更沒達到白居易理想的境界。也許正因如此,玄宗始終沒有立她為後。
-
7 # AAAAAA心如止水
兒子的媳婦過戶在自己名下,怎麼好意思封她為後呢!當個貴妃已經不錯了。實屬貴妃,就憑李隆基對楊玉環的寵愛,她和皇后有何區別。
-
8 # 野叟雜談
作為帝王,後宮裡可以有許多女人。但是,根據禮法,皇后卻只能有一個。從某種意義上說,皇帝也是一夫一妻制,只有皇后才能和皇帝稱為夫妻。而貴妃,則只能是妾的身份。唐玄宗雖然非常寵愛楊玉環,但是,唐玄宗只給了楊玉環一個貴妃的名義,並沒有立她為皇后。
唐玄宗一生中的女人有很多,但重要的也就那麼幾個人而已。首先第一個重要的女人就是唐玄宗的原配王皇后,王皇后對唐玄宗幫助比較大,當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的時候,王皇后也參與其中出謀劃策。但是,王皇后一直沒有生育,這是她的一個心病。後來,王皇后的兄弟王守一給王皇后出了個餿主意,採用了民間的巫術,結果被皇帝發現。李隆基大怒,廢黜了王皇后,殺了王守一。當年,王皇后就去世了。多年後,唐代宗即位後給王皇后平反,重新給了她皇后的名義。
(周潔所扮演的趙麗妃)
唐玄宗第二個比較重要的女人是趙麗妃。趙麗妃的出身並不高貴,只不過是個娼妓而已。後來成為李隆基的侍女,受到李隆基的寵幸,她為李隆基生育了次子李瑛。因為唐玄宗的長子李琮在打獵的時候面部受傷,所以唐玄宗就捨棄了長子而於開元三年立次子李瑛為太子。但是,趙麗妃卻逐漸失寵,於開元十四年在洛陽去世。開元二十五年,李瑛也被人陷害,先是被廢為庶人,不久被賜死。
唐玄宗第三個比較重要的女人是武惠妃,唐玄宗和武惠妃個人感情也比較好,在遇到楊玉環之前,唐玄宗最寵愛的女人就是武惠妃。但是,唐玄宗並沒有給武惠妃皇后的名義。這是因為,武惠妃出身於武則天的家族,武則天時期李家天下幾乎被武家奪去,李隆基是親眼所見,對此他心有餘悸。他擔心武氏家族東山再起。雖然李隆基和武惠妃個人感情很好,但是他只是封了個貴妃。在王皇后被廢黜後,武惠妃成了事實上的皇后,但李隆基始終沒有給她皇后的名分。他們二人生育了四子三女。武惠妃應該是給李隆基生育子女最多的女人了。武惠妃於開元二十五年去世後,唐玄宗李隆基非常悲傷,正式下詔追封武惠妃為貞順皇后。但是,由於武惠妃曾經參與到陷害李隆基次子李瑛的案件中,唐肅宗即位後給李瑛平反,下令剝奪了武惠妃皇后的名號。
(後人所繪唐肅宗李亨像)
唐玄宗第四個比較重要的女人是楊貴嬪,叫什麼名字並不清楚。早在李隆基還是太子的時候,她被納入李隆基的宮中。她在太子宮中為李隆基生育了第三個兒子李亨。李亨就是後來的唐肅宗。這個楊貴嬪,為李隆基生育了所有兒子之中最為重要的兒子。楊貴嬪在開元十七年去世。後來李亨於開元二十六年被立為太子。到了天寶十五載,安史之亂爆發後,很快兩京淪陷,天寶十六載(公元756年)李亨即位為皇帝,次年太上皇李隆基下令追尊李亨生母為元獻皇后。
(《妖貓傳》中楊貴妃)
唐玄宗第五個比較重要的女人是楊貴妃楊玉環了。楊玉環起初是武惠妃之子壽王李瑁的王妃,但是,在武惠妃去世後不久,唐玄宗就另外給兒子找了媳婦,然後把楊玉環奪為己有。天寶四年封楊玉環為貴妃。從楊玉環受寵,一直到馬嵬坡兵變被殺,李隆基始終沒有給楊玉環皇后的名分。一則說,從廢黜王皇后之後,後宮已經二十多年沒有皇后,唐玄宗也無意於打破這個慣例。二則,更為重要的是,從開元二十六年李亨就已經被立為太子。此後的十八年中雖然李亨遇到過一些政治風波,但李隆基始終沒有動過更換太子的念頭,無論是李林甫還是後來的楊國忠,都沒有能夠撼動李亨的太子之位,說明李隆基對李亨是信任的,李亨最大的支援就來自於父親李隆基。李隆基在封楊玉環為貴妃的時候,年齡已經五十七八了。他不能不考慮到自己將來的身後事。假如他封楊玉環為皇后,那他是給自己的兒子留下了一個太后。但是,如果僅僅是貴妃,自己身後,貴妃不會對新的皇帝構成太大的麻煩。要知道,只要是皇后,其身份就是太子的母親。而貴妃雖然也是長輩,但和太子之間並沒有絕對的母子之義。給自己的兒子留下一個太后,經歷了武則天時代的李隆基知道,這絕對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李隆基更多地將自己和楊玉環的事情看成是個人的事情,而不願意將這個事情與江山社稷牽涉到一起去。一旦要封皇后,就不是家事,而是國事了。晚年的李隆基雖然不如早年那麼英明,但畢竟還沒有昏聵。也正是因為考慮到太子將來的施政,李隆基可以賞賜楊玉環家族各種財富,但卻不能給楊玉環皇后的名分。756年的馬嵬坡兵變中,楊玉環被迫自殺。等到安史之亂大體平定,李隆基回到長安之後,他也曾經想過給楊玉環平反,然後以禮改葬。但是顧慮到當初參與兵變的將士們再度譁變,一直沒有給楊玉環平反。終唐之世,並沒有改變。
回覆列表
原因大概有三條,一是楊玉環來路不正,她原本是壽王的老婆,是老婆變成了後媽。第二個原因是唐朝有皇后恐怖症,武則天截了唐朝的胡,後面還有一個韋后也想模仿前輩。搞得大家都怕了。第三可能是最重要的,楊玉環沒有生下兒子。
這就是三大原因了,不過,我們發現有意思的是,楊玉環對封后的態度。武則天如果不封,是會在朝堂上罵孃的。而楊玉環沒有!
楊玉環已經砸了三千粉黛的美顏相機(三千粉黛無顏色),但她只是貴妃,不是皇后。
可是,你看她有哭著喊著要當皇后嗎?
沒有,她已經擁有寵愛,這就夠了。
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不去苛求虛幻的東西,曹操先生的總結是,不要務虛名處實禍。這也是情商高的表現。
所以楊玉環妹子其實是個情商很高的人,她懂得一個道理叫,這個世界沒有什麼理所當然。
西漢的陳皇后陳阿嬌到老都沒有想明白這個道理。她就認為,她的老公漢武帝劉徹對她好,是理所當然,甚至天經地義。
為啥呢?因為陳阿嬌一直有一個概念。她能當上皇后,不是因為她嫁給了劉徹,而是劉徹娶了她,才當上的皇帝。
這個,其實也沒有說錯。劉徹確實是因為娶了她才當上的皇帝。當年,劉徹的老爸漢景帝可不是隻有他一個選擇。劉徹的老媽王娡在後宮的地位也就馬馬虎虎。人家漢景帝喜歡的是粟姬。
粟姬一口氣生了三個兒子,三保險,最大的兒子劉榮還被封為太子。劉徹封膠東王,頂多以後阿膠可以吃一碗倒一碗。
是陳阿嬌的媽咪、漢景帝的姐姐劉嫖改變了劉徹的命運。劉嫖女士是那個時代最富盛名的廣場舞大媽,手下有一批廣場舞小妹,經常挑點送給弟弟漢景帝。
本來後宮競爭就激烈,沒事還往宮裡運送新生力量。姐姐們壓力實在很大。因為這個,粟姬跟大姑子劉嫖的關係很緊張。
所以,當劉嫖跟粟姬提出把女兒陳阿嬌嫁給劉榮時,粟姬毫不猶豫就拒絕了。
你丫的破壞後宮生態環境,還想讓你的女兒潛伏進來禍害下一代?
粟姬犯了一個錯誤,她不知道,不是陳阿嬌借他兒子當皇后,而是他的兒子要借人家當皇帝。
劉嫖轉頭找了劉徹的媽咪王娡,讓陳阿嬌跟劉徹定了娃娃親,然後經過一系列的後宮爭鬥,把粟姬鬥了下去,把劉徹送上了皇位。
說實話,當上皇帝,劉徹同志還是很感謝陳阿嬌的,可是陳阿嬌女士的要求有點過份。
她要漢武帝的大旗只為她舉。
這就脫離時代背景了,咱這是封建社會,是帝王世家,皇帝天生就是中央空調,怎麼可能只對著你的齊臀丁字送溫暖呢?
更何況,陳阿嬌女士,你也有不努力的地方嘛,你畢竟沒有生下小孩嘛。人家老劉家的江山還是需要接班人的嘛。
陳阿嬌不管,開始從表情包裡掏出一個表情。什麼表情?就是沒有我,你能有今天的冷群表情。
小時候,劉徹說要娶陳阿嬌,然後修一個金子的屋子把表姐藏起來。
多美好的故事。
元光五年,當了十一年皇后的陳阿嬌被廢,居住在郊區療養院長門宮。渡過寂寞的近二十年後去世。大漢的繁華、漢武帝的榮耀從此與她無關。
她只是犯了一個錯誤:別人對你的好,重複再多次都是應該的,自己對別人的好,一次都不能多說。
你的老闆也不會理所當然地對你好。
明朝權臣李善長就犯了這樣的錯誤。
李善長也算是一個人精了。當年跟著朱元璋搞革命,只是朱元璋的、私家圖書館的管理員,後來竟然一一步步成為了大明左相國。
朱元璋一提起李善長,就說這是俺老朱的蕭何。
李善長很受用,但他忘了一點,劉邦還殺韓信呢,何況朱元璋。
其實,李善長也確實善於長命百歲。他身邊的同事一個個被朱元璋打倒。劉伯溫死得不明不白,胡惟庸直接被打成了反革命。只有李善長沒事,他的兒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兒,他本人當了太子的老師。很明顯,朱元璋是要把他培養成善終之臣。
朱元璋對功臣們下手是狠了點,但他也需要樹立一個正面典型嘛,免得後人說他專門過河拆橋。
可是,壞事了。李善長同志犯錯誤了。
這個事情還是受胡惟庸的牽聯,具體來說,胡惟庸被判定造反,而胡惟庸還找了一個小夥伴叫李存義來共襄盛舉。而李存義正好是李善長的弟弟。
胡惟庸被處決後,李存義也被挖了出來。朱元璋想了一下,特地下詔,免死,下放算了。
很顯然,這是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這個時候,李善長應該給領導寫封感謝信,送個錦旗啥的,表示一下皇恩浩蕩,我們小PP都如沐春風。
朱元璋發了赦免詔書後,一直坐在宮裡等感謝信,可是左等右等,都沒有來。
李善長來上班,眼袋耷拉得跟蛋蛋袋一樣,就是不提這回事。
李善長壓根就沒想著要感謝領導。
李善長覺得完全沒必要啊,我弟弟是我弟弟,關我什麼事?我又沒造反。你赦免他,這是理所當然的啊。
要不是看在他是你弟弟的份上,我會饒了他?惹火了我,我不但不饒他,我還要順藤摸瓜,掐碎你老李的蛋蛋。
五年後,又出事了,李善長的親戚丁斌犯了點事。李善長給朱元璋打個報告,要求老朱看在自己面子上,赫免了丁丁斌。
可是,面子是別人給的,不是自個長在臉上的。
不提還擺,一提朱元璋就想起了五年前那件不愉快的事情。
你丫現在知道求我了啦,五年前,我放了李存義,你連個屁都不放,今天還指望我當好人!
朱元璋大怒,加重處罰丁斌,然後,丁斌又供出李存義當年那些事。得,那就徹底解決五年前的事吧。
李善長被團滅。那年,他已經七十七了,再撐兩年,或者早死兩年,就沒這些事了。
對每一份示好,不要省略每一個感謝,儘管有時候,那些都顯得理所當然。
就連你的父母,也不會理所當然對你好。
明朝漢王朱高煦就認為爹地朱棣應該理所當然對他好。
首先他長得帥,至少比他的大胖子哥哥朱高熾帥多了。而且能文能武,更重要的,朱高煦還是立過大功的。
當年朱棣搞革命工作,跟建文帝兩人開撕。朱棣同志差一點精疲力盡,準備跟建文帝妥協了,還是朱高煦率領大軍前來支援。朱棣一高興,說了一句坑兒子的話:“你哥身體差,你加油。”
朱高煦就跟打了雞血似的,一口氣把建文帝的南軍擊敗了。
然後咧?然後就然後唄,你接著當你的王爺唄。還真想當接班人啊?
朱高煦折騰了很久,賴在南京不走,想盡辦法要搞倒朱高熾,甚至還搞了一個小武裝,弄了三千兵馬。
朱棣同志一聲吼:滾!
朱高煦老老實實跑到封地山東了。
朱高煦很不爽,當年不是有口頭協議嘛,說好的怎麼可以變卦。
是的,說好的是可以變卦的,不但說好的可以變卦,就是白紙黑字的東西都是會變卦的,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你能怎麼樣?有本事你反啊。就像李世民一樣,殺進玄武門,弄死大哥,囚禁老爸。
你贏了以後,你可以隨便寫,這就是生存法則,勝者任性,敗者認命唄。
朱高煦還真的反了。
結果還沒打呢,就偷偷摸摸瞞著跟他造反的小夥伴,自己一溜小跑出城投降了。
帶頭大哥做到這份上,也丟盡宋江,當然還有他爸爸朱棣爺爺朱元璋的臉了。
投降了之後,還不服氣,看著侄子明宣宗朱瞻基路過,冷不丁伸出腿,把人家給絆倒了。
這不是找死嘛,朱瞻基一生氣,用三百斤重的銅缸把朱高煦扣住。
這時候了,你就老實在裡面就地臥倒算了,說不定人家過一會氣消了,你爬出來就是了。可朱高煦不。氣沉丹田,猛的一吼,把銅缸一把舉了起來。
牛,你牛,那再加把火燒一下看看。
朱高煦,卒。
朱高煦死都不服氣啊,當年父皇說了的啊,這皇位是我理所當然的啊。
其實,這哪裡是他理所當然的。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東西是理所當然的。就是你的能力能夠為你爭取到的。
其它的一切,別人的善意,別人的許諾,別人的給予,無論是什麼原因,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別人給,我們感恩,別人不給,我們不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