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發現歷史
-
2 # 知未是也
最冤者,韓信也。並非岳飛、魏延不冤,而是他倆效力的東家還需要他們,他們就被殺了頭。韓信則不同,他幫劉幫打敗了最厲害、最兇猛的對手項羽,讓劉幫坐上了皇帝位置後,卻被劉幫殺了頭,真正是狡兔死走狗烹!要說卸磨殺驢,韓信才是真正的被卸磨殺驢!三人被殺的原因雖然各有不同,但也有相同之處。一是功高震主。韓信打敗了項羽,岳飛統帥岳家軍屢屢大敗金國,魏延之功除五虎上將和孔明之外無人可比,這三個人功勞之大不言而喻。二是不知進退。特別是魏延,個性外露,講話直率,孔明在時尚都略有不服,孔明一死,其怎能聽他人號令?韓信也是,軍事上的高智商,政治上的低能兒。本應劉幫對其有所猜忌,但韓信卻不知進退,並和一些反叛將領私下來往,直接為其被殺埋下了禍根。三是奸人陷害。岳飛被殺,純系秦檜所為。韓信被烹,蕭何從中作怪,所以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說。魏延被斬,楊儀、馬岱之謀也。總之,政治上幼稚是根本,軍事上過人是主因,言行上豪邁是把柄。謝邀!
-
3 # 使用者1743095814
岳飛最冤:忠臣,漢族民族英雄。但是權臣及皇帝都想偏安一隅,忠臣之下場自不必說。在皇帝和大臣都想偏安的時候,殺掉能戰之臣。韓信:當反不反,“攻”高蓋主,劉邦也很怕他,所以儘早剷除,而韓信在政治上的幼稚,導致了他的悲劇。魏廷死的不冤,只能說是沒有政治頭腦最後被小人所害罷了。魏延與他人關係不太融洽,加之忠於劉備而非諸葛亮,與諸葛亮楊儀等人的
關係不好
,最後起兵。並非是想反叛,僅僅是被小人排擠,加上慪不過諸葛亮死了就要退兵導致北伐又一次失利這口氣罷了…… -
4 # 萌大叔來了
魏延可不是被卸磨殺驢!只是在不應該內訌的時候,內訌了!當時,蜀軍主將孔明新亡,正是軍隊不應起內亂的時候,可他偏偏和楊儀不和!所以被殺!
韓信確實有謀反的言論!被殺了,不怨!
岳飛死於被趙構猜忌!有點冤!趙構無心北伐!南宋也可以偏安江南!所以,這才是岳飛死的重點!
你的意思是覺得他們性格上都有桀驁不馴的因素吧?和領導相處搞清楚自己的身份才重要!此三人都精於軍事,但不懂人心啊?
要論權謀和懂人心,只有司馬懿之流!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天子心者得得諸侯,得諸侯心者得大夫!
只可惜嶽武穆只是一戰場殺敵的武夫!不是曹孟德,更不是司馬仲達,也不是劉寄奴之流!否則,怎會如此令後人敬仰!只是可惜了!
-
5 # 獨孤29262905
三個人我感覺魏延最冤枉!
韓信這個人軍事上確實是個奇才,但是自己太愛作死,首先是逼迫劉邦封他為假齊王,都不知道他腦袋想啥?劉邦才是個漢王,還正焦頭爛額,韓信是劉邦的大將軍,和彭越英布就不同,他應該努力回救,結果卻是趁機要挾,這是要造反的節奏啊!可是他偏偏也沒造反,可能他的底牌還是劉邦的,造反成功機率不大,也或者他其他原因,但是,就這一點,他就離死不遠了。然後楚漢最後決戰時,漢王招他和英布,彭越等一起,他竟然不來?非得等談好條件才發兵,他可是劉邦一手提拔的呀!你讓劉邦咋想?一個會用兵又不太安分的韓信,放到哪個帝王,他活著的可能性都不高。結果天下大定,他還生活在戰國呢,被貶為淮陰侯就應該知難而退了,他偏不,還看不起樊噲!最後又參與陳希造反案,就是最後把他冤枉了,總體他不冤。要麼就做個忠臣,為主是從,要麼就做個梟雄,稱霸天下。他又不想當梟雄,還不好好做臣子,偏偏該有超高的軍事才華,他不死,天下不安,所以,他死的不冤。換誰,他都得死!
岳飛的情況和韓信差不多吧!本來大宋朝就對武將有偏見,一百多年了,岳飛不知道。作為武將,他肯定心裡沒想過造反,但是,他還是特別愛使小性子的,給皇上使小性子,動不動就撂挑子,皇上又不是他爹,對一個這樣的主,你說他沒造反的心?我估計換作別人是趙構,也不相信,萬一反了咋辦?一個岳飛確實讓皇帝寢食難安呀!他不死,就算打敗金國,他和他的手下也會成為軍閥,宋高宗哪能指揮動岳家軍呀!根本不聽話麼!所以,岳飛不冤,只是,他的死稱為中華民族的恨,確實失去了統一華夏的機會!華夏冤枉!
魏延可就冤枉了,本是劉備愛將,前途無量的。結果到了諸葛亮手裡,軍事思想不同,得不到重用,好不容易諸葛亮死了,卻死在了內鬥上。本來沒啥錯,也沒有威脅皇權,死的不明不白的。太冤枉了!
-
6 # 海鷗展翅高翔
我認為魏延死的最冤枉,因為魏延只是與諸葛亮意見有時產生分歧就被諸葛亮心生疑慮而最終被殺害。韓信之死並不冤枉,因為此人為了搶功勞擅自出兵攻打齊國造成劉邦的一個說客慘遭殺害,不久又藉以自己擁兵自重在劉邦處於危難時要挾劉邦給他加封齊王,還假惺惺的要假齊王真是可惡至極。岳飛的一切是宋高宗給的,沒有宋高宗就沒有岳飛。可是岳飛一心一意惦記被金人俘虜的二聖,他想幹什麼?還想讓二聖回來做皇帝嗎?別忘了宋高宗才是岳飛的伯樂。身為將帥無論身處何方都要以軍人服從命令為天職,無論你是什麼原因都不能以此作為抗拒的理由,然而岳飛卻是被宋高宗連續緊急下達十二道金牌方才班師回朝,可見岳飛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多麼可怕。(劉偉評論)
-
7 # 鄔兒迎鄔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魏國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又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後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兔死狗烹,漢朝建立後韓信被解除兵權,徙為楚王。後又被人告發謀反被貶為淮陰侯,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藉口韓信謀反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我覺得魏延是最慘的一個了。但是也符合封建時代規律,功高蓋主,鳥盡弓藏。
魏延字文長,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劉備入蜀之時,率領部曲隨劉備入蜀,作戰英勇、屢立戰功、深受劉備的信任。後來劉備稱漢中王,就提拔魏延總督軍事要地——漢中,加封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成為了獨當一方的大將。
三人被殺的原因雖然各有不同,但也有相同之處。一是功高震主。韓信打敗了項羽,岳飛統帥岳家軍屢屢大敗金國,魏延之功除五虎上將和孔明之外無人可比,這三個人功勞之大不言而喻。二是不知進退。特別是魏延為了征服夫人賈魏仨替壹個恩和意二玲的願望,個性外露,講話直率,孔明在時尚都略有不服,孔明一死,其怎能聽他人號令?韓信也是,軍事上的高智商,政治上的低能兒。本應劉幫對其有所猜忌,但韓信卻不知進退,並和一些反叛將領私下來往,直接為其被殺埋下了禍根。三是奸人陷害。
-
8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韓信助劉邦大敗故主項羽,建立西漢。魏延鎮守漢中穩住劉備根據地,建立蜀國。岳飛抵抗強勢的金軍,使趙構南渡建立南宋。此三人在建功時,都是赫赫威名。
遺憾的是,韓信死於呂后與蕭何之合謀,得到了劉邦的默許。岳飛死於主和派秦檜的聯手,得到了趙構的授意。而魏延之死,雖在諸葛亮死後,為楊儀與馬岱計殺,但與諸葛亮脫不了干係。
張光北版韓信
韓信與岳飛,死因有爭議,但都有擁兵自重之嫌。韓信功成自負,與劉邦忌恨的項羽舊部鍾離昧搞到了一起,陰謀自立。岳飛治軍,把軍隊弄成了著名的岳家軍,而蓋住了高宗,他不僅功高蓋主,而且兵權逼主,雖然是精忠報國但藐視皇命,有將在外君權有所不受的派頭。他們的死,有被卸磨殺驢的成分,但自身原因是不能忽視的。
魏延不然。魏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但性格高傲,性情中人,不諳權謀與順承。他作為劉備高度信任的大將,受重用的程度甚至超過了張飛,如劉備選大將出任漢中太守時,大家都認為非張飛莫屬,而劉備卻破格提撥魏延。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他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但諸葛亮一直不許。諸葛亮不是不知魏延智勇雙全,但怕魏延功高蓋己,故而藉助和支援對與魏延不和的長史楊儀,處處制約魏延,最後造成楊儀等合謀,逼魏延逃亡,稱其反叛,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冒鶴亭說:“魏延之反,亦冤辭也。”
魏延劇照
陳壽《三國志》記載:魏延的本意不是北降曹魏,而是要南還殺掉楊儀等。裴松之注引《魏略》卻說,受諸葛亮託付兵權的是魏延,楊儀因怕魏延趁機相害,所以造謠說魏延要北上投敵,併發兵攻之,然而被誣陷的魏延深恐與戰則清白難雪,所以只逃不戰,最後終於被追殺。
裴氏之言,遮住了諸葛亮對不受自己約束的魏延的忌憚與壓制,但也說明了魏延並非反叛,死於蜀國高層的內部權謀。還是元代政治家郝經說得好,魏延之死,為楊儀“以私忿殺大將,罪浮於延”。
-
9 # 夜狼文史工作室
韓信、魏延、岳飛三位名將都被冤殺,但是他們的情況以及性質卻又各有不同。
韓信是典型的狡兔亡、走狗烹,漢高祖劉邦一統天下,而開國中立下首功又掌握重兵的韓信自然是他清洗的第一物件,此次的韓信只有兩種選擇,舍權或捨命,可惜韓信並沒有意識到這點,還在迷醉在建開國不世之功勳的迷夢中,而看不到劉邦已握緊的屠刀。
所以最後以什麼樣的理由殺韓信,其實已經不重要,他的結果從政治角度上講,最不冤。
魏延則是成王敗寇的典型事例,諸葛亮一死,蜀中政權出現真空,誰都想去做那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諸葛當時是死在北伐軍中,楊儀、費禕、姜維等人讓魏延斷後,可魏延也不傻,我在後面替你們抵擋魏軍,你幾人回成都,挾阿斗以令蜀中。誰都明白,這個時候誰先控制了成都控制了阿斗,這蜀漢的家就是誰當,率部趕回成都,但卻無力穩定軍心,最終被楊儀等人所殺。
魏延之死,在於他在軍中的威信還不夠,在蜀漢政壇的影響力不夠,二人在前方撕逼,阿斗曾問群臣,誰忠誰奸,造反的是誰?結果大多數人選擇站在楊儀等人這邊,而其軍中也大多不看好他。
自古以來的政權更迭,憑的是實力,魏延沒有那個實力,卻野心挺大,最後失利,結局自可想像,一點也不冤。
岳飛之死無論從感情角度還是政治角度,都是冤案,雖然作為一名政治家,趙構對外要與金議和,對內要收兵權,將幾大將的主力部隊控制收歸中央,但是在宋金戰和未完全成定論的情況下,將本方最有戰鬥力的大將以莫須有的謀逆大罪誅殺,自然是仇者快親者痛,自斷其翼後,南宋不僅失去了收復北方的希望,而且在宋金對峙的政治格局中也不得不處處低頭示弱,也讓親金勢力的秦檜完成了持強虜而懾內廷,執掌朝政二十年載。
如果趙構是一個更為大度和英明的君主,更應該在戰和二派勢力間平衡,岳飛可貶,兵權可奪,但不可殺。
岳飛之死,確實很冤,因為趙構本人也是不會相信他謀反的,否則岳飛之死也不會僅岳飛及岳雲牽連,而未及滿門,而謀反在古代是誅九族的。不過是因為一時的政治需要造成的是一個雙輸的長遠政治後果。
-
10 # 善責
這麼說可不太嚴謹啊。要說卸磨殺驢,韓信確實挺慘;魏延、岳飛可不是卸磨殺驢啊,他們均處在戰亂年代,還遠沒到卸磨的時候……
先說魏延,魏延可以說是蜀漢政權後期最傑出的帥才。至始至終效力於劉備家族,可是因為性格高傲,得罪了不少人,諸葛亮在世時愛惜魏延的才能還可處處維護他。所以諸葛亮剛死魏延就被政敵楊儀害死了,不過楊儀也沒得好下場。而且魏延確實違背了諸葛亮撤軍的遺命,也不算死得太冤。
再說岳飛,嶽武穆精忠報國,可以說是漢族歷史上抵抗少數民族的英雄,最後卻被朝廷害死。很多人都因為秦檜害死岳飛而攻擊秦檜,其實他們只是政見不合,岳飛之死肯定是宋高宗的意思。岳飛是精忠報國,但對當朝的皇帝宋高宗卻不忠,一心想要迎回被金國俘虜的欽、徽二宗,試問哪個皇帝喜歡自己的臣子支援別人奪走自己的皇位?所以說岳飛死得不冤。
最後是韓信,漢初三傑大將軍韓信是兔死狗烹的代表人物。怪就怪他幫助建立了大漢王朝,功高震主啊。確實死得冤,千古奇冤啊……
-
11 # 相知相惜178910574
韓信,是秦末漢初的軍事天才,剛始在項燕(項羽叔叔)領導下的反秦武裝擔任警衛官,幾次諫言都因為地位卑微未被釆納,後投奔了劉邦,先被蕭何看中而被劉邦登臺拜帥,成為一名將軍。在幾年的作戰中,先後消滅了魏、燕、齊等諸侯後為最初的劉漢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而在秦亡後的楚漢戰爭中更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關鍵勝利作用,漢建國後被封為齊王。後來由於劉邦為鞏固中央集權,制定了非劉姓嫡親不得封王的“白馬之盟”約定,從而逐步降為淮陰候並被調回,這期間,韓信是有怨言的,在後來因為他的一個名相識去地方帶軍,送行前韓信說過”你若起兵,我為內應”的話而傳到呂后那裡,而被呂后以謀反罪誅殺。魏延,是蜀漢後期傑出的將領,劉備生前十分器重他,曾帶兵鎮守過軍事要地漢中,劉備死後跟隨諸葛亮多次北伐,戰功赫赫。但因為性格傲慢狂妄,得罪了不少人也得到諸葛亮的賞識和重用。而他卻把自己看作是除諸葛亮之外的第二個軍事指揮官,以致五丈原諸葛亮去世後回撤時,他火燒了蜀軍的棧道,公開挑戰諸葛亮生前制定的戰略,加上當時正掌握行政大權的楊儀和他有很深的矛盾,結果被斬殺。後上書朝廷說魏延謀反投敵。岳飛是南宋著名抗金將領,他訓練的”岳家軍”紀律嚴朋、作戰勇敢,當時金人都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家軍在與金軍的作戰中多次以少勝多,最後一戰中嶽飛收復了失地,即將揮師北進迎回被囚禁的北宋二帝,卻接到了朝廷招回的十二道金牌。在隨後的生涯中被誣陷、囚禁。最後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綜合上述結論如下:韓信為西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死在了功高蓋主的功勞簿上,用他被殺時的話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魏廷也是蜀漢的重要將領,但是他的被殺一是破壞了諸葛亮生前制定的北伐戰略和方針政策,另外就是當時主政的楊儀利用了手中的權利,也就說遭到了小人的汙陷和迫害。最後說岳飛,岳飛是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沒有異議。但是造成他個人悲劇的是在宋朝那個重文輕武的時代,其實更是”用文防武”的朝代,岳家軍聽起來多麼刺耳呀。更明白地說岳飛是死在了一心只想殺敵建功立業,而絲毫沒有洞悉聖意的結果。”莫須有”不是可能有,而是難道沒有嗎?岳飛的被殺是最冤的!
-
12 # 恬然滋味
韓信有必死之因。但千載以下人或憐之。以為軍事天才殺之可惜,對漢建有不世之功不應該被殺。卻不知道此二者正是韓信被殺的原因。當年,齊小白聽信鮑叔牙的建議,設計取回管仲,管仲於道唱曲兒引導士兵快跑,因為,魯國君臣很快就後悔了,派兵追殺。為什麼要追殺?因為,管仲回到齊國,齊國就稱霸天下了。這樣的例子很多。還有孔子之誅少正卯。在那樣的亂世,對待大才,不能用或者用不了,殺掉不失為明智的做法。自古,功蓋天下者不賞,因為賞不了。總不能把江山給你吧?;功高震主者危,因為,老皇帝都怕你,還怎麼把你留給小皇帝呢?韓信說,“天下既定 ,我固當死”。 至於魏延,擺在韓信岳飛之間是不當的,我只能說彼何足道哉。 岳飛之死冤不冤?冤! 岳飛因兩個人而冤。一個是秦檜。一個是趙構。 秦檜是大金國埋進南宋的內奸。處心積慮,手段高超。以老成謀國,忠於趙構的面目出現。秦檜以“議和最利於國最利於趙構,而欲議和必先殺岳飛”這麼一套邏輯,以高妙的運作擺平趙構而幹掉岳飛。真勝過大金十萬雄兵。“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戰場上的岳飛智勇雙全堪稱無敵。卻被奸人算計,因保國護民敢戰能戰,被自己人吊死在風波亭。冤! 趙構,南宋的開國之君。也是被金人嚇破膽的傢伙。小富即安,偏安是福。唉,狡兔未死,走狗先煮了;鳥還在頭頂飛著,弓先折斷了。敵國的刀劍高懸在脖子上,架刀格劍的大將敢先弄死。岳飛攤上這麼個主,你說冤不冤?放下十萬兵,隻身進京,卻被誣謀逆。有異志的大將都是帶兵進京啊。準備審皇帝的是不是?戴這個帽子而死,天下人都知道冤啊!岳飛絕無謀逆之心,但抗命是有的。岳飛傳都說,十八道金牌才調回來嘛。為什麼不願意回去?還我河山在即。怎麼呢繼續做孫子議和罷戰呢?據理力爭!據力力爭!據死力爭!這麼樣一個人,為國為民不顧一切的岳飛嶽鵬舉,卻被後世某些人,特別是現代一些人罵為“愚忠”。趙構何幸有此“鐵粉”?岳飛何辜背此惡名?一心北上,豪氣干雲的岳飛死後還被人給小家子氣的趙構”貼金”你說冤不冤? 岳飛是民族英雄。了不起。
-
13 # 五味子123456
最冤的應是韓信和魏延。韓信在大漢統一天下後,兵權盡繳,爵位從王削到候,未見異心異行,卻死於婦人之手。開國勳老,在沒有經過司法程式,殺他甚至採用欺騙的方法。而高祖回長安後,也沒有追究行兇者的責任,令人心寒。魏延追隨先主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功勳卓著。後來,又追隨諸葛丞相頻出祁山。丞相殞落五丈原,魏延被楊儀設計謀殺,同樣未經過任何程式,而且後主劉禪也未追究楊儀的責任。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擅自殺人是不對的,更何況沒有任何程式殺大臣,先殺人,後定罪,真相值得思考。
-
14 # 明月山脈
當然是岳飛無疑。由於趙構和秦檜等對歷史的篡改,後人對岳飛有很大的誤會,在此提出以下史實,請大家不可不知:
一、趙構從末排斥北伐,否則岳飛根本無法統領十萬兵馬,並且取得先後四次重大戰役“健康戰役”、“襄漢戰役”、“郾城大戰”、“潁昌大戰”對金國正面對抗(騎兵野戰為主)的勝利。
二、迎回二聖是趙構所提,後期岳飛迎合趙構也不提二聖,稱宋欽宗“天眷”。
三、岳飛被殺,是議和的結果,中間人秦檜。1130年,四年前被金軍俘虜的秦檜,忽然攜全家南歸,他的目的就是促成議和,然而世人不知的是金人手中的王牌根本不是二聖,而是趙構的生母韋賢妃。
四、在秦檜之前,趙構連換十幾任宰相,唯獨秦檜在岳飛死後當宰相穩如泰山,原因很簡單,金人同意議和的首要條件就是秦檜不倒。否則免談。
五、趙構提出迎回二聖純粹為了民心,後期再也不提,只有他和秦檜知道他議和的目標是他的生母韋賢妃。
六、金人開始的目標並非岳飛,議和也沒有進展。後來因岳飛四次大勝,“憾山易,憾岳家軍難”是金人一致認識,1141年濠州之戰中金兵大勝張俊部(岳飛沒參加而是後面趕來),後看見嶽字旗聞風而逃過江就是明證。金人不得不降價,目標轉向死敵岳飛。並同意歸還趙構生母韋賢妃。
七、在秦檜的擔保(性命?)下,趙構和金人一拍即和,岳飛死後第二年趙構生母韋賢妃被金人送回。
八、1115年秦檜病逝,史書上寫等秦檜一死,趙構長出一口氣說:從此以後,靴子裡不用再藏匕首了。可以看出秦檜絕不僅是奸臣,還是叛徒和賣國賊,連趙構也必須提防他。
九、此後金國內亂頻生,已無力進攻,北面蒙古、南面西夏皆虎視耽耽。故南宋苟活一百多年並非“紹興和議”之功。甚至岳飛若繼續北伐,雖不能保證滅亡金國,至少還可收復大部分大好河山,進而在後期可以與蒙古分庭抗爭。
十、秦檜第一個目標並非岳飛,而是誣陷韓世忠(曾派人喑殺秦檜)謀反,他派岳飛和張俊巡視楚州,但岳飛不肯誣陷韓。岳飛死後,他馬上對一同害死岳飛的張俊下手,迫使他交出兵權。
十一、南宋“中興十三功”對岳飛的“健康戰役”、“襄漢戰役”、“郾城大戰”、“潁昌大戰”隻字不提,緣自趙構、秦檜等不遺餘力篡改歷史,抹殺岳飛戰功的努力。但還有很多東西無法抹去:《浪語集》卷22《與汪參政明遠論嶽侯數》:逆亮南寇,胡人自為“岳飛不死,大金滅矣”之語;金章宗在1206年招降南宋大將吳曦叛變的詔書中寫到:“且卿自視翼贊之功孰與岳飛?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一旦見忌,遂被參夷之誅,可不畏哉!”
十二、趙構為救生母韋賢妃不惜犧牲岳飛,甚至還篡改生母韋賢妃的年齡(增大十歲)以掩蓋她在金國受辱的事實,實為葬送南宋王朝的第一罪人,但秦檜賣國通敵、陷害忠良、傾覆南宋的罪行堪稱鐵證如山,證據確鑿、不容否認!
-
15 # 新知傳習閣
一
韓信被卸磨殺驢是因為沒有功成身退,沒有看清劉邦的真面目。
不管史記如何美化劉邦,都不能掩蓋劉邦醜惡的本質和小人作風。劉邦本來是就個流氓出身,流氓根本不會講信譽的,答應別人的東西也不會去兌現的。
劉邦重用的劉姓子孫,然後是同縣的人,一起從小玩到大的人。但對這些最親最重視的人,劉邦也不相信。當蕭何在關中幫劉邦穩定後方時,劉邦就對蕭何這位舊日好友動了殺心,幸虧有人提醒蕭何做點壞事,自汙名聲,最終才自救成功。盧綰是劉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一起玩到大的好友,最終也被劉邦逼的投降匈奴。
只有張良,因為家人世代為官,見過大世面,看人比較準。他明白劉邦不是一個可以共富貴的人,提前退出漢室政治,才得以保命。
韓信則是一個軍事天才、政治低能的偏科生。在皇權時代,擁有自己強大的實力才是自己圖存的根本保障。韓信每打幾個勝仗時,手上的兵力就會被劉邦搶走大半,甚至偷偷奪走兵權。這些都是一個明確的訊號,劉邦信不過他,而卻還一廂情願地為劉邦效力。沒有了軍權的將軍,就象一個沒有牙齒的老虎。
什麼時候被殺,以什麼樣的理由被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被殺已成為一種必然。
二
魏延在赤壁大戰後,投入劉備帳下,成為劉備信任和重用的一員大將。
魏延鎮守漢中時,漢中固若金湯。劉備生前對魏延是非常欣賞的,也是非常重用的,這一點從劉備把漢中交給他去鎮守就能看得出來。
問題是劉備是會死的,劉備死後,魏延和諸葛亮的關係就有點微妙。
劉備是比較會用的人的君主,也就喜歡放權給下邊人,對魏延也是如此。而諸葛亮只是一個高階職業經理人,管理理念是細節決定一切,因此就開始收權,更多的去關注做事的細節。
諸葛亮的戰略思路是層層推進,步步防守,不支援強兵突進,怕犯錯誤。而魏延則認為蜀國國小民窮,難以支援曠日持久的大戰,對魏國要進入側面奇兵突襲,與正面層層推進相結合。
兩個不同理念的人碰到一起,必然會產生摩擦,因此魏延是不被諸葛亮重用的那種人,在蜀漢內部權力格局上,也就慢慢被邊緣化。
諸葛亮死後,交待楊儀位置在魏延之上,節制魏延。這對於魏延來說,是不能接受的,他認為,必須更改蜀國的作戰思路和方針,而這個戰略設計師又只能是魏延自己。
楊儀則是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自然有合法的權利,加上重兵在手,最終魏延只能是兵敗被殺。
三
岳飛的死則又是一種情形。
岳飛生前,一直致力於打回河北老家,恢復宋朝失地。
和韓信一樣,這是一個軍事天才和政治低能兒。趙構能把南宋最主要的兵力交給他,說明對岳飛基本上還是信任的。
領導對手上謙虛是一種姿態,並不是一種事實,不能當真的。問題就在於岳飛對趙構的表態當真了,他認為老大重用我,我就應該全面為老大考慮。
於是岳飛作為一個軍人,多次干預政治,這讓趙構非常不爽。
後來又因為戰爭的指揮問題,索性不請假就去了廬山,趙構請他出山,他也不接受,明顯成了刺頭。
岳飛天天唱高調“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怕死”,這讓許多大臣聽了都很不高興,把自己放到了其它人的對立面。
除掉岳飛已成為了南宋君臣的共識,當然不管是君還 是臣,在這方面心理的陰暗面還是比較大的。
皇帝不需要不聽話的臣子,同僚不需要一個不能給帶不來利益,卻總是添麻煩的同事,殺死岳飛就成了君臣合謀的必然結局。
四
從整體來看,最冤的無非是岳飛。
當時金國軍隊的戰鬥力正處在一個低谷期,而南宋的軍隊卻慢慢走上了一個小高峰,加上北方各地幾十萬義軍在大後方對金兵的騷擾,讓金兵非常之難受。
如果南宋君臣能放棄小我,成就大我,全力支援岳飛北伐,收復河南河北失地還是有極大可能的。
然而人性的弱點決定了這一切是不可能的,幾千年來殺功臣已成為了一種社會常態。到了明朝時于謙基本上是以個人一已之力挽救了明朝,卻也是一樣被殺。
岳飛死後,沉重打擊了宋朝軍民的抗金熱情,金兵在消滅北方 義軍後,全力南下,迫使南宋皇帝向金稱臣。
稱臣他們就願意,收復失地恢復江山,他們就不願意。
這樣的南宋君臣是沒有希望的,只可惜忠臣的一腔熱血。
沒有強健靈魂的矮子南宋,也只能苛活於人世,最終還是在蒙古的大舉進攻下亡了國。
-
16 # 皖---七殺
韓信在劉邦讓他救援他不去的時候劉邦就不在信任他只是形勢所逼,要齊王的時候註定韓信必死,你不要王反而讓王你要讓劉邦認為你是一個忠心有不貪心的人,這樣至少你不會死,岳飛範一個致命錯誤屬於找死,你要把兩個老皇帝迎回來就決定岳飛必死,說實話魏延太冤,魏延能力出眾說魏延反都是小說看多啦,
-
17 # 當狗容易做人難
魏延死的最冤枉。因為韓信和岳飛都有取死之道,魏延就只是個政治鬥爭失敗的犧牲品。
先說韓信,本為劉邦部將。在劉邦陷入和項羽的作戰的時候,韓信獨自領兵趁機做大。韓信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齊國平定之後,韓信趁劉邦被圍困在滎陽的時候要好處,要自立為齊王,當時劉邦非常生氣,但在張良、陳平的勸說下不得不下旨封韓信為齊王。
前202年,劉邦趁項羽無備,楚軍飢疲,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讓韓信從齊地,彭越從梁地南下合圍楚軍。但韓信沒聽從命令使得劉邦大敗。劉邦為了調動韓信將淮陽以東至大海的廣大地盤都給了韓信,有了好處韓信才領兵南下進而有了知名的垓下之圍。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深知高祖劉邦畏懼他的才能,所以從此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韓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悶悶不樂。後來挑唆陳豨造反,這也成了韓信的直接死因。
韓信擁兵自重威逼劉邦給自己好處,後來又挑動將領造反,作為一個皇帝能不殺他麼。
再看岳飛,岳飛是個忠臣無可爭議,但他的很多行為卻逼得宋高宗不得不殺他。
1、十萬岳家軍是由岳飛一手建立,軍中將領全是岳飛自己任命的。岳家軍既不屬三衙統管,樞密院也調動不了,只聽命於岳飛,還有固定的地盤襄漢六郡,形成了事實上的軍閥格局。
2、岳飛上書催促宋高宗立太子,干預皇帝“家事”。岳飛收到金國要放歸欽宗的太子趙諶的諜報,對此表示擔憂,在入覲時向高宗提議立其養子趙瑗(宋孝宗)為皇儲,以示高宗之正統。當時宋高宗唯一的親兒子剛死,高宗自己又不舉了,這引起極大不滿。高宗和岳飛決裂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
3、當時南宋立國不久根基薄弱,連年戰事,軍費開支巨大,不得不向農民加稅。農民不堪重負,起義此起彼伏動搖宋高宗統治根基。宋高宗決定向金議和以求休養生息,但岳飛性格固執一力主戰,當“和議”成功訊息傳來還上書進行諷剌。
4、矯詔北伐。當時南宋和金國再次決裂,順昌告急。宋高宗只是下旨讓岳飛去救援順昌,但岳飛領兵出征後沒按命令列事,私自出兵北伐,這是犯大忌諱。
可以說岳飛是個忠臣,他的北伐也是對國家有益的,但不通政治、不懂變通的性格在任何朝代都會死的。
最後說說魏延。魏延最大的悲劇就是一直以蜀漢老臣子自居,沒有融入諸葛亮一夥人中。魏延可以說是劉備的老臣子親信,資歷並不比諸葛亮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於沔陽自稱漢中王破格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鎮遠將軍,當時全軍震驚。
也是因為這種經歷魏延雖然聽諸葛亮的話,但並不以下屬自居,在北伐策略上經常和諸葛亮起衝突,甚至說諸葛亮膽小。魏延這麼做自然和諸葛亮一手提拔起來的楊儀、董允、蔣琬等人起了矛盾,也為自己的死埋下伏筆。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途中病逝,讓楊儀統軍回國,魏延斷後,這引起了魏延的極大不滿起了衝突。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董允、蔣琬、楊儀是一夥的,和魏延關係不好,自然說魏延更可疑,再加上楊儀打著諸葛亮的名義驅散了魏延麾下大軍,魏延敗局已定。
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並且斬了他,將頭顱獻於楊儀,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於是誅滅魏延三族。
-
18 # 驍勇34
如果按歷史典故來講,這三個人死的冤枉的應該屬魏延,原因有幾下幾點,就按順序先說一下韓信。
韓信,根據那段歷史所述是個人才。先前投入項羽帳下,後改投劉邦。楚漢相爭時時,優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使握住了漢軍兵權,用四面楚歌使楚軍軍心煥散,最後將項羽逼到烏江自刎身亡,大漢江山得以初定。但他也因此給自己埋下了禍根。
劉邦政權鞏固以後,已經殺掉了幾個替他打江山的兄弟,蕭何暗地裡己經暗示韓信位高權重,有鎮主之嫌,希望早早退隱。而韓信卻沒有在意,也不信拿自己當過命兄弟的劉邦會殺他,到最後被呂后用計招至暗堂,用袋子捂住,亂棘刺死(有記載用木棍削成尖,還有說活活用絞槓勒死)。而當時劉邦臥病在床,如果他早日身退,呂后就不會懷疑他有反心。做為一個曾背叛項羽的人,就該認識到自己的“短處”……劉邦不會讓一個後腦勺長著反骨的人握住手中的兵權,所以他不冤。因為他死在盲目自信,對劉邦估計不足。
岳飛,根據史冊記載,是南宋抗金名將。關於他的前前後後就不用在這裡述說了,大家比我瞭解得詳細。十二道金牌急詔回京,他就己經預感要大禍臨頭。當時正是朱仙鎮大敗金兀朮後要直搗黃龍府(傳說是吉林農安)階段,無奈,他只有服眾皇命回京述職,而他明知歸途險惡,卻把朝廷眼中釘大將張憲和兒子岳雲領了回去,結果自己風波亭被絞殺,岳雲張憲被斬首,岳家軍也被朝廷瓦解的支離破碎。他是明知是死,也要為死而死。盡到了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一個臣子的遇忠思想,所以只能叫做含恨而終。
魏延,魏國大將。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兵敗後被劉備收入帳下。他武功過人,領軍治軍才能勝過劉備手下諸將,也略勝關、張,戰功卓績。所以蜀國建立後,被劉備委以重任,固守漢中。劉備死後,諸葛亮開始收攏兵權,唯獨沒動魏延。北伐時期七出祈山諸葛敗北,魏延出一計(當時老牌大將皆逝去,唯魏延為資深老將),要親自率領二千奇兵出奇路偷襲許都,而諸葛不同意,卻多了一份疑心。
也是正值諸葛病重之時,他對手下交待,如自己身死時切不要聲張,要有條不紊撒回漢中,防止司馬懿發難,並著重說到:燈滅時,我去亦,如魏延正值燈枯進帳,便是探聽虛實,紙裡不包火,他必反,必除之。手下不解,諸葛到:他只懼怕於我,知我不久矣,必焦急等我逝去而反,當時不斷,你們必將奈他不住……。
而諸葛身死之時,油燈也正好枯盡。帳中之士不敢聲張,馬上安排準備撤軍事宜。可魏延偏偏逢此節骨眼掀簾進帳,問軍師狀況,按諸葛生前卜知,手下大驚,遂立將魏延拿下斬首。魏延死前連呼不解,他是探詢諸葛是否應允奇兵突襲許都,可沒想到一時性急卻稀裡糊塗送了命。諸葛的多疑冤死了一個蜀國最後的摯天柱,北伐也徹底失敗。
所以,這三人當中,屬魏延死的冤,也死的憋氣。
-
19 # 帝國的臉譜
歷代以來,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悲慘事例真是不勝列舉,被卸磨殺驢者,又何止此三人哉?!然而,就韓信、魏延、岳飛這三位各為其主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將來說,最冤枉、冤屈者,則非民族英雄岳飛莫屬。
當然,這其中就戰功而言,當以韓信為最。韓信起於草莽,築壇拜將後,他出陳倉、定三秦、破魏、代、趙、燕、齊,最後打敗項羽,全殲楚軍,他用智慧、神勇和鮮血,為漢朝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功不可沒。
然而,在戰略戰術上卓越超群的韓信,在政治上卻如同三歲孩童,遲鈍得很。佔領齊地後,韓信便自恃有功,伸手向劉邦要官,而且是要劉邦封他為齊王,這樣出格的事、過分的要求,任誰都會生氣,何況劉邦?滅掉項羽以後,韓信又在劉邦要肅清項羽殘餘的情況下,收留項羽手下大將鍾離眛,這種行為簡直是吃裡扒外,劉邦自然不能容他,後被呂后在劉邦的默許下殺死,確有部分咎由自取的原因,所以卸磨殺驢,他不是最冤的。
魏延作為劉備手下大將,在劉備入川過程中屢立戰功,被任命為鎮遠大將軍,領漢中太守,堪稱獨擋一方的大將。後來,魏延多次隨諸葛亮北伐,戰功卓著。同時,他希望效仿韓信北伐,多次向諸葛亮請命,領一萬軍馬,另闢一路進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但諸葛亮始終不許,他為此十分不滿。他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準備退軍,安排魏延斷後,魏延非但不同意斷後,反而燒燬閣道,拒絕退軍,後被楊儀安排人殺死。魏延頗為自傲,關鍵時候又意氣用事,尤其是諸葛亮臨終前安排的退軍之事,他作為部下,無論對錯,也不該不顧大局地固執己見,正如後人所言:“此則逞一朝之忿,而忘君國之大事。”所以,魏延的死,冤則冤矣,但也不是最冤的。
最冤的自然是岳飛了。岳飛是戰場上成長起來的民族英雄,他從士卒到將軍,在短短十多年中,他率領岳家軍與金軍進行了大大小小數百次戰鬥,功勞赫赫。期間,收建康、復襄陽、下伊洛諸州,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最後打到了離北宋故都開封近在咫尺的朱仙鎮,建立了卓越功勳,提振了南宋軍民的信心。
然而,這樣一位有德行、有謀略、有思想、有戰功的民族英雄,卻被一介文臣秦檜和一個昏君趙構給算計了,最後死於大理寺獄中,年僅39歲,這難道不是天下奇冤?!
-
20 # 手機使用者61660323609l
個個都殺人不少,公糧好酒好肉也吃了不少。韓信有陰謀叛亂嫌疑,魏延分裂軍隊逞能,岳飛用兵未適可而止。三將均有罪過,各得其所!血淋淋的功勞,陰森森的罪過!歷史長河,匆匆過客。殊途同歸,英雄壯歌!
回覆列表
韓信是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
早年家貧,曾受胯下之辱,在秦末參加反秦鬥爭中投奔項羽,後來經夏侯嬰推薦,被授與治粟都尉,沒有得到重用。後來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才有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魏國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又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後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兔死狗烹,漢朝建立後韓信被解除兵權,徙為楚王。後又被人告發謀反被貶為淮陰侯,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藉口韓信謀反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我覺得魏延是最慘的一個了。但是也符合封建時代規律,功高蓋主,鳥盡弓藏。
魏延字文長,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劉備入蜀之時,率領部曲隨劉備入蜀,作戰英勇、屢立戰功、深受劉備的信任。後來劉備稱漢中王,就提拔魏延總督軍事要地——漢中,加封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成為了獨當一方的大將。
後劉備稱帝,升為鎮北將軍。此後魏延隨諸葛亮北伐,曾率軍大破魏將郭淮等人,加為徵西大將軍。魏延曾向諸葛亮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勸諸葛亮出奇兵攻取長安、潼關。但是諸葛亮的反對,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諸葛亮死後,魏延因不願受長史楊儀所約束而於退軍途中燒絕棧道,反攻楊儀,卻因部屬不服而敗逃,被馬岱所斬。
其實魏延還不算鳥盡弓藏的典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岳飛的事蹟廣為流傳,抗金英雄,後被宋高宗和秦檜所害。史載,紹興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檜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朮要求“必先殺岳飛,方可議和”。秦檜乃誣岳飛謀反,將其下獄。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死於臨安風波亭,是年岳飛僅三十九歲,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