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時的皇帝的大管家是誰?他為什麼不聽有人和他反映的問題?
9
回覆列表
  • 1 # 淡煙流水16

    1813年,大清嘉慶十八年的9月15日,紫禁城隆宗門。伴隨著槍聲,吶喊聲和兵刃的碰撞,一面大書“順天保民”的旗幟在紅牆裡立起,大批頭裹白巾的天理教眾翻過覆蓋琉璃瓦的紅牆,殺向大內。 宮內一片混亂,這是真實發生在紫禁城中的"斬首行動”,這些"哈薩辛”們的目標就是帝國最高統治者一一嘉慶皇帝。 他們的組織稱作“天理教”,由於這次行動成功殺入皇宮,所以被稱為"禁門之變”或"癸酉之變",最終以失敗告終。

  • 2 # 四維求索

    1813年為清仁宗嘉慶十八年,農曆癸酉年。這年秋天9月30日,李文成領導的天理教在河南滑縣起義。10月8日,北京天理教首領林清起義,攻入皇宮。

  • 3 # 炒米視角

    1813年是清仁宗嘉慶18年,癸酉年。這一年的9月14日,發生了以林清為首天理會200多教眾闖進紫禁城,準備謀殺嘉慶,如若無人之境,史稱"癸酉之變"。嘉慶皇帝稱其為“亙古未有之事,竟出大清朝!”。

    但是對於林清的天理教起義,並不是毫無徵兆。實際上早在1812年的夏天,清朝的底層官員就知道這個刺殺行動,而且這個行動方案並不縝密,連十八線的天理會外圍人員都知道這個計劃。

    但詭異的是,幾乎所有通向嘉慶皇帝的渠道都被有人刻意阻斷,大清的官員們都對這個事情保持了沉默,最終使其變成了現實。

    最早知道這個計劃的人是臺灣淡水同知查廷華。在大清官員的序列裡,是一個極其微小的角色。

    起初他抓住了一個到臺灣傳播天理教的人,幾乎沒有經過太嚴格的審訊,這個人就竹筒倒豆子,供述了一個巨大的陰謀。

    明年中秋節,天理教徒要攻打紫禁城,目標是幹掉嘉慶皇帝,建立新王朝。頭子叫林清,突擊隊長名叫祝現……

    這個計劃的目標、策劃、執行、時間、地點,幾乎所有要素都非常明確。知道這樣的計劃,對於查廷華而言,是祖墳冒了青煙。只要如實上報,朝廷根據線索抓人,破獲這起陰謀,查廷華必得重賞,甚至青雲直上。

    所以查廷華一刻沒有耽誤,深夜就將臺灣知府汪楠叫醒,彙報了此事。結果查廷華沒有想到的是,他被汪楠痛罵了一頓。

    “犯人為了保命,肆意攀扯。你報上去查無實據,如何自處?虧你當了這麼多年的官。”查廷華一身冷汗,想想是有道理,秘密收押了人犯,不讓其胡說,給自己惹麻煩。這個“預警”到這裡,再未向更高層反應,直接被掐滅在襁褓裡了。

    轉年到了1913年的5月份,“預警”再一次近距離接近了嘉慶。豫親王裕豐的管家祝現的弟弟祝富慶偷偷跑到豫王府,面見了裕豐,舉報自己的堂兄祝現謀反。

    而此刻祝現已於幾天前請假後一直未歸。關鍵是祝富慶提供了一個更為重要的線索,那就是“林清在宣武門租房子賣鵪鶉,其實是在打造槍械。”按照正常邏輯,此刻只要彙報朝廷,派兵馬去宣武門徹查林清租的房子,至少可以得出一些結論,或者可能會阻止"癸酉之變"的發生。

    但是豫親王裕豐一聽就跳了起來,立刻讓準備轎子,進宮彙報。但是轎子還沒出王府大門,裕豐又回去了,反而好聲勸起祝富慶來:“你跟你堂兄有嫌隙,不能出此舉。謀反是誅滅九族的事情,你這樣會把你們祝家人都害了的。你不要亂說了,回去吧!”

    這個“預警”按說已經到了親王級別了,只要裕豐進宮多一句嘴,就可以直接被嘉慶本人獲知了,但是依然到了這層又斷了。

    到了8月份的時候,“林清天理教要闖皇宮”的事情,竟然發展成了在京城裡沸沸揚揚了,幾乎不能叫秘密了。

    京城衛戍司令吉倫將軍不止一次地接到線報,甚至就差點拿到了林清的行動計劃。但是這個“預警”再一次與嘉慶錯過。吉倫給出了一個看似荒誕,但是卻非常正當的理由。

    “紫禁城內又不歸我管,我操這個閒心幹啥?我的職責範圍是九個城門,加強巡邏就是了。”

    即便責怪吉倫的本位主義,也沒有任何意義。他的眼裡,只要自己的管轄範圍內不出事,皇宮裡就是被炸了也跟他沒關係,管了閒事,得到不好處不說,還得罪侍衛處的人。

    然而到了9月初,“預警”最後一次給了嘉慶機會,但是此刻吉倫再次封閉了上達天聽的渠道。

    嘉慶帝從開木蘭圍場回京,路經薊縣白澗的時候,吉倫出城迎駕。在路上得到了“天理教徒混入京城”的訊息。其實這一刻,如果吉倫當機立斷,立刻封鎖京城,捉拿亂賊,一切都還可以挽回。

    但此刻吉倫認為自己難得有機會親自接駕,所以任何事情都沒有接駕重要。如此忠心接駕,必然會給嘉慶留下深刻印象,自己的鴻途指日可待。而此刻如果告訴嘉慶有刺客已經混入城內,必然龍顏大怒,嘉慶必然將怒火牽扯到自己,自己又何必呢?如果真的發生,發生在內城,與自己也無關。於是最終吉倫決定嚴密封鎖訊息。

    9月14日,陳爽、陳文魁等人帶領第一批天理教徒潛入北京,在永定門外與前門外鮮魚口慶隆戲園等處住下。15日晨,第二批天理教徒從直隸的固安、雄縣混進北京城內。幸虧這些人都是烏合之眾,對宮內路線也不熟悉,但即便如此也打的清廷侍衛們措手不及。

    而這些本來都是可以避免發生的,但最終仍然還是發生了。

  • 4 # 醫道傳真陳皮

    癸酉之變

    一想起1813年秋天那件事,嘉慶皇帝就感到窩囊:他差一點兒就當了大清的末代君主,並且,各級官員早就知道要出事,卻都像請客一樣,把問題迎進了紫禁城。

    1812年一個寧靜的仲夏夜,臺灣知府汪楠,被淡水同知查廷華擾了美夢。

    原來,查廷華他們抓了一個傳教的人,此人不吃打,供出了一個驚人情報:明年中秋節,天理教徒要攻打紫禁城,目標是幹掉嘉慶皇帝,建立新王朝。頭子叫林清,突擊隊長名叫祝現……

    汪楠稍作思考說:“犯人為了保命,什麼胡話都會說。你知道謊報的後果嗎?快把那傢伙宰了,免得出去瞎說,給我們惹事。”

    1813年初夏的一天,豫親王裕豐的管家祝現有事請假,祝現的堂弟祝富慶偷偷來訪,一是舉報自己的堂兄謀反,二是舉報林清在宣武門租房子賣鵪鶉,其實是在打造槍械。

    畢竟是皇室宗親,豫親王一聽就跳了起來:“有這事?我這就進宮稟報!”僕人備好了轎子,豫親王卻擺了擺手,沉吟半晌,低聲勸導舉報人:“做事要動腦子啊!謀反是滅九族的大罪,你想害整個祝氏家族嗎?此事到此為止,千萬別再提了。”

    8月以來,京城衛戍司令吉倫將軍連續接報,說天理教徒很快就要攻打皇宮。吉倫十分淡定:“紫禁城內又不歸我管,我操這個閒心幹啥?我九門提督的職責範圍是九個城門,加強巡邏就是了。”

    9月底,嘉慶帝結束休假,離開木蘭圍場回京,下一站行在是薊縣的白澗。為大老闆服務的機會來了,吉倫立即率大隊人馬前往迎駕。

    剛上路,一個參謀騎快馬狂追上來,氣喘吁吁地報告:“不好了,不好了,天理教徒混進城了,請大人即刻處理!”吉倫火了:“你們有完沒完?想立功受獎想瘋了?滾開滾開!”

    參謀不依不饒,一把拽住吉倫的馬韁繩,苦苦哀求:“大人……大人!您真的不能走啊,要出大事啊!”吉倫大為惱火:“我大清正是太平盛世,國泰民安,天下歸心,你竟敢造謠惑眾,等我辦完大事再來收拾你!”說罷,一腳踢翻可憐的參謀,撥馬呼嘯而去。

    10月7日中午,兵部尚書兼順天府尹劉鐶之,正與客人觥籌交錯。宛平縣令和盧溝橋巡檢破門而入,附耳低語:“昨夜、今晨,家住宋家莊的林清等人,騙過崗哨,經盧溝橋進了城,明天午後攻打皇宮,情況十萬火急!”

    劉鐶之早已進入酒酣耳熱狀態,哈哈大笑起來:“幼稚、幼稚!你以為吉倫大人的部隊是聾子的耳朵?皇帝老子家是大柵欄,誰想進就能進?別沒事找事了,陪我喝酒。”

    第二天,1813年10月8日下午3時整,天理教徒200餘人裝扮成賣柿子的、送貨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由東華門、西華門攻入皇宮。兩天一夜之間,皇帝家中刀光劍影,箭矢亂飛。警衛部隊驚慌失措,死傷過百,假如外援及時跟進,林清他們肯定會把大清皇宮連鍋端!

    湊巧,嘉慶帝的二兒子,也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平時最愛擺弄冷兵器時代最嚇人的玩意兒——火槍,這次派上了用場。幾聲槍響,竟然穩住了軍心,逆轉了形勢。在禁軍的圍剿下,天理教徒寡不敵眾,起義失敗。

    而遠在河南滑縣的另一支天理教隊伍,稍早前已經起義,劍指北京。清政府用盡九牛二虎之力,耗時三個月,才勉強平息事態。這件事發生於夏曆癸酉年,史稱“癸酉之變”,是清朝由盛轉衰過程中的標誌性事件,是大清重複歷史週期律的不祥之兆。

  • 5 # 煮茶道史

    公元1813年,癸酉之年,晚秋。

    香山的紅葉映紅了天。

    紫禁城的東華門外和西華門外的街道上,比平時熱鬧了許多,酒肆茶坊中,多了不少陌生的面孔。

    這些人的臉上,既有對未知的期許,也暗藏莫名的亢奮,使得空氣裡都透著緊張的氣氛。

    時近中午,原本緊閉的宮門突然開啟,這兩百餘人便似打了雞血一般,迅速完成集結,在宮中太監的接應下,手握兵刃奪門殺入了高大巍峨的紫禁城。

    他們正是由林清領導的天理教徒。為接應河南李文成起義之後迅速北上入京的天理教軍,林清決定發動京城之變,直插清廷皇宮重地,以作呼應。

    按照原來的計劃,進入紫禁城後,教徒們兵分兩路先期展開戰鬥,等待李文成率領的天理教軍的到來。

    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他們寄於厚望的河南天理教軍在清軍的攔截圍堵之下,根本就沒法在預定的時間內到達預定的地點,使得他們這兩百來人從戰鬥一開始便成為一支孤軍。

    於是,在亳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們浴血奮戰,幾番衝殺,終因力量上的懸殊,而導致了整個行動的失敗。

    才從木蘭秋狩返回煙郊行宮的嘉慶聞訊大怒。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此次事件會發生在戒備森嚴的紫禁城中,而且還有不少低職太監牽涉其中。如果說連他自身的安全都己無法保證,他又如何自詡所處的朝代會是一個太平盛世?

    嘉慶為此頒佈"罪己詔",並稱這個事件為"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平息事變之後,有一枝在混戰中射在隆宗門匾額上的箭鏃被嘉慶保留了下來。

    嘉慶這麼做的原因是希望繼位者"永不忘十八年之變″,做到務必寬仁愛民,勿為"害民之虐事"。饒是如此,這個事件的發生還是成為了"大清帝國由盛轉衰的重要標誌"。

    自此,大清王朝走向衰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好奇,在笊籬沒發明出來之前,人們是怎麼撈餃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