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月書苑

    《毛詩序》中比較明確地提出了“教化說”,以強調藝術在倫理道德上的感染作用。

    說到《毛詩序》,就要先說說《詩經》。《毛詩序》是《毛詩》的序言,《毛詩》則是研究和傳承《詩經》的作品。《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產生於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反映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公元前5世紀)大約五六百年的社會生活。《詩經》本稱為《詩》,存詩三百零五篇,漢罷黜百家後被尊為經書,所以叫《詩經》。

    在《詩經》的研究傳承方面,到漢代有申培的魯詩、轅固生的齊詩、韓嬰的韓詩及毛萇的毛詩四家,原本四家都有序,前三家稱今文經學,已失傳;毛詩稱古文經學,盛行於東漢以後。

    《毛詩序》即毛詩的序言,又分為大序、小序,一般所說的《毛詩序》指的是大序,即在首篇《關睢》題解之後所作的全部《詩經》的序言。關於《毛詩序》的作者,一直眾說紛紜,成為一段公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毛詩序》在中國詩歌理論史上具有特殊意義,是一篇具有開創意義的不折不扣的詩歌理論專論文章,對後世詩論有很深遠的影響。《毛詩序》篇幅不長,不過六七百字,但內容非常豐富,對詩歌的產生,詩歌的社會作用,詩歌(即《詩經》)的內容、分類及表現手法等等都作了較為系統清晰的闡述,是對先秦以來碎片化零星化詩論的相對系統的總結。

    關於詩歌的產生:“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關於詩(《詩經》)的內容、分類即表現手法:“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關於詩的教化作用,序的開始從首篇《關睢》說起,明確提出了“教化”的理論並作了解釋:

    《關睢》,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

    意思是:《關雎》,是講后妃美德的詩,是《詩經》十五國風的起始,是用它教化天下矯正夫婦之道的。所以可以用以教化鄉村百姓,也可以用以教化諸侯邦國。風,就是諷喻,就是教化;用諷喻來感動、教化人們。

    還有第三段中說,“……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即古代的君王正是以詩歌來矯正夫妻的關係,培養孝敬的行為,敦厚人倫的綱常,淳美教育的風氣,改變不良的風俗,等等。

    所以可以明顯地看出,《毛詩序》透過提出或明確教化理論強調了藝術(這裡具體指詩歌)在社會倫理及道德上的感染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崇禎皇帝擁有很多名將,明朝為何還會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