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AA馬車
-
2 # GAMER阿方
恰好自己是個武術愛好者,就進來回答這個問題了。
先丟擲我的結論:現在的傳武,還是原來那個傳武!
為什麼呢?大家在感官上好像覺得傳武早就變了樣了啊?
且聽我分析一波。
第一
不是傳武變了,是練武術的人變了。
在以前,練武的人,真的可以做到除了吃飯睡覺以外的時間都拿來練武。從天不見亮練到天黑,都是正常的事情。
而現在呢,大多數如我一樣的武術愛好者,無非就是下班之後或者放學之後,或者週末,去武館或者什麼社團去練那麼一兩個小時。學學套路或者怎麼滴一下。
練武術是一個系統且有指標的東西。有些時候放在古代人家一個星期就完成的訓練指標,放現在可能拖個幾個月都完成不了。
而且現在很多的所謂武術師父,或許他自己也就是為了恰飯。在上課的時間之外,也是攤著玩手機之類的。
訓練的量和古人就是一個天一個地。
而且且不論練武之人,就看那些運動員。他們系統的訓練體系裡面,都有上午下午和晚上各自不同的訓練科目和內容。
而目前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充其量只是業餘當個興趣練練。你拿什麼去和別個職業的比?訓練的量級完全不是一個次元,你要是能達到那種訓練量,再來說傳武變沒變。
對應了那句話:大人,時代變了。
是不是這個道理?
第二
有很多年輕人都是看著影視劇裡面對於武術的描繪來理解武術的。覺得武術一定要要求實戰能力之類的。有時候還吵得不可開交。
經常看見某某某傳武大師被散打運動員OK之類的,就說什麼傳武不行了balabala。
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
因為目前的傳武訓練體系裡面,沒有對抗性訓練。
不管你是練套路比賽方向的武校生,還是影視武行,或者是現在的武當少林的武術學校。都沒有系統的去訓練實戰對抗。成龍、李連杰、吳京等武打演員自己也親口談過這個話題。
而散打、泰拳、拳擊,空手道,柔道等運動,本身就是建立在對抗基礎上的。甚至被很多人覺得花裡胡哨的跆拳道對抗性也不弱。
強行對比這兩個領域沒有意義。術業有專攻。強行拉上擂臺,這只是博眼球而已。
就算是目前武當的陳師行道長他們,上了擂臺還不一定行——他們自己承認了的。
你能說他們這些人沒有真功夫嗎?是不是這個理?
對抗的思路是需要專門訓練的,哪怕你是個武打運動員,但是沒有經過對抗訓練,一樣不能上擂臺。
就連拳王泰森,在面對數個持刀歹徒的時候都首先選擇逃跑後報警。何況我呢?
那有的小夥紙可能會說了,那麼讓傳武的人開放實戰對抗練習怎麼樣呢?我們能不能在擂臺上和對方一決高下呢?
其實你這樣想,專業始終是專業,業餘的始終是業餘。專業的人一旦放開了這些專案的訓練,結合他們本身的身體素質和反應能力,再怎麼都完爆我們這些業餘選手。
有的人可能想,實戰中那些插眼踢襠的下三濫招數不是很多嗎?我來這些總搞得死對方了吧?
那麼對方難道就不會用了嗎?對方的反應力,身體控制力都在你之上,你能保證被踢襠的是對方嗎?
是吧。
所以說,傳武還是那個傳武,但是我們目前的年輕人,還是要以生活工作為重,興趣方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去發揮沒錯,但是不要輕易的否定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
-
3 # 胡聊胡侃
我記得小時候的武術雜誌裡教過真功夫的,據說有個逃犯就是靠著武術雜誌練成了反擒拿手,折騰得警察怨氣連天,後來就把各種實戰的都刪掉了,武術也就慢慢變成舞術了
-
4 # 慢下來看世界0911
練傳武的明顯不如老一輩,這是不爭的事實。
練自由搏擊的說現在練傳武的很難在擂臺上獲勝,聽起來好像也有點道理。
很多人把這一問題歸結於:現在練傳武的人缺乏體系訓練,實戰訓練和體能強度。
這種解釋也沒錯,但還不是最根本的癥結所在。
筆者自幼學習傳統武術,無論是逝去的武林還是現代的江湖還算並不陌生;對傳武的那些事還算比較清楚,現在練傳武的為什麼很難出功夫了,其實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首先缺乏尊師重道
真正的武者首先是尊師重道,這也是尚武精神的根本。過去,師徒如父子,徒弟一跟就是一輩子,有的師父還管吃管住,生怕你學不會。
現在假把式的名師多,假心腸的徒弟也多;一個為了斂財,一個為了名利;自然什麼徒弟遇到什麼樣的師父了。
俗雲“師訪徒三年,徒跟師十三年”。師父收一個好徒弟不容易,徒弟想遇上真正的明師也較難。尊師重道這四個字不是僅僅要求徒弟的,也是為師的道德標準。為師者傳道解惑就是尊師重道;為徒者待師如父,謙虛學習,把功夫練到身上;就是好的尊師重道表現訓。
現在有的人一年拜幾個師父,東一榔頭西一棒,其結果呢什麼也沒學到身上。
現在的傳武,沒有幾個師父把徒弟當兒子,更沒有幾個徒弟把師父當父親;為啥,少了武者的情懷,沒有了尊師重道。
只有尊師重道,你才能有好的緣分,你才能遇到好的明師。
尊師重道的人少了自然明師少了,能遇到明師指點且練出功夫的人自然就少了。
道緣勝過血緣,得看你是否尊師重道。
最重要的還是練錯了方向
現在練傳武的不是練少了,其根本就是練錯了方向。
方向對了就是程度高低的問題,方向錯了就是南轅北轍,向隅而泣。
就以八卦的趟泥步來說,我是最有體會的。
我小時候出生在農村,那個時候條件差穿不起鞋子,走路都是光腳板;那個年代我們最怕的就是下雨,為啥,怕“硬底滑”。
所謂“硬底滑”就是地面被大雨沖刷過後表面是稀泥巴但路底下卻是硬的,一腳踩下去稍有不慎就容易滑倒;所以走路的時候基本上是後腳輕輕的穩住,前腳繃直慢慢前探,這個時候自然腳離地面很低,平行且小心前行。
趟泥步的關鍵是放鬆,支撐腿的那隻腳要五趾抓地,因為你不抓地就不容易站穩。所以這個時候也就是有松有緊的狀態,支撐腿要緊,前腳要放鬆。
現在不少練八卦趟泥步的沒有松與緊,要麼很緊,要麼全懈怠了;有的居然只考慮八個方位去了,簡直是扯淡。
其實不論是八卦的趟泥步,還是太極的貓步,是不適合作為入門功夫來練的。
因為太極的貓步和八卦的趟泥步對腰腿功夫要求是很高的,而才學拳的人基本處於僵硬狀態,很難懂得其中的要義,一開始練這些步伐反而容易把腰腿膝蓋練壞,功夫自然難上身。
所以,趟泥步、貓步這些最好有一定的樁功和拳架基礎後再練;但如果你沒遇到好的老師,你只有跟到傻練。
再以太極拳來說講究松和靜;但很多人以為心松而不緊張了就是松,能專注下來就是靜。其實大錯而特錯。
真正的松是骨節能開,全身松彈,能做到全身各內竅各筋脈與各骨節之真元合二為一才是真松也是真靜。
靜是由內表現於外,動是由外傳達於內,動靜相依,內外合一,才是真太極;但反觀現在練太極拳的不少人是故作柔態,處處亂動,早已背離了真正的太極修煉之道。
方向對了,透過自己的努力或多或少就有些收益;方向都錯了還談什麼功夫呢。
所以,練錯了方向才是傳武者不出功夫的主要原因。
-
5 # 夢迴樓蘭的蝸牛
說到這個問題,我覺得主要還是環境發生了變化,加上建國後不提倡搏擊對抗,所以體育武術部門將表演規定套路納入了評判考核標準。
從而導致傳統武術為了追求難度、好看而放棄了實戰技法!
諸多的傳武大師和教學機構為了贏得比賽,只好曲意逢迎。
以前的傳武,就是為了打倒對方,一招制敵,儲存自己,沒有這些中看不中用複雜技巧。練,就是為了打贏對方!
可是現在,練卻是為了看!
所以,現在所謂的傳武大師,都是活在自己意淫出來的光環下,把椅自己想象成了絕頂高手,結果不言而喻呀!
現在的傳武,早已失去了技擊實用的核心,只剩下為博眼球出成績的舞術了
回覆列表
習武的基礎是有力量。沒有力量,武術打的再好只能是花拳繡腿表演。公僕是什麼公僕就是殺人的技術。古代人學功夫就和現在考大學是一樣的。為了生活。而現在的武術是受到了很多限制,最後變成了花拳繡腿。
另外,武術兩個功能之一,1強身健體,2實戰,據說。武術習武師傅不給拆招就沒有實戰意義,只是花架勢。
不知這樣的比賽,是否言重。總以為,任何武種需要經過實戰檢驗才可以延續真生命。優生劣汰。好比戰徵,中國沒有經過抗美援朝,和擊敗印度等立國戰役。那麼就立足不穩,早晚會有人衝擊你的國威。
以前的武功,外練筋骨皮,內斂一口氣。
習武初級階段需要練石鎖等等力量形的東西,其次連馬步。即,腳下的根。以防足下不穩,再練捱打。只有不被打殘才可以和別人對打。其後才是武學,武學之後才是武術(技能與實戰),最後是習武知德。即,武德。這以後才可以稱武“術”,實際無德則無術,師傅是不會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