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子anzi
-
2 # 歲月如歌138700967
師不必賢於弟子這句話用在孟子身上再恰當不過了。儒家仁義禮智信文化整體完成是孟子完成的。其實儒釋道三家都證得一個字就是誠字。而誠字有五個支流就是仁義禮智信。正如水歸大海這個大海就是誠。如果你證得誠字三家學問就學到家了。
-
3 # 深山道人張759092
孔孟是中國儒家兩個代表性人物,孟子是在繼承孔子思想的基礎上對儒家思想最好繼承者發揚者,所以從古至今中國一提到儒家就是孔孟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孔子思想側重服務於帝王皇家,而孟子思想則重於從維護民眾利益出發,所以孔子思想一直得到各朝代帝王重視和推崇被封為聖人。對於孟子思想更能貼近現代社會的以民為本的觀點,現在社會與人們已習慣於幾千年的孔聖人而已而不是孟子。
-
4 # 有得觀史
第一、這和人們的心智有關。全世界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第二高的是哪個,很少有人知道。孔子是儒家學派的第一,老子是道家學派的第一,所以人們研究的多。孟子是儒家學派的第二,因此研究的人少。
第二、牛人難學。孟子是一個牛人,有浩然正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又有很強的能力。性格和能力是很難學得來的。因此,研究孟子對普通百姓來說,效果不明顯。而統治者根本不會去研究,因為不對胃口。
第三、孔子、老子的學說人人皆宜。孔子、老子都有一個龐大的體系,它不光對統治者有用,對普通人一樣有用。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做人上,只要用心,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從中學道做人的道理。另外,孔子、老子的學說都有很強的實踐性,只要照著做,道德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孔子、老子的學說是個寶庫,研究它會有很大收益,這也許就是人們熱衷研究的原因吧?!而研究孟子,除了專家其他人收益不大。這也正是中國實用主義哲學的具體體現。
-
5 # 塞外雁翎
孟子稱為亞聖不是徒有虛名,也是偉大的思想家。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永遠閃亮光芒。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也是孟子說的。捨生取義也是孟子說的,孟子是很有骨氣的一個人。他所說的這些不僅適合現代社會,,即使將來也應做到。
-
6 # 酒騎風
那麼為什麼討論孔子和老子的人那麼多呢?因為他們是儒家和道家的創始人啊,一說起儒家,大家自然就想到孔子了,就像以前反傳統的時候,大家提出的口號是打倒孔家店,打倒孔老二,孔子就成儒家甚至傳統文化的象徵了,有什麼賬都算到他頭上,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反正就是因為他才有儒家,所以什麼新仇舊恨都要從孔子說起,於是孔子的出鏡率就大大高於其他人了。
孟子雖然也是儒家的聖人,但是他不是創始者啊。所以,很多事情就和孔子關聯起來了,他承受了很多美名,也承受了很多罵名,雖然這些很多都是他後面的人乾的,但是,誰讓他是儒家的創始人呢?老子也是這樣啊。
當然,孟子的普及率比較低,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因為孟子寫的文章長,不如孔子和老子寫的短。老子區區五千言,道德經裡的,差不多都能隨口說幾句。論語全書一萬字左右,而且都是短句,大家也都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很多句子華人都耳熟能詳。孟子就不一樣了,字數多一點,保守估計也有三萬多字,文章長一點,字數要遠遠大於論語、道德經,而且現在大家不想花時間瞭解啊,所以討論的比較少啊。
-
7 # 我暫未命名
很簡單。
孟子太剛 !
玩政治能長存的哪個不是老油條?!
哪個不是口蜜腹劍?!
哪個不是口中國心中家?!
哪個不是把道德這種本是 律已的信條 變成 刑人的工具?!
孟子就是他們的天敵,怎麼可能讓他好好存在?!
甚至朱元璋這種經歷過各種苦難的乞丐當了皇帝,都想把 導致他苦難的貪官的天敵,當年義務保護他們的狂儒的老祖宗滅了。
他對抗的人要滅他,他保護的人有了權勢也要滅他。
他的著作能留存,就心懷感激多讀讀吧。
-
8 # 好玩的國學
人的遺憾在於,無論你如何努力如何優秀,總有一座高峰在你面前,擋住你的Sunny。孟子就是這樣。事實上,孟子的思想比孔子更先進更系統,對中國的傳統政治文化思想,產生了更加深遠的影響。
第一,孟子把孔子的仁者愛人的思想,發展為仁者無敵的仁政思想和王道圖景,這是江把孔子的倫理學推進到政治學,是對儒家學說的重大發展好開拓。
第二,孟子是中國思想史上第一個完善提出性善論的思想家。他認為,人追求向上向善,並不是客觀的要求,而是自覺自為的需要,為華人始終重視道德修養的完善,奠定了心理基礎。
第三,孟子提出了盡心養性知天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孟子提出,只有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存心養性,就可以通曉天道,從而達到萬物皆備於我的境界。他的學說開啟了宋明心學。
第四,孟子提出的大丈夫人格,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思想,為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人格,樹立了理想的標杆。
以上回答,比較匆忙,不到之處,敬請指教。
-
9 # 楊朱學派
孟子是亞聖,僅次於孔子。
孟子的思想與孔子一脈相承:
一、儒家認為,把人民當奴才的暴君,必須誅殺。孔子歌頌湯武革命。孟子歌頌湯武誅獨夫。
二、孔子認為,唯天命不常。有德者居之。孟子見梁惠王時,也提出不合格(梁惠王)的君主應該下崗。
三、孔子主張把君主和權力關進牢籠:君君、臣臣。即以君道的標準要求君主。然後,再以臣道的標準要求臣子。孟子也繼承了孔子的這一主張: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心腹。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賊寇。
孔子主張立法為民,司法獨立,疑罪從無,不罪無辜。孟子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孔孟之道——民主、法治、憲政。
孟子的思想,很適合現代社會。
-
10 # 平凡2850
先說答案吧。
首先,老子作為先秦易道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作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後人眼中成為了道家、儒家思想的代名詞。影響相對於後世的傳承者也就大了許多。
不只是孟子,還有荀子,在影響力上也不及孔子。
其次,孟子和荀子的理論,是在以禮為核心的周朝官學在春秋戰國時期失守,周王室沒落的情況下提出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如何匡扶天下的理論問題,可以說,他們賦予儒學思想體系以時代精神。
孟子理論的核心是義,有義的人,就是大丈夫,沒有義的,就不是人,就是禽獸。孟子提出性善論,也就擺明了人和禽獸的區分。到了荀子時期,人形禽獸越來越多,義的底線也守不住了,便有了荀子的化性起偽,不再靠百姓的自覺,而靠自上而下的教化對人進行規制。然而,荀子沒有守住最後的禮的底線。他的學生韓非,主張循名責實,法家思想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從這一段歷史來看,孟子和荀子一樣,依然沒有離開儒家的核心--“禮”,所以他們在思想理論上,並沒有與孔子割裂,因而,在地位上,沒有超越集大成的老子和孔子。
再次,秦漢以下,正統的華夏思想和文化日漸消隱,各種妖異邪說層出不窮,社會上以妄為常,連老子和孔子的思想都不斷的被曲解、戲說,變成了權威的"注我"工具和頗具號召力的牟利手段,影響力、利用率不如老子、孔子,不如黃帝、莊子的孟子、荀子、管子、商君、韓非子,自然也就沒有那麼高的曝光率了。
我們來看看什麼是真正的孟子吧:
(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公孫丑章句上》。大丈夫要養一身浩然之氣,以之自正,百邪不侵。
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孟子·盡心上》。人應該用萬物而不為萬物所役,用天下制天下,以人的精神和高貴,理直氣壯的用一切方法和工具,去處理面對的問題。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告子下》。強調了對於國家民族,需要具備風險意識、憂患意識。
另外,常常被誤解的孟子的一句話:“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也就是所謂的良知良能說,這裡也補充說明一下。
孟子的良知良能,秉承的依然是孔子。良知良能指的是人普遍都會具有的天性本能。比如孩子生下來沒人教就會吃奶。孩子不用思考就知道親近父母,戒備陌生人,這就不慮而知的良知,也就是赤子之心。並不是說,不用去學習,也可以明白如何修身,懂得如何治世。人為什麼會失去良能和良知,從而變得不仁不義了呢?孟子認為,是人長大之後失去了赤子之心。而能夠一直保持赤子之心的,便是“含德之厚比於赤子”的聖人。聖人並不是什麼知行合一而來的,而是遵道貴德來的。
中國文化裡面的知,是知“道”,行是行“道”。想幹啥就幹啥,這不是知和行,而是妄思妄為,是小人妄人的行為,非君子之道。
回覆列表
孟子的思想比孔子甚至老子進步的多,只是相對於統治者來說很激進,不利於統治者的特權和統治,所以不為統治者所接受。總的來說,孟子的思想傾向於利民,孔子的思想維護了統治者的特權,指導了統治者馭民愚民,迎合了統治者心理。老子的思想也只是一種消極處世,這對維護統治亦是一種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