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蜜柚媽媽

    1、逆反心理激發。

    每個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逆反心理程度也不同,一味打罵孩子,會導致孩子更強的逆反觸發,有可能會只是暫時性的表面屈服,內心還是非常倔強的執行錯誤的思想。

    2、懦弱心理。

    在打罵下的孩子不是爆發,就是逃避,逃避的方式就是變得畏手畏腳,生怕做了什麼就要捱打,乾脆什麼都不做,有想法也不敢實施,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眼光低下,甚至出現優柔寡斷。

    3、強化打罵效果變為施暴者。

    有這麼一個說法,越是在家暴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反而成為施暴者,他們會認為這是一種讓人屈服的行為,也是對自己童年壓力的一種釋放。

    4、容易誤入歧途。

    如果孩子在家裡感受不到溫暖,感受不到親情,有些偏激的孩子就有可能受到社會上不良因素的干擾,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父母的打罵會使孩子更加快速的接受不良資訊。

    所謂的說教並不是不妥,應該科學的利用好說教,而不是一味的嘮叨、碎碎念,在合適的時機、適當的場合,指引孩子正確的做法,可以使用懲罰,比如罰不能看電視、罰反思一小時等等,制定處罰區域,不要在外人面前斥責孩子,只要父母有耐心細心,一定可以培育出樂觀、積極的寶寶的。

  • 2 # 繁華消盡

    家庭暴力對孩子的影響1、生理層面  在生理層面可能產生的影響,如創傷痛疼、驚嚇、尖叫、顫抖、口吃、溼疹、癲癇症、健康狀況失調、想睡覺的習慣、尿床、體重及飲食失調、活動力較差、語言認知動作能力較低等不適應等行為的產生,  2、心理層面  在心理層面上可分為兩方面:(1)從情緒方面來看,表現攻擊性強、反社會性格、害怕、壓抑、社會能力較差、與他人有互動的困難、恐懼、過度哭泣、焦慮、沮喪、發脾氣、自卑、缺乏同情心、自我價值低等問題。  3、行為層面  在行為方面,有些會有行為上的問題。而在行為層面上可分為學齡期兒童及青少年時期,兩階段可能有著不同的行為表現:就學齡期兒童而言,表現出嚴重的內外在問題,如同學關係不良、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業問題、學校恐懼症、遺尿、夜驚、失眠、害羞、退縮、對情感沒有反應及過分依賴,而也有孩子過分依賴母親的行為表現;(2)就青少年時期而言,有逃家、焦慮、害羞、自殺、攻擊行為、以暴力當作解決問題的工具或是較高的機率出現反社會行為等。4、社會層面據調查未成年人在犯罪前,當他們出現某些不良行為時,受到父母打罵常常不可避免。家庭暴力給他們帶來的不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靈的創傷和行為的扭曲。調查結果表明,在家庭中父母經常打罵孩子,帶給孩子的是一系列的負面影響。(1)加劇了不良行為的產生。 當問及未成年犯“家裡人對你怎麼樣”,選擇“經常打罵”的有16.1%。相關分析表明,被家裡人“經常打罵”的孩子,有不良行為的比例高於沒有選擇被“經常打罵”的孩子。事實上,打罵孩子不僅沒有制止反而加劇了孩子的不良行為。(2) 加劇了親子衝突。 父母打罵孩子的直接後果,不僅使未成年的孩子承受皮肉之痛,更嚴重的問題是使他們的心靈受到傷害,對父母產生排斥心理,併成為“離家出走”的直接原因。調查表明,未成年犯離家出走,有一半以上與父母打罵和責備有關.。(3) 經常在父母的打罵中生活的孩子,極易產生不良的性格特徵。 調查中,當問及未成年犯“你認為自己性格有何特點”與“家裡人對你怎樣”,兩組資料的相關分析表明,在家裡被“經常打罵”的孩子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性格暴躁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內在動因,而父母的打罵則是未成年人不良性格產生的重要根源。(4) 父母的暴力行為成為孩子的攻擊性示範。兒童具有強烈的模仿他人行為的傾向,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他們是年幼的孩子最早模仿的主要物件,而且父母在孩子心目中越是重要、權威性越強,孩子模仿得越起勁。孩子長期受到父母打罵,就會模仿父母的懲罰性行為,學會粗暴、打鬥、殘酷,並照父母的這種示範來攻擊別人。四、[建議]1、孩子面對家長暴力,首先要學會自我保護。一是受暴打時要大聲哭叫。以引起家人或鄰居的注意。除了可以協助勸告、報警外,也可以給今後出庭作證奠定基礎。二是在受暴打時,不要犟嘴。如果你做錯了事,千萬不要說謊,要和家長說明原因,保證類似的錯誤不再犯了,家長就會原諒你,也就不會因此捱打。2、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要做到“十戒” :1、戒過度保護。當孩子想跑、想玩時,大人會害怕孩子受傷而禁止他。如此的話,孩子便會養成不好動的習慣,身體變得遲熟、孱弱多病,心智的發展也必然受到阻礙,性格也會變得退縮膽小、缺乏自信、無法面對困難。我們必須明白,關懷是心靈上的溝通,並不是行為上的干預。過份的干預既令孩子反感,也妨礙他發展潛能。 2、戒過份專制 經常以權威口吻規範孩子的舉動、限制他的自由、否定他的想法,會使孩子長期處於恐慌之中,無法表達自己,只懂唯唯諾諾,不懂快樂;並使他失去自信,變得緊張、沒有安全感,面對事情不知所措,失去嘗試新事物的勇氣等。另外,為了發洩不滿,孩子會欺負比他小的孩子,當孩子長大,他更可能會對我們存有懷恨的心理,把以往積壓的不滿,發洩回我們身上。 3、戒臉孔嚴厲 孩子無法在嚴肅當中感受到我們的愛,擺出嚴厲的臉孔,只會令他對您卻步。我們應避免用苛刻字眼責備他,即使他做得不夠好,也應溫和地給他意見,使他容易接受。 4、戒忽略孩子優點 覺得孩子沒什麼長處,就算有,也視之為理所當然,使其天份無從發揮。我們對孩子的評價是他建立自我形象的依據,如果經常提及他的缺點,孩子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僅影響其自信心,甚至會認定自己一無是處,更不思進取。 5、戒忽略孩子辯解 不要打斷孩子的辯解,要給孩子辯解的機會,他有表明自己看法、做法的權力,否則會嚴重影響是非的明斷和親子間的溝通。 6、戒經常對孩子嘮叨。誤以為多對孩子說幾次,他就應該懂得如何做,即使在安慰孩子時,也是喋喋不休地指出他的過失,叮嚀告誡他應該如何做,而忽略孩子的難處。孩子難免會感到麻木,變得了無生氣,沒有自信。 7、戒嘲笑挑剔 挑剔孩子的過失,經常把其缺點掛在嘴邊,說話刻薄,用罵人的字眼嘲笑他“笨手笨腳”“無用”等,甚至在別人面前斥責數落孩子,均會使他感到丟臉,嚴重損害其自尊,變得自卑懦弱,認為自己真的沒有能力做好事情,不敢發展潛能,記憶力和創造力也因而大減,變得退縮、膽小、缺乏自信。須知道,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傷害,是需要一段長時間,甚至永遠無法重新建立起來的。另一可能是,孩子會對我們產生怨恨,不但不會尊重您,長大後還會找機會報復。 8、戒對孩子亂髮脾氣 父母情緒不穩定、亂髮脾氣,會令孩子的性格變得扭曲、行為變得極端:一是變得反叛、是非不分、缺乏責任感;或是變得自閉、缺乏安全感;也可能同樣愛亂髮脾氣。 9、戒漠不關心 對孩子表現出漠不關心,孩子為了引起我們注意,會做出種種叛逆的行為,卻不幸誤入歧途。另一可能是,孩子覺得我們不關心他,對生命感到失望,因而走上絕路。10、戒簡單粗暴的打罵。   家長所受各方面的壓力的增大、對孩子學業期望值的增加以及新時期孩子獨立意識的增強,使得一些家庭中打罵現象變成暴力事件並不斷升級。這不僅給孩子帶來精神與肉體的雙重傷害,也是孩子不良性格形成的重要誘因。 傳統觀念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不打不成器”的暴力管教方式要根治。希望社會能夠特別關注孩子的受害現象。孩子是最弱勢、最無助的,在暴力之下他(她)們只有屈從與恐懼,他(她)們的身心會受到極大的傷害,並直接影響他(她)們以後的人生。

  • 3 # 灰172

    這個古人是誰?"棍棒底下出孝子"養兒是為了出孝子?是為了你自己嗎?養出兒子不是為了創造,而是為了索取?

    什麼狗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次出國自由行去哪個國家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