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這個世界上,幾科所有的古老文明,其源頭都有美好的詩,在我們中華民族,就是《詩經》。《詩經》的詩集,分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風”,包括周南、召南和十三國風,就是周天子下面的十三個諸侯國或某一地域流傳的民歌;第二部分是“雅”,分為“小雅”和“大雅”;然後是《周頌》《魯頌》和《商頌》,稱為“三頌”。所謂《詩經》,就是由這幾個部分構成的。那麼,什麼是《大雅》,什麼是《小雅》?
124
回覆列表
  • 1 # 很嗨的吳先生

    說起詩經,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經總集,是西周初到春秋中這500年裡創作的。共305篇,分為國風,雅,頌三種類型。國風是講15國的國風,有160篇,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有40篇。

    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於西周初期,小部分作於西周末期,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層貴族。

    小雅共74篇,除少數篇目可能是東周作品外,其餘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層貴族,也有下層貴族和地位低 微者,大部分是平民。

    大雅多為讚美詩,讚頌統治階級的奢華生活;小雅多為怨恨詩,表達下層貴族牢騷不平的情緒和平民的疾苦。從風格上說,大雅雍容典雅,詩味不濃;小雅生動活潑,藝術價值較高。

    沒有打書名號,以及本人拙見,有不足之處,請指出加以改正。敬請諒解!

  • 2 # 介讀所

    一、近百年來,專家認為“雅”是一個音樂術語,與“高雅”無關

    什麼是《小雅》,什麼是《大雅》,歷代的《詩經》註釋者有很多種說法,但都很難自圓其說。最近百年以來,研究《詩經》的專家又提出了一個新觀點:所謂“雅”,是西周初年的一個音樂術語。

    我們知道,《詩經》原來都是人樂可歌的,詩三百篇就是三百首歌詞,而這個“雅”,指的是三千年前的一種地方音樂,流行於今天的陝西、甘肅那一帶的一種唱腔。它的每一句後面,都拖出了“嗚-嗚-嗚”的聲音,拖得很長。司馬遷有個外侄兒叫楊惲,在他寫的《報孫會宗書》這封信上就說:“家本秦也,能為秦聲……酒後耳熱,仰天撫缶而呼嗚嗚。”這種“秦聲”現在還殘存在陝甘一帶的地方戲中,我們聽秦腔都還能聽到,它就有大量這樣的拖腔。而“雅”字最早的字義是指烏鴉,嗚雅相連,所以古人就用“雅”來給這種唱腔命名。“雅”就是“嗚嗚之聲”。命名之初,和“高雅”並無關係,後者反倒是《詩經》裡面的“雅”孳生出來的。

    二、“大雅”一般是敘事詩,“小雅”涉及民間疾苦和控訴

    而《小雅》和《大雅》,其間並無大小高低之別。在周代,周天子和貴族舉行宴會的時候,就把《詩經》中“雅”這一部分的作品做了分類,將其中比較迴避民間哀怨的詩歌命名為“大雅”,認為更適合在這種宴會上演出;另一類較多涉及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種種不平甚至是抗議的那一類作品,歸為“小雅”。這就有了所謂小雅和大雅之分,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之間有高低大小的區別。其實倒是《小雅》部分的詩歌,其內涵的豐富性遠遠超過《大雅》。

    《大雅》和《小雅》有很大不同。《小雅》中有很多作品,是揭露社會的不公,訴說個人的不幸和痛苦,所以“怨”和“誹”是《小雅》的主要特點。“怨

    ”是訴說委屈,誹是批評,但是它們都還沒有到憤怒的程度,所以叫“怨誹而不怒”。《大雅》部分不是這樣。因為它一般是在一些特別正式的場合演唱,所以它很少抱怨和批評,而更多的是講故事。大雅有三十多首詩,基本上都是敘事詩。

    三、“高雅”之說的衍生由來

    和《國風》是“風人之詩”不同,屬“雅”的這一部分詩歌是“詩人之詩”,就是個人創作,有很鮮明的個人色彩,反映的思想感情也更豐富,後人認為它們在藝術趣味上比《國風》高一些,這才有了“高雅”這種說法,雅緻、文雅等,都由此衍生而來。

    以上回答參考文獻:《流沙河講詩經》。

    讓我們一起成為知識賦能者。

  • 3 # 子衿書法

    詩經是按風,雅,頌三類編輯的。其中雅又分大雅和小雅。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風,雅,頌,各自代表不同的音樂形式。風為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所謂的正聲雅樂。頌是朝廷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 4 # 愚痴九九

    這個混合模糊的特點,在同時代很多藝術門類中都可得到印證,如那時之音樂,不但有表達情感的作用,也承載著教化功能;那時之甲骨文、鐘鼎文,不但有實用功能,也明顯留有自然審美的印跡,這個和我們今天為藝術而藝術、為詩歌而詩歌、為文學而文學、為書法而書法的現代理念並不相同。

    更接近真實的是《詩經》,在記錄某個歷史事件時,就順帶嘲諷、抒情一番,或者嘲諷、抒情時不自覺就用了某個歷史事件,也有可能就是單純的讚美之詞,這些都有可能,而歷代《詩經》的編纂者們,再將這些目的不同的作品編纂在一起,就形成今天看到的旨趣多樣的《詩經》。

    故《詩經》中的作品所表達的,不僅有憤懣的情感,也有讚美的言辭;不僅有風俗民情的反映,也有歷史事件的記錄;不僅是文學作品集,也承擔著史書的功能。用這樣的觀點來認識《詩經》,或許更加客觀。《詩經》內容分為三部分,分別為《風》《雅》(《大雅》、《小雅》)《頌》。

    《雅》歷來爭議較大,一種說法認為,“雅”是天子所在的都城的宮廷正樂,和各諸侯國的民間詩歌“國風”相對;此外還有種流行較廣的觀點,劉師培、王國維、梁啟超等人都認為,“雅”就是“夏”的假借字,而“夏”就是古書中所說的“九夏”一類(劉師培《舞法起於祀神考》)。由此得出《雅》中諸篇,其實就是類似歌舞劇那樣的,戴著面具有對唱有表演的樂章,日本學者加藤常賢則直接說“《雅》就是假面舞蹈”,這種說法也逐漸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

    關於《頌》和《雅》的異同,歷來也是討論較多的話題,宋代學者王柏認為頌有兩體:有告於神明之頌,有期願福祉之頌;告於神明者類在《頌》中,期願之頌帶在《風》《雅》中,就是說“頌”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向神靈獻祭;一種是祈福。獻祭類的收在《頌》中,祈福類的,收在《風》、《雅》中,日本很多學者持這個觀點。以此觀之,《頌》和《雅》有同樣的性質,都是祭祀中用的詩歌,只是祭祀的目的不同罷了。

    《大雅》偏於敘事成分多,較喜慶輕快;《小雅》偏於諷詠成分多,較悲憤哀怨。

  • 5 # 三維觀時空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現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貴族文人,但對現實政治有所不滿,除了宴會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了一些反映人民願望的諷刺詩。《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大雅》、巜小雅》除了時代上的區別外,就是內容上的,傳統觀念認為,雅就是雅正、正統的意思,大、小"雅"的區別類似於官話和地方方言的區別!“雅”是“王畿”之樂,這個地區周人稱之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範的音樂。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崑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據年代先後而分的,也可能根據其音樂特點和應用場合區別而分。

    另一種觀點認為,《小雅》和《大雅》,其間並無大小高低之別。在周代,周天子和貴族舉行宴會的時候,就把《詩經》中“雅”這一部分的作品做了分類,將其中比較迴避民間哀怨的詩歌命名為“大雅”,認為更適合在這種宴會上演出;另一類較多涉及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種種不平甚至是抗議的那一類作品,歸為“小雅”。這就有了所謂小雅和大雅之分,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之間有高低大小的區別。其實倒是《小雅》部分的詩歌,其內涵的豐富性遠遠超過《大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留學申請什麼時間申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