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藤博士留學
-
2 # 崔凱老師Top30s
這個問題之所以難,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不懂老外的邏輯和重點。
《誰動了我的乳酪》等一本又一本的暢銷書給我們證明了講故事的魅力:人們很容易被抓住注意力,故事能夠讓人印象深刻,而且可以思考。反而那些固定格式的教科書般的文書或者文章讓除了專業學者之外的人變得無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很多學校的招生官以“有沒有與眾不同的點”作為一個標準,而一種故事化的敘事手法成為最容易抓住招生官注意力的方式。
那麼一些前30的學校的招生官的個人建議是什麼呢?崔老師整理了一系列的招生官體會,並總結出三條大的建議:
1. “Use your essay to tell a personal storyabout what you have experienced and why it is important to you. That is how youshow an admissions committee who you are. And that is the only thing they aretrying to understand. “So don’t focus on ‘making a good impression.’ Instead,show them who you are and what you care about, write about these thingsgenuinely and sincerely, and you will make a good impression without eventrying to.”
講出自己真實的故事,以及為什麼對你重要,讓別人知道你是誰,你在乎什麼,你的價值觀是什麼,什麼對你來講是重要的。
2. “Thekey is to tell a story. People are naturally drawn to stories.Admissions officers are no different in this regard. “An applicant who can tella compelling narrative about her experiences, particularly when written with aclear sense of purpose, has a powerful advantage over other applicants becauseshe is making herself memorable.
PS 寫作的核心是講故事,講一個自己的真實的故事,目的明確,凸顯自己的某一個或者兩個優點,但是不要面面俱到,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文章脫穎而出。
3.Choose one or two narrative moments and tell them in the moment. These
momentsare representative of your story. It’s important to accept that anystory you attempt to tell will necessarily be incomplete. Avoid the temptationof recounting your memory “exactly” as you remember it. Rather, remember thatyou are being assessed on the quality of your personal essay, not the qualityof your memory. So use the memory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the essay, but makesure you end up with a narrative that stands solidly and creatively on its own.
選取你人生中的重大時刻加以描述,這些重大時刻或許是你生活的典型代表。不要過度去描述你的故事,不要做太多的細節鋪墊。
————————————————-
回答人:
崔凱老師:
佛羅里達大學教育管理博士;
NACAC 美國大學招生委員會認證顧問;
IECA 美國獨立教育顧問協會認證顧問;
TABS 美國寄宿中學協會認證顧問;
RCHENA 北美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首席顧問;
回覆列表
一般來說,美國校方在申請高峰期每天要閱讀數百名申請者的材料,平均下來每套材料的閱讀時間只有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因此需要學生有技巧地進行文書寫作。
近幾年來,隨著文書寫作在留學申請中的重要性逐漸被大家認識,這樣一個事實也漸漸浮出水面——一篇邏輯不通、語言混亂的申請信能使背景很強分數很高的申請者連一封錄取信都拿不到,而一套精心製作、文采飛揚的申請材料能夠使背景非常普通的申請者從數千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一般來講,校方在申請高峰期每天要閱讀數百名申請者的材料,平均下來,每套材料的閱讀時間只有不到十分鐘的時間,有的甚至更短。我們團隊有幾個人因為家離要申請的學校不遠,因此他們自己申請的時候曾經親自到過學校。
每位老師面前都擺著半人高的申請材料,他們的閱讀速度非常快,幾分鐘讀完一篇,簡單作些記號就換下一篇,只是偶爾被一些佳文所吸引。
說到吸引,這裡有一個誤區。有的申請者(包括他們本國申請者)認為只要能顯得與眾不同就能吸引校方的注意,因此挖空心思地使用一些很不得體的語句。曾經有一位法學院的申請者在申請信中第一句話就說"The first thing I need to do is to kill all lawyers",這種"與眾不同"的結果大家可想而知。
我們中國申請者在還有一個更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總是試圖在申請信中把生平的所有經歷都囊括進去。我們不少朋友的申請信從自己呱呱墜地開始寫起,小學、中學、大學做過什麼事,得過什麼獎,——羅列。看似內容很多,可通篇讀完後閱讀者留不下任何印象。
其實申請信不是簡歷,也不是記敘文,而是建立在記敘上的議論文,記敘是說發生在你身上的事,議論指這些事給你帶來的影響和你對這些影響的看法。全文應該非常主觀,這也是你向校方表達你主觀想法的最好的(如果不是唯一的)機會,那些客觀的部分請交給申請材料中的其他內容(如成績單、簡歷等)來表達。
就好像我們家裡用菜刀切菜,刀刃磨得再快,但如果離開了沉重的刀背,還是切不了菜。反過來,刀背再厚實,但如果沒有鋒利的刀刃,還是沒法用。在這個例子中,申請信是刀刃,其他客觀材料就是刀背。
話說回來,那怎樣才能吸引來校方的注意力並使其持續保持呢?熙煦國際所建議的方法就是使校方閱讀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使其覺得閱讀你的文章是一種享受!其實這也是留學文書寫作的高境界。
我們可以分兩步來做
1)選好要說的;
2)說好所選的。
說到寫作素材的選擇,大家會面臨兩種情況,有的朋友會覺得自己想說的事太多了,按照美國學校所規定的篇幅根本就寫不下;還有的朋友認為自己很平凡、很普通,根本就沒什麼可說的。
先說第一種情況。首先,有的學校對申請材料,特別是PS(個人陳述)在篇幅上有限制,一般在250字左右。即使沒有具體的篇幅限制,洋洋灑灑數千字的文章只會使本來就頭昏腦脹的校方閱讀者的眉頭皺得更緊。
其次,文章的重點應該是某事件對你個人所產生的影響,以及你個人對此的看法,而不是那些事件本身。明白這點後,你對篇幅限制的那種緊迫感就會大為減少,剩下的問題就只是怎麼安排先後與主次。
第二種情況更為普遍一些。很多朋友第一次寫申請信的時候覺得根本就無話可說,無從下筆。
解決這個問題又要分兩步
1) 問問自己想透過文章向校方樹立什麼樣的形象?2)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再延伸開來一點一滴的把這個形象樹立起來。
在睿智的筆下,每個申請者,哪怕其背景再普通、再單純,都是對事業充滿理想和抱負,對生活充滿激情和感觸的獨特個體。這種理想和激情都是真實存在的,也許朋友們自己感覺不到,但是我們能把它挖掘出來。
選好要說什麼後,怎麼將其說好呢,這就是語言層面的問題了。正如前文所說,一套真正優秀的留學文書能夠打動校方的閱讀者,使其產生一種共鳴。但這並不是說要把文章寫得悲悲切切,盡說些不幸的遭遇,以博取讀者的同情。我們所追求的這種"共鳴",實際上是指讀者對全文邏輯性和合理性的一種認可,就好像我們在讀小說時候的那種"會心"的感覺。
但是大家不得不承認,作為我們英語為非母語的作者,要做到這點非常的困難。就好像反過來,老外用中文講笑話,我們怎麼都不覺得逗。一篇文章如果無法使讀者產生“會心”的感覺,其充其量只能算是作者思想的載體,也就是死的;而真正的好文章是活的,因為其既是思想又是感情的載體。
而對於那些英語為母語的作者而言,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相同的成長環境,相似的教育背景,相近的人生價值取向,自然而然地就使文章產生了“西方人與西方人之間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