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鷹作文

    【一起來扒一扒復活節島上石像的“下半身”,就可以解釋這些巨人石像的來歷!】

    是的,我們現在看到的體量巨大的石像,只不過是他們的“頭”而已,隨著考古挖掘的深化,我們看到這些石像正在逐漸露出他們“崢嶸”的下半身。

    這些石像不但有深埋在地下,要比他們的頭像大得多的下半身,而且還穿著“丁字褲”,呈現出男性特徵。

    這樣,整個石像的高度竟然高達7米,在它們的背後還雕刻著神秘的符號。

    在考古人員挖掘出這些巨石像的“下半身”之後,據悉他們看到了很多屬於遠古的波利尼西亞人施工的痕跡,巨石像是被立在石頭地基之上的,然後,周圍有很多幫助固定的支架和碎石、木頭。

    這就打破了巨石像是“外星人作品”的傳言。

    但值得一提的是復活節島是太平洋最邊遠的島嶼之一。這裡原本是由火山噴發的泥土和礦物質堆積而成,可以說是土質非常肥沃,但在現如今卻成了一個荒島,島上缺少樹木。據分析是遠古波利尼西亞人遠渡重洋來到了這裡,砍光了島上的木材,豎起了這些巨人石像!

    那麼這些遠古波利尼西亞人費盡艱辛建造巨人石像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目前可以肯定是與祭祀有關,因為這些巨石像都建立在祭臺上。再就是與航海有關,復活節島上的原住民,認為他們所住的島嶼是“世界的肚臍”,在“世界肚臍”上留下他們的 巨人雕像,也許是宣示主權和表示佔領。

  • 2 # 雨沐青辰

    南太平洋的這個孤島,叫做復活節島,它的出名,源於島上數量眾多的巨石雕像。由於島上的原住民解釋不出這些雕像的建造原因,因此巨石雕像才顯得如此神秘,以至於有人將巨石雕像與外星人聯絡起來。

    人們常常有一種傾向,就是面對無法解釋的現象時,往往將之歸因於一些神秘的原因,可以說這也是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古代生產技術非常落後的時候,將許多自然現象、生理疾病,都視為神靈的作用。今天,就算科學技術都這麼發達了,面對暫時的一些未解之謎,人們仍然像古人一樣,寧願相信是神秘力量操縱的結果。

    這樣的話,就會阻礙我們對這些現象的客觀認識。對於復活節島上的巨石雕像成因來說,即便今天仍然沒有答案,但根據一些觀察和科學實驗而來的假說,要比某些猜測更值得相信。這些假說當中,說不定暗含著巨石雕像的成因,也可能根本不是,但相信未來我們會距離其真相越來越近。

    復活節島的概況

    復活節島孤懸在南太平洋,距離大陸最近也有3600公里,面積約163平方公里。島上的原住民是波利尼西亞人,在西方航海者於1722年發現該島時,島上居民有3000多人。原住民稱該島為拉帕努伊島,而西方殖民者因為發現該島那天正好是復活節,因此便隨意將之命名為復活節島。

    復活節島現屬智利。島嶼呈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組成。島上樹木稀少,而且無高於3米的樹木,大部分地方只生長著低矮的野草。地表沒有溪流,由火山口湖水提供水源。氣候溫暖溼潤。島上居民原來只從事漁業和農業,在復活節島成為世界遺產之後,旅遊業每年為島上居民提供達7000多萬美元的收入。

    島上居民近代以來遭受到了西方殖民者巨大的傷害,青壯年不斷被擄去南美大陸做奴隸,同時西方殖民者將天花等傳染病帶給了島上居民,致使人口銳減。後來,殖民者將島上倖存居民都改造成了基督徒,1888年也是復活節這一天,智利政府宣佈吞併復活節島。到今天,島上人口為2000多,但只有5%的學齡兒童講拉帕努伊語。

    復活節島巨型雕像的特徵

    島上的石像稱為“摩艾“,這些摩艾特徵非常統一,均只有上半身,眼睛深陷,高鼻樑,臉型稜角分明,表情沉毅。

    全島現已發現1000多尊巨大的半身人面石像,其中600尊整齊地排列在海邊的石島上,其它為一些殘缺不全的石像和未完成石像。石像大小不等,高6-23米,重約30-90噸。有一部分石像頭頂還放置著紅色火山岩石帽。

    比較大的疑問之一是這些石像這麼沉重,是怎樣挪動的。有些人與石像的合影似乎也在說明石像是多麼的巨大,更增添了石像難以搬動的印象。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誤解,就是認為石像很重,而實際上這些石像比想象要輕得多。

    製造石像的材料是火山岩,火山岩多孔疏鬆,中國的騰衝也產火山岩。中國還管火山岩為浮石,這是因為它的比重很小,乾燥狀態下可以浮在水面上,只有吸水之後才能沉入水底,也即火山岩比水還要輕。因此,搬動火山岩巨像雖然不簡單,但也沒想象中那麼困難。

    比較一下金字塔的石塊,平均每塊重2.5噸,最重的達50噸,和巨石雕像數量級基本上是相等的,所以與外星人的聯絡可以完全推翻了。

    火山岩的另外一個特徵是硬度不大,雕刻起來也相對輕鬆。所以巨像的雕刻只需用其它石制工具即可進行,而且也用不了太漫長的時間。

    關於復活節島石像的成因水源說

    這種說法認為復活節島缺乏淡水,因此水在原住民的心目中具有近似神聖的作用。在觀察了馬在島上飲水地點後,考察者都發現了石像,因而認為石像是標記水源的標誌。

    這種說法非常站不住腳,且不說是否需要花費那麼大功夫來為水源地做一個巨大的標記,前文已述,島上有火山口湖可做水源。即便沒有火山口湖,居民也可以做儲水裝置,在雨季將雨水導引收集到儲水池中。這在世界各個乾旱地區,直到今天也能看到。

    轉移社會矛盾說

    這種假說認為,復活節島在進入階級社會後,社會生產逐漸繁榮,人口增長。由於島上資源有限,很多人沒有土地,因而存在潛在的民眾暴亂風險。

    統治階級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需要轉移民眾的注意力,將多餘勞力利用起來。因此,他們利用原始宗教的力量,透過祭司宣揚,興起造巨像的運動,多餘勞力被組織起來,參與到這項既耗體力,又耗費時間的行動中來。參與的青壯年白天勞動,累得精疲力盡,晚上只想睡覺,沒有多餘的精力來想其他事情。

    據學者推算,一個石像工程最少每天要用30個勞工工作8小時,約一年時間雕刻出來,再將石像搬運到海邊,大約需要90人花費兩個月時間,最後另需3個月的時間將石像矗立起來。

    這是一個合理的猜想,但是缺乏證據的支援。

    各部族競爭說

    這個假說認為過去島上曾經同時並存著多個部落,石像原本作為神袛被供奉。後來由於各個部落人口都在增長,為了爭奪資源而產生了競爭。每個部落都力求表現自己強於其他部落,為了顯示實力,也為了恫嚇對方,各部落爭相建造更大的石像。石像越大,證明自己越強大。因此,島上才出現了大小不一的石像。

    因為巨大的石像需要砍伐樹木作滾輪來運輸,導致島上的樹木越來越少,最終帶來了島上的生態災難和饑饉。美國考古學家分析了島上各時代地層的花粉數量後,清楚的看出正是在石像建造高峰期,島上的植物急劇減少。

    生態災難導致島上發生戰爭,人口減少,再也無力繼續建造石像。經歷若干代之後,島上的居民就已經忘卻了祖先建造石像的初衷了。

    目前,這第三個假說算是相對比較可信的,也有實驗證據可以佐證。目前,巨石雕像的研究已經延續了長達一個世紀之久,在解開這個謎團之前,今後研究也將繼續下去。人類憑藉著孜孜不倦的努力,藉助日益發達的科技力量,終有一天,巨石雕像之謎將大白於天下。

  • 3 # 兔斯基聊科學

    一看到南太平洋中心的孤島為何矗立著1000多尊巨型雕像,人們的立刻會聯想到這個孤島就是復活節島。就像一提到復活節島人們立刻想到這些巨型雕像一樣自然。

    復活節島是南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面積只有117平方公里。小島比較荒涼,自然資源匱乏,甚至連樹木都很少。它屬於南美洲的智利,但是距離智利大陸本土約3600公里。復活節島是世界上最偏僻的孤島,太平洋中距離它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島嶼皮特凱恩群島也在2000公里之外。

    就是這麼一個孤零零的小島上卻矗立著大約1000多尊神秘的雕像。這些雕像非常的神秘,被稱為摩艾。這些雕像高度從6米到23米大小不等。它們只有上半身,長著一對大長耳朵,目光深邃,額頭很窄,鼻樑很高,下巴稜角分明。所有的雕像外觀幾乎一樣,表情沉毅的凝視著大海。

    看到這些高大神秘的雕像我們自然陷入無盡的沉思中。是什麼人雕刻了這些雕像呢?雕刻這些高大的雕像一定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這麼一個自然資源匱乏的小島是如何維持這麼巨大的工程呢?

    復活節上的雕像是如何來的?至今仍舊是一個謎。這些巨型的雕像模樣一點也不像島上的原著居民。而島上的原著居民也不知道這些雕像從何而來。很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來到復活節島,企圖揭開復活節島雕像之謎,但他們的研究成果都只是猜測而已。

    圖示:復活節島石像分佈

    一些考古學家認為,這些雕像是一千多年前島上的居民未來紀念他們的祖先或者是重要的人物而建造的。也有的考古團隊研究發現這些雕像和島上的水源分佈有關係。凡是有雕像的地方,都是島上存在地下水的地方。

    也有的考古學家認為,原來島上的居民為了建造這些大型的雕像耗光了島上的資源,並最終導致了文明覆滅。他們為了建造雕像砍光了島上的森林,生態系統被摧毀,造成食物極度短缺。沒有了樹木建造船隻,島上的居民被困在了島上無法逃離,最終自相殘殺人吃人。

    除此之外,早年西方殖民者對島上文化的破壞也讓復活節雕像的建造之謎更加撲朔迷離。復活節島上雕像之謎或許我們永遠也無法解開

  • 4 # 澹奕

    復活節島石像到底是如何被雕造、搬運,至今都是個謎。

    儘管復活節島遠離智利本土,規模也極小,但復活節島巨像已成為了智利的象徵。

    1686年,英國Nautilus愛德華·戴維斯在南太平洋上發現了一座藉藉無名的小島,但僅僅是在海圖上標記出來,島上到處都是巨大的石像,戴維斯將此稱作“悲慘而奇怪的土地”。

    1722年4月5日,荷蘭Nautilus羅赫芬登上此島,因為當天剛好是西方的復活節,因此羅赫芬就為小島取名為復活節島。

    復活節島地處偏遠,距離南美洲大陸也有三千公里左右,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其他島嶼,也在復活節島兩千公里之外的地方,總面積約117平方公里。

    復活節島並非是珊瑚島,而是個火山島,可奇怪的是,一般火山島都是成群存在,但復活節島卻是孤零零存在於南太平洋之上的,因此這裡也被稱作“地球之臍”。

    羅赫芬初次抵達復活節島時,島上還有三千多名土著生活,他們彼此征伐不斷,而島上的各種資源極其匱乏,連樹木與淡水也極少,因此殖民者根本沒有興趣。

    而最奇怪的,還是島上將近一千尊的巨型石像,這些巨大的石像造型獨特,非常突兀地出現在復活節島上的各個地方,最高的能達到22米,光是頭部就有7米上下。

    按照後來的估算,復活節島上的石像,重量普遍在30到90噸之間,最小的石像重量也超過了20噸,更奇怪的是,石像頭頂還有巨大的重大至少一兩噸的帽子。

    歐洲人初次抵達復活節島時,島上的土著仍在使用石器,還在互相吃,如此巨大的石像怎麼看都不像是這些人造出來的,因此復活節島石像的由來也就眾說紛紜。

    復活節島並非是無人島,在歐洲人抵達之前,島上就已經居住著拉帕努伊人,他們是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亞人分支後裔,早在公元5世紀前後就定居在此。

    不過,按照目前的碳元素測定,島上人類活動的最初時代是在公元前,而最早的石像底座出現在公元7世紀前後,到17世紀歐洲人抵達前夕,突然停止。

    這些石像到底是怎麼建造的,到底為何要建造這些石像,他們到底代表著什麼?尷尬的是,既沒文字記載的拉帕努伊人,記憶中也沒有關於石像的任何訊息,他們也不知道。

    幾個世紀以來,不斷有人登上覆活節島想要弄清楚島上石像之謎,但終究沒什麼確切結論,做出的判斷也都是推測而已,並沒有能夠實錘的證據。

    主流的說法是,在拉帕努伊人的祖先抵達復活節島之前,島上叢林密佈資源豐富,到處都是茂盛的亞熱帶叢林,無論食物還是其他生存資源,都相當充裕。

    一開始,抵達這裡的拉帕努伊人先祖也非常高興,覺得找到了世外桃源般的樂土,很快就在島上站穩了腳跟,建立了部落與一定程度的文明。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也算是同一家人的拉帕努伊人逐漸分化出了不同部落,他們為了顯示自身的力量,建造了巨大的石像,同時彼此之間不斷殺伐征戰。

    島上的石像,可能是當時拉帕努伊人信奉的神靈,以及部落的首領、祭司等人物的塑像,人們認為岩石具有永生的力量,因此建造巨大的石像來進行祈禱。

    由於長期的刀耕火種開墾,還有島上土著為了獲取食物、為了建造巨大石像而大規模砍伐樹木等原因,島上原本密佈的森林消失了,接下來就是不斷的各種天災。

    並且由此形成不好的迴圈往復,因為資源的缺少,島上土著之間為了爭奪剩餘的有限資源,陷入了更加激烈的爭鬥之中,但根本無濟於事,反而把事情弄得更加糟糕。

    最終,原本富饒的復活節島被弄得一塌糊塗,由於長期的殺伐與資源的急劇減少,島上土著只剩下了三千多人,甚至彼此為食,原本搭建木屋居住的土著,後轉入洞穴居住。

    而當年土著們建造出來的巨大石像,也失去了原本的意義,被遺忘在島上各個地方,到歐洲人到來的時候,復活節島已經變成一個到處荒涼,只剩怪異石像的世界了。

    拉帕努伊人並沒有文字,而他們的語言口耳相傳之中,卻沒有對於復活節島巨大石像的任何記憶,這也是復活節島巨像的另一個巨大謎團。

    目前,除了對於復活節島石像建造的目的還存在疑惑之外,這些巨大石像是如何進行建造與搬運的,也都是很大的問題。

    比較主流的說法是,復活節島巨大石像是在高處建造好之後,在下方墊上大量原木,然後利用木頭的滾動來進行搬運,這與猜測中金字塔巨石的搬運方法一樣。

    此外,也有認為復活節島石像並沒有傳聞中那麼重,其實那都是凝灰岩甚至浮石雕刻,若在完全乾燥的狀態下,其重量會輕很多,但吸水之後又會變得極重。

    整體上,學術界大多偏向於前者,運用木材進行巨石像的搬運,在現實中的確有很大的可行性與可操作性,並非是杜撰想象出來的。

    並且,倘若當年的拉帕努伊人真的是用大量木材進行石像搬運,那麼也就能夠論述復活節島文明的消失到底是怎麼回事了。

    大致脈絡就是,拉帕努伊人的先祖不惜一切,建設了眾多用於祭祀、炫耀的巨大石像,結果砍伐了島上大多數的樹木,最終島上環境毀於一旦,拉帕努伊人的生存都成了問題。

    由於森林的消失,拉帕努伊人也無法造船出海,生活陷入絕境,島上人口劇減,而曾經用來歌頌輝煌的巨大石像,變成了怪異另類的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蛋糕培訓班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