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聶談品牌
-
2 # 素素56792842
謝謝先生邀請!先生問:面對變化,我們如何培養反脆弱能力呢!要想解決脆弱的問題,就要了解脆弱,自古有述:男兒有淚不輕彈,那是因為古時候的男人具備頂天立地的血性,當今社會男人早已經失去了血性,或許有人會說,軍人具備頂天立地的血性,其實不然,具備頂天立地的血性只是極少數人,他們被人們尊為英雄。
脆弱不可恥,男人也是人,也會有脆弱的時候,被情所傷、被人誤解、被欺辱都會覺得委屈,正常的很,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點兒都不丟人,男人有時候真不如女人,西方有科學調查,如若將女人生孩子的痛苦放在男人身上,肯定會疼死一群男人,認清楚男人的脆弱,切不可小肚雞腸、斤斤計較像個算盤珠子,那就很丟人;男人的陽剛之氣是有缺陷的,剛者硬也,化解剛性的脆弱就要向水學習,學會水的柔性,剛柔相濟修煉自己的韌性,減少功利之心,完善自我、創新自我、找到真我,活的有筋骨,像蘭花一樣有品。謝謝!祝健康平安!
-
3 # 靳秋平
反脆弱這個提法我不贊同,可以用更堅強,有韌性代替,反是一種對抗的狀態,不接納的狀態,這種狀態不會生出好的結果。
-
4 # 樹葉極光
脆弱:易碎易折,敏感,患得患失,神經,不堅強。
弱從心生,脆發體表。心懶惰,則弱。弱者,萬事難成,半途而廢。根在哪?就是自我的惰性。
上學的時候,給自己定了許多計劃。結果,大家都有體會吧!惰性,最後讓你母親指著你說:看看人家的孩子。
創業工作的時候,惰性讓你迷戀了享受,讓你變得肥碩,步履闌珊。一點點成就,就懶得再去思考,就鳥盡弓藏。結果,革命尚未成功,軀體先倒下!
萬事從小做起,修改惰性,堅持幹好每一件事。心就不弱了,心不弱,表則強!
負油價,負增長,疫情大流行,美股連續熔斷……短短几個月,我們已經見證太多歷史。包括最近職場上,各種裁員或降薪新聞每天都有,如何在糟糕的環境下保全自己,甚至在這種不確定的未來中去受益,是每個人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塔勒布的《反脆弱》一書,裡邊很多觀點都適合當下的經濟和職場環境,今天分享給大家。先總結下,本書的核心觀點是:事物的發展從來都是非線性發展,一切事物都會從波動中獲得收益或遭受損失,反脆弱就是能在波動性和不確定性中帶來收益。
對於每個人而言,就是在動盪的環境中,加強並利用自身的反脆弱能力。
一、什麼是反脆弱
1、要承認生活是脆弱的,風險遠比我們想象中大,且不可預測
我們的世界是由極端、未知和看起來不可能發生的事物主導的。比如所熟知的“80/20”法則,現在已經演變成“90/10”、乃至“99/1”法則,已經在趨向極端主義,偶然事件會帶來想象不到的變化。
像我們常忽略的中等風險事件是脆弱的。人們一般都明白高風險和零風險的概念,但是中等風險有很大的迷惑性,因為它受巨大的測量誤差的影響。觀察過去的經驗得出未來的規律,出現的問題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
嚮往追求 “穩定”產業或生活,某種程度也是脆弱性,比如08金融危機前沒人會相信雷曼兄弟會破產,本次疫情前外貿旅遊和餐飲看起來也很難遇到毀滅性打擊,原因都在於單一的業務模式和某種程度的穩定性。這也是之前有人寫35歲在大廠穩定工作,會比自由職業更缺乏抗風險能力,甚至同樣收入的職場白領也比外賣小哥抗風險能力更差。
2、最好應對風險的方法是“以毒攻毒”,設計一個“反脆弱結構”
這裡就是反脆弱概念,讓自己經常暴露在風險中,提高自己生活的“波動性”,利用“波動性”平衡風險,並伺機利用風險獲利。
比如玻璃杯掉到地上,很容易摔碎,這是脆弱的;塑膠杯容易變形,但掉在地上,一般不會碎,這就具備一定反脆弱;而如果有一種材質的杯子,掉在地上不僅不壞,還會額外增值比如又摔出來一沓杯子,就是理想的反脆弱結構,即不僅不會損壞,越摔越升值。
二、如何判斷一件事的脆弱性
塔勒布提到透過非線性和凹凸曲線兩種方式,去判斷脆弱性。
1、 關於“非線性”
首先要理解線性,就是能按比例增值。比如你買水果,買一斤蘋果是10元,買10斤蘋果就是100塊錢,是會按照固定比例相應地增加或減少。畫在圖上,橫縱座標為重量和價格,會得到一條直線,所以叫線性。
而所謂非線性,就是結果和輸入的關係不是直線、不成比例。比如喝啤酒,喝一瓶啤酒覺得很愉快,喝兩瓶啤酒獲得的愉快度,是不是喝一瓶的兩倍呢?並不是。隨著喝啤酒瓶數的增加,愉快度並不是直線上升的:它越升越慢,到達一個峰值之後可能還會下降。所以說少喝是快樂的,喝到一定程度快樂就到頂了,再多喝就危險了,搞不好得送醫院。這種曲線的共同特點是回報隨著投入的邊際效應遞減,上升緩慢,到頂後越往後下降越厲害,會出負值,而且下不封底。
2、 關於凹凸曲線
由於存在非線性,一件事的發展往往會形成“凹凸曲線”,我們要尋找的是那些正相關的凸曲線。
所以對我們來說,邊際效應遞減的東西是脆弱的,我們應該小心;邊際效應遞增的東西是反脆弱的,是想要的。
三、如何利用反脆弱結構面對風險
透過非線性理論讓我們知道,機遇某種程度比能力更重要,不能指望人生是線性發展,也並非“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能力提高就能升職加薪。現實中,確定性事件和不確定性事件至少同樣多。為了實現收入指數性增長而非線性增長,必須尋找新的增長點。
塔勒布給到的方法是“槓鈴原則”:即大部分資源用在最低風險的東西上,少量資源用於追逐最高的風險。
比如我們熟悉的保險。在日常支出中增加一部分保險費,在遭遇大風險時,讓我們不至於沒有翻身的機會。保險的“反脆弱性”讓我們可以在風險中“獲益”。
一方面,這意味著對脆弱的東西,我們要把它分散開。繼續以喝酒為例。一天喝2瓶白酒你就進急診室了,但是如果你每天喝一小杯,2周喝完,你就幾乎不會有問題。再比如用十斤的石頭砸人和用100個0.1斤的石頭砸人,傷害也指數級遞減;再比如鍛鍊,總是做同樣強度的運動不會讓你提高太多,每次稍稍超過極限的鍛鍊才會真正獲益。
另一方面,廣撒網也有利於發現機會,這也是古人常說的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但撒網只是第一步,發現好的方向,需要持續投入和成長,否則你無法收割利潤。比如做微信影片號是反脆弱過程,你只投一點精力,做一個影片是不可能有成績的。比如學習也是反脆弱過程,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對什麼都願意瞭解,但是不可能給每個領域平均分配學習時間,把大部分時間用於對技能有用或自我成長有用的學習。再比如應該常給高薪職位投簡歷,投入很低,但是一旦有成功就獲益匪淺。
最後希望每位小夥伴都能在略顯困難的當下,建立起自己的反脆弱結構。
老聶,乙方出身的網際網路品牌策劃人,關注營銷、傳播和職場;LinkedIn、DIGITALING等平臺認證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