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戰鬥大黃蜂
-
2 # 管中窺古今
南宋初期,在南宋初年抵抗金軍入侵這段歷史稱為“中興”。其中有四位軍事統帥抗金功績最為突出,分別是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並稱“中興四將”。
岳飛,抗金首功自不必說。岳飛二十投軍,在參軍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與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役,縱橫天下、所向披靡,未有敗績,連金人都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出兵北伐,一舉收復六州,可見其軍事才能。然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時年三十九歲。
韓世忠,十八歲從軍。後因平定苗劉兵變有功,受高宗信任,委以重任。黃天蕩一役,韓世忠僅用八千軍隊,困敵十萬兵馬於黃天蕩,戰四十八天,殲敵萬餘。黃天蕩一役意義非凡,激起了江淮人民的抗金情緒。隨後大儀鎮一役,韓世忠誘敵深入,設伏兵擊敗金兵五萬,金兵傷亡慘重,就此北還。此役雖是小勝,但金軍也由此北還,雖說有金國內部的原因,但戰略意義及其戰術思想也極為重要。
劉光世,雖說曾經鎮壓叛軍,並且與韓世忠等共守江南,屢立戰功。但他在抗金時經常不奉詔而設法逃避,治軍不嚴,不少流寇叛軍樂於投附,被稱為“逃跑將軍”,後來的淮西軍變也是出自他的軍隊。
張俊早年曾平定武裝割據勢力,對高宗又有擁戴之功,可以說是身經百戰,屢立戰功,為南宋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其人貪財諂媚,好色畏死,迎合聖意,更是力主求和,與秦檜合謀製造岳飛謀反的罪名,是謀殺岳飛的幫兇之一。
中興四將另有岳飛、韓世忠、吳階、劉光世一說,但無論是哪種,岳飛的功勞是最大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
3 # 歷史冷知識鉤沉
隨著北宋覆滅,南宋趙高宗趙構繼位後迫於形勢開始抵禦金軍入侵,於是便出現了四位抗金功績突出的軍事統帥,史稱為中興四將。他們分別是: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
中興四將簡介韓世忠(1089—1151) 字良臣,南宋朝名將,漢族,陝西省綏德縣砭上村人,民族英雄。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18歲應募從軍。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 戰功。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檜,為岳飛遭陷害而鳴不平,晚年和妻子梁氏(小說中說是梁紅玉)閒居於家中,閉門謝客,不問軍政大事,過著淒涼的生活,他 是南宋朝一位頗有影響的人物。
張俊(1086—1154) 字伯英,成紀(今甘肅天水)人,漢族,著名抗金將領,但後來夥同秦檜、万俟卨等人陷害岳飛。岳飛獲得平反後,人們修建了杭州岳廟,其中除了著名的秦檜跪像 外,還有張俊、秦檜妻子王氏、万俟卨的跪像,可謂遺臭萬年。詳見百度百科“張俊”詞條(張俊與張浚是兩個人,前者為武將,後者為文臣,請大家注意區分)。 另外,張俊六世孫為南宋著名詞人張炎。
岳飛(1103—1142) 字鵬舉,諡武穆,後改諡忠武。漢族,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裡(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城東30裡的菜園鎮程崗村)人。岳飛20歲投軍抗金,精忠報國,屢立奇功,“岳家軍”名震四方,令金軍聞風喪膽。
紹 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紹興十一年是1141年,但該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折算成公曆已是1142年1月27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39歲的 岳飛毒死於臨安風波亭。乾道五年(1170年),宋孝宗詔復飛官,以禮改葬,建廟於鄂。六年,賜岳飛廟曰忠烈。淳熙六年(1180年),諡武穆,嘉泰四年 (1204年)宋寧宗追封高宗的抗金諸將為七王,岳飛封為鄂王。
劉光世(1086—1142) 南宋高宗時抗金將領。字平叔,保安軍(今陝西延安志丹縣)人,劉延慶之子。徽宗時奉命鎮壓河南叛軍張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馬步軍副總管。靖康初率 部戍邊,敗夏兵於杏子堡。金兵大舉南侵,與韓世忠等共守江南,屢立戰功,升司檢校太保、殿前都指揮使,封榮國公。
紹興年間,為三京招撫處置使,率部抗金, 後因朝廷主張議和被召回。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罷去兵權,拜少師。後因病去世,贈封太師,諡武僖,後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縱然南宋中興四將個個驍勇善戰、忠君愛國,尤其是岳飛和韓世忠幫助南宋大片收復失去的土地,但由於宋高宗無心抗金,偏信重用主和派,甚至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終導致南宋淪為武將可派的地步。
-
4 # 飛天夜航船
當然是岳飛
中興四將另外三個對金軍的戰績稀爛,岳飛,吳玠戰績遠在韓張劉楊等人之上。
一,韓世忠的抗金戰績有兩點:黃天蕩之戰和大儀鎮之戰。
黃天蕩之戰
1.大致過程
1130年(便於比較用公元)三月,戰前,宗弼去鎮江對岸的銀山龍王廟觀察敵情,被宋軍伏擊,幾乎被俘。三月十五,完顏宗弼軍和韓世忠接戰,戰敗,被困黃天蕩28天。四月十三,宗弼開蘆門河至建康,四月二十五,宗弼開白鷺洲新河繞後突襲韓世忠,韓世忠僅以身免。七月,宗弼軍幫助完顏昌軍,轉戰淮南,隨後赴陝。
2.金軍大致資訊
完顏宗弼年齡:完顏宗堯是宗弼兄長,出生於1096年。1121年,完顏宗翰突襲天祚帝,希尹是前鋒,宗弼參加了此戰,哪怕以15歲計算,宗弼出生也要早於1106年,所以,黃天蕩時期,宗弼大約24-33歲之間,此時資歷尚淺,沒有任何中央軍事官職。
《金虜節要》有一段1127年的金國對宋軍力記載,趙構即位後,左右副元帥府召集各部進軍,共21個萬戶,11個在河北方,判斷為東路軍,10個在山西方[6],應當為西路軍,且有傳記的萬戶與之符合。不過是不是東路軍此時僅有11個萬戶尚有疑問,比如遼東漢人萬戶王伯龍就不在其內。但可以認為這是金軍的主要實力,因為十年後的淮西之戰,宗弼在集結了13個萬戶的9萬軍隊,岳飛判斷為“傾國盡出”,希望趙構能批准從京湖一線直接進攻中原。而這時的東路軍,實力遠強於黃天蕩時期。
這次分道南下的金軍,主要分為三個集團[5],完顏昌,蒙刮,聶兒的江北集團,宗弼被困於黃天蕩時,完顏昌曾準備派太一孛堇(可能是烏林達泰欲)支援。所以完顏昌軍應該>4個萬戶。西路金軍支援的拔離速,耶律馬五集團。宗弼軍,史載墶不野,蒲廬渾,韓常,王伯龍等過江南下,韓常屬下應該是其父遼東萬戶韓慶和的軍隊,萬戶阿魯補在進軍時屬於宗弼軍,但過淮河後被留在江淮負責後勤防務,所以下江南的宗弼軍,確定有萬戶4人,分別為女真萬戶蒲魯渾,渤海萬戶墶不野,韓常率領的遼東漢人萬戶韓慶和部,遼東漢人萬戶王伯龍。但是假設韓常是帶來韓慶和的主力的話,這種成分非常奇怪,因為金朝初期女真成分通常高於渤海+契丹+漢人。以上是主要事實,以下做部分推測,以一半女真成分猜想,江南宗弼軍也要有3女真萬戶,1渤海,2漢人,加上留在淮南的阿魯補,7個萬戶,當然也不可能過高,完顏昌那裡至少4個萬戶。所以7-9個萬戶已是極限,此時完顏昌是元帥左監軍,而宗弼資歷尚淺,兩年後才是元帥左都監,五年後才達到完顏昌的類似職位,元帥右監軍,兩年後宗弼是東路軍的左翼都統,常理推斷,此時全部東路軍給他統領是不太現實的,更有可能是一半在完顏昌,一半在宗弼,或者略過半在宗弼那裡。所以我個人取信是宗弼軍有7個左右的萬戶,1+個留在淮南,過江6個。軍力方面已經推測,如果宗弼是全軍北還的話,韓世忠以8000人對陣4-8個萬戶,名副其實的以少擊眾。
3.黃天蕩戰績總結
和後世郾城戰役比較,岳家軍遇見龍虎大王突合速,蓋天大王完顏宗賢,韓常的一萬五千精騎,激戰打敗對方。突合速軍至少有兩個老牌萬戶+一個新晉萬戶,而且職位是元帥左監軍,明顯是宗弼副手。看熱鬧的人,就認識兀朮韓常,一看對手不是兀朮就覺得對方是弱雞。
突合速,《會編》稱龍虎大王,注突合速統領龍虎軍,金人統軍有非常明顯的個人色彩,突合速是“龍虎軍”,韓常手下就有“韓常之軍”名號。天眷改制,龍虎衛上將軍是金朝首創,武散官最高階,第一個領受的是突合速,然後是完顏活女。最可能的解釋是,由於突合速手下龍虎軍的是全軍精銳,金朝以此為名,為統軍將領新創了一個散官的官階。
另一個郾城之戰需要注意的人是完顏宗賢,此時的職位是殿前左副點檢。這種涉及到金朝初期的侍衛親軍制度,合扎猛安。最初的合扎猛安近衛的不僅僅是金朝皇帝,其實是三份,皇帝,宗翰,宗幹。和東路軍相關的宗幹屬下的禁軍統領,就是左副點檢。所以這裡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宗賢僅僅掛名,但金初職位基本都是名實相符,一種是宗賢屬下有部分禁軍。不管怎樣,他是禁軍將領無疑。所以郾城這兩個比韓常要陌生的名字,背後代表了這部分金軍品質的高低,一定是金軍精銳,可能有禁軍。這裡也看出了宗弼的軍事才能,判斷出岳飛部的位置,趁著嶽部分散的時機,哪怕自己不一定集結好,就立刻拿出龍虎軍,可能的禁軍等精銳,直赴郾城,形成區域性優勢。這一段的判斷明顯是宗弼棋高一著。戰敗後,岳飛判斷出宗弼以集結的軍力壓向穎昌,及時救援,這一段又是岳飛棋高一著。這才是高手間的博弈。
兩戰比較,從品級上,黃天蕩的宗弼是沒有中央軍事官職的都統,大約相當於穎昌正三品的夏金吾,或從三品的韓常,從實際的職位上,宗弼統領一半的東路軍,更類似於郾城時候的突合速,雖然明顯沒有後者職位高。戰果上,黃天蕩的宗弼軍也不似有較大損失的樣子,因為四月二十五還在和韓世忠作戰,七月,就已經在淮南作戰,又向陝西行軍,中間行軍+休整補充時間約兩個月。
現在去掉宗弼名字的光環效應,對比如下:
黃天蕩之戰,韓世忠以少擊眾,擊敗一名沒有中央職務的金東路軍都統(約正/從三品),統帥的>4個萬戶(推測6個萬戶)的兵力,圍困28天,被後者挖河迂迴擊敗,僅以身免。
郾城之戰,岳飛正面決戰,擊敗一名金軍第四號人物統領的金軍最精銳的龍虎等軍,包含一名禁軍統領在內的至少3個萬戶的1.5萬精騎。
穎昌之戰,岳飛正面決戰,擊敗一名金軍都元帥統領,包括一名鎮國上將軍和韓常在內的6個萬戶的3萬騎兵,斬殺一名正三品萬戶。隨便說一下,天眷改制後晉升的鎮國上將軍是烏延蒲魯渾和完顏齊,後者是蔭補,但也可能參戰。如果是前者,說明宗弼把最常用的兩名先鋒萬戶都派向了對岳飛作戰。
大儀鎮之戰
1.大致過程
1134年十月十三,韓世忠忽悠自家議和使臣傳遞錯誤資訊給敵方,聶兒孛堇的前鋒冒進,韓世忠伏擊殺傷撻孛耶等數百人。十月十四,聶兒孛堇威脅要殺死使臣。十一月,聶兒孛堇軍繼續前進,韓世忠退守。
2.金軍資訊和戰績總結
聶兒孛堇確定是《金虜節要》屬於東路軍的一個萬戶,前鋒撻孛耶絕不可能是萬戶,王曾瑜也說明了。戰後,聶兒孛堇沒退軍,還在天長縣和使臣周旋,為該戰很生氣了一下下,而且,十幾天後就繼續進軍了。小規模接觸性戰鬥罷了。而且此戰發生在揚州,這前鋒直屬的金軍萬戶尚在滁州和談,十多天後,這名萬戶自己就進軍了,哪用得談宗弼。
二,張俊的抗金戰績有兩點:明州之戰與淮西之戰
明州之戰
1.大致過程
明州之戰的背景和黃天蕩類似,作為宗弼南下江南軍隊的前鋒,阿里,蒲魯渾部四千人,1129年十二月二十九,次年正月初二,與張俊部接戰,慘敗,撤退餘姚,向宗弼請求援軍。
2.金軍資訊
此戰金軍資訊明確,精兵四千人。將領斜卯阿里,統過四猛安之兵之類,也擔任過統軍,但富平之戰前後,明確和赤盞暉,韓常是軍中主要擔任先鋒的三猛安,是宗輔主持的東路軍下,最經常的先鋒,但此時不是萬戶。烏延蒲魯渾,明確是東路軍萬戶。
3.明州戰績總結
明州之戰,張俊直接指揮,大敗一名金軍先鋒猛安(約正/從四品)和一名金軍先鋒萬戶(正/從三品),帶領的4000精兵。由於戰役損失嚴重,金軍撤退,向宗弼求援。
淮西之戰
1.大致過程
1141年二月十八日,王德,劉琦,楊沂中重創完顏宗敏,韓常統領的金軍,然後宗弼軍主力進攻濠州,張俊妄圖獨吞功勞,排擠劉琦,派遣王德,楊沂中部六萬赴濠州,三月九日,王德,楊沂中戰敗,隻身逃回。
2.金軍大致資訊
此次宗弼進軍,叛逃宋國的漢兒帶來的情報《照防四太子勾諸處軍馬攻打楚州省劄》描述了初期金軍的集結。金軍共13個萬戶,九萬軍隊。韓常領一萬馬軍到壽春和突合速的六萬馬軍會合。隨後三路都統阿魯補和鎮國從中抽調三萬步騎兵,先和劉琦對陣。此時,宗弼手下實質前線統軍的正三品以上官員有左副元帥阿離補,左監軍突合速,右監軍墶不野,河南三路都統阿魯補,山東東路都統赤盞暉5人,以正三品突合速或阿魯補領軍,用從三品的先鋒韓常,烏延蒲魯渾為副,帶領三萬以上的軍隊是非常合理的領軍,漢兒李天保是韓常下屬,透露的韓常統領1-2個萬戶的一萬馬軍,前往集結,也非常正常。但完顏宗敏(阿魯補)+韓常的搭配,且沒有突合速等將領,不正常。
關鍵點在於宗敏的年齡和熙宗時期宗室蔭補與升遷。海陵王完顏亮,18歲參加淮西之戰,三品奉國上將軍,萬戶。19歲蹭軍功升正三品驃騎衛上將軍(韓常衝鋒陷陣一輩子的高度),22歲某京留守,25歲大宗正,特進。你會覺得這升遷太火箭了吧,不好意思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金朝早期完顏二代的升遷路線,只要你姓的是真•完顏。完顏雍,26歲會寧牧,27歲大宗正,特進。宗弼兒子亨,和雍同年特進。由於完顏雍是宗堯長子,宗弼是宗堯弟弟,哪怕宗弼生子較早,亨也比雍大的有限,大機率亨比雍要小,亨授特進在27歲左右或以下。完顏兗,出生在1122以後,27-歲會寧牧。熙宗朝所有有年齡記載的完顏二代們,都在27歲之前,靠蔭補擔任了正三品的某京留守以上的職位。完顏宗敏是太祖第九子,四年後和完顏亮同年成為某京留守,履歷幾乎雷同,此後所有升遷都在完顏亮之後一兩年,前後腳的狀態。這說明宗弼將胞弟宗敏,侄子完顏亮作為同一批的接班人進行考察,完顏亮略勝出。也說明宗敏比此時18歲的完顏亮,年齡大的有限,是同代人,兩者以從三品效力軍中的時間也可能類似。如果以27歲前留守參考,此時在23歲以下。
所以這場戰役金軍指揮可能為,二十來歲的宗敏出門鍍金,老司機韓常幫忙帶。不確定的宗敏是出道時的奉國上將軍水平,還是已經升了正三品,如上次韓常翻車時候的夏姓金吾衛上將軍。
無論是海陵王,宗敏,都是宗室子弟來鍍金的,擔任主力的行軍萬戶才是正常操作。如同穎昌之戰的夏金吾,是因為宗弼要主力決戰,一下上了六個萬戶,他才陣亡的。這時候如果和一名先鋒在一起統軍,實質決策者還是韓常,統軍規模不可能超過這名先鋒的太多,1-2萬。如果是三路都統阿魯補,這個故事要通順得多,漢兒的報告中,三路都統(阿魯補)鎮國(韓常)領軍三萬餘步騎兵對陣劉太尉(劉琦),可能一開始宗弼就和三路都統阿魯補分軍了。參加拓皋的是這三萬餘金軍,但由於阿魯補的重名,被宋人誤解了。
如果是宗敏阿魯補的情況下,金軍可能1-2萬,如果是三路都統阿魯補的情況下,3萬金軍,讀者見仁見智。王曾瑜也論證,此次淮西戰役,宗弼全軍九萬人,本人和突合速,阿魯補均未參戰,金軍只可能有幾萬人[7]。平心而論,張俊掛名的兩戰,自方損失不論,給與金軍的損失比韓世忠大,所以淮西之後有了吹噓為中興之首的地位,但黃天蕩在於如果,給了部分人發揮的空間。事實張俊和宗弼親領金軍主力唯有一次交手,濠州,全軍覆沒。韓世忠與宗弼領的大半東路金軍唯有一次交手,黃天蕩,全軍覆沒。
3.淮西戰績比較
淮西之戰,張俊統領,王德,楊沂中,劉琦,韓世忠等,重創一名沒有金軍中央職務的金軍萬戶(約正/從三品)和一名從三品金軍先鋒萬戶,帶領的大概2個萬戶以上的兵力 OR 重創正三品三路都統和從三品先鋒萬戶的大約4-6個萬戶的三萬金軍,而後由於嫉妒下屬,派遣王德,楊沂中部北上,對陣都元帥宗弼主力,六萬宋軍覆沒。
郾城之戰,岳飛擊敗一名金軍第四號人物統領的金軍最精銳的龍虎等軍,包含一名禁軍統領在內的至少3個萬戶的1.5萬精騎。
穎昌之戰,岳飛擊敗一名都元帥統領,包括一名鎮國上將軍和韓常在內的6個萬戶的3萬騎兵,斬殺一名正三品萬戶。
至於劉光世,沒有值得說的。
宋軍能正面對決勝利宗弼的,唯岳飛一人,能憑地形防守的人,吳玠,劉琦。這也是為什麼岳飛一死,收復失地無望。
-
5 # 琴音淡
按南宋朝廷的認定應該是劉光世,雖然是出了名的逃跑將軍,但合乎政府的口味,七王之首。
民間百姓,歷史輿論應該是岳飛,真正的抗金英雄。
-
6 # 聽雨喜雨
中興四將圖共記八人,左起第一人為岳飛的隨從,第二人為岳飛,依次為張俊及其隨從,韓世忠及其隨從,劉光世及其隨從,而不是有些人用的四個人的圖。四個人的圖將八人圖截取了一半,是錯誤的。
請看下面完整的中興四將圖。
古人以右為尊,劉松年畫的中興四將圖從右往左分別是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岳飛,所以從右往左作為尊卑來講,應是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岳飛。可能不符事實,那麼古代從沒有從左往右的尊卑排法。就應該採用中間兩位為尊,中間兩位右邊為最尊,即韓世忠第一,張俊第二比較靠譜。
中興四將圖那只是好事者作畫,中興應為五將,抗金第一階段韓世忠黃天蕩抗金,第二階段餘玠穩定川陝,其三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岳飛均有建樹。
所以中興四將排序按古時慣例應為,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岳飛。
-
7 # 煮酒君
引言:說起南宋中興四大名將很多人都只認識岳飛、韓世忠,對外另外兩個張俊、劉光世卻知之甚少。實力、貢獻決定了他們的知名度。要說這四個人的貢獻誰最大,岳飛和韓世忠肯定完勝、張俊、劉光世,那麼岳飛跟韓世忠相比誰的貢獻更大呢?張俊、劉光世兩人又有何貢獻呢?
張俊:譭譽參半的中興名將
說起張俊,更多人想到的是他和秦檜一起陷害岳飛的罪行。清朝的費廷珍曾在《直隸秦州新志》裡這樣評價過張俊:“張俊戎馬一生,身經百戰,屢立戰功,為南宋趙構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會秦檜主和,俊首請納兵,與檜意合,言無不從,薦士大夫監司郡守者甚眾。”在趙構建立南宋流亡政府的時候,張俊確實多次抵抗住了金兵對宋高宗的追殺。但是張俊也是一個能察言觀色的臣子,在知道宋高宗想要和談的情況下,主動解除兵權,並協助秦檜偽造證據陷害岳飛。這樣的一箇中興名將,論貢獻肯定無法排名第一。
劉世光:名不副實的中興名將
《宋史·列傳·卷一百二十八》記載:“光世自恃宿將,選沮卻畏,不用上命,師律不嚴,卒致酈瓊之叛。”劉光世雖然在南宋建立初期,一定程度的抵抗了金兵和偽齊政權的入侵。但是劉光世在於金兵對戰時一貫畏懼,每一次宋高宗派他去前線時他都是拒絕前往,想辦法逃到遠離金兵的地方,實在是與金兵相遇的時候才奮起反抗。而且劉光世的治軍是出了名的鬆散,在他的軍隊裡有不少流寇、叛軍。也正是如此劉光世的軍隊人數比起其他將領來得更多,劉光世之所以能夠在中興四將排的上號,完全是憑藉著這支人數眾多的軍隊。這樣一個名不副實的中興名將,說到底能被稱為中興四將都是個奇蹟了。
韓世忠:一戰震金兵,南宋從此安
《宋史·列傳·卷一百二十三》記載:“宋靖康、建炎之際,天下安危之機也,勇略忠義如韓世忠而為將,是天以資宋之興復也。方兀朮渡江,惟世忠與之對陣,以閒暇示之。”韓世忠對於南宋政權的穩定貢獻無疑是最大的,岳飛跟他比起來還是有些許差距的。韓世忠黃天蕩之戰,以八千韓家軍將金國大將金兀朮的十萬大軍困在黃天蕩內。若非漢奸為利出賣逃亡小路的情報給金兀朮,十萬大軍可能被困死在黃天蕩之內。金兀朮逃回北方之後,改變了金人對南宋軟弱可欺的印象。黃天蕩一戰,金兵再也不敢隨意南侵,南宋政權從此得以偏安一隅。除此以外,韓世忠還在苗傅、劉正彥等人發動的兵變中,解救了宋高宗,平定了這場叛亂,保住了新生的南宋政權。
岳飛: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
《金佗稡編·忠愍諡議》:“人謂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中興四將裡面,要論對南宋政權的貢獻最大的雖然是韓世忠,但是要論對當時整個漢民族的貢獻最大的當屬岳飛。岳飛兩度北伐,並且一度有望收復開封。北伐的勝利極大的提升了南宋軍民抗金的自信心,給當時的漢民族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環境。
中興四大名將,論貢獻最大的還是有點難以評判的。從宋高宗、南宋政權的角度而言,肯定是韓世忠,但是從當時漢民族的角度以及後世警示教育而言,無疑是岳飛。
-
8 # 亭下積雪空明
貢獻者,岳飛與老將韓世忠可並列第一,只是老將多懂點政治,會自保,會委屈求全;而岳飛卻是剛正不阿,固然忠心耿耿,但更想消滅金國,所以多次多次衝撞皇上,並且收握重兵所以…………原因吧:岳飛不多講,大家都比較清楚,韓世忠:黃天蕩一戰,與妻子梁紅玉一八千餘人打敗完顏宗弼萬人,數勝一敗。張俊:前期未與金人作戰,異常勇猛,後期,帶著他的花腿軍只是欺負百姓,人多才敢打,人少就跑,但是此人見識還是有一點的,他稱讚韓世忠忠勇,岳飛沉默鷙,都是說二人忠勇的最後的劉光世真的是不配中興四大名將,整天花天酒地,治軍不嚴,逢戰必退。個人推薦大家看看袁騰飛老師的《兩宋風雲》。
-
9 # Memphistlophis
還用多說嗎?當然是岳飛嶽元帥啊。四個裡面岳飛的功績後世歌頌至今,評書小說電視劇甚至是流行歌曲都在歌頌著他的功績。單就收復襄漢地區的功績就直接讓南宋受益,獲得一塊很好的戰略要地,一直惠及到南宋末年和蒙古對峙。韓世忠的功績主要還是體現在黃天蕩之戰後使得趙構小朝廷得到了喘息,同時韓還幫助趙構平息了苗劉兵變,穩固了高宗的內部統治。劉光世作為逃跑元帥,一直被後世詬病,戰鬥力士氣低下,軍紀敗壞等也一直被世人以及史書痛罵。但是其實劉也不是一點功績對南宋也沒有。就靖康之變之後宋朝混亂的局勢來說,當時坐擁大量軍隊的劉光世本身並沒有學劉豫那廝投靠金國,相反其龐大的軍隊數量還是作為趙構立足的一支重要力量,好歹其軍隊很多都是北宋西軍的部隊,很多還參與了許多對西夏和伐遼的戰爭。其部下也出過王德和後來投降偽齊和金國的酈瓊這樣的軍事猛將。張俊麼其實客觀說其戰績也僅僅比劉光世要好點,畢竟有被列為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的明州之勝,但因為有和秦檜同流合汙陷害忠良岳飛的這個汙點而一直被後世詬病。當然還有他古代最奢侈的那頓飯也一直被記著。
-
10 # 趙燕雲
南宋高宗趙構抗金重建宋朝時期稱為“中興”。此時期韓世忠、張俊、岳飛、劉光世四位軍事將領抗金功績極為突出,合稱“中興四將”。
實則南宋多將才,彼時尚有不少功績不在此四人之下者。
此四將若論功勞大小,按照民間一般說法似乎岳飛大些。
岳飛自靖康元年(1126年)應招在相州參加趙構為大元帥的部隊後在金軍南下江南時期堪稱獨樹一幟,先立收復建康之功。紹興三年(1133年),又被任命為沿江制置使。次年春,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但當時為了政治需要,趙構、秦檜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後將其殺害。
而韓世忠主要是黃天蕩之戰和大儀鎮之戰。大儀鎮之捷,是南宋所謂“十三處戰功”之一。當時有人認為這是南宋中興武功第一。
張俊主要是柘槔之戰,此戰被列“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淮西宣撫使張俊、淮北宣撫使楊沂中、宣撫判官劉錡,大敗烏珠(完顏宗弼)十萬眾於柘皋”。
劉光世則是一貫畏金軍如虎狼,每奉詔移駐前線,大多設法退避。又治軍不嚴,不少流寇、叛軍樂於投附為部屬,成為當時人數最多的軍隊之一。劉光世還常虛報軍額、多佔軍費,作戰時又多不親臨前線,而是坐守後方,以便必要時逃跑。歷史上並無值得大書特書的軍功,其能列為中興四將值得推敲。
附加介紹下“中興十三處戰功”。
宋高宗後來還搞了個評定“中興以來十三處戰功”活動。
“自金虜入中原,將帥皆望風奔潰,未嘗有敢抗之者。建炎三年十二月,兀朮自杭州分兵至明州城下,浙東置制使張俊拒之,小捷。四年二月,兀朮還,過吳江縣,浙西宣撫使陳思恭以舟師敗之於太湖,幾獲兀朮。紹興元年十月,兀朮親攻和尚原,陝西都統制吳玠出奇兵邀擊,大破之,兀朮中流矢二,僅以身免。四年三月,金陝西經略使撒離喝犯殺金平,為吳玠所敗。十月,淮東宣撫使韓世忠敗兀朮遊騎於大儀鎮,兀朮遂不進。六年十月,主管殿前司公事楊沂中敗偽齊劉猊於藕塘,降殺無遺,猊挺身遁。十年六月,馬軍都虞候劉錡大敗兀朮於順昌,兀朮拔寨還東京,兩淮遂定。十一年二月,淮西宣撫使張俊、淮北宣撫副使楊沂中、宣撫判官劉錡大敗兀朮十餘萬眾於柘皋。三十一年十月,淮南置制使劉錡遣其將員綺敗金統軍高景山於皂角林。是月,浙西副總管李寶敗統軍完顏鄭家奴於密州之唐島,斬其首。而步司統制官邵宏淵拒虜於真州之胥浦橋,獲捷。十一月,中書舍人、都督府參謀軍事虞允文以建康都統制張振、王琪之軍敗金主亮舟師於採石。是歲,馬司中軍統制趙撙復蔡州,鄂州都統制吳拱拒虜於茨湖,統制官王宣拒虜於確山。三十二年,鎮江都統制張子蓋解圍海州。此皆渡江以來中國勝捷之可稱者也。乾道二年,蔣子禮執政,遂以明州城下、和尚原、殺金平、大儀鎮、順昌、皂角林、胥浦橋、唐島、採石、蔡州、茨湖、確山、海州為十三處戰功,而藕塘不與,非金虜故也。”
此次軍功評定主要指抗金功勞,按照趙構這個評定,岳飛戰績不此列。
後來有人認為岳飛大多數戰役打擊物件是偽齊軍而非金軍,至於“大破柺子馬”、“朱仙鎮大捷”等都是岳飛孫子誇大之言,南宋官方並沒有承認。
-
11 # 帝國的臉譜
南宋“中興四將”,一般是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在北宋滅亡到南宋與金訂立和議之前,南宋和金國大部分時間處於戰爭狀態,中原大地,被硝煙戰火所瀰漫。在對金作戰期間,有一大批將領浴血奮戰,捨生忘死,最終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也保住了宋高宗趙構的帝位,因此,後來南宋的功勞簿上,便有了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等中興四將。當然,中興四將也有其他說法,我這裡只取劉松年《中興四將圖》之說。
中興四將中,其實各有特點,均有貢獻,而且,要看是對什麼事物或人物的貢獻。就對宋高宗趙構而言,自然張俊的功勞最大。張俊甘肅人,十六歲入武行,曾參與對西夏和平定內亂的戰鬥,立功很多。1126年,金兵圍開封,趙構以兵馬大元帥招兵救援,張俊隨往,被提拔為元帥府後軍統制,從此,跟隨趙構鞍前馬後。
對於趙構來說,張俊確實是大恩人,首先,張俊是第一個勸他登基的將領。北宋滅亡後,張俊便對趙 構說,你是皇帝的弟弟,如今局勢動盪,人心不穩,你若不早日登基,勢必國將不國。這正中趙構下懷,在張俊聯合其他武將大臣連續三次上書勸進後,趙構就在應天府正式登基。從此,趙構視張俊為心腹。
其次,張俊是趙構的救命恩人。趙構登基後,金兵一直在追殺他,而他又只知逃跑,隨著他的逃跑,大批國土淪喪在金人的鐵蹄之下,激起了軍民的怒火。1129年,趙構放棄揚州,揚州隨即陷落,他逃到杭州後,鼎州團練使苗傅和副將劉正彥發動兵變,逼趙構退位,擁兵自重。在這緊要關頭,張俊聯合韓世忠、劉光世等率攻打苗傅和劉正彥,消滅了苗、劉之軍,使趙構得以復辟。
第三,張俊還在明州,也就是今天的寧波救駕有功。趙構補金人追殺得東奔西逃,後來到達明州,他留下張俊在明州抵擋金兵,還承諾說,我無你,不能登帝位,你若無我,則前功盡棄,你在明州竭力抗敵,事成之後,我將封你為王。金兵進攻明州,張俊與劉寶、楊沂中、田師中等拼死抵抗,大敗金軍,金兵死者數千。後來,明州之戰被南宋評定為“中興以來十三處戰功”之一。趙構也沒食言,與金和談成功,解除各大將兵權後,就立即封張俊為清河郡王。
論與趙構的關係,四將中,以張俊的關係最好,其次是劉光世和韓世忠,他倆同張俊一樣,對趙構有勤王之功。所以,後來為取得與金人和談的資格,解除大將兵權,首先就拿岳飛開刀,原因是因為相對於其他將領來說,岳飛資歷淺,對趙構個人和權位所作的貢獻不大,又不聽打招呼,因此被冤殺。但話又說回來,四將中對民族貢獻最大的,則非岳飛莫屬,因為他的故事和英雄豪氣,成為了誓死反擊外族入侵的民族精神,至今還讓人們感動不已。
回覆列表
宋高宗趙構重建宋王朝及南宋初年宋軍抵禦金軍入侵這段歷史稱為一次“中興”。其中有四位軍事統帥抗金功績最為突出,他們是:韓世忠、張俊、岳飛、劉光世,合稱“中興四將”。
韓世忠
(1089—1151) 字良臣,南宋朝名將,漢族,陝西省綏德縣砭上村人,民族英雄。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18歲應募從軍。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戰功。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檜,為岳飛遭陷害而鳴不平,晚年和妻子梁氏(小說中說是梁紅玉)閒居於家中,閉門謝客,不問軍政大事,過著淒涼的生活。他是南宋朝一位頗有影響的人物。張俊(1086~1154)南宋武將。字伯英。曾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後轉主和,成為謀殺嶽武穆的幫兇之一,並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寵。晚年封清河郡王,顯赫一時。紹興二十一年10月,張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留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歷史上,張俊之流,人所不齒,卻以此宴而聞名;宋高宗政績不佳,然亦以書畫為後世所推崇。 他十六歲時充當弓箭手。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1125)在與西夏作戰及鎮壓山東、河北農民起義的戰鬥中,升為下級軍官。北宋末,曾隨种師中援太原。康王趙構任兵馬大元帥,他即率部往從。宋高宗趙構即位後,建立御營司,任張俊為前軍統制。南渡初,宋高宗被苗傅、劉正彥所廢,他和韓世忠等受張浚節制,平定事變,因而升為御前右軍都統制,拜節度使。紹興初年(1131),出任江淮招討使,鎮壓農民起義和叛將李成等部,並阻擊偽齊劉豫南侵。後與岳飛、韓世忠合稱三大將,所部稱張家軍。紹興十年金軍南侵,宋諸軍迎擊,都得勝利。張俊也派部將王德收復宿州(今安徽宿州)、亳州(今安徽亳州),旋即撤兵,不支援岳飛。次年,他迎合朝廷對金議和的意向,自請解除兵權,授樞密使,又追隨秦檜製造偽證,促成岳飛冤獄。後罷樞密使,進封清河郡王。張俊貪婪好財,大肆兼併土地,年收租米達六十萬斛。宋高宗曾親臨其家,禮遇優厚,諸將都不能比。死後,追封循王。
劉光世,字平叔,南宋高宗時抗金將領,為“南宋中興四將”之一。保安軍(今陝西延安志丹縣)人。卒贈封太師,諡武僖,後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徽宗時奉命鎮壓河南叛軍張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馬步軍副總管。靖康初率部戍邊,敗夏兵於杏子堡。
金兵大舉南侵,與韓世忠等共守江南,屢立戰功,升司檢校太保、殿前都指揮使,封榮國公。紹興年間,為三京招撫處置使,率部抗金,後因朝廷主張議和被召回。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罷去兵權,拜少師。後因病去世。
然而,劉光世雖位列“中興四將”,並且創立了淮西軍,卻將略尋常,膽小怕死,常常不戰自退。偽齊南侵時,因高宗以死相脅才勉強留在前線,靠部下王德等奮戰,浪得虛名。紹興六年十月,偽齊發兵分道南犯,劉光世慌忙南逃。執政張浚聞訊,乘馬奔到採石,並下令有一人渡江者斬,劉光世才被迫停止南逃。
岳飛(1103~1142)字鵬舉,漢族。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裡(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所以岳飛的功勞最大。